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台灣現代陶藝家60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822388
黎翠玉
藝術家
2019年9月24日
150.00 元
HK$ 13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822388
叢書系列:
陶瓷大全.文物.陶瓷.玉器.青銅器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陶瓷大全.文物.陶瓷.玉器.青銅器
分
類
藝術設計
>
雕塑
>
陶瓷
同
類
書
推
薦
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暢銷紀念版)
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修訂版)
陶藝實踐100個關鍵重點:不可不知道製作陶器的基礎知識
台灣現代陶藝家60
泥與火的藍調:—從唐代藍彩瓷到元代青花瓷
內
容
簡
介
總的來說,台灣陶藝家在創作的地理位置,雖然位在中國支脈的邊緣,但並未承襲中國對於釉色燒造與型制規範所著重的傳統,而是相較崇尚自由、崇尚自我內在發掘的創新態度,更多在材質實驗、創作技巧與風格的深究,甚至將陶藝提升至純藝術作表現,關注社會脈動、為時代發聲,做為表彰自身獨特性與藝術位置的重量。──黎翠玉
台灣現代陶藝的興起,大抵以198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的「中日現代陶藝家作品展」,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當年仍屬年少的黎翠玉,就是隨著這股風潮,一起成長;從看陶、作陶、到話陶,黎翠玉見證了台灣現代陶藝的成長、茁壯,也成為這段歷史最貼身、忠實的觀察者與記錄者。──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美術史學者
除了具有生態結構、專業的分析與掌握能力之外,對於藝術家本身、藝術家工作環境、藝術收藏家等,黎翠玉也有極為近身的觀察能力和理解態度。也許這正是她的書,讓人覺得具備多元專業、親切生活與充滿人性的原因。──黃海鳴�前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藝術評論家、策展人
1990年代投入陶藝創作的黎翠玉,其藝術版圖以陶藝為核心,涉略藝術史、策展、評論、行銷等多元範疇,始終貼近臺灣的陶藝生態;2006年開始,黎翠玉於《藝術家》雜誌開闢「誌上話陶」專欄,持續紀錄臺灣陶藝的生態發展至今。
《台灣現代陶藝家60》為黎翠玉「誌上話陶」專欄之精華集結。收錄其自2016年起,親身訪談的六十位在教育、造形、釉藥和文創等方面深具特色的臺灣當代陶藝家。黎翠玉以創作者、觀察者,以至紀錄者的細膩視角,評介陶藝家們的藝術風格,以及創作的心路、理念與成就;更透過實際專訪的照片影像,帶領讀者走進陶藝家的工作室,直擊每位陶藝家在成形、燒窯等方面特有的獨創技法,領略陶藝作品從無到有的誕生過程。全書文字親合,並收錄豐富的作品及藝術家工作室圖像,是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陶藝入門書。
本書特色
《台灣現代陶藝家60》為《藝術家》雜誌「誌上話陶」專欄之精華彙編,收錄六十位臺灣當代陶藝家的精彩專訪紀錄。
目
錄
序1 為台灣美術史篇章再添一塊基石 蕭瓊瑞
序2 串起陶藝大社群生態的這個人與這本書 黃海鳴
自序 技術、藝術、生態──台灣現代陶藝探索 黎翠玉
陳佐導│「偎紅挹翠」銅紅釉窯變之美
王修功│以色逐光、揮灑烈釉
孫 超│璀璨如鑽石的「結晶釉」
張繼陶│「美人」鬥彩、姿態萬千令人陶「醉」
邱煥堂│為台灣陶藝奠定現代主義思想
陳煥堂│陶藝界傳承經典的表徵
蘇世雄│釉雕出美麗的桃花源
曾明男│陶藝運動重要的擘畫者
范振金│「釉彩瓷板畫」集陶藝、繪畫之大成
楊元太│以雕塑內聚能量,體現土地的靈動
李茂宗│走向國際抽象變異的前行者
李永明│傳頌原始生命力的詠歌者
李亮一│開啟台灣現代陶藝盛況的推升者
蔡榮祐│台灣現代陶藝發展雋永的縮影
呂淑珍│直覺陶塑、體現烈愛
孫文斌│在銅紅釉器裡閃亮存在著
謝正雄│台灣首位舉辦柴燒個展的陶藝家
楊文霓│見證台灣現代陶藝發展的四十年
林瑛│形大、氣闊力與美的經典
劉鎮洲│簡靜厚潤的陶藝之美
郭雅眉│刻畫、雕鏤美麗的夢土
陳景亮│超越觸覺、迷惑視覺
連寶猜│陶塑體現同理心與人道精神
邱建清│從傳統四角窯變造成個人創作柴窯的第一人
蕭鴻成│蘊含老靈魂的古典青瓷
林振龍│自「瓷揚窯」集大家所成、釀生多元陶藝風格
林錦鐘│致力在釉彩實驗的陶藝家
陳正勳│和諧共構的「陶木」系列
鄭永國│物質象徵與劇場觀看的容器演繹
鄧惠芬│具有療癒力量的繪本陶藝
江有庭│純鐵單掛的藏色天目釉
沈東寧│浪漫主義的現代文人
林國隆│從舊文化翻轉出新時代價值
伍坤山│「點」出對土地戀戀情懷
余成忠│有如劇場般的陶塑篇章
張 山│生鏽的陶藝鐵工廠
曾永鴻│千姿百態的陶柱人生
吳水沂│台灣現代柴燒陶藝的先行者
宮重文│隨形敷色、平淡有致的文人陶藝
李金生│擬真、構成的陶藝風格
彭雅美│以「蕨」代風華挪移強韌的生命承擔
廖瑞章│飄蕩又依舊茁壯的種子
許明香│再現鄉土古厝與懷舊物件
李幸龍│漆與陶溶融變臉的「漆陶」美學
謝嘉亨│熱情西班牙「金彩」情調
羅森豪│從觀念藝術到天目釉碗皆熔融於地土當中6
湯潤清│擬真物件、迷惑視網膜印象
許旭倫│挺立在鶯歌陶瓷戰區的戰將
卓銘順│理性、精準「遊戲式」陶藝風格
蘇保在│青瓷器用兼具古典雍容與現代爽利
陳淑耘│剛柔並濟的陶瓷大器
吳偉谷│低限幾何的陶塑美學
黃玉英│具原始象徵與現代符碼的燻燒風格
李宗儒│超越失敗的陶藝─「稻草泥枝」系列
周妙文│具魅惑力的頭像裝飾
官貞良│類珠寶的新陶藝價值
章格銘│以細微差異創造無限價值
施宣宇│飛翔的機械世界
林博裕│可變身的有機雕塑陶藝
黃敏城│非典型分模線、無配方黑釉的神祕況味
?
