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暢談「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華德福100週年紀念版)

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暢談「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華德福100週年紀念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487053
魯道夫•史代納
李宜珊
小樹文化
2019年5月08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9570487053
  • 叢書系列:華德福全人教育系列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華德福全人教育系列


  •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幼兒教育

















      「教育不能只注意到兒童時期,

      必須要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量進去。」

      ──華德福教教育創始人 魯道夫•史代納 博士



      ◆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成虹飛教授專業審定◆

      ◆華德福100週年紀念版,理解華德福教育必讀經典◆

      ◆身心靈全人教育,提供孩子最完整、豐富的生命之旅◆



      ★華德福教育創辦人闡述「華德福教育的根本」 經典之作。

      ★身、心、靈全方位教育,給予孩子完整、富含靈性的生命之旅。

      ★「華德福全人教育觀」建構與整合,不論教師與家長,都該理解的華德福教育初心。

      ★精華收錄魯道夫•史代納博士於1906年∼1924年間,暢談華德福教育核心概念精華。



      兒童透過周遭環境,成就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類」。

      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想的不該是這個孩子當下應該學會什麼,而是五十年後,這個孩子會是什麼模樣。




      以身心靈全人概念為初衷的華德福教育

      幼小的孩子還是個小小的、笨拙的生物,他們就像一袋麵粉,你在上面壓了什麼圖案,就會保有什麼模樣。但是,當孩子開始換牙時,開始升起的好奇心與注意力, 便是我們轉變自己,配合孩子獨特的內在,決定「我們該教他們什麼」的時刻。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每一個部分都必須靈巧,才能整合、完善的運作。當我們真切、仔細、透過最深的心魂觀察孩子生命的每一個細節,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各體。



      透過魯道夫•史代納的教育演講,看見華德福的源頭

      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博士,在《華德福教育的本質》中,完整探討幼兒至兒童的身心靈發展歷程,精準的描述兒童在算數、語言、音樂,透過圖像的學習概念。



      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透過身、心、靈,全方位發展的生命歷程。而魯道夫•史代納博士依循著最貼近孩子心靈成長的方式,給予最適切的教育建議。



      從最初的根本,理解「華德福教育」最美的源頭。



      *從最初的根本,理解華德福教育的根基。

      透過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博士對於教育的最初概念,理解「華德福教育」最真實的根本與初心,才能真正的將華德福教育落實在不同的社會與文化中。



      *從感官與心靈,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

      在現代社會中,為了強調「快」而忽略了孩子成長應有的成長時間,衍生了許多教育問題。當我們從全人的角度理解「教育不只是給予孩子知識,而是從全方位的身心靈」,才能依據孩子的成長軌跡,給予最適切的教育模式。



      *精選12篇華德福教育創始人於1906年~1924年演講內容,探討華德福教育核心概念。

      精選12篇魯道夫•史代納博士於1906年~1924年間,關於教育理念的演講內容。不論家長、教師,都能輕易理解「華德福教育核心概念」。



      *專業人士翻譯、審定,給家長、教師最精確的華德福教育概念。

      本書由長期致力於華德福書籍翻譯、華德福教育推廣的華德福媽媽──李宜珊所翻,並由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成虹飛教授審定,提供家長與教師最精確的華德福概念書籍。



      *重量級教育界人士專業推薦序

      本書邀請教育界專家──「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成虹飛主任撰寫推薦序,運用最專業的角度,讓所有教師、家長、教育工作者理解本書的重要性與如何運用及理解本書的內容。



      「盼望這本Steiner演講集譯本的出版,不僅讓我們擁有更多關於華德福與人智學的學習資源,在我們學習華德福的同時,更能關注此時此地的脈絡,回應當下的處境與時代的變化,重新發明創造我們的教育,攜手走向未來。」──成虹飛(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



    名人推薦



      【教育界溫暖推薦】

      吳宜君(台北市青禾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創校教師)

      姜佳妤(華德福教師、親職部落客)

      徐明佑(華德福資深教師)

      張宜玲(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理事長、海聲華德福校長)

      郭朝清(宜蘭慈心華德福高中校長)

      鄭同僚(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


     





    推薦序 藉由學習華德福,重新發明創造我們的教育??????? 成虹飛

    前言 關於華德福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逐字稿

    中文版編者序 從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集,看見華德福教育最美的源頭

    簡介 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的一生?????? ?

