{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3273844
劉克襄
遠流
2014年4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3273844
叢書系列:
綠蠹魚
規格:平裝 / 360頁 / 普通級
綠蠹魚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旅遊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臺灣山地日記:橫越合歡山兼記太平山 大元山之行
牽手遊山玩水
陽光回憶
工頭堅的龍馬之旅:從高知到北海道,尋訪?本龍馬的足跡
看球說故事:用球賽記憶一座城市,給自助旅行者的另類提案!【隨書附贈旅行運動貼紙】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香港古橋 -- 圖說古橋歷史與建築工程
蓋世神功
寵物的芳香療法 Veterinary aromatherapy
精油蠟燭與擴香座的手作時光:完全圖解,來自芳療師的精選配方
呷菜:肉食者也會大滿足的百變蔬食譜
純露芳香療法 Hydrosols : the next aromatherapy
內
容
簡
介
因為行山穿村,我幸運地邂逅了隱藏版的香港,一個比購物和美食更獨特、更有魅力的香港。──劉克襄
最獨到的香港路線,體驗香港Style最自然的旅行!
涵蓋香港新界東、西、中、北部,大嶼山,港島&南ㄚ島;26條路線,帶你走透透,看到不一樣的香港。
二○○六年秋天,劉克襄開始在香港行山,繼而體悟廣達四分之三的郊野才是香港本色!憑藉著長年走訪山野和自然觀察的經驗,他摸索出獨到的行程:
在獅子山上一覽九龍全景,那不只是登頂享受,而是看到香港的一個階段。彷彿走過一段艱辛歲月,眼前的紅塵繼續活絡地變動著。
這叢又那叢,此團或彼團,幾種杜鵑粉粉紅紅映錯著,彷彿煙火施放,在濃密的綠林中,在雲霧的起落裡,燦爛地把整個山頭點燃了。
初訪大浪灣徑,小溪悠緩流出弦月般白淨的沙灘,迤邐出森林邂逅海洋的靜寂。年輕人行經往往會驚喜浪漫好一陣。
太陽西沉,數百隻麻鷹各自飛出自己的圓圈,連結其他麻鷹的盤旋,形成壯觀的飛繞。牠們未發出任何聲音,每隻都有默契地關機了。
劉克襄率性地勾勒路線,行山穿村的內容溢出了香港現有登山指南的範疇。他以扎實的台灣經驗,道出香港的南方生態美學。
他的熱情感染了香港讀者和同行的學子,啟發他們關心家園大地。跟著劉克襄行山穿村,發現香港綠得好經典!
【本書收錄】
◆獨家手繪路線圖
◆行前叮嚀
◆香港、台灣常用語對照
◆動、植物速寫筆記
名人推薦
【非去不可推薦】
馬家輝(香港作家)
張曼娟(作家)
蔡珠兒(作家)
陳彥博(極地超馬運動員)
江秀真(華人女性登山家)
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理事長)
熱情推薦
旅遊香港必備的導覽經典�江秀真? 華人女性登山家
氣勢磅礡的大山大水,只能遠觀讚歎,親身探訪是遙不可及!可小村小巷、郊野花園,藏在轉身回眸處,卻經常被輕忽漠視。生態文學家劉克襄以細緻筆觸與獨到眼光,帶領大家穿村、行巷、探祕境,看見世外桃源般的東方明珠,體驗不為人知的自然天堂。
生命長河中,「自然生態」一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淨化人類生命。身為香港人應該珍藏此書,同樣的,它也是旅遊香港必備的導覽經典。
體會在香港行山的幸福�吳雲天 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理事長
與劉克襄老師專程從台灣走訪擁有「東方之珠」美名的香港,為的不是繁華的夜景與美食,而是背著雙肩背包,走在西貢的大浪灣徑,漫步於原始的山水林以及古老的村落,感受那獨特的自然之美與嶺南文化。
香港人真的很幸福,原始的郊野公園緊鄰身旁。建議你一定要隨手帶著這本書,透過劉老師細膩的觀察與豐富的旅行經驗,一起感受每條山徑、每個老村獨特的生命力與歲月之美,你將會愉快地發現,在香港行山很幸福著呢。
目
錄
專文推薦 山裡不知身是客?????????? 馬家輝
熱情推薦?? 旅遊香港必備的導覽經典?? 江秀真
?? 體會在香港行山的幸福???? 吳雲天
序 遇見香港本色
開場白 南方生態美學
我的路線
新界東部
大浪灣 天涯海角逐風光
上□村 鹹水稻的家園
榕北古道 迢迢路徑任我行
