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尋訪中國特殊古建築:43座獨特珍貴的文化遺產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8954434
蔡良瑞
暖暖書屋
2013年7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規格:平裝 / 216頁 / 16.5*23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東方建築
同
類
書
推
薦
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築故事
城彼東瀛:日本城郭建築全解讀
築覺VI:築遊香港
中國古代建築美學與文化:都城╳宮殿╳祭壇╳陵墓╳古塔,以歷史的語言形態講述「雖過去,卻實在」的物、事與人情
古建古風:中國古典建築代表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世界遺產全書2017
佛洛伊德帶你踏進人性禁區
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個帝王
圖騰與禁忌
精神分析引論
影響中華歷史文化的100位有名人
內
容
簡
介
中國最早的木建築、佛像石窟、深藏於山西太行山系的古寺群、
最古老的唐朝遺跡、五代和宋朝的古建築瑰寶……
作者歷經十年,走訪人跡罕至之地實地考察,探訪這些珍貴特殊的遺跡。
遊歷於古建築迷人的藝術境界,43座最少破壞、具代表性之作:
千年不墜的「懸空寺」、飄浮在空中的「福慶寺」、典藏佛舍利的「雲居寺」、中國的比薩斜塔「應縣木塔」、現存最早的木建築「南禪寺」、佛像石窟瑰寶「雲岡石窟」、大峽谷上的隱密寺院「金燈寺」、現存最大體量的唐代木建築「佛光寺」、一柱擎天的101古塔「天寧寺」……
發掘中國古建築的遺跡、背後隱藏的故事、如何看懂古建築!
訪古尋幽中,領略古建築藝術之美。
法國的凡爾賽宮內綠樹成蔭,但北京故宮為何看不到一棵樹?
北京皇宮內巨大的漢白玉是如何從西郊搬運到北京的?
皇宮的地磚和柱子稱為金磚、金柱,它們是黃金做的嗎?
萬里長城是因為「下雨」造成的?
懸空寺為何能懸在峭壁而千年不墜呢?
佛舍利在中國的什麼地方?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和中國的應縣木塔有何類似之處?
為何雲岡十六窟的佛像不像佛祖像皇帝呢?
梁思成夫婦如何發現唐代建築佛光寺?
中國現存最早的木建築是那一個?
如何分辨古建築的建造時期?
世界上最大的佛鐘是如何用人力掛上鐘樓的?
古建築的屋脊兩側上為什麼會有一像龍頭的雕像呢?
「晉祠」為何在古建築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日本木建築模仿唐朝木建築的依據是什麼?
作者長期從事建築及藝術的研究,對中國古建築尤其熱愛,幾乎走遍南北各地,四處尋訪。很多古代建築建在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都親自去實地考察,可以說是歷經許多難以言喻的困難,包括一些從未曾被探索介紹的特殊古建築。作者發覺歷史悠久又保存良好的古建築已如鳳毛麟角,但仍有少數珍貴的遺跡仍倖存於世,因此費盡心思去發掘,其中深藏於山西太行山系的古寺群,最古老的仍有唐朝所建遺存至今,其餘大小諸寺雖未及於此,但五代、宋朝等可堪稱古建築中的瑰寶者,仍為數不少奇蹟般的保留著。
作者寫建築物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自然環境、藝術布局及裝飾特點,以及它們各自流傳的故事、現有的雕塑或壁畫遺存,還有歷史、社會文化、地域風俗等因素在建築中的反映。以平實的文字將建築的特色和專業介紹給一般大眾,兼具學術性和普及性。
※封面照片:福慶寺──飄浮在空中的寺院
(電影《臥虎藏龍》最後女主角飛身躍下深淵處即在此拍攝)
本書特色
◆作者走遍大陸各地,遍尋各種獨具特色的古建築,這些少數倖存的遺跡,幾乎鮮為人知,也難以抵達,相關的書籍記載更相對欠缺。本書作者以相機拍攝、皮尺丈量和電腦建模,試圖留下最後歷史的見證,可說相當珍貴。
◆書中約有三百張照片都是作者親自一一拍攝,其中許多珍貴的壁畫雕塑,因為保護的原因已經不再供人參觀或拍照,然作者均透過各種努力,讓這些文物得以完整的呈現於書中,同時,作者使用電腦三維繪圖加以繪製各種古建築的外觀、樑架結構,並且以不同年代的建築圖片加以分析比較,希望讓讀者能夠更容易深入的了解古文物。因此,要找到內存如此詳實,並且圖片如此豐富的古建築書實不多見。
