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非常華嚴經:華嚴經經首

非常華嚴經:華嚴經經首
9789867484840
海雲繼夢
空庭書苑
2014年9月01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7484840
  • 叢書系列:海雲繼夢解華嚴
  • 規格:平裝 / 456頁 / 16k菊
    海雲繼夢解華嚴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呈現覺悟者的生命境界

    佛的境界是如此燦爛躍動、光明永恆

    勇於追尋生命的全然覺醒





    編輯說明� I

    華嚴,登峰造極的人類思想(總序)� IV?????

    第 一 章 不可思議佛境界�001

    「始成正覺」,剛成道的那一刻就進入法身的領域。法身的領域有什麼?就是接下來要說的開悟的境界……

    第 二 章 自性寶藏本具足�018

    成佛以後就是一個新的教化眾生的開始,一個成就者所在的境界在教化眾生,跟一個凡夫所在的境界在教化眾生,是不同的……

    第 三 章 讓覺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035

    這是覺醒的力量,它會發揮不可思議的能力,這叫做神力,覺醒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量,所以我們說「佛神力故」就是這樣來的,有如此不可思議能力。

    第 四 章 從意識型態的制約中解脫�052

    《華嚴經》有人簡稱《花嚴經》,亦無不可,因為可以通用,但修行人在入禪定時,這個地方的味道就會感覺不一樣。修禪時要守住風門、「置心一處」,鼻息要清清楚楚,全身身心放輕鬆,這個叫參禪金三角……

    第 五 章 覺醒的心展現自性光明�066

    宮殿事實上也是一種曼荼羅,這些都是動態的。這個動態的表達跟我們平常在表達的不太一樣,這裡的宮殿樓閣,整體建築很突出又精美,叫做「廣博嚴麗,充遍十方」……

    第 六 章 學佛要帶著覺性、帶著疑情�081

    從事相上來看,這個宮殿是由摩尼所集成,而且以寶華來做莊嚴;可是從心地來看,是因為你在修行生命改造的工程……

    第 七 章 修行不難,難在面對自己�096

    每個人受的制約不一樣。假如發現了你的制約,事實上你已經發現寶藏,你要有辦法,也就是要有智慧去解除它,對治這個制約的就是那個智慧或法門……

    第 八 章 一套改造生命的工程�107

    在這一念之間,十法界全部現前,悉包法界就是十法界全部現前,也就是六凡四聖現前。佛菩薩現前的時候,傾向於智正覺世間,其他聲聞緣覺到六凡,六道眾生,通通是眷屬世間,器世間還沒算;在悉包法界當中,器世間也算進去。

    第 九 章 隨緣示現而饒益眾生�125

    摩尼光雲就是自在的作用,也是隨緣示現,不執著的。所以當真正到達證悟的程度,就可以很自在的隨緣示現,而饒益眾生,這就是佛的功德。

    第 十 章 歷事練心、轉變心性�136

    為什麼華嚴最當機?一般只有出世間法,碰到世間法就理事不相應了,還能理事無礙嗎?只有華嚴能對治,他是相應於世界的脈動,不管怎麼樣,就從這裡引出出世間法。

    第十一章 一條踏實的修行途徑�148

    於一切法要怎麼樣順,在生活中順,這個就是修行,要怎樣去處理,因為每個人遇到的事不一樣,所以只能叫一切法。你所遇到的業相,跟他所遇到的業相並不完全一樣,對他來講沒事,可是對你來說就有事。

    第十二章 修行是最深層的生命體驗�162

    那些想精進的同修,要經常帶著一個疑情,尤其是已經在修行的人,要知道學佛是幹什麼的?為什麼要學佛?是要斷煩惱。

    第十三章 普賢乘不共別圓的殊勝�176

    當你對佛、法身、菩薩有一個嶄新而真正的自性體驗時,你對佛法的看法會完全不一樣,這種不同的領域與見地,才是你來這裡聽經的目的。

    第十四章 圓融道的三要件�190

    定位的理論相當地深,定位以後,會一再地在技術面上重複你的定力,同時在工程面上,會窮盡你的智慧;這兩者具足,你的德行、風采就能產生。

    第十五章 把業力鍛鍊成性德就是教化調伏�204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法門,因為願力與業力的交織、交融,有這樣的一個本體存在,諸佛菩薩才能示生諸佛國土。必須要透過一再重複的訓練,一定要穿透過,沒有穿透過講不出來,讓那個定力越深越能窮盡底源。