荔枝莊 地圖上的空白
新界北部
荔枝窩 走進香港野的心臟
鎖羅盆 跋涉魑魅傳說之境
鹿頸 昔時的小小魚米之
南涌郊遊徑 穿林越澗望翠微
沙螺洞 香港最遼闊的山區濕地
新界中部
馬鞍山 趕赴一場杜鵑花的盛宴
茅坪古道 率性尋訪舊徑古村
大腦古道 誰在偷伐土沉香
西貢古道 涓涓水源的示
獅子山 獅子山上看紅塵
針山到草山 睥睨一切的尖峭
新界西部
川龍到甲龍 古意的石磴舊徑
屯門徑 香港人最陌生的郊野
米埔自然護理區 濕地保育的典範
南生圍 涌地盈盈的美好驛站
大嶼山
芝麻灣 濱海浪行
東梅古道 悠邈的生活細道
東澳古道 高腳棚屋的家園
港島&南丫島
紫羅蘭山徑 認識港島森林的最佳路線
柏架山道 老人徜徉的林徑
馬己仙峽 麻鷹青睞的城市綠野
南丫島 緩衝繁華競速的離島
我的手帖
行前叮嚀
人氣語彙
動物速寫
植物筆記
後記
序
專文推薦
山裡不知身是客�馬家輝 香港作家
有一回跟楊照聊天,不知何故談到劉克襄,他笑道,年輕時,曾被劉克襄退稿。
我愣了一下,然後哈哈大笑。一來因為從沒想過連楊照也會有被退稿的不快經驗,二來因為我其實亦被劉克襄退過稿,三來,細心想想,我猜在那年頭,恐怕沒有幾個人沒被劉克襄退過稿。那是報禁未開的年頭,文學刊物不多,也沒有可以讓人人自封作家的互聯網,報紙副刊只有那麼每天一個版面,劉克襄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擔任編輯,把關嚴格,手擁關權,自會有人遭他攔下。但我跟楊照的不同之處在於,劉克襄退他稿,會約他出來喝咖啡,有話好好談,而退我稿呢,只是通了電話,在電話裡直接對我說「不」,更可惡的是那通電話還是我主動打去報社追問投稿情況。我清楚記得那個下午,記得執起電話筒時的忐忑心情,記得放下電話筒後的悲憤感受,所以,我清楚記得劉克襄的聲音和名字。
可我畢竟不是港產片裡的古惑仔,沒有埋伏在報社門外,守候劉克襄下班,從暗裡衝出來,拿刀斫他;我只化悲憤為力量,繼續寫,努力寫,過不了多久, 終於寫出一篇被「人間」副刊接納的文章,甚至再過了若干年頭,我從台灣到美國,又從美國回香港,在《明報》上開拓「世紀」副刊,倒過來,打長途電話向劉克襄邀稿,也從未退他稿。哈,我真懂得「以德報怨」。
當然真正施「德」的人是劉克襄。退我稿是他的專業判斷,是他的份內責任, 本無怨可言;替我的副刊寫稿,既引領香港讀者開展視野,復為報紙銷路提升助力, 實有德可述。過去十五、六年間, 劉克襄寫寫停停、斷斷續續在《明報》發表了數十篇文章,初時題材主要是台灣田園,近數載,「本土化」了,大談特談香港山水,並且談之不足,多番親自渡海前來,藉演講或教學之便,走遍港九新界的山頭、野地、市場、巷道,吃這喝那,觀這察那,然後考之查之書之記之,寫成更多的香港文章,於是,有了這本《四分之三的香港》。
劉克襄在香港停留時,我必努力約他見面,可惜成功的次數不多。因為他早起床,起床後總去爬山,而我不是晚起床就是被困在辦公室從早忙到晚,時間湊不上。有一回終於約到了,中午在九龍塘的城市大學碰面,我帶他到附近的老社區吃飯,沿途有花有樹,他像導賞員般向我詳細解說花姓樹名及它們的前世今生,讓我這個正港香港人頗感羞愧。又有一回,我約他帶領我和幾位香港朋友同遊獅子山 (但只走到四分之一,我怕累,打退堂鼓了!),這座山,遠看山型酷似一頭躺著的獅子,故得名,是香港山嶺的代表地標,而我竟然從未去過,而劉克襄竟然已經去過十多二十遍,精準掌握每條山徑的曲折方向,一邊走,一邊用他的台腔國語向我和朋友們細述這座山的迂迴地貌,而我們不斷用港腔國語向他問這問那,剎那間,彷彿是我們去了台灣旅行而並非他來了香港暫居;山裡不知身是客,劉克襄比許多香港人更似香港的主人。
所以劉克襄在香港肯定愈來愈人氣旺盛。香港近年流行「行山」,即是登山,用心欣賞山容峰貌;亦漸有人提倡「綠活」,用心領會田園細緻。於此,劉克襄早已是專家中的專家,走得很前很前,感謝他這幾年把注意力移放到香港,既以專家之身對田園山水查根問底,復以文學之筆為人文生態記錄詮釋,他其實參與了香港歷史的建構和發現。書裡許多文章在《明報》刊登時,備受追捧,我常聽一些親近綠色生活的香港朋友說:「不讀劉克襄的文章,我不知道原來香港也有……」之類感慨,很明顯,劉克襄讓香港人更了解香港,而當文章集合成為書本,影響必更深遠,迴響亦必更強勁更響亮。
我慣稱劉克襄做「老劉」或「鳥人」, 他則喜喚我「老馬」。現在,老馬正式以香港人的身分對出生於台中縣烏日鄉的老劉說一聲:感謝你,也約定你,下回再來香港,讓我跟你去把那剩下的四分之三座獅子山走完。
序
遇見香港本色
