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順應節氣去養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1475541
韓旭
萬里機構
2024年8月23日
147.00 元
HK$ 132.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621475541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2 x 1.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香港
分
類
醫療保健
>
中醫醫學
>
氣血調養
同
類
書
推
薦
陰陽調和:朱丹溪自我調養長壽心法
中醫養生學
除身體的濕:趕走脾胃病、皮膚病、慢性病、三高病【暢銷紀念版】
時時刻刻微養生(加贈洗淨液+去污粉):陳月卿30年養生全精華,打造身心全方位自癒地圖
時時刻刻微養生:陳月卿30年養生全精華,打造身心全方位自癒地圖
內
容
簡
介
本書從情志、運動、飲食等多個維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展示了過百條條貼近生活的節氣養生知識,每個節氣都有4~6條養生竅門,從節氣特點、養生要義到情緒管理、起居建議、運動注意和日常飲食,配合檢索式標題和精准圖示,給讀者全方位的養生指導,幫助讀者四時六氣,調理出不生病的好體質。
目
錄
立春:重在養肝,生發養陽
• 居:一年之計在於春,養肝也有講究
• 動:伸懶腰,外出踏青,解乏又升陽
• 食:立春,「咬」住春天
• 飲:喝杯茉莉花茶,補氣又清肝
• 按:「乾洗腳」,疏通經絡
• 敲:空閒時敲肝膽經,促進肝氣疏泄
雨水:起居避濕,調養脾胃
• 飲:喝杯薑茶驅寒氣
• 功:「抬頭望月」,讓身體靜下來
• 按:按摩陽陵泉穴,調和臟腑之氣
• 摩:摩腹暖腰,促消化
• 泡:泡腳暖身,調理氣血
驚蟄:萬物「驚」醒,護陽扶正氣
• 衣:重保暖,「正氣」來
• 動:學會曬太陽,勝過吃補藥
• 食:「梨」開疾病與害蟲
• 飲:驚蟄飲茶,提神醒腦
• 功:驚蟄導引,收回身體的「氣」
• 按:按摩穴位,喚醒身體活力
春分:內外平衡,防疫抗敏
• 居:預防春瘟和過敏
• 防:預防「春困」有妙招
• 衣:穿衣適當,不可過捂
• 動:春分爬山,提精氣神
• 食:薑汁嫩菠菜,養肝又潤燥
• 灸:春分「節氣灸」,防病保健
清明:柔肝養肺,散寒保暖
• 居:省酸增甘,宣洩悲傷
• 動:打太極拳,提高免疫力
• 食:清明吃螺肉,降脂又利濕
• 飲:清明喝綠茶,降火利膽
• 功:「開弓射箭式」,調理肝膽
• 灸:清明「節氣灸」,祛風散寒
穀雨:最宜清補,保護肝脾
• 衣:穀雨穿衣有「三暖」:暖背、暖腳、暖肚臍
• 食:飲食宜輕補,多喝湯粥
• 食:香椿拌豆腐,滋陰又護肝
• 飲:一杯穀雨茶,清熱又利濕
• 功:「六字訣」吐故納新,牽動氣血運行
• 按:經絡按摩,理氣養肝
立夏:心氣通夏,重在養心
• 居:夏天到了,注意養心護神
• 衣:不可貪涼,謹防外感
• 動:「目宜長運」,趕走疲勞
• 食:百合蓮子粥,安神又解暑
• 飲:喝「立夏茶」,迎接夏日
• 拍:拍打心經,振奮心氣
小滿:注重養氣,慎避濕邪
• 情:使志無怒,調暢情志
• 食:飲食宜苦,健脾祛濕
• 食:薏米百合粥,健脾祛濕很輕鬆
• 飲:熱茶發汗,少食冷飲
• 功:做八段錦,使氣得泄
• 梳:經常梳頭,促進血液循環
• 按:按摩穴位,健脾清熱
芒種:活動關節,飲食「清補」
• 衣:衣?寬鬆,勤洗勤換
• 動:「徒手划漿」,讓關節動起來
• 飲:苦瓜蜜茶:清熱降壓,生津除煩
• 功:毛孔調息功,排出體內濁氣
• 按:溫胃三法,散寒止痛
• 浴:用藥浴,健身又防病
夏至:晝長夜短,降火解暑
• 眠:睡「子午覺」,及時除?
