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髒養:美國頂尖科學家談細菌對寶寶免疫力的益處,從孕前起的105個育兒Q&A

髒養:美國頂尖科學家談細菌對寶寶免疫力的益處,從孕前起的105個育兒Q&A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83805
傑克•紀伯特,羅布•奈特,珊卓拉•布萊克斯里
白承樺
遠流
2018年10月27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3283805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親子教養 > 懷孕/小兒 > 兒童保健/飲食

















    收起你的抗菌小道具,

    因為你可能在無形中,阻礙了孩子免疫系統的發展!

    ?

      「過敏,是過度清潔造成的嗎?」

      「可不可以養狗、貓或其他寵物?」

      「掉在地上的東西可以撿起來吃嗎」

      「細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力嗎?」

      「自閉症與腸道細菌有關係嗎?」

      「我可以在哺乳期間服用抗生素嗎?」

      「益生菌優格可以治療尿布疹嗎?」

      「寶寶出生前後,我感到很沮喪,跟細菌有關嗎?」

      「我的孩子可以吃泥土嗎?」

    ?

      作者每週都收到來自全世界父母的提問,這只是其中一部分。

    ?

      網路上充滿了細菌的風險與好處的各種訊息,但多數人常把細菌和病菌(或病毒)混淆。事實上,在我們體內這群微小、肉眼看不見的友善微生物(包含細菌),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製造維他命、預防疾病,以及雕塑我們的器官、調和我們的免疫系統,甚至能形塑我們的行為,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甚鉅。當我們認定細菌是有害的,並以各種手段消滅牠們時,各項慢性疾病如:肥胖症、氣喘、過敏、糖尿病、乳糜瀉(celiac)、腸躁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將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樣,向人類反撲而來。

    ?

      ★我們的老祖宗說:「骯髒吃,骯髒大!」

    ?

      我們的身體是從一個充滿微生物的世界演化而來的。這些微生物圍繞在我們身體的裡面和表面,少了牠們,我們將無法存活。而牠們所負責的任務中最關鍵的一項,就是發展我們的免疫系統。

    ?

      根據「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當孩子幼年時,若缺少與多樣微生物接觸的機會,將抑制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進而增加罹患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孩子與農場動物和多種類的植物接觸,可以降低特異體質過敏症的風險,減少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氣喘和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這就是為什麼泥土或髒汙這麼好的原因。

    ?

      孩子接觸無害的細菌時,細菌不但不會殖民人體,還會用複雜的特性訓練他們的免疫系統。但是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破壞了這美好的願景。過度清潔的生活習慣與環境,或是服用過多的抗生素,使那些負責照料免疫系統的微生物蕩然無存。

    ?

      ★盡早讓孩子接觸豐富多元的微生物,讓孩子從出生起,就擁有健全的免疫系統


    ?

      《髒養》以科學家的專業角度,深入淺出的問答方式,介紹微生物和人類免疫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破解多數人對「細菌」的刻板印象,回答父母育兒時期的種種疑慮,建立更全面的科學育兒知識。這些來自大量數據與研究成果的科學證據,不僅可以回答細菌與健康的相關問題,同時還能為全世界的醫生和臨床醫療人員所依賴的研究論文奠定基礎。

    ?

      本書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微生物對孩子健康發展的影響,提出最好的科學建議。什麼樣的程序、藥物、食物、環境暴露和日常作息,能幫助或是傷害生命初期的幼兒?怎麼保護他們?何者有效、何者無效?該如何判斷孩子走在正確或錯誤的發展軌道上?相信在讀完這本書後,將為你帶來耳目一新的收穫。



    本書特色

    ?

      國內第一本以「微生物免疫學」觀點,探討孕期至孩童成長的實用性健康專書。



      以問與答方式呈現,適合忙碌的父母、幼教工作者及醫療護理人員閱讀。



      本書著重於人類免疫系統和微生物的交互關係,從懷孕前到孩子成長階段共分為十四章,好比一部家庭衛教百科,讀者可以對應孩子發展的階段,有效率地查詢。內容包括:



      懷孕�生產�母乳哺育�抗生素�益生菌�兒童日常飲食�兒童腸道�憂鬱症�疫苗�環境�健康條件�檢測。

    ?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


      林思宏│禾馨醫療營運長暨禾馨婦產科院長

      陳木榮│柚子醫師,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黃瑽寧│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理科太太│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NERD Skincare創辦人

      楊倍昌│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這是一本由兩位美國微生物權威研究人員合著,寫給家長、醫療保健專業人士,以及任何對最新微生物研究感興趣的人的科學指南。內容涵蓋相當深入的訊息,引人入勝又有趣。」──泰德•安東Ted Anton,德保羅大學英語系教授,Planet of Microbes: The Perils and Potential of Earth’s Essential Life Forms作者

    ?