◆為便於讀者循跡參訪,本書將深山鄉野中的個案以衛星定位的方式加以標記,讀者可依導航器抵達,一睹古文明的璀璨。
作者簡介
蔡良瑞
臺灣臺北市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建築系博士。曾任臺灣實踐大學兼任講師、北京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中華女子學院兼任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兼任教授。
著作:《環保建築觀念專欄》(佛光山人間福報)、《做一個全能的設計師》(臺灣三友出版社)、《規劃自己的店》(臺灣三藝出版社)、《你也可以是天才》(廣東省人民出版社、臺灣三藝出版社)、《大畫英語》(廣東省人民出版社、臺灣三藝出版社)。
目
錄
推薦序一/張寶瑋
推薦序二/邵大箴
前言
皇帝的家──北京故宮
令人難以置信的工程──萬里長城
宛如一座百年古樹展覽館──大覺寺
最險峻的峭壁寺院──懸空寺
典藏佛舍利的寺院──雲居寺
大峽谷上中的隱密寺院──金燈寺
中國的比薩斜塔──應縣木塔
佛像石窟的瑰寶──雲岡石窟
道氣十足的五臺山寺院群
五臺山座標建築──大塔院寺
五臺山最華美的寺院──顯通寺
五臺山上視野絕佳山寺──南山寺
石雕藝術極品的寺院──龍泉寺
現存最大體量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佛光寺
中國現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
懸崖峭壁中的唐塔──明惠禪師塔
山西平順縣荒蕪人湮的三座小古廟
集六朝建築於一身的稀絕古寺──平順龍門寺
樹大屋小的遼代寺院──龍泉寺
一柱擎天的「101」古塔──天寧寺
世界上最大的佛鐘──大鐘寺
最具「殘美特色」的古建築──靈鷲禪寺
天下第一壇──戒台寺
北京最氣派悠久的古寺──潭柘寺
最具塞外風情古寺──大同善化寺
露齒微笑菩薩──大同華嚴寺
隱於市集的──永安寺
水景設計的鼻祖──晉祠
哭泣的中國文化──天龍山石窟
值回票價的五代寺院──鎮國寺
泥塑極品的博物館──雙林寺
七彩琉璃寶塔──洪洞廣勝寺
鮮有人知的唐代木建築──天台庵
坐看太行山景色的宋朝古建築──原起寺
古建築結構的重大進步實例──大雲院
飄浮在空中的寺院──福慶寺
現存最大的宋代寺院──正定隆興寺
唐代古塔群──正定四塔
石壁上的微笑觀音像──天成禪院
居高望海的島寺──日光寺
土建築的傳奇──福建土樓
常用古建築名詞補充說明
參考文獻
跋:王其鈞
後記
序
推薦序一
和臺灣學子們交往已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了,八○年代初我旅居西班牙馬德里時,就結識了不少臺灣到馬德里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學生。交往後意趣相投,十分愉悅,以至在失去聯繫的二十多年後,又相互尋覓,找到對方,約在北京見面,重逢時的激動,真是難以言表。
近幾年和我相處最熟的就數蔡良瑞君了。他來北京待了許多年,之前是臺灣的設計師,也曾在美國的建築事務所工作。這幾年在北京,既是幾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也做設計院的顧問,同時也是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以一個不同身份的綜合體,在學習、工作的生活漩渦中急速地轉動。在建築學院的一群博士生中,他是老大,也是靈魂人物,除自己勤於多方求教,努力鑽研學問外,還組織了博士論壇沙龍、水彩畫聯展及各種活動,給前後幾屆的博士生的生活留下了光彩的回憶。
畢業後又完成了這部《尋訪中國特殊古建築》書稿,這種對古建築的熱情令我十分感動!多年來,全國大學院校的建築學科系開設得愈來愈多,而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卻日趨淍零,甚至有後續無人的擔憂。見到此書稿,發現竟然還有人對古建築表現出由衷的熱情(而且還是來自臺灣的學者),真是鳳毛麟角,也彌足珍貴。
在閱讀這部書稿時,常常有一種親切而溫馨的感覺掠過心頭,因為在五十年前,這書所記的寺廟大多數我都去過。當年為了編寫《中國古代建築史》也做過和良瑞君類似的調查,那時的艱辛和趣事,同伴的音容笑貌,不斷地湧現在眼前,對往昔的神遊及時光的飛逝,讓人不勝感慨。
通過此書讓我感到對良瑞君的相知,在感性上更加深了,由於對中國古建築藝術的共同愛好,相互可以引為「同好」了。我已垂垂老矣,重啟尋訪之路,精力已經不濟,而良瑞君卻是風華正茂的歲月,是否願意再接再勵繼續尋訪下去,將我們對古建築的熱愛之情感染給更多人呢?我將以滿懷期待之心,看良瑞君日後更多的成果!
