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禪定荒野:行於道,醉於野,在青山中修行,與萬物平起平坐

禪定荒野:行於道,醉於野,在青山中修行,與萬物平起平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17195
蓋瑞.斯奈德
譚瓊琳,陳登
果力文化
2018年12月04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9517195
  • 叢書系列:心祕徑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祕徑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垮世代的梭羅」、「美國的寒山」、「以詩歌指示道路的先知」



      蓋瑞.斯奈德(Gary Snyder)

      思索自然與文明關係的跨世紀經典

      台灣首次出版



      蓋瑞.斯奈德是詩人、禪修者、勞動者、生態哲學家。

      他將心棲居於荒野,在這裡靜靜觀看、聆聽、撫觸、嗅聞。

      風的氣息,河的沁涼,鳥的振翅,狼的足跡,花的盛開,樹的凋零,

      引他冥想、頓悟,成為結合禪思與生態觀的自然哲學家。

      他說:「荒野就是萬物一體。」



      ◆繼承《湖濱散記》、《沙郡年記》等自然文學的書寫傳統

      斯奈德與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威廉.布洛斯同為「垮世代」成員。一九六?年代,「垮世代」深深撼動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觀,改寫了美國文學,更影響巴布.狄倫、披頭四等知名樂手的創作。如今,斯奈德是「垮世代」少數依然健在的詩人,也是持續參與生態關懷運動的領袖人物。



      詩人佛林格提曾說,如果金斯堡是「垮世代」的惠特曼,斯奈德就是「垮世代」的梭羅。斯奈德繼承美國自然文學的書寫傳統,結合多年貼近自然的經驗與多元文化影響,體悟出關於荒野文化的獨特見解,影響了無數關懷自然的讀者。



      ◆關於人類將何去何從的思考

      【荒野既給人以?迪,又讓人面臨挑戰】

      自年少時期以來,斯奈德走遍美國的野地,深入原住民村落,也到過日本、台灣、尼泊爾的山林。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他,將禪學內化為自身獨特的生命觀與生態哲學觀,在大自然中生活、思考與修行,不但遵循尊重萬物生靈的佛教之道,更致力傳授這種傳統如何讓人進入心靈中的野性之地:



      「心靈深處和無意識是我們內在的荒野之地。自我實現,甚至開悟得道,也是我們野性的另一面,一種心中自我的野性與世界的野性進程的連結。」



      【剔除小我,融進山河曼荼羅】

      斯奈德認為,人類對自然界懷抱著近乎自鳴得意的無知,像無根的智者般存在著,缺乏深度,以及與土地的關連。唯有懷抱謙遜之心,與萬物平起平坐,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得置身最簡樸的生存環境之中,經歷痛苦不堪、遷徙不定、露宿野外、不如人意的生活;然後,面對野性賦予的這種變化無常和自由自在,還要心懷感激。因為在一個固定不變的世界中是沒有自由的。」



      【我們正面臨著失去自我靈魂的危險】

      斯奈德早在一九五?年代就開始關心生態環境問題。他筆下的荒野、野地生活、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同文化的比較、世界觀,展現其思考深度與淵博知識。他提供的不是公式化的準則,也不是教條式的長篇大論,而是細述自然與文明的消長與變化,加深我們對眼前這個世界的理解,重新定義荒野,並提醒我們:



      「我們生活在一個退化的時代。不過,如果能找到我們土地的原始輪廓??我們能重拾昔日那種歸屬感所帶來的某些細微感受。」



      【世界是自然的,歸根結柢,必然是野性的】

      在本書中,斯奈德就像整合各種文化系統的巫師,融生態、哲學、宗教、文化、神話、社會、政治於一體,更以動人的文字、詩意的創造力,打開我們的視野和我們的心,引領我們重新與荒野相遇:



      「從精神層面上來看,荒野要求我們像接受自己一樣去擁抱他者,跨過物種的界線。這不是簡單的『融為一體』,也不是將所有東西混雜在一起,而是在內心深處,小心翼翼地堅持事物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



      ◆思索自然與文明關係的跨世紀經典,台灣首次出版

      多年來,斯奈德穿梭於北美地區,為少數團體或小群體開辦工作坊,傳授相關訓練、知識與技能。他也與許多人探討有關生態學、瀕危物種、環境策略的問題。這些討論,以及他長年的思索成果,彙集成這本書的部分篇章。



      本書的獨特之處,是融合了靈魂的感知與大腦的思索。它既是關於生態環境的經典,也是「萬物一體」的誠摯呼籲。



    各界推薦



      廖偉棠(詩人、作家)──專文推薦



      李偉文(作家、牙醫)

      阮慶岳(作家、建築師)

      林懷民(作家、雲門無集創辦人)

      范欽慧(自然作家)

      郭城孟(植物學家)

      楊澤(詩人)

      ──共同推薦(依氏筆畫排序)



