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卷本來是與上卷一起寫出來的,由於兩本合起來的分量過大,因此就分成兩冊來出版,讀者諸君只要注意到上卷、中卷兩本書出版的時間僅差二、三個月,即可知道其中緣故。作者在本書的心聲大致上都已經寫在上卷的序言當中,因此,作者在本書就不想再多說些什麼,而只想從一個現象來點出筆者想法的有效性。華人社會有所謂「學習作人」的文化,同樣地,在台灣的社會必須懂得作人,因為到處有人事鬥爭,而這種人事鬥爭的現象,在大學更是惶不讓之,譬如不得罪人是升等通過的必要條件,拉幫結黨是壯大實力以保護自己的最好手段,更是整肅異己的最重要力量,在這樣的社會之下,人的人格很容易受到扭曲,這就形成特殊的華人社會性格,而這也是筆者在《從法國的結構主義建構華人社會學─以愛為基礎的脫華理論》一書中所描述的。作者去美國、澳洲考察時,常常會覺得他們比較不懂得把東西藏在心中而形成所謂的心機,這就與台灣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現代社會的發展其實告訴我們,歐美是經過多少知識分子的理論創造與傳播乃至社會的反省而使得他們的社會從野蠻轉換為文明社會。這個步驟是台灣社會所必須要走的,而作者就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夠為台灣人的社會乃至華人社會的文明化有所貢獻。
本書校稿匆促,錯誤在所難免,尚祈各界先進賜與指正,不勝感禱。
張正修 於開南大學法律系
佛曆3042年
西元201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