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黃金天下-世界黃金貨幣特展

黃金天下-世界黃金貨幣特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143058
李念祖
台北縣黃金博物館
2008年6月01日
150.00  元
HK$ 127.5  







* 叢書系列:走訪博物館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走訪博物館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博物館 > 歷史文物









  黃金博物園區主辦「黃金天下-世界黃金貨幣特展」專刊,鋪陳出人類歷史文明史上爭奪黃金與主權的歷史及傳奇故事,並搜羅古今中外各種型式珍奇特殊的黃金貨幣,不僅是參考圖錄,更能研究人類文明興衰史。?



推薦序

黃金天下-探索世界的黃金版圖

  自古以來,人們珍藏黃金因為它光燦迷人的外形、珍稀罕見及永恆不變的特性。黃金除了裝飾功能之外,也象徵著權勢與地位,王宮貴族視黃金為炫耀財富的收藏,但漸漸地也作為保值及流通的媒介,成為放諸四海通行天下的交易貨幣。直至近代,黃金因其稀有性,使金幣逐漸被銀幣、鎳幣甚至於紙幣所取代,金幣又回歸到收藏及保值的用途。然而,放眼世界,黃金的價值,不管貨幣或政局如何變動,人民信賴黃金就像信仰一個永恆的價值,千古不變。

  黃金一直是歷史上人們追求財富、爭奪天下的見證,人類追求黃金的瘋狂行徑,更留下許多動人的探險故事及文學名著。近代最初的淘金熱從美國西岸及阿拉斯加開始,而臺灣則有金瓜石九份的淘金歲月,自清朝臺灣巡撫劉銘傳時期於基隆河上游發現金砂,金九地區為期百年的採金歲月於是展開。日治時期金瓜石礦山最高年產量高達二噸,曾被譽為「東南亞第一金礦山」,數萬人口聚居於山城,為追逐黃金夢而打拼,當年的榮景及傳奇故事,即便礦業凋零多年後的現在,仍為人們津津樂道,成為電影及文人雅士的靈感泉源。現在,這座遠離塵囂的山城,仍蘊藏著豐富的黃金傳奇,甫於2005年成立的黃金博物園區,其任務在於研究保存這段礦業歷史,除了計劃性地留存展示金礦歷史,更期待結合黃金與金屬工藝,活化社區生態,重現山城榮景。

  非常感謝作者提供多年的收藏予本館展出,國內首次蒐羅這麼多難得一見的黃金貨幣,依不同年代地區,有系統性完整的呈現於國人面前,機會相當難得。「黃金天下-世界黃金貨幣特展」所呈現的,不只是罕見的黃金珍寶,在縱覽世界各國多樣的古今黃金貨幣之餘,這些古貨幣的造形、圖案、銘文、戳印,其背後所隱藏的文明發展軌跡,才是精髓所在。

  作者以深厚的收藏,輔以歷史研究,編纂出國內第一部以黃金貨幣為主題的歷史傳奇,微觀精巧古老的金幣,放眼天下歷史,書中的故事從發現古埃及西元前六世紀的里底亞王國的琥珀金開始,金幣上出現的西方雅典娜女神、印度教溼婆神、貴霜王像、伊斯蘭文、君士坦丁大帝…等,君主與神祇的形貌,皆藉由錢幣烙印下來,流傳後世。東方的真臘王國古錢、爪哇金、瀾滄王國虎舌錢、中國金葉子、祈福錢…等,這些造形特殊的金錢,留下了古文明的傳奇與佛教恩澤,呈現了藝術風格之美,也反映當時的君主政治、宗教信仰、風土民情以及經濟制度。

  本書有將近五百多張彩色錢幣的圖片及說明,清楚地將世界重要歷史事件與黃金關連的傳說作了精采的連結,讓讀者欣賞金幣之餘,也可以輕鬆地研讀相關的典故歷史,並神遊異國風土。最後隨書的附錄將所有金幣的名稱、圖片、年代作一系列整理,以方便讀者可快速查詢對照。本書成功的出版,要感謝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先生、中央研究院史語研究所陳國棟先生、臺灣銀行貿易部楊天立先生、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小姐,於書付梓前給予的寶貴建議以及肯定。並要感謝黃金博物園區教育組周青青小姐不眠不休的規劃展覽,以及編輯團隊的參與策劃,本書與特展方能力求完美正確,如期推出。

黃金博物園區
2008年6月

作者序

  1980年代初期,我完成在美國的學業,返國後第一件工作是擔任公視所製播「放眼看天下」節目的執行製作。這個工作讓我有絕佳的機會,體驗古人所謂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一方面透過攝影機的鏡頭和採訪報導時親身的感受,在電視上呈現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另外一方面,當我在拍攝節目時,由於迭次進出不同的國家,必須經常兌換當地的貨幣,久而久之,對世界各國的錢幣因而產生興趣並開始蒐集。起初蒐羅的多是各國現今流通的貨幣,繼而轉向不能流通但具有收藏性質的古代錢幣,最終以錢幣形式存在的「黃金」,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後來製作節目的工作告一段落,出門旅行的次數自然大為減少,不過對黃金的探索卻無時或忘,尋金之旅,持續不輟,一如英國詩人濟慈(John Keats)之詩句:「我在黃金的國度四處遊歷,見識美好的王國和城邦。」(Much have I travell’d in the realms of gold, And many goodly states and kingdoms seen.)