    附錄 魯道夫•史代納重要事件年表



    Part 1 從兒童的內在,理解最真實的成長軌跡

    The Kingdom of Childhood




    第1講 真正認識人類的身、心、靈,才能教導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1924 年 8 月 12 日,於英國托奇鎮)

    •沒有理解孩子的「靈心」,便無法深刻的教導孩童成為一個「人」

    •教育工作的基礎,就是對人類完整的了解

    •教育,必須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慮進去

    •給孩子一個有彈性、能夠與心魂一同成長的知識

    •年幼孩子笨拙吵鬧的狀況,正是心魂對於身體的適應過程

    •孩子出生後的頭七年,正是形塑身軀最重要的時期

    •擁有強大力量個體的孩子,就能依照自己的特性,形塑完全屬於自己的模樣

    •7 歲前的孩子仍然受靈性世界影響,無法流暢掌控這具新的身軀

    •7 歲前,孩子尚未意識到「外在世界」,必須透過「內在」喚起他們的好奇心

    •換牙後的孩子,便開啟了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心



    第2講 基於對全人的認識,發展出的華德福教育

    (1924 年 8 月 13 日,於英國托奇鎮)

    •7 歲前的孩子尚未發展理解能力,而是完全模仿我們的表現

    •面對幼兒園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展現出良好的模仿典範

    •教導孩子之前,更重要的是觀察生命本身

    •人是一個整體,每個部位都必須靈巧才能完整運作

    •孩子換牙到青春期之前,必須以想像力為教學的本質

    •老師應該要以「孩子擁有的能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從生活中找到對字母的連結,進而讓孩子發展學習圖像

    •能夠讓孩子運用全身去學習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

    •在華德福學校,教學必須富含創造力與想像力

    •華德福學校自由的教學方式,是基於對人最真實的認識

    •9、10 歲以前的孩子,教導上必須融合童話、傳奇、神話故事

    •健康的孩子,自然會用圖像方式表達、接受與學習

    •9 歲危機──當孩子開始區別外界與自我



    第3講 教孩子植物與動物時,必須讓孩子理解最真實的自然面貌

    (1924 年 8 月 14 日,於英國托奇鎮)

    •讓孩子看見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才是最真實的植物與動物教學

    •就像人與頭髮,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將土地與植物視為一體

    •現今的教學把事物一一分割,再也看不見全體的樣貌

    •如何教孩子植物──讓孩子理解土地與植物間的緊密關係

    •如何教孩子動物──從心魂的特質來觀察動物的特性

    •不同於動物,人類集多種特質於一身

    •人類包含著所有動物的特質,仔細分析,會看見整個動物界

    •運用人類身上看見的動物特質,讓孩子理解整個動物界

    •孩子與地球上的萬物一起成長,才能與世界產生緊密的連結

    •當動植物教學失去了根,人類也片尋不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

    •因果關係的概念,必須等孩子 12 歲以上才有能力理解

    •教師必須靠「創造力」與「自覺」,掌握整個班級



    第4講 貼近孩子的內心,才能提供最適切的教學方式

    (1924 年 8 月 15 日,於英國托奇鎮)

    •一開始進入靈性教學都是笨拙又彆扭,我們必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教學前,老師必須有能力透過自己的感受,維持課堂中的紀律

    •經營班級的老師,必須處於「能夠真正進入孩子內心」的情緒狀態

    •了解孩子的特質,營造適當的教學氛圍

    •同一個故事,孩子可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獲得不同的啟發

    •圖像的平衡與對稱練習,讓孩子發展觀察力與想像力

    •整段式教學,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消化



    第5講 從整體來看的數學教學法,讓孩子擁有靈活的思考

    (1924 年 8 月 16 日,於英國托奇鎮)

