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本書是筆者軍旅生涯30 年的「領導」與「被領導」磨練經驗,與退役後20 餘年的讀史及研習戰略心得,融會貫通下,綜合產出的著作。也是繼2021 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台灣,閉門讀書寫作以來,繼《堅苦卓絕:國民革命軍抗日戰史(一九三七~ 一九四五)》、《運籌帷幄:大軍統帥學教室》之後,完成的第3 本專書,都27 萬字。
有關「領導理論」的探索,西方已有百年歷史,居世界主流地位;全球之研究環境,目前也由西方主導。但其所研究的「領導領域」,是以「權力」為核心概念,大部分的內容,似與「管理」重疊,且創造了許多的「理論」、「效應」與「模式」,讓「領導」一下子變成了一門既「高深」又「複雜」的「大學問」。以「領導權力」為例,就有「合法權」(legitimate power)、「獎賞權」(reward power)、「強制權」(coercive power)、「參照權」(referent power)、「專家權」(expert power)、「資訊權」(information power)與「關連權」(connection power)等分類;項目太多太細,模糊了主題,反而讓人難以看出什麼是「領導」?
國內對「領導」的研究,雖起步較西方為晚,但也有相當的成就;其範疇,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心理、教育、軍事等領域,並提出許多以各自領域為需求主軸的理論,有些甚至受到業界的重視與引用,惟亦走西方路線。此外,目前國內在「領導」上多元化的研究成果,除顯示「領導」內涵與外延的複雜性外,也反映出了「領導學門」猶在「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階段,尚有極大發展空間的事實。
不過,「理論」的探討,應建構在「實徵」的基礎上。歷史是一面「鏡子」,其功過對錯,當可作後人「殷鑑」;是謂「以史為鑑」。《舊唐書• 魏徵傳》載唐太宗在諫臣魏徵病逝後,悲痛之餘,對朝臣感歎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即是。因此筆者認為,歷史上與「領導」有關的「人」與「事」,不論成功或失敗,應是今日吾人研究「領導」最好的取材資料,以及最佳的切入途徑;不須太大理論,也沒有花俏模式,只要下點工夫,在瀚典古籍中爬梳蒐集,然後整理分類,再本「以事論理」、「以理證事」的方法,加以論述即可。方法簡單,但卻紮實,且能讓人一看就懂,達到「以史為鑑」的效果;這是現今中外研究「領導」所欠缺的部分,也是筆者撰寫本書的最大動機。
觀察歷史發現,人類行為有驚人相似之處,同樣過失,在不同時期,卻會一再複製出現;究其原因,就出在不知「以史為鑑」上。也就是說,後人沒有將前人失敗的教訓,當成自已記取的借鏡;沒有把前人成功的方法,當成自己效法的榜樣。等到自己錯失機會,或碰得頭破血流時,才猛然發現「古有明訓」,但為時晚矣。
本書區分「緒論」、「中國領導思想的特色」、「成功領導者的人格特質」、「成功領導者的基本能力」、「成功領導者的行為守則」等5 章;每章區分若干節,結構簡單明瞭。以「講故事」方式,大量引用古籍,有系統地鋪陳個人對歷史人物「領導」的中立觀察、認知與評論。所舉案例,以中國為主,但慮及大環境的逐漸「國際化」,也擷取了一些外國事例。雖然第三章至第五章,均以「成功領導者」為標題,但也兼論「被領導者」的角色扮演,及與「失敗領導者」的對照比較。
在本書付梓之際,誠摯感謝「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理事長黃炳麟將軍的鼓勵與支持,感謝前國防部發言人黃穗生將軍的協助出版,感謝歷史博士宋啟成上校的費心校對,感謝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好友們的情義出版。也謹以此書,獻給我最敬愛的前行政院長 郝伯伯在天之靈。
何世同謹識 於台南 2022 年5 月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