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4165
劉克襄
玉山社
2024年12月05日
260.00  元
HK$ 221  






ISBN:9789862944165
  • 叢書系列:影像.台灣特刊
  • 規格:平裝 / 526頁 / 19 x 24 x 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影像.台灣特刊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台灣歷史 >











      廣大鹿野迷和登山者晉級必讀。

      回顧臺灣的自然探查歷史,鹿野忠雄無疑是頭號傳奇人物。

      他年輕時的深遠踏查、寬廣探險,有如一團烈焰炙熱地奔過臺灣的山巒和郊野,四處綻放火花。

      這流火,劉克襄掛念超過半甲子,近年傾力注解,探索這位博物學者早期的養成。



      想像百年前一名十八歲的年輕人,為了自然觀察遠赴異域讀書。從昆蟲採集到高山攀爬,從生物地理學到民族學、考古學,廣博知識的養成,在這裡一步一腳印地淬鍊、孕育。

      假如臺灣的自然風物是一門課,他不只在這裡認真學習,還把生命裡最璀璨的青春時光都託付了。這是鹿野忠雄獨一無二的熱情和信念。臺北高校差點死當他,臺灣山林卻加倍奉還,擁抱了這位日本青年。──劉克襄



      這是劉克襄迄今最嚴肅艱澀的著作,也是一本難產的書。



      將近三十萬字的書寫,以地域分區,搭配時間軸線,從少年鹿野娓娓道起,直至1933年底次高山最終回的調查。內容涉及廣泛,每一面向皆是學問。除了直接分析,也援引當時的日籍或臺籍人物,例如鹽月桃甫、明石哲三、林獻堂、陳澄波、辜振甫、高一生、王雨卿等。透過這些人物的創作或足跡,輝映出鹿野忠雄的多元面向。



      這些百年前的事蹟,在作者眼中依舊耀眼。他挖著寶,窮盡各方角度琢磨,解構出獨特的絢麗光芒。多想年輕時也能像鹿野忠雄這樣燃燒生命,邁向博物的旅程。



    本書特色



      1.臺灣最博物的自然作家對最傳奇的日籍博物學者的專書剖析。

      2.作者踏查臺日兩地多年,實地走訪鹿野忠雄少年至青年的足跡。

      3.地毯式挖掘鹿野忠雄在臺踏查文獻,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


     





    總序

    源起──初見經典




    輯1:1920-1924內地踏查

    昆蟲少年

    中央線

    高尾山

    福島

    上高地

    德本?越嶺

    北海道

    南樺太



    輯2:1925前往臺灣

    萬噸級郵輪

    西川滿

    臺北高等學校

    黃星長角天牛

    高校時的高山紀行



    輯3:1925北臺的探勘

    北埔

    淡蘭古道

    北海岸

    新店灣潭

    烏來巴陵

    帝王斑蝶

    登山費用

    竹林車站



    輯4:1927偏遠之地

    南澳社路

    鹽月桃甫

    口簧琴Robo

    久良栖少女

    霧社血斑天牛

    浸水營越道路

    海岸山脈橫越



    輯5:1928埔里能高太魯閣

    集集線

    埔里交通

    山城捕蝶

    臺籍自然研究者

    演習林

    黃鳳蝶

    能高越道路

    曙鳳蝶

    能高瀑布

    內太魯閣

    臨海道



    輯6:1929東部與南部

    小泉鐵的旅次

    東海岸踏查

    豐田插曲

    內本鹿越道路

    酋王豔花天牛

    關山越道路

    從潮州出發

    大武山環繞



    輯7:1930-1931新高山彙

    六龜

    郡大山遠眺

    林獻堂

    高一生

    駐在所

    中之線

    新高山彙

    新高東山北壁



    輯8:1933紅頭嶼

    拖泰•布典

    明石哲三

    都巒山

    象鼻蟲

    麵包樹

    芋頭、飛魚和山羊



    輯9:1933次高山地壘

    埤亞南鞍部

    南湖大山

    臺灣山林美學

    志佳陽

    櫻花鉤吻鮭

    最終次高山

    辜振甫

    八仙山森林鐵道



    輯10:1926-1933臺灣登山風物

    煤油燈

    電土燈

    小米

    芋頭

    弓與箭

    三粒石

    升火

    松明與油松

    草鞋與足袋鞋

    天幕與獵寮



    11:著者踏查線圖、年表與文獻

    著者踏查線圖(1925-1937)

    著者踏查線圖筆記

    鹿野忠雄養成年表

    參考文獻





    總序



      本書只有前傳,不會有後續。



      這本以鹿野忠雄年輕時養成為主題的相關書寫,刻意結束於次高山(雪山)最終一回的調查,1933年12月1日。



      我想要追溯和探究的生平,大抵從其少年時代採集昆蟲開始,爬梳其如何在日本踏查。繼而來到臺灣求學,擴展自己的郊野走訪,展現不可思議的大旅行。



      為何選擇次高山調查做為斷點,主因有二。一來此後他在臺灣本島,並未再有相關的昆蟲調查。再者,臺灣的高山地理論述大抵結束。鹿野有了另一個身分,不再是學生,而是臺灣總督府理蕃課和警務課的囑託,學問知識和視野高度又有了不同的情境。



      從日本輾轉到臺灣,後來的多數時間,他花更多氣力滯留於紅頭嶼。從大島到小島,最後情歸於一座小小島。接下的時日,進而再放諸整個東南亞和南洋群島,無奈因戰爭而失蹤。這等多采多姿的田野調查和知識探索,無疑是相當迷人的旅次。



