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4061532
林煜軒
寶瓶文化
2019年3月22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4061532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Vision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戲劇型人格老闆: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老闆掠奪。



      3種豬隊友同事:

      •強迫型人格同事:「怎麼辦?我為準備今天的開會,整晚都焦慮到失眠啊?」

      •依賴型人格同事:「我覺得老闆真是英明神武,無論做什麼決定都好厲害!」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本書特色



      ◎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裡,職場佔據我們非常多的時間,而也有許多人深為職場冷暴力所苦,林煜軒醫師是第一位將這這些痛苦書寫出來的醫師,所以本書既實用,也深具參考價值,而林煜軒醫師同時也是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之精神科醫師,由他來書寫《職場冷暴力》,既深刻又具說服力。



      ◎郭博昭(陽明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林醫師以精神醫師的專業基礎、科學家的邏輯思考,搭配深入淺出、淚中帶笑的幽默方式,來介紹這些普遍發生在台灣各種職場,但平時忌諱談論的「職場冷暴力」。讀者一方面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療癒,但是同時也順便吸收了許多平常不易接觸到的專業硬知識,所以本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科普讀本。」



      ◎郭博昭(陽明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撰推薦序。王浩威(精神科醫師)、呂秋遠(律師)、洪雪珍(斜槓教練)、陳純誠(傑恩生技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客座教授)、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認同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推薦序】一本關心職場健康的好書�郭博昭8

