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記得我在1982 年擔任澎防部司令官時,有一次,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蒞臨澎湖視察及慰勞部隊,曾在私下與我面談時提到身為將領要不斷求知讀書,應充實軍事專業基礎,而且要活學活用。
我覺得,充實軍事專業基礎與活學活用,需要適當的例子可供參考、學習、效法,最好是與自己本國的歷史相關,才能相得益彰;也唯有多研究本國的軍事、戰爭歷史,才能了解和自己同文同種,且受相同歷史文化影響的前輩,他們究竟是如何地成功或失敗。這種思維在強調高科技戰爭的今天依然適用。我們都知道,欲克敵致勝,須先掌握有利形勢;儘管當前的戰爭講求高科技,但高科技武力所形成的優勢卻不可能同時存在於交戰雙方。這種現象自二戰末期便已出現,近幾十年更加明顯,1991 與2003 年的兩次波斯灣戰爭就是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居劣勢的一方雖然無法在科技上超越敵人,但他們還是有贏得勝利的機會。越戰就是最鮮明的例子:美國擁有全球最強的軍力,最後還是不敵各方面皆居劣勢的越共;越共之所以能贏得戰爭,依靠的就是上下同心的抗敵意志。這種抗敵意志也出現在1937 到1945 年,中國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
此戰,日本挾現代化工業、軍事強國之一切優勢,入侵飽經內戰,各項建設起步不久,國力仍極貧弱的中國。當時中華民國全體軍民鎔鑄而成的抗敵意志,就是贏得最後勝利的憑藉。但令人非常遺憾的是,隨著戰後國內外情勢的演變,這段歷史竟遭不公正的忽視與扭曲,全民一心共同抵抗強敵的事蹟被原子彈與蘇聯參戰草草掩蓋,不僅污衊奉獻寶貴生命的陣亡將士,也矇蔽了後人的眼睛。對此,郝柏村先生自離開公職之後,便不斷呼籲要還原抗戰歷史真相;
並且身體力行,親自撰書解讀先總統蔣公在抗戰時的日記,廣泛贈送兩岸各界人士。此外,他還自費率領國軍退役將校與年輕學者,前往戰場進行現地教學。這些現地教學的紀錄,已由天下文化分別在2015 與2019 年出版的《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及《血淚與榮耀:郝柏村還原全面抗戰真相(1937-1945)》公諸於世。
由於這兩部書是針對普羅大眾而寫,為求簡明易懂,一些軍事專業術語及概念盡量精簡,但對實際從事建軍備戰工作的國軍幹部及從事戰略研究的專家而言,難免會稍嫌不足。因此,何世同教授總結他過去六次隨同郝先生重返大陸戰場,實際體驗抗戰環境的經驗與心得,並在《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及《血淚與榮耀:郝柏村還原全面抗戰真相(1937-1945)》的基礎上,又接續完成這部《堅苦卓絕—國民革命軍抗日戰史》。
這部書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爭功諉過,重點在還原與傳承抗戰歷史真相。我們要知道,中國正因為抗戰勝利,才能擺脫百年次殖民地的苦痛,成為世界四強之一,所以這段歷史可說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資產,所有中華兒女,都有傳承歷史真相的義務。我們尤其要注意的是,八年的全面對日抗戰是在蔣委員長領導下才能夠完成,也只有蔣委員長的正確領導,在各方面皆處於劣勢的中華民國國軍才能以空間換取時間、持久消耗日軍戰力,致日軍無法在橫掃東南亞之時,繼續擴張戰果,才有美國日後的反攻。中共雖然在敵後戰場牽制不少日軍,但整個運籌帷幄與國際協商,仍是由蔣委員長所主導。日軍之所以深陷中國戰場泥淖,係決定於戰前國民政府擬定的戰略;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會戰,都是國軍官兵不畏犧牲,才能爭取到寶貴時間,也讓日軍不自覺地陷入泥淖,當時的共軍僅三萬多人,沒有海、空軍,尚無力左右戰局。這是我們在回顧抗戰歷史時,應該知道的真相。
此外,這部書也帶給我們許多有別於過往類似史書的觀點,這些與作者的學識及實務經驗甚有關聯。在此,請容我介紹一下本書作者何世同教授:他畢業於陸軍軍官學校正37 期步兵科,之後又完成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教育,由於他在學時表現優異,故皆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服役期間歷任國軍空降部隊排、連、營、旅長,及空降特戰訓練中心少將指揮官,也曾在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擔任過野戰戰略教官,學、經歷與兵學素養均極完整、深厚。正因為有國防實務及教學、研究經驗,所以他不時都在鑽研軍事及戰略議題,是一位標準的儒將。這些也成為他離開軍旅後,繼續向前,追求更高遠目標的動力。
所以在退伍六年後,即先後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進入大學任教,又只用七年多的時間,就從助理教授升等為教授。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是直到48 歲才重返校園進修碩士,在年齡與體力均不及年輕人的情形下,他絲毫未受影響;相反的,他將過往在軍中所學與實務經驗,融入到學術領域。為了撰寫這部書,他在史料搜集花費了相當工夫,逐一考證、比對,盡可能達到完整、客觀;此外,他又加入軍中實務經驗及實地訪查抗戰戰場心得,在還原抗戰歷史真相的前提下,他以傳承後進自我期許,將歷史與準則條文相互印證。目的即在灌輸「以寡擊眾」及「以弱勝強」概念給每位讀者,這正是前面提到越共戰勝美軍,及抗戰何以致勝的關鍵。所以說,這是一部完整且有深度的抗戰戰史著作,不僅跳脫過往所有抗戰歷史書籍的窠臼,對學術界人人皆欲「成一家之言」的潮流來說,何教授這本著作確實已達到「成一家之言」的標準了。
誠如何教授所言,本書是為強化國軍中高階將校野戰用兵素養而撰;但在講求「全民國防」,人人皆應參與國防的今天,這些概念應不為國軍幹部專屬,若能普及於社會大眾,當可激起全民同研國防的熱潮。所以,何教授一開始用相當篇幅,詳細敘述先秦及近代西方兵學所蘊含的野戰用兵要旨,目的就在為讀者建構一個知識平台,幫助大家深入了解後面幾篇論述的正面戰場二十二次會戰等戰史及其勝敗緣由。
而為便於讀者理解各戰史之全貌,何教授也花費相當心思,將各會戰經過、雙方兵力部署、攻守方向、位置,及戰場地理形勢等,繪製了一百三十幅狀況要圖,供讀者參閱。我相信經由何教授這樣的安排,應該可以幫助大家深入瞭解抗戰戰史,進而轉化成國防戰力的一部分。
這本書的可讀性很高,很榮幸能在出版之前,得以率先閱讀,並為文向大家推薦。期盼讀者們能活學活用,從最前面的論述方法篇著手,特別留意何教授對各會戰的觀察與評論,這是全書的精華,也是何教授畢生心血的結晶,相信讀後對抗戰戰史,將會有一番新的體認。
?
前陸軍總司令 黃幸強上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