  今日全世界的人都已經習用紙幣,一般金屬貨幣只做為輔幣使用。至於黃金鑄造的金幣,雖然具有保值投資的價值,抵抗通貨膨脹的功能,以及支撐財政外匯的準備,但畢竟不是流通之貨幣,不像一個世紀以前的世界,其時黃金是普世皆準的「價值」,主宰人類一切的政治和經濟活動。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行金本位制,黃金是國際間交易、收支、決算的基礎。再往前十六、十七、十八世紀大帆船航海的時代,當時稱霸海洋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在全球各地的殖民貿易活動,和找尋黃金有密切的關係。哥倫布的尋金之旅,發現美洲新大陸,締造了西班牙三百年的海上霸業;葡萄牙人在福音(Gospel)、榮耀(Glory)和黃金(Gold)3G的召喚下遠航,最終的目的其實就是黃金。在十五世紀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土耳其攻陷之前,象徵西方文明重鎮的拜占庭帝國,屹立不搖長達千年之久,靠的是黃金鑄造的錢幣索利得斯(Solidus)。近代經濟歷史學者羅培茲 (R.S. Lopez)說拜占庭金幣並非只是黃澄澄的金子而已,它是奉天承運的帝王詔示取信其臣民的象徵,也是上帝選民派往世界其他國家的信使,受到所有王國之人的讚美和信任,從此端到彼端,世界各地都接受。漢武帝遣張騫通西域所開拓連接東西方世界的絲路,使長安出發的絲綢,到達羅馬時價值等重的黃金。歷史上絲路沿線大國,諸如貴霜、安息、薩珊、阿拉伯帝國,都以金幣來榮耀帝國的偉大。

  《黃金世界》(The World of Gold)一書的作者提摩西葛林(Timothy Green)嘗謂:「古埃及和古羅馬的文明是由黃金培植起來的。」黃金是古代歐亞帝王攻城掠地,爭霸天下最重要的動力,甚或也是最重要的動機和目的。紀元前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的戰爭,最後以希臘人清點波斯的大流克金幣劃下句點。希臘和特洛伊的十年爭戰,在特洛伊主將赫克托和希臘英雄阿基里斯的決戰後分出勝負,但真正操弄所有捲入戰爭眾人命運的關鍵,卻是一枚女神間相互爭奪的金蘋果。希臘神話中膾炙人口的傑遜王子和亞哥號勇士的冒險傳奇,為的是一件由惡龍所看守的金羊毛。辛辛苦苦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從西奈山帶著上帝旨意下山的摩西看到族人竟然去崇拜一隻異教的金牛,不禁勃然大怒,因為打造這隻金牛的黃金原本該用來建造上帝吩咐他去製作的包金法櫃、純金燭台和其他的黃金祭器。可見黃金不僅和世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和神的世界也緊緊牽連。而自從黃金以錢幣的形式出現以後,即不再囿於器飾用品和祭典儀仗的範圍,進而成為人人欲得的財富、誇示炫耀的尊榮和權力遊戲的籌碼。金幣上有神明鎮守,有帝王肖像,有政府背書,人世間的財富、榮耀和權力,在此合而為一。

  十九世紀末美國經濟學家威卜蘭(Thorstein Veblen)提出「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人追求地位,追求他人的尊敬,以什麼來衡量和呈現?在人類早期歷史上,地位靠戰利品之多寡而決定,靠戰爭或狩獵成功的象徵而決定。後來地位逐漸由貴族頭銜和盾形徽章之類的東西來顯示,當然一個人擁有的土地、財富、奴僕之多寡,也代表其地位的高下。威卜蘭認為:人求取財富不僅為了生活,也為了透過炫耀性消費而彰顯地位。古往今來,如果有任何東西,不論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那一個階段,都能符合威卜蘭所謂的炫耀性消費理論,那麼毫無疑問,一定非黃金莫屬。