    國際好評



      蓋瑞.斯奈德也許是當代美國詩人之中最接近先知的一位,因為他混合了詩人、修道者、勞動者、神祕主義者、激進環保者等富有魅力的身分,更關鍵的是他始終關心他者的命運勝於自身、關心眾生的命運勝於人類──先知正是如此面對整個時代的謬誤,從容開口,以詩歌指示道路的。──廖偉棠



      在此之前,不曾有人如此強力反對都市擴展、汙染及機械化??他始終不願進入所謂「體制」之內,努力保有自由之身。──《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本入門書,一套行為規範,一部指南。《禪定荒野》精準傳達了自由、野性、優良、優雅的定義,深具遠見,同時也透過實例告訴我們應如何在這個星球好好生活。──葛蕾特.艾利希(Gretel Ehrlich, 《面對海浪》〔Facing the Wave: A Journey in the Wake of the Tsunami〕作者)



      這是一本觀察敏銳的書,也是毫不偏頗的書。打開來讀吧──然後盡己所能的依照它的方式生活。──比爾.麥吉本(Bill McKibben,《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作者)



      凡對事物、地方、人類互動關係有興趣者,這是不可錯過的書。這本書不只該讀,更該起而效法。──《圖書館學刊》



      他把現有的東方各主要文化思想、美國本土印地安文化及西方思想等,重新組合,成為一種富活力與創造性的新思想??他的文化創新已成為一個文化轉捩點。──鍾玲


     





    【導? 讀】與青山萬物一起修行──蓋瑞.斯奈德的《禪定荒野》   廖偉棠

    【譯者序】荒野是精神的家園,也是深邃智慧的來源   譚瓊琳、陳登

    【前 言】自我實現也是我們野性的另一面   蓋瑞.斯奈德

    ?

    1.自由的行為準則

    契約

    關於自然、野性和荒野等詞語

    野性

    世界注視著一切

    回家



    2.地方、區域與公共用地

    世界由一個個小地方組合而成

    瞭解公共用地

    生物區域的前景

    尋訪尼士南郡



    3.棕色語法

    歌舞依舊

    庫範繆特人與人文科學

    自然正在書寫

    母豹



    4.良田、野地與聖地

    清除野性

    水潭

    神社

    真實的自然



    5.青山常運步

    明王和觀音

    真如

    無家

    比狼大,比麋鹿小

    分解

    水上行



    6.美國遠西地區的遠古森林

    森林皆伐之後

    在樹林中工作

    四季常青

    補記:水手草原,內華達山脈

    我們都是鄉巴佬



    7.道之上,徑之外

    以行代寓

    行之自由



    8.和熊結婚的女人

    故事

    關於〈和熊結婚的女人〉

    瑪麗亞.約翰斯及故事的傳述

    阿卡迪亞

    熊舞



    9.生存和聖餐

    生之終結

    教化的或野生的

    感恩



    致謝

    參考書目





    導讀



    與青山萬物一起修行──蓋瑞.斯奈德的《禪定荒野》



    廖偉棠(詩人、作家)




      在一片發展觀大行其道的後現代世界,生態主義、環保主義者無疑是「反動」的,「反動」未必等於落後,「本書大部分內容涉及如何重審人類身分、經歷以及人類早期生活方式所體現出的超強智慧。」蓋瑞.斯奈德(Gary Snyder)就這樣定義自己的「反動」生態文學──《禪定荒野》。



      蓋瑞.斯奈德也許是當代美國詩人之中最接近先知的一位,因為他混合了詩人、修道者、勞動者、神秘主義者、激進環保者等富有魅力的身分,更關鍵的是他始終關心他者的命運勝於自身、關心眾生的命運勝於人類──先知正是如此面對整個時代的謬誤,從容開口,以詩歌指示道路的。



      這表面上顯得矛盾:斯奈德首先還是一位詩人,相對於大道,他選擇荒野,不但有環境保護的理由,更有精神隱喻和信念在。作為他最著名的散文集,《禪定荒野》就是為當下無根無道的時代尋找蹊徑的嘗試,這是一本關於人類生死存亡之書,儘管他強調人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然,是地球本身。



      ◆在無路之中找到自由



      「沒有環境,就不會有道路;沒有道路,就不會有自由。」斯奈德相信前賢所云,道成肉身,人經歷了「行」方成其為人。但荒野就是無路,在無路之中如何得到自由?斯奈德以禪僧一樣的狡黠,指出路�徑之外,是另一種道。「徑外漫步就是禪定荒野的體現,也是指我們竭盡全力工作的地方??因為在你轉身走向荒野前,必須先『在道之上』(on the path)。」在全書接近末章的時候,他才這樣談論道。《禪定荒野》這個譯名有點誤導,The Practice of The Wild,Practice,是實踐,更帶有修行的意味,它遍歷而不定。



      斯奈德年輕時在日本當過和尚──這是大多數人對詩人的想像,實際上,在本書中心的《道之上,徑之外》裡,斯奈德坦承自己並沒有正式出家,而是選擇了住在寺院附近,以俗家弟子身分參與寺院的默念及其他宗教活動,後來還結婚生子,回到美國自己組織小型的佛教修行團體。那是因為他相信Practice──實踐式的修行:「有些體悟只能從工作、家庭、失去、愛情和失敗等寺院以外的經歷中獲取??我們所有人都師從同一位禪師,亦即信仰體系最初面臨的事物:現實。」