    第十六章 為法身慧命的成就而努力�217

    修行就是陶冶、養成自己心性的一種穩定的習慣,然後把經文的感染力攝受進來,這就是制度,重點在教化調伏大眾的心性。

    第十七章 菩薩發心為在菩提道上定位�232

    生命就跟鑽石一樣的殊勝,所以才勸各位說,一定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為這樣你才會認識,如果你不發心,不發追求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你對生命是永遠不會了解。

    第十八章 修行中以善用其心來轉變生命因素�249

    這十個「能」入那十個「所」,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首先是從果地看你善用其心的能力,是如何轉變成此生命因素。

    第十九章 勤修善根不離佛法身�263

    所以六度是講圓滿,如果你能夠圓滿諸波羅蜜,這《華嚴經》裡所說的廣大境界你就能到達,不能圓滿的話,廣大境界你就到不了。

    第二十章 如何從凡入聖�277

    學佛是要斷煩惱的,入定也是要斷煩惱的,如果不是為了求斷煩惱來,而是為了求入定來,這基本上就是錯誤,尤其是執著於入定以後的那種特殊功能就錯上加錯。

    第二十一章 菩薩自利亦利他,帶動生命能量的增長�294

    在這個永恆的生命中,主要是生命能量的增長,不只自己增長,也帶動所有生命能量的增長,包括眾生的生命能量。

    第二十二章 架設自己的心靈方程式�309

    法身的語言是一種氣質、一種磁場、一種品味,無法用語言描述……

    第二十三章 成為真正的行者,改造自己的生命�324

    世間圓融很困難,但你就是要去圓融,因為要圓融才會發現,南閻浮提眾生剛強難調難伏;如果沒有這圓融的心境,就不會有什麼難調難伏,因為你比他更難調、更剛強。

    第二十四章 建立正知見,走長遠究竟道�340

    你自己要知見穩固,才能夠叫做菩提心堅固,之後再去摸索,一步一步按照技術面、工程面來進行。

    第二十五章 佛是永恆、真實、燦爛的生命�358

    先了解當生命到達止於至善之後,會是怎麼樣的一種狀況,這能讓我們生起歡喜心跟幫助堅固我們的道心。

    第二十六章 娑婆世界的一切皆虛妄�375

    假如對於佛陀的基本命題「娑婆世界的一切皆虛妄」不能肯定,而只肯定自己要的,你就不是佛陀的弟子……

    第二十七章 法界是一切如來功德大海�391

    佛法所要詮釋的真實義,實際上是超越語言文字的,在禪宗以不立文字體現……

    第二十八章 佛法讓你返璞歸真�403

    這境界不是死寂、空洞無聊的,而是活潑、恆動的,這個「動」還能饒益法界、饒益眾生界,所以是光明、燦爛的。

    第二十九章 普賢願海是生命真實境界跟領域�414

    這輩子的聰明是雜質,這輩子的笨也是雜質,但是有覺知,它就成為你的生命因素,覺知到哪裡善根就增長到哪裡……

    附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經首》(八十華嚴)�429





    總序



    華嚴,登峰造極的人類思想



      華嚴思想在中國流傳的時代,已經超過了一千五百年,但是今天在臺灣的思想界,乃至佛教界,卻仍像是一片蠻荒的處女地,所以在此將這一套人類思想顛峰造極的精華引進來,介紹給臺灣的佛子及思想界。