    【自序】職場冷暴力無所不在,卻有苦難言11

    【前言】幫你的職場高階健檢15



    第一部:冷暴力的基因根源──人格缺陷

    反社會型人格30

    反社會型人格的職場素描33

    反社會型人格的心理剖析36

    與反社會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40

    魔王的影子43

    自戀型人格44

    狂妄型自戀人格的職場素描44

    膽小型自戀人格的職場素描51

    自戀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56

    與自戀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59

    沒有人、也沒有魔鬼跌得這樣深62

    戲劇型人格63

    戲劇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64

    戲劇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69

    與戲劇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73

    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76

    強迫型人格80

    強迫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81

    強迫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86

    與強迫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89

    逼瘋你的,或許不是職場,而是你的執著92

    依賴型人格94

    依賴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96

    依賴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99

    與依賴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102

    人,還是要活出自己的靈魂105

    畏避型人格107

    畏避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109

    畏避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114

    與畏避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117

    我們都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120



    第二部:冷暴力如何侵蝕與蔓延

    施暴者的三張臉孔123

    受害者成為冷暴力幫兇的三種方式127

    冷暴力的直接運用(一):簡單粗暴131

    女王的「人工」與「智慧」131

    解析簡單粗暴的冷暴力132

    如何終結簡單粗暴的冷暴力136

    冷暴力的暗中運用(二):玩弄體制139

    體制傷人,往往只有照單全收的分142

    共犯結構的血統證明書143

    老鼠窩 144

    冷暴力的無形運用(三):集體洗腦,操控意識形態147

    冷暴力運用的最高境界149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151

    你怎麼還不逃命?153

    冷暴力的應對(一):逆來順受,照單全收155

    只需要爬蟲類大腦的工作156

    奴化三部曲158

    最優秀的外科醫師160

    忠誠的奴僕162

    冷暴力的應對(二):正面衝突,逃避擺爛163

    我們真的只能正面衝突,直球對決嗎?164

    高學歷實習生168

    逃避與擺爛,是職場上更常見的被動攻擊170

    「靠北社團」的副作用172

    冷暴力的應對(三):呼朋引伴,組織動員174

    當最高等的戰術,變成了徒具形式的傳統176

    裝熟大王177

    當「裝熟」已成習慣178

    當「裝熟」已成傳統180



    第三部:冷暴力的檢測試劑與職場處方箋

    檢測領導人:常用「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來信心喊話186

    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但我想離家出走186

    一、為什麼領導人老愛喊「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188

    二、為什麼公司不該是個大家庭?191

    三、把公司當作大家庭的副作用193

    四、「把公司當作大家庭」是領導人最嚴格的反省,而不是口號194

    五、栽培人才,讓他們強大到足以離開;善待人才,對他們好到想要留下來!195

    檢測資深主管:經常抱怨「一代不如一代」197

    「一代不如一代」是冷暴力最成功的口號197

    一、還原「回憶性偏差」的真相198

    二、從四十年來的報紙,看一代如何比一代進步201

    三、數據證明一代比一代更強203

    四、「一代不如一代」是人口結構改變的必然口號205

    五、人,終究會老去209

    檢測基層員工:每年都花很多時間負責尾牙表演?210

    沒有員工表演的尾牙,是幸福企業的指標210

    一、反主為客的尾牙212

    二、當尾牙成為職場外的另一個角力競技場213

    三、強制娛樂,讓人更堵爛214

    四、勞動意識的照妖鏡215

    五、真正的尾牙,該這麼做216

    給所有主管的處方箋:一張圖表幫你看懂,誰最可能跳槽221

    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222

    跳槽心理學223

    給想要更好職涯的處方箋:轉職之前,我可以做什麼準備?226

    離開醫院,跨足業界:讓職涯發展中的「拉力」永遠大於「推力」226

    從業界回到醫院:找到自我實現228

    再次離開醫院:將「拉力」轉成「實力」,化為「動力」230

    成為職場自由人231

    給下定決心離職的處方箋:離職守則裡的職場智慧233

    在離職前談好下一份工作,並且已經簽約234

    如何和主管談離職?235

    告訴同事「我要離職」,必須注意哪些細節237





    ?





    推薦序



    一本關心職場健康的好書



    郭博昭(陽明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的地理位置處於中國大陸與太平洋之間,在歷史上也扮演著西方跟東方文化交會的角色。我們有著西方社會民主與科學素養的同時,更有著東方社會的傳統儒家思維,但這所付出的代價其實很大,只是大家可能都習以為常而沒感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看到兩種文化互相交融與衝突的情形,譬如本書所提到的「職場冷暴力」就是一個例子。在許多職場中,一方面高層會鼓吹著民主跟科學等種種西方文化的美好,但是也希望下屬能夠具備中華文化溫良恭儉讓的美德,這真的是為難了大家。



      本書分為三部分,是林煜軒醫師以三個專業的角度描繪「職場冷暴力」。煜軒是精神科專科醫師,也是我指導的陽明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特別的是,他曾有任職世界最大跨國藥廠醫藥學術顧問的職涯經驗。



      本書的第一部是林醫師以精神醫學最精準的人格分析,帶大家認識職場中各種病態人格特質所帶來的冷暴力。第二部則是林醫師身為腦科學博士,融會社會學理論,分析職場冷暴力的運作。特別令人驚豔的是,林醫師將著名的神經心理學理論「多元迷走神經理論」這套研究面對生命危險的生理反應,解釋飽受冷暴力欺壓的受害者,為什麼也成為助長冷暴力氣焰的共犯。第三部是林醫師以自己在跨國企業多年的歷練,以自己的親身見聞而開出最先進的職場處方。林醫師也從各種科學證據,重新咀嚼「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一代不如一代」的迷思,以及員工尾牙表演的鬧劇。



      林醫師以精神醫師的專業基礎、科學家的邏輯思考,搭配深入淺出、淚中帶笑的幽默方式,來介紹這些普遍發生在台灣各種職場,但平時忌諱談論的「職場冷暴力」。讀者一方面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療癒,但是同時也順便吸收了許多平常不易接觸到的專業硬知識,所以本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科普讀本。



      林煜軒是一位醫師、科學家與社會關懷者,他在學生時期就表現出對醫學研究的高度興趣,因此他所進行的第一個研究題目就是探討實習醫師在初次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時,生理訊號的改變。從這個題目就可以看出林醫師的人文關懷。他做的很多研究都是發自於對同學、同事,甚至對同胞的關心。此後,林醫師完成了一系列超時輪班工作對身心健康影響的量化研究,並發表在各大知名國際期刊。而這本《職場冷暴力》是延續這分關懷職場健康的初衷,所做的深度質性探究。林醫師後來陸續在醫學中心與大藥廠就職,完成了博士訓練,具備了跨領域的素養與能力,也開創了各種豐富的職涯歷程。林醫師在本書中沒有介紹艱深的理論,反而是從職場的每個小故事中,結合了中西文化典故,貫通醫學與人文,這是非常有趣、好讀的一本書。