序
序
為台灣美術史篇章再添一塊基石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美術史學家 蕭瓊瑞
台灣現代陶藝的興起,大抵以198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的「中日現代陶藝家作品展」,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當年仍屬年少的黎翠玉,就是隨著這股風潮,一起成長;從看陶、作陶、到話陶,黎翠玉見證了台灣現代陶藝的成長、茁壯,也成為這段歷史最貼身、忠實的觀察者與記錄者。
為現代陶藝進行介紹、推廣、記錄,較早有故宮宋龍飛的「誌上陶藝展」,在《藝術家》雜誌連載長達20餘年;2006年之後,則有黎翠玉的「誌上話陶」專欄,也是在《藝術家》雜誌連載,迄今已超過百餘篇,現集結成書,也將為台灣美術史篇章再添一塊基石。
黎翠玉本身嫻熟陶作,既有過多次個展,也創作了幾處公共藝術,包括:台北市捷運中山站地下街的〈驚讚蝴蝶谷〉(2013)、台中朝陽科技大學的〈等候〉、〈泉源〉蝴蝶裝置(2013),乃至南投「牛耳藝術村」的蝴蝶裝置(2015)等。由於是從創作者的身份出發,黎翠玉的介紹文字也就充滿一種親切的同理心與熟悉度,何況自2016年起,她更加入親身的訪談,讓文章中更增添了臨場感與對話性。
收錄在本書中的陶藝家,共計60位,從最年長的陳佐導(1925-),到最年輕的黃敏城(1979-),橫跨半個多世紀。年紀的分佈極為平均,相信這並非偶然,而是黎翠玉的史家之眼,她顯然在各個年齡層中,找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而這種依年齡排列介紹的方式,也是個人在處理台灣美術史時經常採取的方式。
有人質疑:為什麼不依風格或技法加以分類?顯然提出這種質疑的人,往往本身不是創作者;因為沒有一個創作者,願意自己的作品和其他的創作者放在一起,說他們是同一種風格或技法!而依出生年代排列,卻往往無形中就能呈顯出創作者的時代特色與風格漸變。
此外,黎翠玉的文章,在史實陳述與創作意念之中,經常能取得平衡;同為創作者,黎翠玉在意藝術家投入創作的心路歷程與生命經歷,但也不失揭露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及武功秘訣(包括:土料、釉藥、燒窯??等個人技法),最後還能給予平實的成就評價。
閱讀黎翠玉的文章,也不能忽略她優美、精簡的文字技巧,如:論及孫超(1929-)時,開門見山就直述:「孫超,令人迷幻的『結晶釉』,散發科技與原始兩種極端特性。突破釉彩舊樣式,建立新美學觀,主要是他在傳承東方文化菁華後,穿越時光隧道,連結西方現代體系,以藝術轉身術重整了釉彩密碼,創造『新』結晶釉華麗的完美。」
論及蔡榮祐(1944-)時,則說:「蔡榮祐是陶藝時代的『承先、啟後』者,他承接台灣陶瓷轉型到現代陶藝,讓陶藝品走進生活,陶藝家開始靠作品為生,形塑『專業陶藝家』的第一人。他也是開啟陶瓷技藝,將傳統拉坯裝飾上多掛的釉彩,啟動出『拉坯即是陶藝』的第一人。」
論及羅森豪(1965-)時,則作:「『飄盪的靈魂有肉體來歸納,浮動的思緒藉創作來安置,而起起落落的人群與紛紛擾擾的社會,需要一塊地土裝載!』早年羅森豪總是懷著熱情,用力擁抱腳下的土地,因此他創作作品時也始終充滿對當下台灣社會的批判。之後他改做『天目碗』,開始以輕柔的心,探索潛藏在土地下的『微塵液相』,透過解讀天目釉的過程,體悟生命與天地連結的關係。」
總之,均能直探藝術家獨特的創作理念、藝術成就、及歷史定位,十分難得。這是一本適合一般人閱讀的陶藝入門書,也是值得創作者參酌、學習的參考書,更是一本記錄歷史、容納本土榮光的美術史著作。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