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我們為何從眾,何時又不?:從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行為生態學等角度剖析群聚與反群聚行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75514
蜜雪兒.貝德利
洪夏天
商周出版
2018年12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775514
叢書系列:
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5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15歲~99歲
科學新視野
分
類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同
類
書
推
薦
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 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
深:海洋怪奇物語;自由潛水人、叛逆科學家與我們的海洋手足(本書電子檔已被存放在地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科技,生活加值中:仿生技術×全像攝影×磁浮列車,科技就是人類和自然共譜的協奏曲!
用思維導圖輕鬆讀懂科學發明史:100+思維導圖高效學習,秒懂影響全世界的重大發明與科技應用
你聞到了嗎?:從人類、動植物到機器,看嗅覺與氣味如何影響生物的愛恨、生死與演化你聞出來了嗎?:從人類、動植物到機器,看嗅覺與氣味如何影響生物的愛恨、生死與演化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你可以不生氣
純手感 印刷.加工DIY BOOK(暢銷新裝版)
水彩畫:美麗的光與影技巧
PHP 網頁程式設計「超」入門
Python輕鬆學:遊戲設計初體驗(暢銷回饋版)
Java SE11與Android 9.x程式設計範例教本
內
容
簡
介
哪些因素會讓你選擇成為模仿者或逆向操作者,
而群聚模仿他人的直覺在現今世界有何危險之處?
自古以來,我們的模仿習性根深柢固。在史前時代,模仿學習幫助人類祖先生存。但在今天的數位世界,這些本能是否對我們有害?為了生存,我們是否該轉而培養逆向操作的一面?
暴動的青少年、上下震盪的股市和宗教恐怖主義的散播,這三者看似無關,但背後都源自同樣的本能:人類習於群聚、跟隨和模仿他人。緊密的網路聯繫,讓逆向操作者和暴民領袖有機可趁,史無前例地操縱群眾行為。資訊以驚人的速度流竄於世界各地,也讓團體意見的風向瞬息萬變。而可能的後果包括:出人意料的政治選舉結果、不理性地誹謗科學家和各界專家及金融崩盤。
蜜雪兒.貝德利(Michelle Baddeley)結合社會學與自然科學的觀點,深入研究我們的模仿和逆向操作行為來自何處。她揭開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影響力,包括人對風險的喜好、對同儕壓力和社會常規的敏感度、恐懼或噁心等感情影響,以及對認同感的需求。
本書讓我們看到人類行為背後錯綜複雜的影響力,分析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從眾,其他人則起身領導,從眾何時有害,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可怕的後果。
各界推薦
巴德利是位卓越超群的學者,用流暢的筆觸寫下精采創見……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本書極可能成為群聚及社會影響力的決定性名著。
——《推力》共同作者 凱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
引人入勝的一本書,我們亟需進一步瞭解社會的潛在心理力量。本書是必讀好書!
——英國薩福克大學、卡斯商學院榮譽客座教授 茱莉亞.赫伯斯邦(Julia Hobsbawm)
我們為何群聚?從金融危險、披頭四狂熱、死傷慘重的狂熱性宗教到民粹主義的堀起,米雪兒.巴德利以其少見的學術專業、長期研究,精心寫就這本內容豐富、時機恰好又易讀的著作。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政治教授 艾瑞克.考夫曼(Eric Kaufmann)
今日,模仿者和逆向操作者在世界各地,聯手成為強大的經濟與社會力量,影響我們所有人。米雪兒.巴德利難能可貴地精闢分析這些影響力,本書從頭到尾都兼顧深度與廣度,發人深省。
——劍橋大學的經濟學講師、《打開經濟的黑匣子》(The Skeptical Economist: Revealing the Ethics Inside Economics)作者 強納森.奧德雷德(Jonathan Aldred)
本書跨領域且大範圍的剖析人為什麼加入或拒絕人群,這有什麼重要性,舉出各種實例,從觀光勝地的餐廳選擇到假新聞。我學到很多,希望你們也讀一讀。
——英國經濟學家與記者、暢銷書《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Undercover Economist)作者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
目
錄
〈推薦序〉你該追隨多數人相信的嗎?——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黃揚名
前言
機智的模仿
暴民心理學
群聚之腦
動物群聚
標新立異人士
創業家與投機者
專家
跟隨領袖
結論? ??從眾者與特立者
?