      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林醫師關心職場健康的研究,發揮社會影響力的最新代表性傑作。



    自序



    職場冷暴力無所不在,卻有苦難言




      我第一次暫別醫師的工作,到外商公司上班的第一個禮拜,就遇到產品經理來我的辦公室「請教」問題。我們講不到三句話便一言不合,產品經理當場拍桌子,指著我的鼻子大罵:「你來公司才不到一個禮拜,怎麼就這麼機車?」



      我在跨國藥廠工作的部門,是經常需要處理衝突的學術審查。醫藥品的行銷審查,必須要嚴謹地近乎苛求,所以照規矩審查,擋到產品經理、業務代表同事們的業績獎金,幾乎是家常便飯。



      有天一位同事問我:「你是精神科醫師,搞定這些人際衝突,應該特別有一套吧?」我心裡正暗自叫苦,「擋人業績獎金,如殺人父母,此仇此恨,不共戴天。」更何況在公司裡難搞的主管和同事,可不像醫院裡的病患,會讓你有輕聲細語長談的機會。



      不過,這句我是精神科醫師的提醒,倒讓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在公司裡只要遇到任何的「鳥人鳥事」,我就隨手把各種咄咄逼人的信件、簡訊截圖存檔;然後重拾精神科醫師的看家本領,把這些爛人爛事分門別類,深度解析。幾個月下來,這些職場上的牛鬼蛇神,全成了各種人格分析的經典案例:有類似殺人魔反社會人格的慣老闆,也有超會推拖閃躲飄畏避型人格的豬隊友同事。



      如果你覺得書裡的哪個角色和職場中的某人似曾相識,請不必懷疑,我寫的就是你心目中的那個討厭傢伙。如果你覺得這個角色好像是我們的共同朋友,也請不要想太多,這些故事裡的每一個人物,都是結合了好幾個人的特徵虛構而成的。刻劃人物,不是為了揭發某人某事的惡形惡狀;而是想要塑造你我在職場上都常常遇到的經典問題人格。所以本書的第一部,就是介紹冷暴力的基因根源──人格缺陷,希望幫你瞭解他,處理他,搞定他!



      而當我從企業界回到原本熟悉的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之後,我發現這些讓人有苦難言的職場冷暴力,竟然也是隨處可見。畢竟保守傳統的公家機關,和高度競爭、人才流動快速的產業界有著截然不同的組織文化。特別是外商公司的經理人,如果在一個職位上兩、三年沒有升遷,幾乎也都會被高薪挖角而跳槽;但是在公家機關裡,在一份升遷緩慢的工作做到退休,則是常態。在公家機關凡事講究以和為貴,追求長治久安的氛圍,雖然少了業界激烈競爭的衝突,但每一分權力運作的冷暴力,卻暗藏在更多傷人的體制與職場潛規則之中。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花了很多時間,鑽研那些散見在商業財金週刊的文章,就是想要趕快弄清楚那些永遠也學不完的職場潛規則。而身為醫師,我了解這種做法就像平常很喜歡搜集健康專欄或是養生偏方的民眾一樣,這些一點一滴的知識,確實對養生保健有些幫助。但如果要像醫師能鑑別診斷和對症下藥,則必須有系統地了解整個醫學的理論架構才行。這本書的第二部「冷暴力如何侵蝕與蔓延」,就是用經典的社會學理論探討冷暴力運作的方式,以及以著名的神經心理學原理,解析、助長冷暴力的集體反應。但這本書裡不會講艱深的理論,而是用每個一職場裡的小故事,依照理論架構堆砌而成,讓你從故事中,一次搞懂職場潛規則背後運作的真相。



      前年,我再次轉換跑道,離開繁忙的醫學中心,在學術機構成立自己的實驗室。身為帶人主管,我也開始需要用各種手段「督促」屬下們的進度。每當開口「督促」下屬時,我就渾身不自在而且滿懷罪惡感;因為我意識到自己換了位置,必定也換了腦袋。在同事的眼中,我變成了以前自己最討厭的慣老闆;一定也天天成了被罵「慣老闆」的箭靶了!



