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位手上握著的書,是我身為交易者,在市場上積極奮鬥將近20 年,交易諸多市場與各種時間架構的過程中所做的研究,以及經驗的總結。對於在我之前的許多作者與交易者,我深受他們的恩惠,因為沒有人可以無中生有。如果沒有這些導師與前輩指引,我當然不可能成功,但我也從自己的錯誤之中學到很多教訓。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本書也代表我跳脫了過去許多著作的既有窠臼,但願這也會鼓勵各位質疑技術分析的傳統想法。
本書並沒有提出一套可供嚴格遵循的僵硬系統,也沒有列舉一整套架構與型態,可供交易者隨著一時興致或心血來潮而搭配組合。我所提供的是包羅萬象的完整方法,用以處理技術分析相關與方向性交易的問題。本書的編排適合投資人從頭進行完整閱讀,但各篇與章節的內容獨立。本書的很多重要概念,經常會刻意重複,協助交易者針對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建構更完整的觀點。相關的工具與技巧,應該根據交易者的個性與所面對的市況而做調整,但本書內容都奠定在明確的基礎上。
有些根本主題或許沒有清楚表達,卻是串連本書內容的關鍵,這些主題可能讓很多讀者感到驚訝:交易很困難。金融市場極具競爭性,效率通常很高,所呈現的價格走勢,經常屬於隨機現象。因此,我們很難推演一套得以創造優異風險調整後獲利的方法,甚至在實戰中更難以引用這種方法。最後,交易者必須擁有明確的市場優勢,否則不足以創造穩定獲利。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本書與市面上的多數交易書籍有所不同;大部分書籍往往暗示,交易者只要掌握簡單的型態與心理素質,就能創造顯著利潤。這或許真的可能,但我從來沒有在實務交易上見過。本書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 I 篇首先討論有助於成功交易的機率理論概念。其次深入觀察某種圖形判讀方法,清楚而明確地協助交易者建構和瞭解市場價格型態的基礎。這部分內容最後以技術分析文獻當中相當著名的懷可夫(Wyckoff)市場循環理論作為總結。
第 II 篇詳細討論趨勢與成功交易的概念,以及更重要的是此兩者之間的過渡。這個部分將深入觀察價格走勢的根本基礎,其中包含的某些資訊,就我瞭解,是其他書籍從來沒有談論過的。
第 III 篇乍看之下是本書的精華所在,因為此處談論特定的交易型態,以及這些型態運用於實際市場的範例。另外我也建議一種看待技術指標以及其他確認因素的方法,所以需要深入瞭解這些工具的某些枝微末節。任何交易計畫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如何評估交易規模,以及隨著行情發展而持續管理相關部位;我們也會深入地討論這些要素。此處將藉由相當大的篇幅,探討交易者經常面臨的風險議題,包括市場風險,以及交易者自身的風險。許多讀者可能想直接跳到這個部分,但請記住,如果沒有先透過第I 篇與第II 篇來建構基礎概念,這些型態也毫無意義。
第 IV 篇是專為個人交易者而寫,首先討論心理議題,譬如認知偏差與情緒控制。第11 章觀察一般交易者在發展過程經常面臨的許多挑戰。交易者的發展過程,雖然不可能被簡化為某種一體適用的標準,但絕大多數交易者面臨的困難都相當類似。多數交易者之所以失敗,經常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成為交易者是個漫長的程序,因此而缺乏致力其中的充分準備。本篇最後會提供某些績效分析工具,協助交易者追蹤關鍵的績效衡量,設法在績效表現受到嚴重衝擊之前,儘可能預先找出問題所在。