     





    推薦文

    與細菌和平相處,才能「骯髒吃,骯髒大」──陳木榮(柚子醫師,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

    引言

    ?

    第一章:微生物群系



    第二章:人類微生物群系



    第三章:懷孕


    Q1:我的微生物群系是否會影響受孕?細菌是否與不孕有關?

    Q2:伴侶的微生物群系,會影響我的胎兒嗎?

    Q3:我該在懷孕前看牙醫嗎?

    Q4:孕期間食用基改食品是否安全?

    Q5:嘴饞是微生物的錯嗎?為什麼晚上特別想吃醃菜和冰淇淋?

    Q6:我在懷孕時變胖,跟微生物有關係?

    Q7:微生物與妊娠糖尿病是否相關?

    Q8:運動能否影響我的微生物群系?運動對懷孕有幫助嗎?

    Q9:微生物是否會造成早產?

    Q10: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穿過我的胎盤?

    Q11:懷孕期間使用抗生素會影響我的嬰兒嗎?

    Q12:懷孕時可以服用抗憂鬱藥嗎?我可以在哺乳期間服用嗎?

    ?

    第四章:生產

    Q13:我應該在家裡還是在醫院分娩?

    Q14:聽說剖腹產對寶寶不好,為什麼?

    Q15:胎兒皮脂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Q16:微生物群系與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有關嗎?

    Q17:出生順序會影響微生物群系嗎?

    Q18:男孩和女孩是否會依據出生時遇到的微生物,而有不同的微生物群系?

    Q19:來自爸爸媽媽的微生物有什麼不同?

    ?

    第五章:母乳哺育

    Q20:餵母乳很重要嗎?

    Q21:是什麼讓母乳如此特別?

    Q22:如果我不能親餵母乳呢?

    Q23:配方奶安全嗎?

    Q24:乳母或人乳銀行的奶是否安全?

    Q25:膳食補充劑會隨母乳產出嗎?

    Q26:抗生素是否會隨我的乳汁排出?這將會如何影響寶寶的微生物群系?

    Q27:什麼原因導致嬰兒腸絞痛?是微生物的錯嗎?

    ?

    第六章:抗生素


    Q28:如果寶寶出生時碰到胎糞,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嗎?

    Q29:可以在陰道分娩時拒絕使用抗生素嗎?

    Q30:新生兒是否應該使用抗生素眼藥水?

    Q31:抗生素對我和寶寶的腸道有什麼作用?

    Q32:新生兒出生後六個月內所使用的抗生素,是否會導致肥胖?

    ?

    第七章:益生菌

    Q33:益生菌對什麼有益?

    Q34:哪種益生菌對我的孩子最好?

    Q35:孩子腹瀉時,我應該給他益生菌嗎?

    Q36:如果我的孩子服用了抗生素,是否也應該服用益生菌?

    Q37:益生菌優格可以治療尿布疹嗎?

    Q38:什麼是益生元?它們有什麼功效?

    ?

    第八章:兒童日常飲食

    Q39:寶寶的便便顏色很奇怪。這與微生物群系的變化或飲食習慣有關嗎?

    Q40:在將食物放入寶寶嘴裡之前,應該先咀嚼過嗎?

    Q41:我該給孩子膳食補充劑嗎?例如兒童維他命咀嚼錠?

    Q42:什麼樣的固體食物最適合一歲以下的嬰兒?

    Q43:微生物群系是如何影響孩子的食物過敏呢?

    Q44:我的孩子可以吃素嗎?純素呢?

    Q45:小孩版的原始人飲食法是?這種飲食方式對他的微生物群系有好處嗎?

    Q46:怎麼吃對孩子的微生物群系最好呢?我能引誘挑食的孩子喜歡這些食物嗎?

    Q47:糖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微生物群系?

    Q48:可以透過改變微生物群系來控制孩子的體重嗎?

    Q49:基改生物、殺蟲劑和除草劑殘留物,糖精或內分泌干擾物如雙酚A等,會影響孩子的微生物群系嗎?

    ?

    第九章:兒童腸道

    Q50:寶寶的腸道長什麼樣子?

