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言:中國歷史中的沿海和大陸
外國勢力的問題
作為小傳統的面海的中國
條約口岸混合體
第二章 經濟趨勢1912-1949年
導言:概述
人口
國民收入
工業
農業
運輸
政府與經濟
對外貿易與外國投資
第三章 外國在華的存在
外國的網路體系
外交官
傳教士
中國的政府機構
經濟利益
第四章 革命後的政治風雲:袁世覬時期,1912-1916年
意義含糊的革命傳統
新秩序的結構
政黨和立憲政府
袁世凱面臨的幾個問題
二次革命
獨裁統治
袁的帝制運動
第五章 立憲共和國:北京政府1916--1928年
憲政的社會和思想根源
北京政府
現代銀行的政治作用
派性和私人關係
1918年安福國會的選舉
憲政理想的衰落,1922—1928年
第六章 軍閥時代:北京政府之下的政治鬥爭和黷武主義
從各省的觀點看軍閥和軍閥主義
從北京看黷武主義與不穩定
軍閥主義和中國社會
第七章 思想的轉變:從改良運動到五四運動,1895—1920
改良思想中的進化論
國粹和儒家思想的未來:新傳統主義的出現
社會烏托邦和五四運動的背景
第八章 思想史方面的論題:五四及其後
五四事件
進步和民族主義
革命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
五四及其影響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
問題與“主義”
大眾文化的主題
“新傳統主義”——從傳統中找真理
科學與人生的論戰
馬克思主義的優勢
第九章 文學的趨勢:對現代性的追求1895-1927年
晚清文學,1895—1911年
鴛鴦蝴蝶派小說與五四前的過渡時期,1911—1917年
五四時期,1917—1927年
第十章 1927年前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
改信馬克思主義
党的建立
第一次統一戰線內的緊張狀態
第十一章 國民革命:從廣州到南京,1923—1928年
組織革命運動
內部的競爭和不和(1977年及1977年以後)
向統一的中國的方向衝刺——第一階段
關於革命目標的衝突
武漢政權日益嚴重的問題
共產黨人轉向造反
最後的衝刺——佔領北京和南京成為新首都
第十二章 中國的資產階級,1911-1937年
中國資產階級的誕生
1911年:不明顯的資產階級革命
中國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1917—1923年
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失敗
從經濟危機到政治上的退位,1923—1927年
官僚主義的恢復與資產階級的衰落,1927—1937年
參考文獻介紹
參考書目
修訂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