    •算數,必須從生活層面中學習與理解

    •最自然的算術,是用身體運算,而非運用頭部

    •教學必須先認識整體,再拆解為各個部分

    •從整體開始教起,可以讓孩子的思考更加靈活

    •教學必須讓孩子能夠得到更靈活的概念,而非死板的觀念

    •教學時,不應過早帶入智識性與抽象性觀念

    •畢式定理與區域重疊法,讓孩子真正內化的學習過程



    第6講 讓孩子從內在,學習對語言真正的感受

    (1924 年 8 月 18 日,於英國托奇鎮)

    •生命的頭七年,正是形塑身軀最重要的時刻

    •從實際形塑的過程中,真正理解人體器官

    •7 歲開始,孩子的感知體與自我開始發展

    •運用歌聲,讓孩子感受到內在樂器的運作與感動

    •最初的音樂教育,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美妙而非學習理論

    •透過樂器演奏,孩子感受到內在音樂性被牽引至外在世界

    •在 9、10 歲前,外語必須透過生活習慣養成的方式學習

    •所有的語言發展,都源自於內心的感受

    •用內心的感受學習語言,而不是用頭腦思考

    •透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自我的語言──優律思美



    第7講 教育必須盡全力讓孩子與現實生活密切連結,才能真正認識世界

    (1924 年 8 月 19 日,於英國托奇鎮)

    •了解孩子的成長三階段,給予適當的學校教育

    •12 歲以上的孩子,課程仍要盡可能的與生命及現實生活有所連結

    •學習如果從抽象的知識開始講起,孩子很快的就會覺得疲憊

    •教師必須根據「當下主導孩子發展」的身體系統來進行教學

    •圖像式的教學,就是運用節律系統學習的方式

    •引導孩子思考的問題,一定要在現實上是有意義的

    •不論教育或遊戲,都必須讓孩子從實際生活中去模仿

    •教師會議,讓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特色與個性

    •確保每位孩子,都能接受這個年紀該有的學習內容

    •老師必須深刻的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不是單用數字區分



    Q & A 問答集 華德福教育面臨的教學困難

    (1924 年 8 月 20 日,於英國托奇鎮)

    Q1乘法與除法的教學方法,差異之處在哪裡?還是說,在小學一年級時,兩者的教法應該要完全相同?

    Q2孩子到了哪個年齡階段,才能將四則運算的教學從具體轉為抽象?又要用什麼方式來教呢?

    Q3何時才能開始教孩子用線條繪圖?要如何教呢?

    Q4外語教學上應該使用直接法,而不用翻譯法教學,拉丁文與古希臘文,是否也同樣適用?

    Q5應該要怎麼教「體操」(Gymnastics)?又是否可以教孩子一些體育活動,例如曲棍球(Hockey)及板球(Cricket),如果可以,那麼要怎麼教呢?

    Q6對於不同年紀的孩子,要如何給予宗教課程?

    Q7在一所以英語為母語的學校中,是否應該從一開始就上德文課與法文課?如果孩子 4、5 歲時就入學,是否也該上外語課?

    •以對「人」的深度理解,發展出的華德福教育



    Part 2 從靈性科學,探討兒童教育的真諦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




    第1講 從孩童的精神發展,理解靈性科學在兒童教育的重要性

    ?(1906 年 5 月 14 日,於德國柏林)