      這一切都是為了自由,自由是超乎宗教之上的,只有「野」能賦予,在開宗明義的《自由的行為準則》裡,他堅信「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得置身於最簡樸的生存環境之中,經歷痛苦不堪、遷徙不定、露宿野外、不如人意的生活;然後,面對野性賦予的這種變化無常和自由自在,還要心懷感激。因為在一個固定不變的世界中是沒有自由的。一旦有了這種自由,我們就會改善營地、教育孩子、趕走暴君。」



      ◆超越國家與時間局限的荒野之道



      欲樹法則,先正其名。斯奈德通過這本書重新定義荒野──wild這個詞的多維釋義,其實是在演繹一篇新的無政府主義宣言:「有關社會的:社會秩序是自內部形成的,靠社會共識與習俗的力量來維繫,無須立法進行規範??有關個人的:遵守當地習俗、風尚和行為準則,不在意大都市或鄰近商業城市的標準。無所畏懼、獨立自主??有關行為的:強烈反對任何壓迫、禁錮和剝削。」



      而最優美的部分是斯奈德重新定義了「泛神論」,他的蹊徑是日本禪宗大師道元禪師,書中處處可見斯奈德對道元禪師〈山水經〉的詩性闡釋,把千年前的公案機鋒連接到資本飽和�精神貧乏時代的我們面前。「誰說『心靈』指的是思想、意見、想法和觀念?心靈指的是樹木、籬笆、磚瓦和青草。」──道元禪師這種思維直接顛覆西方的人本主義,斯奈德欣然拿來,正與他傳承自印第安人的萬物共處觀相呼應。



      他所說的荒野之道,「大多含義與中國人說的『道』──『大自然之道』極其相近,即:無法分析的、超越類別的、自我建構的、自我探尋的、隨性自如的、出人意料的、因時而變的、虛幻莫測的、獨立的、完美無缺的、井然有序的、無須調和的、自由示現的、自證的、我執的、錯綜複雜的、大道至簡的。同時既空又真。」讓人想起他的同代建築大師C.亞歷山大所著《建築的永恆之道》所定義的無名特質。



      斯奈德的道奠基於一種高級的契約,是超越國家和時代局限的。「我們把某個地域裡各種力量的總和籠統地稱為『地方精神』」,他的朋友哈蒙德用冰河比喻帝國與文明之間的關係。「進步與倒退同時上演,而定居的人該如何靜候其結束。」至於他的另一個朋友吉姆.道奇則說:「生物區域主義是否有機會成功……無關緊要。如果一個人,或一些人,或某個群落中的人,在生態區域實踐過程中能擁有更加充實、有意義的生活,那就是成功。」



      ◆以詩文勘破荒野之中無言的公案



      作為一個城市人,我可以這樣理解斯奈德所傳授的無處不在的契約精神,即使是在書店快餐店,顧客的不貪小便宜和業者的與人為善應該雙向成立:這就是「禮尚往來」的本義。而斯奈德把它拉到世界級裡去:「我們有必要與海洋、空氣和天上的鳥類簽署一個世界級的『自然契約』??如果我們不恢復公共用地──如果某個區域的個人、本地人、社群、民族,不找回他們共享(或生存)的同一個野生世界網絡的直接關聯──野生世界將會持續悄然消失。最後,錯綜複雜的工業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將混合在一起,摧毀我們賴以生存的大部分生物系統。」



      必須看到,斯奈德不是為了人類而環保,而是為了地球。不自私,方能共存。除了像其他生態主義者如書中帶出的「地球第一」、「生物區域主義」等西方後現代嬉皮精神,斯奈德還特有他詩人和東方文化影響的種種頓悟。他從禪宗和詩出發,理解世界-自然-山水這一轉化過程,明瞭到山水乃是承載人在其中行思合一的載體,亦是共同修煉的伴侶。



      斯奈德將之凝結為「青山常運步」——「青山既非有情,亦非無情。自己既非有情,亦非無情。而今疑著青山之運步,則不可得也。」此悟,該是斯奈德最愛的道元禪師反覆琢磨芙蓉道楷禪師那句「青山常運步」所得。青山常運步,浮雲常靉靆,心中一枝雪,翻為無情礙。第二句是寒山子的,後兩句是我的續貂,也是我讀《禪定荒野》後反思自身的凝視。



      道元禪師還說過:「水是水的公案,人是人的公案」。斯奈德由此而幽默之,他說:「棕熊、鯨、獼猴或家鼠想必非常希望人類(尤其是歐裔美國人)能先徹底瞭解他們自己,然後再對熊類或鯨類進行研究。」古賢道未知生、焉知死,斯奈德則更進一步:未知生,焉知眾生。他以詩文勘破這些荒野之中無言的公案。



      走到這樣沒有人類拘束的荒野上,我們才醒悟四面八方都是道路。


      (初稿二?一五年刊於端傳媒,二?一八年增補)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