最後,本書有三篇附錄。第一篇附錄是有關金融交易的基本概念,協助初學者熟悉交易用語。如同任何學科,交易的領域也有許多習慣說法和術語,這方面的瞭解有助於溝通。第二篇附錄討論移動平均與MACD 的某些特殊細節,這些都是本書其他章節普遍使用的工具。第三篇附錄包含第IV 篇績效分析使用的交易資料。
本書針對兩類全然不同的交易者而寫。第一類是自主的個人交易者,不論他們交易的是自己的帳戶,或接受委託而代理客戶進行交易。這類自主交易者將發現,本書許多內容是專門處理他們經常面對的問題,以及經常犯的錯誤。然而,我們不準備處理那些晦澀難懂的概念與理論,重要的是,這些交易者需要學習如何適當判讀走勢圖,更要瞭解剛萌芽而反映在價格型態上的供需發展。
雖然本書主要是針對自主個人交易者而寫,但也有許多珍貴資訊可供第二類交易者與經理人參考;他們處理金融市場的方法,主要並非採用技術分析架構,而是根據機構程序擬定決策。對於這些交易者來說,本書談論的某些成分,譬如交易者心理,乍看之下似乎比較無關,實際
上卻可以為所有市場行為提供背景脈絡。另外,這些交易者也可能發現有關風險管理、部位規模、型態分析的新觀點,這或許有助於其他領域的運作。
本書討論的內容相當複雜;對於多數交易者,某些部分需要重複琢磨與閱讀。另外,這本書的篇幅可能令許多讀者卻步。容我再強調一次,最好從頭開始完整的閱讀本書。唯有透過不斷強調某些重點主題,才有助於讀者吸收,但某些讀者或許適合採用精簡的研究方式。對於本書所訴求的兩類讀者,我建議採用下列閱讀計畫:
不論個人交易者或機構交易者,都應該先瀏覽整本書,閱讀自己覺得有興趣的部分。本書每章都經過特別安排,儘可能擁有獨立的內容,而且儘量避免重複。快速瀏覽全書之後,個人交易者應該仔細閱讀第 1 章與第 2 章,作為其餘部分的基礎。接著應該深入閱讀第IV 篇(第11 章與第12 章),尤其要注意交易者發展程序的部分。其次閱讀第8 章與第9 章,此處討論經常被誤解的風險議題和部位規模。第6 章與第10 章則處理第一次瀏覽可能被忽略的重要主題:深入分析市場結構,運用確認工具建構與管理實際交易。這些都是消化了初步材料之後,較為深入的討論內容。
對於機構投資人,快速瀏覽整本書之後,先以第一章做為開端。其次,第2 章則可以提供理想的背景與動機,幫助讀者瞭解整個技術分析領域。這類交易者應該會對第8 章與第9 章的內容感興趣。對於經常思考投資組合風險的經理人,從戰術�技術分析角度處理部位與風險管理,應該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最後,這群交易者往往有學術方面的背景,本書第2 章到第5 章應該有助於他們瞭解市場結構的演變。
按照這兩個讀書計畫進行之後,讀者可以選擇再從頭閱讀,或挑選前述計畫忽略的部分。就學習角度來說,讀者迅速的讀完本書或許不成問題,但要完美的運用於實戰恐怕得花點時間磨練。另外,本書還有額外的配合參考資料,包括一個不斷更新範例與目前市況的部落格,讀者可以造訪我的網站和部落格:www.adamhgrimes.com。
本書的書名是《關鍵買賣點:突破實戰交易的科學與藝術》(The Artand Science of Technical Analysis)。科學主要是處理可計量、可檢定的成分。科學的討論過程通常強調知識、程序與方法,都是對於已知與可知資訊的精確研究。藝術則經常被認為較主觀而不精確,但這想法未必全然正確。事實上,兩者彼此倚賴。科學必須處理知識的哲學與形上學議題,科學進步有賴於歸納躍進與邏輯步驟。藝術也必須仰賴工具與技巧作為基礎,科學量化更是必要;但藝術也為我們開啟了另一種與普通邏輯程序不太一樣的知識模式。換言之,兩者是相倚相成的。科學如果不具備藝術成分,將顯得枯燥貧瘠;藝術如果缺乏科學根據,則顯得軟弱而不完整。研究現代金融市場時,這道理更顯真確。
亞當 · 葛蘭姆斯(Adam Grimes)
2011 年9 月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