    •想了解人類未來,就必須先深入了解我們的潛在本質

    •現代科學將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局限於一般感官所能感受到的事物

    •生命體,讓身體得以生長、繁殖並且讓體內的重要液體流動

    •感知體,傳達痛苦、快樂、衝動、渴望、熱情等等感受組

    •自我,讓人類擁有更高層心魂的載體

    •強大的「自我」,能夠透過自身的力量來改變感知體

    •了解人類的發展定律,尋求正確的教育與教學

    •人類必須經歷三次出生,才能成為最終的自由人

    •模仿與榜樣,讓孩子與周遭環境建立關係

    •用最自然的玩具,形塑孩子的想像力大腦肌肉

    •從周遭環境,培養孩子的健康本能

    •當孩子換牙後,才能從外部對生命體進行教育

    •換牙至青春期之間,教學仍然要以圖像或象徵的方式呈現

    •智識學習,只是人類學習方法的其中一項

    •對於換牙期至青春期的孩子,必須避免灌輸智識性概念

    •寓言故事教學,讓孩子從精神面感受世界

    •將靈性科學,運用在實際的教學現場

    •內在生命必須先累積足夠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才能發展判斷能力



    第2講 以靈性觀點為基礎的教學

    根據人類身、心、靈發展,建構出的全人教育觀

    (1906 年 5 月 14 日,於德國柏林)

    •教育,不能只依靠物質主義思維,而是考慮到孩子身心靈全人發展

    •教導 7 歲前的孩子,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面對 7∼14 歲的孩子時,要建立基本生活習慣、促進記憶力發展

    •靈性科學絕非不切實際,而是生命運作最好的引導



    第3講 從靈性科學看教育

    用最細緻的覺察,看見孩子生命成長軌跡

    (1906 年 12 月 1 日,於德國科隆)

    •從組成人類的四大元素(物質體、生命體、感知體、自我體),理解教育的本質

    •孩子的生命體與感知體尚未成熟之時,要避免外界對其影響

    •依照年齡、性格,給予孩子適當的外在影響力

    •教育者必須以能夠增進發展中器官健康,並能夠發展內在力量的方式對待孩子

    •當生命體的保護膜褪去,就是感受權威、自信、信任以及崇敬的時刻

    •所有的教學,都必須深入的從心魂角度看見孩子的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感知體獨立,開始學習批判性思考

    •靈性科學,讓老師得以有更細緻的覺察力,給予孩子適切的教育



    第4講 從靈性科學看見教育最真實的樣貌

    人類的成長軌跡,不僅僅是物質身體的成長,還包含了心魂的發展

    (1907 年 1 月 24 日,於德國柏林)

    •人類演變階段年齡對照,讓我們更理解人類成長軌跡

    •學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學不該只是口中說明,而能讓孩子真正體驗



    第5講 興趣、天賦與兒童教育

    從孩子成長的靈魂中,看見他們最真實的興趣與天賦

    (1910 年 11 月 14 日,於德國紐倫堡)

    •觀察、追蹤孩子的生命,看見他們真實的天賦與興趣

    •跳脫「遺傳」的限制,看見孩子本身獨特的樣貌

    •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根據孩子自身特殊性發展

    •我們必須在社群中養育孩子,讓文化在他們的身上扎根

    •回溯孩子過去的經驗,可以讓老師的教學更有力

    •個別化的遊戲,才能讓孩子產生內心的力量

    •當愛與內在發展連結,讓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以適當的方式思考生命



    附錄 重要詞彙中英對照表





    ?





    前言



    關於華德福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逐字稿



    摘錄自《魯道夫.史代納自傳》(Rudolf Steiner, An Autobiography)




      長久以來,我很專注於人智學1的研究,也寫了一些人智學相關書籍。這些書都公開發行,一般大眾也可以買得到,同時,我也開了許多相關講座課程,來參加的學員也將這些講座課程記錄下來。一開始,這些講稿僅供學員私下流傳,所以起初的內容只有「神智學」(也就是後來的「人智學」)的學會會員能夠買得到。



      這些講稿大多是學員記錄的講座逐字稿,我也實在沒有時間針對內容逐一校對。其實,我比較希望講座就以講座的形式呈現,但是學員很希望能將這些講稿逐字抄錄下來、分享給其他學員,因此才會有這些講稿。如果當初有時間進行講稿校對工作,一開始就可以公開發行,不會只限學員才能夠購買。事實上,這樣的限制也早在一年多前就取消了。