張寶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導師、建築學院創建人)
二○一二年元月五日於北京
推薦序二
蔡良瑞君撰寫的《尋訪中國特殊古建築》,是一本兼有學術性和知識普及性的著作,值得熱愛和欣賞中國古代佛教建築的人一讀。
在一本書中,要把學術的見解和普及性的知識融合在一起,並非易事。這既需要作者的著述立足於學術的前沿,有文化的高度和深度,又要在內容和文字上深入淺出,把深奧的道理用通俗的、為大眾樂於接受的語言表達出來。
中國古建築,是一門大學問,廣大觀眾對它們都有欣賞的興趣,也會有自己的直觀感受,但對它們的美學價值和它們的藝術成就,則不甚了解。因此,從事建築專業的學者,能寫這樣的著作惠及廣大讀者,實在是功德無量的事。
蔡良瑞君長期從事建築及藝術的研究,對中國古建築尤其熱愛。從台灣來中國內地攻讀建築學博士學位和從事教學工作十年期間,他幾乎走遍南北各地,四處尋訪。很多古代建築建在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他親自去實地考察,可以說是歷經千辛萬苦,克服了許多難以言喻的困難。
蔡良瑞君寫此書的目的不求寫錄他所有考察對象的瑣碎細節,而是「透過不同類型及不同年代建築的描繪、比較及分析,讓讀者能了解這些建築的內涵」。因此,他有意避開諸如「營造法式」這類對一般大眾來說較為艱澀費解的技術問題,而著重於寫這些建築物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自然環境、藝術布局及裝飾特點;寫它們各自不同流傳下來的故事、寫它們現有的雕塑或壁畫遺存;寫歷史、社會文化、地域風俗等因素在建築中的反映……,對這些他又不是純記錄性的描述,而是以充滿感情的筆觸寫他的所見、所聞、所感、字裡行間充滿人文關懷的情愫,不時發出有歷史感和哲學意味的嘆喟。
跟隨作者去探尋這些古建築,在得到許多寶貴知識,進入它們迷人藝術境界的同時,我們實際上在閱讀和領略時代變遷、社會禮儀和人們審美趣味變化的歷史,會從中獲得許多對人生、對自然感悟的有益啟示。此外,我還想說,蔡良瑞君的這本著作的出版,還會引發我們思考一個嚴肅和極需解決的問題:如何採取更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護這些中華民族的,也是屬於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
是為序。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前言
許多人很喜歡古老的建築,我也是!這些年在大陸各地看了許多的古建築,發現保留完好的已為數不多,許多非常精緻並且年代久遠的建築因為各種歷史原因而瀕臨損毀,或是變成過度商業化而失去了原來的風韻。
記得九○年代,旅途經過北京,走在北京前門大街的小胡同裡,猷如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看到百年建築和四合院裡頭生活的老北京人,仍緊密相連的和諧共存,到了二千年再故地重遊,前門大街只剩一片瓦礫,前兩年再去,已變成一大片商業步行街,古建築淍零的速度令人驚訝。
二十年期間在中國的旅行,發現除了「建築」改變,「人」也急劇的在變化,中國人變有錢了,視野變寬了,但是變化的速度太快,人們顯然有些跟不上脫節的脈動,手忙腳亂的適應過程,難免不少脫序的情況發生,最近的十年大陸又飛快的發展,二○○八年奧運在北京舉辦,全世界的知名建築師都擠到這裡來搶分一杯羹,因此各種怪形怪狀的現代建築又充斥在全國各地,大家忙著現代化、國際外之餘,這些古建築除了變成可以賣門票的城市裝飾品之外,似乎顯得和當今的社會有些格格不入。
