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一五年九月初,從巴西聖保羅參加第二十七屆國際環境流行病學年會返臺,適逢週六為調整時差,早上醒來未敢留在家裡,就到學校,見到校園裡的新鮮人,多數由家長陪同將行李等物品送入宿舍,有感而發,寫下了〈對孩子放手,是肯定也是祝福〉一文,投到《蘋果網路論壇》獲得刊登,隨後又寫了〈未曾住宿,不足以語大學生活〉及〈教,而後知不足〉,均獲刊登,開啟了我業餘寫作的序幕,不知不覺已延續了三年的時間,真是韶光荏苒,逝者如斯夫!
學術論文之外的寫作,對我而言可有可無,本是自娛娛人的休閒興趣,從沒有想過有出版文集的一天,如今無心插柳,卻柳成小蔭,已到了可以集印成冊的時候,真是意想不到啊!清初文學家張潮的〈幽夢影〉裡有一段文字,可以描述我目前的心境:「種花須見其開,待月須見其滿,著書須見其成,美人須見其舒暢,方有實際,否則皆為虛設」,我不經意的寫文章,如今眼見書將付梓印行,感覺非常踏實!
這幾年,臺灣社會急遽變遷,藍綠黨爭加劇,我以一介書生表達對國家社會事務的認知與關心,不期然地在過程中作了很多的表達與論述,基於對歷史文化的愛好,我的文章忠實記錄,不扭曲古人所言,充滿著「以古鑑(諷)今」的色彩,這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許有人認為古人所言一文不值,但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畢竟這是祖先留下的智慧;但有時我也會「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古今中外,博采眾長,兼容並蓄,不全然述而不作,是既述且作。
這本文集共五十六篇,收錄二○一五年九月到二○一八年九月刊登於《蘋果網路論壇》(四十五篇),《臺灣時報》(九篇)及《聯合報論壇》(二篇)的文章,文章刊登後,朋友及讀者常給予慷慨而知心的共鳴與讚賞,如今彙集排版成冊,重讀一遍,雖仍自覺不完美,但各方來的迴響及應和令人感到非常欣慰與快樂,自覺過去三年的寫作工作深具意義,仍然值得繼續寫下去;因為我寫的是一種兼具知性與感性的文章,我抒的情是廣義的愛,其中包括親情、友情的愛,亦涵蓋了對國家社會關懷的愛。
這本書取名為《俊逸文集》,「俊逸」除取其與我的本名讀音相似外,亦期許已近耳順之年的我,在人生的下半埸,能如文集之名,過個「清心飄逸,瀟灑自在」的生活,實為吾心之嚮往也!
?
楊俊毓
寫於二○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中秋夜
臺灣高雄俊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