    Q51:腸道微生物如何形塑孩子的免疫系統?

    Q52:微生物與孩子的腹瀉、便祕有關嗎?

    Q53: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滲透性腸道?我可以修復它嗎?

    Q54:世界各地的嬰幼兒的微生物群系有何不同?

    ?

    第十章:憂鬱症

    Q55:寶寶出生前後,我感到很沮喪。跟微生物有關嗎?

    Q56:該如何避免產前或產後憂鬱症找上我?

    Q57:倘若我很憂鬱,會影響到寶寶的微生物群系嗎?

    Q58:我的家人有憂鬱症,能否透過控制孩子的微生物群系,避免他得到憂鬱症?

    Q59:微生物群系與孩子的學習困難有關嗎?

    ?

    第十一章:疫苗

    Q60:嬰兒接種疫苗是否安全?

    Q61:是否有一個最適合孩子的「疫苗施打時程表」?在選擇施打的疫苗時,我是否該考慮他們的微生物群系?

    Q62:在接種疫苗的前後,要給孩子吃益生菌嗎?

    Q63:我的孩子是否該接種流感疫苗?

    ?

    第十二章:環境

    Q64:我不該害怕細菌嗎?

    Q65:尿布上的細菌會傷害我的寶寶嗎?

    Q66:我該如何協助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免疫系統與抵抗疾病的微生物群系呢?抵抗感染或慢性疾病做法有什麼不同?

    Q67:我應該帶孩子去農場嗎?

    Q68:我該養狗嗎?

    Q69:醫院有多危險?如果孩子需要開刀,我該擔心院內感染嗎?

    Q70:吃泥土對我的孩子真的好嗎?

    Q71:我把家裡打掃得太乾淨嗎?還是太髒?我多久該清理浴室一次?

    Q72:我該要求孩子經常洗手嗎?多久一次呢?

    Q73:我應該使用抗菌肥皂或洗手液?

    Q74:如何選擇抗黴除疹霜、抗菌濕紙巾等嬰兒用品?

    Q75:我的孩子摸到大便沒有關係嗎?

    Q76:嬰兒多大時可以開始接觸外人?

    Q77:孩子會不會從學校帶回有害的微生物?我需要擔心外籍孩童嗎?

    Q78:我有沒有把不好的微生物從工作場所帶回家?

    Q79:我應該要擔心寶寶撿地上的東西吃嗎?

    Q80:我該消毒寶寶的安撫奶嘴嗎?我該舔它嗎?

    Q81:我聽說紐約市地鐵裡有瘟疫和炭疽菌的微生物。帶我的小孩去坐地鐵安全嗎?

    Q82:我的孩子應該參加聖餐禮嗎?

    Q83:我應該用洗碗機還是用手洗碗?怎樣做對微生物的健康最好?

    Q84:孩子該多久洗一次澡?

    Q85:我應該讓孩子喝公共飲水機的水嗎?應該給他們自來水或瓶裝水?

    Q86:我的孩子摸了一條蛇。蛇是否會攜帶危險的細菌?

    Q87:旅行對孩子的微生物群系有什麼作用?

    Q88:我聽說芬蘭和瑞典的父母讓嬰幼兒在戶外睡覺。這是否能促進微生物群系的健康?我應該打開窗戶嗎?

    ?

    第十三章:健康條件

    Q88:我的孩子長了奇怪的疹子,跟微生物群系有關嗎?

    Q90:為什麼在我孩子的喉嚨(鼻子等)裡有致病細菌,但他卻沒有任何病徵呢?

    Q91:我曾讀到微生物會導致肥胖。這是真的嗎?

    Q92:我聽說兒子的氣喘是由於過少接觸微生物。這是真的嗎?我能做什麼呢?

    Q93:微生物群系如何影響孩子的自閉症?

    Q94:口腔微生物群系可否預示孩子有蛀牙的危險?

    Q95:要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乳糜瀉或麩質不耐症?這與微生物群系有關嗎?

    Q96:我的孩子有糖尿病。這與微生物群系有關嗎?

    Q97:我該如何面對經常性耳炎?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打破這個循環?

    Q98:醫生有辦法在診間裡,直接測出感染是因為細菌還是病毒嗎?

    Q99:什麼是糞便移植?它可以協助治療孩子的健康問題嗎?

    ?

    第十四章: 檢測

    Q100:讓孩子做糞便篩檢有風險嗎?

    Q101:我該在受孕前去檢測我的微生物群系嗎?