奧運會過後的幾年,更多世界各地的人到中國旅行,其中古建築是人們觀看的重點,我發現這些古建築多半因為商業利益的原因,不是被添加過多沒有必要的裝飾,或是被改造得已和實際脫節。看到蒼桑悠靜的古寺院埋沒在小販和旅行團的喧鬧聲中,總是讓人覺得特別的失望。因此,我下決心要找到我心中所謂的「真正的古建築」,是最少被破壞或至少是具有代表性之作,這也是寫這本書的原始初衷。
寫有關古建築的書有些困難的地方,如果不把細節說清楚,感覺很沒有深度,就像是本旅遊雜記,但如說得太仔細,又深怕讀者覺得枯燥看不下去,最後決定和斷代有關的部分盡量的多寫,讓讀者至少能了解各個不同年代的古建築特徵,如此去大陸旅行看古建築也比較有意思,至於太多建造結構和專有名詞就盡量減少,讓讀者能以輕鬆的方式閱讀此書。
書中記載的除了我對古建築的觀察,同時也對旅途過程所遭遇到特殊的事情加以描述,人和建築畢竟是不可分離的,這本書可能不只是對中國古建築的觀察,同時也有一個旅者獨自走在如此浩瀚土地的各種感觸。
蔡良瑞,二○一二年十一月三日於北京
跋
很高興地得知蔡良瑞先生的新書《尋訪中國特殊古建築》已經完稿。敝人和良瑞先生已經有著近十年交往的基礎,我欣然答應為這本書題個「跋」。
由於我於九○年代曾在臺灣大地地理出版公司工作,撰寫介紹臺灣建築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因此,我不僅走遍臺灣,而且對於臺灣的社會也有著深刻地瞭解。因而,來到大陸後的良瑞先生自然容易和我交往,我們的友誼也因比較深厚。
這些年的師生交往過程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位學生就是良瑞君了。這倒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年齡明顯地比其他學生大,還因為他愛提問題,再加上他會重覆的來聽我的同一門課,而且還會課後約我講述他的研究計畫,我看得出來,他對古建築的研究投入大量的心力。
儘管良瑞君不是我的研究生,他卻是和我學術交流最多的學生。我寫的書,他一本一本地讀,並且還讓我幫他列出在大陸考察古代建築建議性的路線圖。他還把我寫的書帶著到古建築現場去比對實例,發現我書中的講述和實例不一致的地方,就會在外地通過電子郵件或其他方式來詢問我。我也常常被他搞得有些狼狽,常常不能馬上回答,要找出自己過去在現場拍攝的照片,或筆記本的記錄來核對,才能回答他的問題。這說明,良瑞君做學問是非常嚴謹的。他對於老師的學術成果不偏信,而是堅持要求真、求實。
二○○六年寒假過後,我要去英國工作一段時間,這將要耽誤建築史兩周的課程。在此時,良瑞先生主動替我承擔這兩周的課程。為了慎重,他還將備好的課試講給我聽。我從這件事情上,看出良瑞君做人的熱忱、做事的嚴謹。
蔡良瑞先生是位建築師,他不僅在臺灣做過一些建築設計,還在美國、非洲都做過相關的工作。因此,他的這本《尋訪中國特殊古建築》是從建築師的角度去尋訪古建築有感而發的遊記、筆記、當然更是他的研究心得。許多前人已經研究過的著名古代建築、甚至是古代石窟,他還是要帶著好奇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皮尺去量,用自己的心去思考。這本書不同於我們常見的人云亦云的建築普及讀物,而是一本可讀、可參考、可引用的好書。
讀者在讀蔡這本書時,心情很容易的會放鬆下來的,因為可感覺得出來,作者在寫這本書時的心情是非常的清靜自如。我也盼望良瑞君能永遠生活得輕鬆自在,就像這本書中他遊歷於古建築世界的心態。
王其鈞/二○一一年十二月於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武漢大學中國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佛寺古建築探秘:進入傳統佛教建築的堂奧
2.
你也可以是天才
3.
英文單字圖像記憶法
4.
規劃自己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