      就在這個自我認同錯亂的時刻,寶瓶的朱亞君社長邀請我把尾牙表演的反思、如何漂亮轉職與離職的職場智慧,這一系列精神科醫師的企業筆記集結成冊。這幾篇職場的實戰祕笈,收錄在第三部「冷暴力的檢測試劑與職場處方箋」。



      於是這半年來,我像是潛心悟道的修行者,每個星期固定撥出一個晚上,靜靜回顧這幾年來職場每一分的苦難與點點滴滴,隔天上午再到咖啡館中,把這些體悟構思成章。



      當本書完稿的這一刻,一股強烈卻平靜的喜悅,讓我在這個坐了六個月的座位上閉目沉思了一整天,久久才起身離去。如果這一絲回顧職場苦難後的體悟,和兩千年前菩提樹下的悉達多王子有幾分相似。那這分喜悅與這本書,也同樣不會是常樂寂靜的終點,而是和大家一起解脫職場苦難的起點。



    前言



    幫你的職場高階健檢




      我永遠記得那場等了快一個月的會議。我和同梯的菜鳥們等著主管能主持公道,好分配那些被擺爛不做的工作,但老闆只是輕描淡寫的講一句:「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大家一起努力,不要計較這麼多!」就散會了,最後什麼事情都沒改變,大家還是各自把任務吞下來。



      新進的菜鳥做得要死要活,資深的老鳥在旁邊納涼就算了,還三不五時檢討我們這些爛草莓怎麼「一代不如一代」。好不容易把案子趕完,卻又得開始準備一年比一年浮誇、難搞定的尾牙表演。等熬到確定年終獎金進戶頭的那天,終於有機會靜下心來想想,是不是該跳槽了?但這個圈子這麼小,我們又會擔心這會不會得罪老闆?而如果走不了的話,我們會不會就永遠黑掉了?



      如果這些場景你也似曾相識,那麼「職場冷暴力」已經讓你的公司亮起了紅燈。



      「職場冷暴力」是職場上最可怕的癌症。癌症初期通常沒什麼症狀,所以很多人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是癌症末期了。讓我們習以為常的職場冷暴力,也像癌症一樣,如果放任不管,會擴散、會蔓延、會轉移到全身,讓整間公司爛得無可救藥。



      或許你覺得公司爛沒關係,我只是要賺錢混口飯吃而已;遇到慣老闆忍個幾年,撐久了就是我的了。但現在是個人才過剩的殘酷年代,在講求績效的公司裡,有多少前輩像免洗筷一樣,價值被利用完了就丟到垃圾桶裡,連資源回收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那些原本以為拿到鐵飯碗的公務人員,退休後卻得不到國家承諾一輩子的優厚待遇。



      或許你訂了好幾本財經週刊,一點一滴地探聽職場潛規則。在難得的週末裡,還花大錢去學習各種職場求生術;但一天又一天的瞎忙加班,讓自己比較好過的,卻還是「靠北老闆」和互相取暖的同溫層。這就像治療癌症一樣,除了各種管道問來的偏方、上網搜尋到的經驗談,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每年來個完整的健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這本書就是屬於你的職場高階健檢。



      本書的第一部是先帶你認識職場怪咖的各種性格缺陷,讀完後,你就可以分辨出你遇到的慣老闆,是屬於哪種類型。而每種類型的慣老闆,他們的缺陷是什麼,又該如何與他們應對、相處。



      第二部是分析冷暴力的各種手段,以及「豬隊友」同事的反應,這能讓你精準掌握職場冷暴力的癌症是已經惡化到第幾期了,並且瞭解職場冷暴力的三要素,分別是人格缺陷、施暴手段、應對系統之後,第三部則提供了三帖養生補品和救命處方:跳槽的考量、轉職的準備、離職的守則。



      這套高階健檢和職場處方,是用我的精神醫學專業,以及多年外商顧問的經驗打造而成,但這本書不是要宣判你的職場像彷若得到癌症般被判死刑,而是要讓你擁有更高明的職場醫術,找到病因,擺脫冷暴力,成為職場的自由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