致謝
延伸閱讀
序
〈推薦序〉你該追隨多數人相信的嗎?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黃揚名
?
身為一位教育者,特別又是教導心理學的教育者,我最常提醒同學不要人云亦云,面對任何論述,都必須要多方評估,再選擇是否要相信這樣的論述。以前資訊量有限、世界變動的步調沒有那麼快,人們只要願意,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做思辨。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每天面對多到無法處理的訊息量,真的、假的、以假亂真的、以真亂假的都有。面對這樣的狀況下,有多少人真的有辦法可以去篩選每一則資訊,在深入思辨之後,理出一個自己認為最真實的論述呢?
你如果對這樣的事情感到無力,不要擔心,因為你並不是孤獨的。各式各樣的懶人包、知識型網紅的誕生,就是在補足這樣的區塊,他們嘗試把複雜的訊息簡化,讓你可以搞清楚到底該相信什麼。雖然這些素材感覺上是好的,但仔細想想,其實他們就是在帶風向,希望引導多一點人相信自己的論點。更諷刺的是,有些人自以為自己沒有跟著主流意見起舞,就是有獨立思考的,殊不知追隨反對立場的一方,也是一種群眾行為,甚至是更糟糕的一種。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很多時候這些非主流的支持者,只顧著批判主流意見的支持者盲從,而自己就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追隨主流的意見。但是,作者在書中就提到了,這些叛逆者的行為,其實也是某一種的群聚行為,只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件事情。我任教的科系,讓我針對這件事情有很好的觀察,因為輔大心理系常常是站在非主流的一方,不論是日日春或是樂生療養院等等。對於弱勢族群被壓榨,我固然是難受的,但我同時也會憂心,當學生們站在反對那一方的時候,他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在捍衛什麼樣的價值,還是只是另一種的「主流」追隨。
不過,在這個年代,到底什麼是主流?這恐怕不是輕易回答的問題,因為人們本來就容易察覺與自己理念相符合的訊息,再加上社交媒體的智慧運算方式,我們很容易放大一個訊息的聲量。更糟糕的是,同一則訊息很容易在不同管道流傳,如果他們又被重新編輯、換了標題,我們很容易誤以為眾多媒體都提出了某一個論述,然而事實上來源只有一個。我就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可能都聽過女人一天講的話大約兩萬字,男人一天講的話大約七千字的說法,因為這個描述吻合大家的刻板印象,所以沒有什麼人懷疑,甚至有人因為腦科學專家也這麼說,就更加相信了。但是,各位知道這個源頭一點都不科學,是來自於一本婚姻輔導的小冊子,完全沒有理論依據。不過,只因為一位專家把這個論述寫在她的書中,這個說法就被廣為流傳,而且大家會認定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說法。
那我們該怎麼辦?我認為,只要你想清楚了,願意認同哪一種說法,就勇敢的認同,千萬不要覺得認同了就是從眾,就是一種罪惡。但是,如果你沒有想清楚,那麼其實你沒有必要逼自己做決定,畢竟在這思想自由多元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事情並沒有一個真正對的答案,沒有人該被告知,只有某一種信念才是對的。很遺憾的是,社會氛圍甚至你的大腦,都不希望你搖擺不定。我只能說,做人真是越來越難啊!
在書中作者分析了為什麼人們會有群聚的行為,以及反群聚的行為,我認為大家若能夠搞清楚這背後的原因,就能夠系統性地審視自己的行為,或許有機會看清楚一些自身行為的荒謬、不合理之處。你若是一個反骨的人,你也可以藉機問問自己,到底你是真的一派清流,還是你其實也是渴望可以帶方向,只是還沒有機會get這個成就呢?
過去,我是一個反骨的人,我也鼓勵大家可以勇敢做自己。但是我逐漸發現了,這個社會如果每個人都只是做自己,而沒有去思考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連結,那麼是很可惜的。所以,現在的我,其實鼓勵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可以多包容,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或許你也會有不同的發現。畢竟言論自由的美好,不在於每個人都能表達自我,而是在於我們能夠彼此尊重且願意嘗試了解。不論你想當一個跟隨群眾的人也好,反叛的人也好、標新立異的人也好,我都希望你能夠記得,我們沒有任何立場認為別人的選擇是比較不好的,只要他們的選擇是深思熟慮過的,那麼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