      為何要撰寫本書?主要是有一回看到鹿野的報告〈臺灣原住民族?人口密度分布並?高度分布?關??調查〉(1938),裡面附有一張他手繪的「著者踏查線圖」。



      圖裡面有太多路線,鹿野現有的文獻報告和著作都未清楚說明。此一地圖,後來的兩本著作,《山?雲?蕃人?:臺灣高山紀行》和《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第二卷)》都繼續沿用,依舊未清楚交待,只提及那是他踏查經過的地點。我很好奇,想要進一步瞭解,這些路線的來龍去脈。



      事出必有根源。遠赴臺灣求學之前,鹿野在日本的養成,不管於本州或者北海道、南樺太的旅行,我也試著去追溯。一邊蒐集其廣博的文獻報告,我也數度前往其少年採集之地,對照其後來的旅次。相較於先前的北方踏查,他在臺灣野外的想法和轉變,明顯有些蛛絲馬跡可尋。



      此一地圖的路線,透露了一些過去所不知的鹿野。經過地圖年表的製作,以及跟各種報告的比對和連結,一個博物學者年輕時代大旅行的內容,終得較為完整的浮現。我們才恍然明白,他的一些行旅情況,以及為何前往的遠因。



      非常感謝前輩楊南郡早年的引領,幾位同儕先進吳永華、徐如林和謝英俊(Vicent pie)等晚近幾年的譯注,還有提供文獻資料,又或修正意見。



      對照原著時,我也斗膽有幾番比較、修潤,摸索自己覺得合宜的山行內容。尤其是在輯9和輯10的一些引文,雖以鹿野在日本山岳會《山岳》雜誌發表的紀行為本,仍參考諸位前輩的譯文。而其相關登山文章,皆可自「日本山岳會」網站獲尋。



      此外,特別感謝林良恭教授,早年寄贈鹿野相關的日文原著以及傳記,我方能順利參照原始資料。還有多位友人都得致意,諸如臺大昆蟲系曾惠芸副教授,悉心指正象鼻蟲一文;透過王淑津老師的幫忙,徵詢鹽月桃甫家屬使用圖像;山友林謹君的熱心協助,方能連繫上鹿野的女兒和枝女士;蔡易達教授在東京幫忙借調資料和翻譯信件;公視王鈴晶等夥伴,一起前往日本拍攝鹿野足跡的過程裡,幫忙找了些資料。我得以在書寫時,愈加發揮。此外,也感謝眾多單位與個人,提供精彩照片和珍貴圖像,豐富了本書的內容,使用時皆清楚註明來源。當然,最終得致謝內人朱惠菁,沒有她的嚴格把關,整本書難以較完美地產出。



      本書行文,盡量使用鹿野行腳時的稱呼和地名,論及現今狀況才以今之地名稱呼。諸如「雪山」日治時期為「次高山」,「環山部落」昔時為「志佳陽社」,或「蘭嶼」舊名「紅頭嶼」等等,因不勝枚舉,便不逐一詳列,只視情況註明。各個部落的稱謂,原則上也保留蕃社、蕃人等稱呼,以利當年現場內容情境之鋪陳。此一書寫狀態,亦請讀者包涵。



      至於,鹿野的文獻研究報告、紀行和著作,日文和英文部分,考量讀者閱讀方便,若已有現行通用的中文翻譯,在行文裡均多所採用。反之,則沿用作品初時發表的語言。在附錄裡,亦以原文呈現。只是,日文辭彙較多時,亦有斟酌翻譯成中文之情況。



      繼而,因了鹿野地理踏查範圍遼闊又偏僻,許多地點讀者可能陌生。我新繪了二十一張臺灣和日本的相關簡圖。標示相關地點,藉以搭配文章。此外,還有十來張特殊動植物繪圖搭配。讀者在閱讀時,得以進入是時的情境。



      七月流火,南方有大星。鹿野就讀臺北高等學校時期,踏查雖遍及全臺,夏休時節恐最為暢快。回顧臺灣自然探查歷史,鹿野恐只是匆匆一瞬的過程,但他的驚人踏查能力,以及探索的寬廣領域,屢屢驚起一波波漣漪。個人在驚嘆之餘,謹傾晚年之力嘗試注解,探索這位博物學者早期的養成。



      仰望天際,星星們安詳地閃爍著。在山上的露營地,我們仰頭時,最常感受到,這一天地之間的莊嚴。然而在難以勝數的繁星中,誰會是我的守護星?──〈秀姑巒山脈(紀行???書)〉,1932.12



      這也是一個無可推諉的責任。1988年元月初,我在《自立早報》副刊鄭重地推介這位太平洋戰爭末期失蹤的博物學者,讓臺灣讀者認識時,彷彿只是幸運地栽種了一顆冒芽的種籽。楊南郡前輩譯註《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更積極地推進,猶若將小苗遷移到適合生長的環境,蔚成一棵大樹。山崎炳根教授的《鹿野忠雄》傳記,中譯版的出書,無疑地再嫁接成功,讓其順利開花結果。



      在諸位前輩成功的照護下,我再試著取一粒種子,嘗試埋到土裡,看看能否有另一回的冒發,再一次的生長。



      我是鹿野忠雄的崇仰者,相信許多喜愛登山和自然科學的讀者亦是。因為這樣癡迷,最好的回饋便是立傳,感謝他為臺灣的付出。透過他的不凡事蹟,我們有一個重新看待自己家園的角度。雖說追溯的是百年前之事,現今依舊耀眼如昔。



      以上為序,為情,亦為命。

    ?




    其 他 著 作
    1. 11元的鐵道旅行(15週年新版)
    2. 11元的鐵道旅行(15週年新版)
    3. 旅讀農村 II:徜徉20個農村新風景
    4. 風鳥皮諾查(三版)
    5. 小站也有遠方
    6. 男人的菜市場(二版)
    7. 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2版)
    8. 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
    9. 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
    10. 早安,自然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