• 衣:不宜赤膊,陰陽兼顧
• 動:消暑「血管體操」:游泳
• 動:做手指操、踩鵝卵石,讓心臟更有力
• 食:夏至吃碗?,健康看得見
• 飲:喝杯三葉茶,清清心火
• 功:「爭力」導引,促進陽氣發散
小暑:小暑養眠,清熱除煩
• 居:抓住冬病夏治好時機
• 眠:遲睡早起,午睡解乏
• 食:暑吃「三寶」,補虛安神
• 功:練「翹足舒筋式」,強健四肢力量
• 按:按摩神門穴和極泉穴,排濕氣
大暑:萬物榮華,防暑避濕
• 居:排暑祛濕,保證睡眠
• 情:養心靜氣,別讓情緒「中暑」
• 食: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也不老
• 飲:喝三伏茶,清熱消暑
• 功:室內養生:「踞地虎視式」
• 按:刺激穴位,解暑排寒
• 貼:小小三伏貼有大作用
立秋:秋季養陰,護肺抗邪
• 防:秋風起,應預防多種疾病
• 情:預防中風 ,遠離「悲秋」
• 動:叩齒咽津,改善口乾舌燥
• 食:立秋要「啃秋」,健康過秋天
• 飲:杏皮水,護肝又潤肺
• 功:「縮身拱背式」導引,強化心肺功能
處暑:適溫調攝,少辛多酸
• 居:寒涼漸生,顧護陽氣
• 食:斂肺健脾,緩解「秋乏」
• 食:夏秋之交,吃鴨平補
• 飲:處暑煎茶,養陰潤肺
• 功:反捶脊背,緩解腰酸背痛
• 搓:搓魚際,有利肺氣宣降
• 刮:刮痧調肺氣、防便秘
白露:重在養陰,適度「秋凍」
• 衣:白露「不」露,合理「秋凍」
• 食:多酸少辛,慎食海鮮
• 飲:白露前後桂花開,來杯醒胃茶
• 功:呼吸吐納,排出體內濁氣
• 按:按揉養生穴,固氣養肺
• 搓:搓搓耳朵,溫補腎
秋分:陰平陽秘,預防秋燥
• 居:早睡早起,避寒就溫
• 情:收斂神氣,「以平為期」
• 動:動靜結合,提高抵抗力
• 食:頤養肺氣,適當進補
• 飲:秋分喝秋湯,平安又健康
• 功:「雙手托天理三焦」,理氣血,增力氣
• 按:按揉「四心」及穴位,防秋燥
寒露:適時添衣,飲食溫潤
• 防:「多事之秋」,謹防「涼燥」
• 衣:寒露不露腳,不宜再「秋凍」
• 飲:杏仁桑葉茶,潤肺去秋燥
• 功:「彈指功」,促進血液循環
• 功:「托掌觀天式」,順應天時
霜降:防寒保暖,益氣固表
• 衣:預防靜電,衣物勤洗勤曬
• 暖:護好五個部位,避免受寒
• 動:倒退行走,遠離煩惱
• 食:玉屏風粥,固護衛氣
• 灸:艾灸散寒,補身正氣
立冬:斂陰護陽,多溫少寒
• 居:顧護腎精,節制欲望
• 居:早?晚起,不妄勞作
• 情:養心藏神,精神內守
• 動:拉伸關節筋脈,護腎促循環
• 食:冬令食補,調攝有度
• 食:板栗粥:補腎強筋骨
小雪:小補滋養,暖身順氣
• 食:冬季溫補,減鹹增苦
• 食:山藥羊肉湯,暖身護脾胃
• 功:適度「按蹺」,順順你的氣
• 方:養生「冷」知識:膏方養生
大雪:動中求靜,防寒保暖
• 衣:衣物勿太緊,注意頭部保暖
• 動:讓新陳代謝隨步調一起加快
• 食:多喝湯水,借勢養陰
• 飲:喝桂圓紅棗茶補氣血
• 功:「活步通臂式」導引,動靜互涵
冬至:陰極之至,陽氣漸生
• 居:防寒安眠,以養初陽
• 功:「升嘶降嘿式」,溫腎又助陽
• 摩:搓手拉耳,讓身體熱起來
• 貼:三九貼敷,冬病冬治
小寒:養腎藏精,陽氣內存
• 居:室溫有度,定期通風
• 情:避恐傷腎,心平氣和
• 動:跳繩,幫助陽氣生發
• 飲:蘿蔔豆腐羊肉湯,喚醒體內陽氣
大寒:固陽護腰,滋陰潛陽
• 動:室內保健操,固陽又護腰
• 食:飲食節制,無擾乎陽
• 飲:借酒驅寒,安神益氣
• 功:踮腳尖、鳴天鼓,通腎經
序
序
可能你從未注意到,一年四季的更替和晝夜陰陽的轉換,對身體有?重大影響。例如,流行性感冒常多發生於冬春季節,消化性潰瘍往往發病於秋冬季節;又如哮喘多在清晨發病,夜晚是冠心病、腦梗死患者發病的高峰期。這些看似平常的現象當中,都孕育?「時間醫學」的理念與智慧。養生也必須順應自然季節的節律變化「順時養生」。
中醫時間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變化、病理特點與時間節律關係的一門學科,是現代醫學與時間生物學結合的產物。「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和「春天養生,夏天養長,秋天養收,冬天養藏」說的就是一年四季對應的不同養生原則。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用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 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那一天為夏至,又稱為「日短至」或「短至」;最長的那一天為冬至,又稱為「日長至」或「長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