  黃金珍貴稀少,光燦奪目和永不腐朽的特質,使得黃金成為財富、榮耀和永恆的具體象徵。世界上可以代表財富的東西很多。土地、牲畜、農作物、貝殼、玻璃珠、羽毛、煙草、鹽,凡是可以拿來交換生活所需的東西,也就是具有貨幣功能之物,都可謂財富。世界上可以代表榮耀的東西也很多。勳章、獎狀、桂冠、花圈、彩帶、虎皮、熊爪、野豬牙,凡是可以突出、彰顯個人或團體與眾不同的成就,即是榮耀。至於永恆,通常只專屬於神,凡人無法企及,而世間唯一最接近神(God)的東西,就是黃金(Gold),只有一個字母之差。我在很多錢幣上看到前人的身影、歷史的紀錄、悲歡的歲月和時代的故事,但只有在黃金所鑄造的金幣上,才看到永恆的光輝和不朽的榮耀,也只有黃金握在手中那種沉甸甸的感覺,才使人真的覺得自己擁有財富,可以安心面對未來的日子。

  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 曾經以「被詛咒的饑渴」(The cursed thirst )來形容人對黃金永不滿足的貪婪,但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也高喊黃金可以「幫助靈魂進入天堂」(Lift souls up to paradise)。《黃金天下》這本書所描述的就是在被詛咒的饑渴和進入天堂的靈魂之間風起雲湧的黃金歲月。儘管在本書付梓之際,黃金價格正快速攀升,早已超越西元1980年初每盎司850美元的歷史高峰,迭創新的紀錄,但本書的主旨不在討論黃金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走勢,也無意強調投資或持有黃金的重要性,而是試圖繪製整理出一幅跨越時空,同時眼見為憑的黃金藏寶圖,既顯示現實世界黃金真實的存在面貌,也指出過往時空黃金所烙印的歷史痕跡,庶幾能「連結過去與未來、國家與國家。」這也是西元1999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孟岱爾(Robert Mundell)對現今沒有一種可以普遍接受的金錢,沒有一種價值的標準而深為感慨,並且預言黃金將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

  當我在過往和現今的時空中尋覓黃金的身影,從古蹟遺址、歷史文獻和神話傳說中發掘與黃金有關的線索時,彷彿又再次重遊過去拍攝電視節目時曾經駐足或行經的世界角落。南非維瓦特斯蘭地底宛如迷宮一般的金礦坑道;巴西亞瑪遜叢林深處因挖掘黃金而形成的人工峽谷;美國加州淘金熱潮退卻後遺留的鬼鎮;日本京都絢爛華麗令人為之瘋狂的金閣寺;秘魯庫斯科印加帝國堆放贖金的石室;義大利翡冷翠古橋兩旁的金飾店;巴黎街頭陳列販售各國金幣的外幣交易所。每一處曾經走過的地方,都因亙古不朽的黃金而散發迷人的光采。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牆上的基督聖像,在拜占庭金幣上傳世千載;印度神通廣大的濕婆神,在貴霜和笈多王朝的金幣上常現法身;可蘭經真主的訓示,寫在每一枚阿拉伯金幣的正反兩面;直布羅陀海峽南北兩岸的赫克力士雙柱,是西班牙在美洲所鑄造的伊斯庫多金幣運返歐洲的必經之地;中世紀聖喬治屠龍的故事,至今護佑象徵英國王權的索維林金幣;澳洲所發現的超大天然金塊,在澳洲鴻運金幣上留下未熔鑄前的原始面貌;浙江出土的宋朝文物,不僅有千峰翠色的龍泉青瓷,還有鐵線巷所打造熠耀生輝的金鋌。

  蕭伯納(Bernard Shaw)說他聽聞在彩虹底端可以找到黃金,但當他往彩虹靠近時,彩虹卻總是移向他處。蕭伯納對此雖感到挫折和沮喪,不過在追尋彩虹的途中,許多其他事物,像是高枝上雀鳥的吟唱,或者落在樹葉和花朵上的小雨滴,往往帶給他更多的人生樂趣。我對蕭伯納的想法沒有太多意見,我只想提醒他美洲印地安人說黃金是太陽的汗水,古埃及人說黃金是太陽神的血肉。如果在彩虹落腳的地方沒有發現黃金,那麼何不轉向映照彩虹的陽光?我曾經登臨柬埔寨吳哥窟的古廟,攀扶層層堆疊的狹窄石階,直到眾神盤坐的高度,然後遠眺東方地平線以君臨天下之勢升起的朝陽,當日出的剎那,我忽然發現那射向四方的璀璨光芒,就烙印在一千多年以前柬埔寨古代扶南王國的金幣之上。

李念祖 謹識




其 他 著 作
1. 千手觀音:失落的畫像
2. 茶顏醉色
3. 案例憲法Ⅱ人權保障的程序(上)
4. 案例憲法Ⅱ人權保障的程序(下)
5. 案例憲法Ⅰ憲法原理與基本人權概論
6. 案例憲法III(上)──人權保障的內容
7. 注春啜香
8. 當代臺灣憲政文化省思
9. 司法者的憲法
10. 規範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