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楞嚴大義今釋

楞嚴大義今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59315
南懷瑾
老古
2020年6月05日
250.00  元
HK$ 212.5  






ISBN:9789866059315
  • 叢書系列:南懷瑾講述
  • 規格:平裝 / 696頁 / 14.8 x 21 x 3.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南懷瑾講述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人生離不開現實世間,現實世間形形色色的物質形器,究竟從何而來?這是古今中外人人所要追尋的問題。



      早在二千多年前,楞嚴經便很有條理、有系統地講明心物一元的統一原理,而且不僅是一種思想理論,乃是基於我們的實際心理生理情形,加以實驗証明。



      《楞嚴經》是禪宗、凈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經典。自唐以來,僅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種,至於寺院內外的誦持講習則更為普遍。



      《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由唐代般剌密帝譯出。經中主要論述了「根塵同源,縛脫無二」的理論,以及「二十五圓通法門」。明末高僧智旭評價說:「此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楞嚴大義今釋》為南懷瑾先生撰著的《楞嚴經》全本的大義今釋,內容包括:原文、注釋、今譯和串講。系統性闡述《楞嚴經》的經文與哲理,譯文力求信雅達,推陳出新,化古為今,減少文字與專門術語的困難,使一般人都能理解的白話讀本。



      世間一切學問,大至宇宙,細至無間,都是為了解決身心性命的問題。也就是說,都是為了研究人生。離開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討,便不會有其他學問的存在。《楞嚴經》的開始,就是講身心性命的問題。它從現實人生基本的身心說起,等於是一部從心理生理的實際體驗,進而達致哲學最高原理的綱要。


     





    敘言

    凡例

    楞嚴大義指要



    第一章 心性本體論

    問題的開始

    心靈存在七點認識的辨別

    真心與妄心體性的辨認

    心性自體的指認



    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

    宇宙萬有自性本體的認識

    自性和物理現象界的八種分析

    客觀的物理世界與自性能見的主觀無二無別

    自性本體超越自然與因緣和合

    個別際遇與共同遭遇的原因



    第三章 心理與生理現狀為自性功能發生的互變

    心理與生理的五陰作用經驗的分析

    心理與生理的六根作用(五官與意識)經驗的分析

    身心與外界作用(十二處)經驗的分析

    身心與外界之間(十八界)經驗的分析



    第四章 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同為自性功能的顯現

    地水火風空五大種性的剖視

    心意識精神領域的透視

    物理世間物質的形成

    眾生世界生命的成因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

    個人解脫成佛與群體的關系

    自性真心證悟的法則與原理

    解脫宇宙時空與物理世間束縛的法則與原理

    修證自性的法則與原理

    修證自性解脫的總綱

    二十五位實地修持實驗方法的自述



    第六章 修習佛法的程式與方法

    學佛修行人門的基本戒行

    修學佛法進度程式的指示

    五十五位修行的聖位和境界的含義

    地獄天堂的有無與人生精神心理的因果關系

    十種仙道與天人間精神心理的關系



    第七章 修習佛法定慧中的錯誤和歧路

    性空正覺的基本認識

    色陰區宇——生理與心理互變範疇的魔境

    受陰區宇——感覺變幻範疇的魔境

    想陰區宇——想念中精神幻覺範疇的魔境

    行陰區宇——心理生理的本能活動與對宇宙心物

    認識的偏差

    識陰區宇——唯識境界中所生的偏差

    解脫五陰和直指明心見性的結論

    楞嚴法要串珠

    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

    跋楞嚴大義今釋



    後記




    其 他 著 作
    1. 列子臆說(上)
    2. 列子臆說(中)
    3. 瑜伽師地論(下):聲聞地講錄
    4. 論語別裁(下)
    5. 歷史的經驗(1)
    6.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7. 孟子與離婁
    8. 宗鏡錄略講(4)
    9. 列子臆說(下)
    10. 禪海蠡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