      華嚴宗思想,經文超過兩百卷(含三部華嚴及三十餘種散譯本),注疏及論作超過一千卷。而且這些論作都是盛唐、中唐以前的作品,除唐朝以前偏向於教義及修觀行之外,宋及明、清,密觀及教學法亦皆層出不窮。然而這些文句都是唐代以前的古文,以今人的立場,在研讀之中顯然有著明顯的文義隔閡,因此才有「使用現代語文」作為表達的寫作動機。這與「離經一字形同魔說」的恫嚇語無關,在「依義不依語」的前提下,亦與「著文字相」的輕浮態度無關。



      《華嚴》文句的表達法,乃至大乘佛法中的語言模式,與一般社會的語言、思惟模式或表達方法皆不相同;為表達出此一深層法義,必須透過另一種「相對的語言模式」作一種前提性的宣示或聲明,然後再依之轉換,才能逕登華藏世界,同入毘盧性海。在此前提下,破斥了時下流行的「彩衣佛教」或「人情佛教」的面具,定然會引起廣大的迴響,此乃必然的趨勢與結果。但在「依智不依識」的大纛下,回歸佛教本來面目,嚴邪正、辨是非,立於真理的基礎點,乃是「普賢行者」的本色!



      佛教曾對印度傳統的思想提出嚴厲的批判,也曾經起過相當大的作用,但是佛教在印度遞嬗與演變的過程中,卻完全消失了。到底是被印度教所吸收了,或者是這種旗幟鮮明的思想主張,不被印度民族所接受?



      東亞民族系統中,普遍存在著印度教思想觀念,傳統中國雖無印度人沉思、苦行的特色,卻也有那種物我合一、天地平等的基本觀念。所以當佛教思想以其勝利的旗幟走出印度,邁向中國之際,到底中國的大乘佛法是接受了佛教,抑或接受印度民族的文化?是與佛法相應了,或只是把夾雜不清的佛教與印度教思想,運用中國模式加以重組而已?這是個嚴肅、精緻、細微的課題,是身為現代佛弟子必須正視的關鍵問題。此即「依法不依人」及「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真實義與時代性意義。



      為了闡述這個層面的意義,我們在全省各地演講《華嚴經》及介紹華嚴思想,所獲得的反應確實超乎我們想像之外,一般臺灣佛教界,乃至旅居海外的一些大德們,都認為在這時代中「華嚴不契機」,但是徵諸清末民初以來的大德,卻又認為「華嚴最契機」。然而在行因不問果的前提下,我們確實獲得極大的鼓勵,證明了「華嚴最契機」的宣示。因此才能迅速在北、中、南部建立「華嚴」的弘法據點。至於今人認為「華嚴不契機」的那種迷惑式或寄生式的想法,我們是可以不論了。



      在這個百花齊放的萬花筒世界裡,各種術語、思想模式及表達方式,層出不窮,我們可用的語言工具顯然較之古人為豐富,同樣地,我們所遭遇的語言陷阱(不論古今術語、用詞皆然)亦比古人為多。為此,我們雖試圖以嚴謹的態度來重新定義,事實上亦有其困難,更何況我們只是第一代的嘗試者,任何精謹的努力,都必然仍有缺失。倘有任何的業果,我們都勇於也樂於承擔,所以任何讀者都可不必擔心黑獄果報。當然,您若能指正,我們更是法喜充滿。但願遍地蓮華開,眾生遇者皆離苦。



      我們也更有義務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




    普賢行者




    其 他 著 作
    1. 煖身:華嚴禪修入門
    2. 根本佛母:準提密法(再版)
    3. 禪修入門
    4. 生命故鄉的呼喚1:讓心活起來
    5. 勘玄記4:〈離世間品〉導讀 《華嚴經》思想脈絡的核心:大方廣佛華嚴經思想重勘覓玄紀要
    6. 佛系職場智慧力
    7. 人生的真諦苦集滅道:華嚴經四聖諦品講記
    8. 轉吧!地藏象限 ——海雲和上《地藏經》馬來西亞檳城弘法講記
    9. 普賢三昧:華嚴經 普賢三昧品講記
    10. 改變生命的九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