      所以,在我的自傳當中,對此有特別說明:為何同樣都是在闡述人智學,有些書籍會公開發行,而有些書籍一開始會限制學員才能購買。



      那些公開發行的書籍當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也應該可以理解到這麼些年來,我努力提倡適合現今社會的人智學,其過程中所有的掙扎與努力。在那些書裡,我很明確的闡明我在現代哲學中努力扮演的角色與定位,以及我對人智學體系清楚的說明與定義。當然,這些說明與定義,某種程度來說還不夠完備。



      書籍發行後沒多久,就有人提出這樣的要求,他們不再單純的想知道什麼是人智學,在了解了靈性世界之後,他們想知道要如何將這樣的理解與現今一般文化生活連結。於是,學員開始想知道「如何才能滿足我們內在以及對靈性需求的渴望」。



      他們特別想要知道「如何以人智學的觀點來看聖經與福音書」。學員也強烈要求我提供這些給予人類啟示的相關課程。



      為了因應這樣的個人需求,我開始舉辦講座。能夠參加這些講座的人都是神智學會會員,因為這些學員對人智學已經有了基本認識。這些講座內容都是更進階的人智學觀念。所以說,講座中所說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尚未了解人智學的一般大眾」,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講座內容與我公開出版的書有些不同。



      也因為這些講座的場合、對象都是社群中的成員,因此在用字遣詞與表達方式,會與對一般大眾有所不同。這也是公開發行的書籍和僅供學員傳閱的講稿最大不同之處,兩者的背景是截然不同的。



      公開發行的著作是經過我仔細反覆思考、字字斟酌後的成果,而講稿的內容所反應的,是參加講座的學員,其內心掙扎與努力的狀態。因為在所有的講座之前,我都會先聽取學員的需求,再依經驗回應。



      不過,這些講稿資料也算是我這些年來不斷推展人智學所累積的經驗與結晶。過去沒有公開發行並不是為了獨厚學會會員,一般人如果願意閱讀這些講稿內容,也能夠從中了解到人智學的意義。所以,在大眾要求之下,我毫不猶豫的決定打破過去僅供學員傳閱的慣例,對社會大眾公開,讓大家都有機會閱讀這些講稿。但是,大家必須要先了解一點,這些講稿並未經過我的校對與修正,因此仍然有錯誤的可能性。



      當然,這些錯誤的地方,應該只有對人智學已經有些了解的人,才能判斷出來。不過,講稿中大多數的內容,代表著以人智學的基礎,來理解人類以及宇宙生命,以及在人類歷史中,從靈性世界而來的知識。



    推薦序



    藉由學習華德福,重新發明創造我們的教育



    文�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 成虹飛




      很高興小樹出版社願意翻譯並出版這份史代納博士的經典文獻,讓更多朋友有機會認識華德福教育理論與其背後的人智學。若能潛心學習此兩者,不但有助於理解華德福教育的真諦,更能裨益於自身生命的發展。



      然而,史代納的言論與著作,對初學者而言,往往艱澀難懂,並不容易進入。另一方面,華德福教育與人智學直指人的靈性本質與靈性世界,給人一種玄祕的印象,也容易引起一些讀者的懷疑和抗拒。



      這些阻礙,筆者不但曾經歷,到現在仍需努力克服。儘管如此,筆者過去十年來學習華德福與人智學的過程中,確實有豐富的收穫與深刻的成長,因此想不惴淺陋,分享一點學習經驗,或許對初學者有些幫助。



      首先,做好心理準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慢慢理解、體會、領悟。初期一頭霧水是正常現象。耐心一遍又一遍讀過原典,再加上生活的覺察體驗,原本讀不懂的,漸漸會明白。



      其次,不必急著評斷。史代納有些說法超出一般人的認識經驗,可能也很難證明對錯。不必盲信,但也不必就急於否定。可以抱著聆聽的態度,甚至當作寓言故事,慢慢去咀嚼其中涵義,假以時日常會有所收穫。