完成這本行山指南之際,正值香港政府躍躍欲試,企圖釋放郊野公園土地,藉此吸引財團興樓蓋屋,解決市民居住的需求。
面對此一綠色空間的縮減,許多關懷環境的香港市民再也忍不住,紛紛站出來結團成社,憤怒地示威和抗議,極力阻擋此一後花園遭到破壞。
彼時,我也將第三度帶領台灣登山團隊,走進香港的山林。希望透過志工的義務解說,介紹這座城市獨特卻少為人理解的自然環境。
「郊野公園是什麼?」或者,更好笑的,「香港有山嗎?」「香港還有鄉下嗎?」
這樣輕薄、困惑的粗淺認識,晚近仍經常出現於親友聊及香港的聚會場所。再聽說,我竟擱置台灣大好山水,時常飛往香港行山,更難以置信。可見大家對香港的山巒和鄉野十足荒疏,甚至形成某一習以為常的偏見。
台灣人有此誤解,我自可了然,因為走進書店,隨便翻讀任何一本有關香港的書籍,提及自然景點的篇幅明顯偏少。旅遊指南推薦的,多半以購物和美食為主。約莫一二小時,巴士即可環繞完畢的區域,多數遊客再怎麼逗留,勢必也會小覷,不想花太多時日旅行,更遑論深入旅遊指南甚少提及的郊野。
二○一二年七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把香港列為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不少外人才注意到,香港擁有廣達百分之七十五的郊野,長期以來竟被外人忽視。一個看不見的香港自然,終於浮出檯面。
我何其幸運,早在七年前即迷戀上這一被多數人遺忘的綠色香港。除了受邀駐校的時日,平常還利用三四天假期,飛往這個離島眾多、山海交會的環境。在風水林的世界裡行山穿村,摸索這一都會和自然的關係。
晚近半世紀,還有一華人都會,在城市的快速發展進程中,跟自然環境長期對話、折衝,積累出豐厚的綠色風景,又跟經濟與時並進,此等發展頗為特殊。我如是珍惜這一大都會孕育的郊野和保護法條,相信它的發展和過去,足可提供其他華人城市許多面向的借鏡。
我雖走過香港多數山區,卻非每條路線都有靈感,足以翔實地描繪出每一方圓的地景。在本書介紹的路線裡,著名的麥理浩、衛奕信等四大名徑並非主要選項,重要山頭如鳳凰山、大帽山和八仙嶺等也非目標。我反而比較傾向於古道、村徑的報導,以及濕地環境的觀察。希望藉由這些不具知名度的路線,還有各種可能的自然類型,陳述更多郊野村落、物產和動植物生態的內容。
一般登山人的行山之文,多為山水紀實的行程。台灣的散文作家較少這類山野書寫,更遑論境外之踏查。多年來,我不斷嘗試這一可能的面向。試著在文學和登山紀行中,揉合遊記的況味,找到活潑有機的書寫形式。一來滿足自己喜愛踏查山水的樂趣,同時也摸索跟異地對話的可能。
本書撰寫的路線,依地理位置編排歸類。每篇舉例的行走路線,都是我走過的地域,同時附有一手繪地圖搭配見聞,做為大家閱讀和前往的參考。書末也把自己覺得重要的香港動植物,以及走訪時經常聞及的語彙,詳加列注,好讓大家在此徜徉山水時,更能快速融入此地環境。
因受限於篇幅,我無法詳細介紹每種所見的動植物,更不可能將所有照片放入。只能擇具代表性,依我的經驗具體描繪。所幸網路時代,這些植物的圖像和資訊都不難查獲。倒是有些動植物插圖,多為行旅第一時間體驗,我覺得更有韻致,因而特別安插於書中。至於地圖,我盡量準確地描繪,但手工精準度和涵蓋內容仍不敵專業地圖,讀者若有需要,建議購買香港地政總署測繪處出版的郊區地圖。
很感謝香港郊野的完整,以及昔時港人留下的豐厚書寫,讓我在這個大都會的邊疆,暢快地學習這堂城市的自然美學。進而,更鍾愛這地方的自然文化,又關切其未來的城郊生態環境。我也難得藉此機會抽離台灣,再回頭,凝視自己的家園。
從城市郊野的比例觀看,香港擁有豐沛的綠色,那是港人最值得驕傲的資產。祝福香港郊野的永續存在,繼續以其龐然的郊野裹覆自己,也期待台灣的城市有此親近的對照,更重視山林水湄的相伴。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
2.
11元的鐵道旅行(15週年新版)
3.
11元的鐵道旅行(15週年新版)
4.
旅讀農村 II:徜徉20個農村新風景
5.
風鳥皮諾查(三版)
6.
小站也有遠方
7.
男人的菜市場(二版)
8.
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2版)
9.
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
10.
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