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因為農事基本「靠天吃飯」,所以古人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行的情況,因此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節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 度所到達的位置,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上半年在6 日、21 日,下半年在8 日、23日,前後相差不過一兩天。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國古人用簡單的28 個字,將春夏秋冬的氣候變化進行了總結,即「二十四節氣」。節氣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既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更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在商朝時節氣只有4 個,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8 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4 個「立」,就表示了4 個季節的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為「四立」,公曆一般在每年的2 月4 日、5 月5 日、8 月7 日和11 月7 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如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但從氣候上看,一般還處於上一季節的狀態,如立春時黃河流域仍處於隆冬。「至」是「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 月21 日和12 月22 日前後。夏至時,太陽直射北緯23.5 度,黃經90 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時,太陽直射南緯23.5 度,黃經270 度,北半球白晝最短。「分」是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 月20 日和9 月23 日左右。春分、秋分時,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 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時長相等。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和氣候變化。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應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中醫養生倡導順應四季變換,遵循自然界生、長、化、收、藏的客觀規律調整日常活動,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人的身體是一個神奇的系統,擁有自己的生物節律。因此,按照自身生物節律的特點,順應節氣,積極養生,對於維護體內生物節律的正常運行、保障身體健康,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總之一句話,順應自然,跟?節氣過生活就對了。
飲食調養
「民以食為天」,不同的節氣吃甚麼一定是你想知道的。春季要多吃一些甘味、辛味的食物,少吃酸味的食物,防止肝氣過旺的同時,也可以補養脾臟。夏天的六個節氣應少吃苦味,多吃酸味的和鹹味的食物。酸味可以防出汗過多,以固肌表;鹹味的食物可以補充出汗多丟失的鹽分,以防汗多損傷心氣。到了秋天,應該多吃苦味和酸味的食物,少吃一些辣的,以滋養肺氣。冬天就要多吃苦味和辛味的食物,有利於補腎。