    Q102:如果我決定要讓孩子的微生群系受測,該怎麼做呢?

    Q103: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追蹤孩子微生物群系的變化嗎?

    Q104:我該如何使用這些訊息?

    Q105:我要怎麼知道檢驗結果是否可靠?

    ?

    結論: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

    致謝

    ?

    參考文獻

    ?





    引言



      「小孩如果吃到泥土、汙垢的髒東西,真的沒關係嗎?」

    ?

      這僅是世界各地憂心的家長們,拿來轟炸我們的問題之一。父母一向很注重孩子的健康,但這些從網路取得未經證實的資訊,只會使人更困惑而沒有太多幫助。

    ?

      為什麼會問我們?

    ?

      因為我們是人類微生物群系的頂尖科學家。人類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常和病菌(germs)混淆,事實上,在我們體內的這群微小、肉眼看不見的友善微生物(當然也包含一些在特定條件下,不那麼友好的微生物),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製造維他命、預防疾病,以及雕塑我們的器官、調和我們的免疫系統,甚至能形塑我們的行為。

    ?

      人們認定大部分的細菌或病菌都是有害的,必須窮盡各種手段消滅牠們,但這是錯誤的觀念,甚至可能引發危險的後果。最新的微生物研究發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大多數細菌,和那些在我們身體裡裡外外的細菌,不僅友善,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關鍵。我們卻因為害怕危險,極盡所能的想要殲滅牠們。然而,就在我們因為戰勝了這些古典細菌而狂喜的同時,卻也因此打開了現代流行疾病的潘朵拉的盒子,包括:肥胖症、氣喘、過敏、糖尿病、乳糜瀉(celiac)、腸躁症、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許多其他現今世界流行的各項慢性疾病。

    ?

      在科學界,微生物群系的研究成果正在引領一個新的風潮。近幾年來,透過報章雜誌、TED演講(我們也在TED分享)、紀錄片、電台和電視談話性節目,以及廣播和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微生物群系的研究從過去僅是生物醫學研究的子領域,已搖身一變成為公眾談論的焦點話題。其中不乏傳媒大肆渲染的錯誤訊息,然而大量而混雜的訊息,只會帶給那些總是想要給幼兒最好的父母們,更多的困惑和焦慮。

    ?

      於是,在各種場合裡,都有人來詢問我們的意見。

    ?

      某次錄影現場,在我分享家中毛小孩和健康的微生物群系的角色之後,一位影音技術人員走向我們。他有點緊張的問:「我兒子非常喜愛社區的遊樂場,特別是沙坑和立體格子鐵架。他每天都想要去玩,但是那地方真髒。我的意思是,口香糖黏得到處都是、滿地的狗屎和鴿子。我難道不應該擔心他會因此染上疾病嗎?」

    ?

      在搭車移動的途中,一位毛髮漸禿的計程車司機發現我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他面露痛苦的轉頭說:「我的天呀。您能幫幫我嗎?我的兒子患有糖尿病。他非常胖,而且他才三歲。我和太太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

    ?

      一位正在打掃的清潔工,滿臉擔憂的攔下走廊上的我們。「我們被要求使用抗菌產品清潔所有的地方。但這真的是好主意嗎?我在兩所小學打掃,而且我還有一個五歲的孩子。」

    ?

      甚至連不知道我們是誰的路人,也不放過機會。在超市裡,一位女士端詳著滿櫃的益生菌問:「我的小女兒一直腹瀉,都不見好轉。您可知道這麼多牌子裡,哪一款真的有效?我真的快瘋了!」

    ?

      我們能同理這些感受,因為我們也有孩子。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每當他們的健康出狀況時總是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格外無助。事實上,從分娩那一刻起,父母就得開始面對數不清的、擔心受怕的情況。

    ?

      傑克的兒子狄倫和胎糞(新生兒第一次排出體外的深綠色糞便)一起被生出來。因為他在產道裡大便,為了預防他把胎便吸到肺裡面,而引起嚴重感染,所以出生後馬上被施打抗生素,並且要住院觀察。狄倫六個月大時,發生過好幾次腹瀉,之後演變成好幾波的全身性念珠菌感染(也就是鵝口瘡)。這疹子看起來像是一塊白色的補丁貼在猩紅色的背景上。又因為耳朵發炎,後來開始發出一種近似狗吠或是咳嗽的哭喊聲。六歲時,他被診斷有高功能自閉症,現今認為這種發展型缺陷與微生物群系有關。

    ?