      再者,除了閱讀史代納的思想言論,很重要的是實際去參與相關的華德福與人智學的社群活動,例如主題工作坊、讀書會、藝術活動、節慶活動、農耕、師訓等等,尤其需要在生活中應用、實踐與檢驗史代納的主張,而不僅是當作一種抽象的哲學理論。史代納始終強調人智學是最實用的知識,而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術著作。



      然而,人智學並不是一種宗教,而是追求發展獨立自由心靈的學習旅程。每個人需要負起自己身心靈發展的責任,而不是盲目信奉追隨「師父」的「教誨」。學習華德福與人智學應使我們心智更清明、情感更圓融、意志更堅實,成為獨立自由的人,創造共好的理想社會。



      今年是華德福教育成立的一百週年。一方面代表華德福教育通過歷史的考驗,能夠屹立不搖,累積了豐厚的實踐經驗,能夠在全世界蓬勃發展,值得我們虛心謙卑的向它學習。



      另一方面,華德福教育當初誕生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凋敝的德國,與今天我們台灣所處的時空背景,已經有巨大的差異。尤其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方式因為高科技的發達普及而急遽改變,全球化也使得人類的互動聯繫更加緊密。



      同時,人類也遭遇身心靈失衡與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危境。台灣還要面臨自身特有的認同議題與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



      盼望這本Steiner演講集譯本的出版,不僅讓我們擁有更多關於華德福與人智學的學習資源,在我們學習華德福的同時,更能關注此時此地的脈絡,回應當下的處境與時代的變化,重新發明創造我們的教育,攜手走向未來。



    中文版編者序



    從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集,看見華德福教育最美的源頭




      本書精選 12 篇華德福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於 1906 年?1924年間,對當時華德福教師的演講內容,本書內容節錄、編譯自下列兩本書籍:The Kingdom of Childhood(1995, Anthroposophic Press)第一講∼第七講 &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1996, Anthroposophic Press)第一講∼第五講。



      史代納早期演講中,涵蓋了許多透過靈性科學、人智學而獲得的教育體悟,許多概念都必須經由自我深思與體會,才能真正理解其中心概念。由於演講內容相當冗長,為了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更清楚、容易理解史代納演講時的重點與精髓,編者在各篇章中,依照文句重點,將單篇演講內容適當分段,並且增加各段的標題、重點標示,以及增補單篇開頭引言。此版本中,也清楚標明英文版與中文版中,編譯者的注解,希望能讓讀者不單只有閱讀史代納的演講內容,在遇到特殊專有名詞與教育概念時,能夠利用增補的注解,更加方便、清楚的理解深層的涵義與解釋。



      回顧百年教育最初的本心



      史代納在百年前便運用那靈性的洞見,體悟到物質主義對人類成長的危害,希望透過人智學對人類最真實、務實、深刻的理解,從而發展對孩子教育、教養上的體悟。當我們用最虔誠的態度,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用好奇的心,探索這個神祕的生命之謎,才能真正看見孩子需要我們提供什麼樣的成長環境、給予最適當的教養與教育。



      編者也要再次提醒所有讀者,史代納曾於自傳中說過的一段話:「不要盲目相信這本書告訴你的東西,要自己去經驗;經驗後覺得是對的,才可以相信。」



      教育不該盲目的聽從外界提供的教育建議,而是要我們親自去嘗試與體會,理解這樣的教育方式的確對孩子是有益的。因此,在華德福教育百週年的時刻,出版這本書的宗旨,並非檢視是否符合史代納曾說過的教育建言。而是希望能藉由這本書,探索史代納最初的教育根源。讓我們在這個物質主義掛帥的時代下,能夠從史代納最初的演講中,看見我們的教育初心。

    ?




    其 他 著 作
    1. 奧密科學大綱
    2. 人智醫學療癒的祕密:以靈性科學開展治療藝術的基礎
    3. 實用教學指引:華德福學校1-8年級課程的圖像 Erziehungskunst: Methodisch-Didaktis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