此外,飲茶養生也是不錯的選擇。不同茶飲性味、功效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喝,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春夏適合喝綠茶、白茶、花茶,可促進人身體裏的陽氣生發、疏肝理氣、清熱瀉火。秋冬可以喝一些烏龍茶、紅茶、黑茶,可以清除體內餘熱,恢復津液陽氣。喝茶時間一般選擇在早晨或者午後,以提神醒腦。晚上最好不要喝茶,濃茶中含有較多的咖啡因,可能會讓你在深夜難以入睡。喝茶也不要「貪杯」,每天10 克左右比較適合,分2~3 次沖泡最好。有些人茶喝多了容易出現心慌、消化不良、腹脹、腹痛、便秘等,喝茶時要根據自身的狀況和適應能力合理選擇。冷茶、燙茶、濃茶以及空腹飲茶都是不適合的,容易對臟器造成損害,得不償失。
情志養生
心情是身體健康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春天萬物復蘇,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節,在春天的節氣中要順應自然,讓體內的陽氣自然地生長,生氣會傷肝,因此不要動怒,保持樂觀;夏天萬物蕃秀,陽盛暑熱,人容易煩躁,要讓體內的「氣」排出去,才能「心靜自然涼」;秋天雖然秋高氣爽,但滿地落葉的景象不免讓人悲傷,要防止過度悲秋,保持愉悅的心情;到了冬天,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陽氣悄悄「藏」了起來,這個時候要養好神,不要躁動喧嘩,保持心境平和,做好擁抱新一年的準備。無論是小酌半杯,還是練字作畫,都是讓心情愉快的好方法。
運動健體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養生的重要內容,運動時要遵循「量力而行」和「身無妄動」的原則。
季節運動養生就是根據節氣變化,進行規律的運動鍛煉,除了外在要鍛煉筋骨四肢之外,於內則要鍛煉精神,靜心養神,使形體內外和諧,動靜得宜,從而起到疏通經絡、調和臟腑氣血的功效,讓身體得到全面的鍛煉。
傳統運動養生是以「養」為主,養練結合;而現代體育鍛煉以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力量、速度、靈敏性以及耐力為目標。無論是散步、跑步、游泳,還是打八段錦、打太極拳,都要因人而異,持之以恆並動靜有度。
中醫特色養生法
最後要說的是中醫特色養生方法,包括按摩、節氣灸、導引養生、足浴、三伏貼、膏方養生等。按摩一般是以按摩局部不適處為主,如按摩腹部、頭部等,還可根據季節以及個人體質情況的不同,選擇穴位進行適當的按摩,簡單易行、好操作。節氣灸是艾灸養生的重要內容,是指在特定的節氣採用艾灸養生的一種方式,操作方法以穴位艾灸、藥物貼敷等方式為主,比如三伏貼、肚臍貼等。導引養生是指通過運動肢體,調整自身呼吸,達到行氣解鬱、疏通氣血的作用的一種古代養生方式,是中國古代養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也是中華養生文化獨有的現象。其中被大眾熟知的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就屬導引養生。
本書並非一本冰冷的工具書,而是一位時刻陪伴在你身邊的朋友,通過與它對話,感受節氣的變化、晝夜的更替給身體帶來的影響。在某一個節氣到來的時候想到它並翻開它,跟?它把生活過得更健康、更有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生產管理歷屆試題詳解(113∼108年)
2.
作業研究歷屆試題詳解(112∼108年)
3.
生產管理歷屆試題詳解(112∼108年)
4.
生產管理
5.
作業研究
6.
TRIZ的創新理論與實戰精要:因果分析、矛盾矩陣、發明原理、科學效應,一本書教你用創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7.
生產管理
8.
作業研究
9.
胃病全食物調養
10.
生產與作業管理歷屆試題精解(102~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