      羅布即將出生的女兒,因為產程時間過長而開始受到壓迫,焦慮的父母們只好勉強同意進行剖腹產手術。但是他們並不打算完全放棄陰道分娩,因為羅布的研究強烈建議自然產對新生兒的好處。一小時後,醫務人員離開病房讓嬰兒與父母獨處。此時,羅布拿出棉花棒,取了一些太太陰道裡的體液,塗在他女兒的嘴巴、鼻子、耳朵、臉、皮膚和會陰上,為她接種在陰道產時該經歷的微生物。這樣與生俱來的權利,在剖腹產的過程中都錯過了。羅布擁有最好的科學證據和知識,甚至直接參與研究,所以他知道怎麼做對新生兒最好。

    ?

      我們寫這本書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微生物群系對孩子健康發展的影響,提出最好的科學建議。什麼樣的程序、藥物、食物、環境暴露和日常作息,能幫助或是傷害生命初期的幼兒?怎麼保護他們?什麼是有效或無效?該如何判斷孩子走在正確或錯誤的發展軌道上?什麼是傳媒誇大不實的廣告,該相信誰呢?

    ?

      我們不是醫生,不能提供醫療建議。但我們是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所獲得的大量數據與成果,不僅可以對微生物與身體健康的相關問題,提供具有科學證據的解答,同時還能為全世界的醫師和臨床醫療人員所依賴的研究論文奠定基礎。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我們也將提供正在進行中的人體臨床實驗信息。但是,有些實驗,因為觸及道德問題無法在人體上進行,因此將仰賴觀察式研究的綜合結果(觀察人群之間的差異),及參考動物實驗或試管實驗。尤其從人類觀察到的(例如,瘦的人和胖的人有不同的微生物)現象,往往能促成更詳盡的動物實驗(如,在小鼠身上殖入瘦的人身上的特定微生物,讓小鼠變瘦了)。一般來說,這種從人類到動物臨床實驗,比起單看人類研究,更能提供對生物機制的了解。無論如何,要記得人類和動物還是不同的,在動物身上找到的結果,不見得可以應用在人類身上。解讀研究結果時請務必特別小心。

    ?

      這本書的編排,從簡短地介紹微生物和人類微生物群系,接著再從懷孕到出生,嬰兒、幼兒到學齡前的各階段,回答最常見的育兒問題。本書特別著重於跨年齡的健康狀況、評估和醫療措施。我們將在每一章節中,回答最常見的問題。如果在這一章找不到答案,可能在後面幾章找到。這本書的行文多以對話方式呈現,希望營造與你面對面談話的親切感。

    ?

      不論你喜歡與否,微生物群系已經被加在落落長的育兒煩惱清單上了,現在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推薦序



    與細菌和平相處,才能「骯髒吃,骯髒大」


    ?

      很多人覺得「細菌」是個無論如何都要大力消滅的壞東西,可是近年來的各類研究大大推翻了這些想法,舉例來說:多年來食物引起肉毒桿菌中毒偶有發生,可是肉毒桿菌卻也被廣泛應用在疾病治療及美容方面造福人群。環境中的千萬種細菌幾乎無所不在,細菌存活在人類的皮膚上、嘴巴中,就連人類的腸道中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細菌,這些細菌只有一小部分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大部分的細菌都可以跟人類和平共處,甚至對人類有幫助。也因為如此,近年來許多科學家研究起「乾淨養小孩」跟老祖宗「骯髒吃,骯髒大」的好壞處,結果告訴我們似乎不必執著於讓孩子生活在無菌室當中,《髒養》這本書也存有同樣的論點。



      隨著日新月異的科學進步,很多以往認知的正確觀念都被慢慢修正,對於「細菌」的認識也同樣如此,本書中提出了不少觀念與想法,試著解答爸爸媽媽心中長久對「細菌」未解的疑問,更棒的一件事,也是爸爸媽媽看本書時必須多留意的是:本書中明確告訴讀者,這些是研究證明有效、那些是沒有根據的謠言、這些研究目前只在老鼠身上實驗、那些只是個人經驗,一般民眾容易混淆的,在本書中都有明白告知讀者區分不同之處,給了爸爸媽媽很大的幫助,最後我仍然要強調,即使是現在所認知的正確理論,也可能在幾年後再度被推翻,這是人類的進步,大家也不必為了過程中短時間的錯誤認知而感到難過。


    陳木榮│柚子醫師,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