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腸道.大腦.腸道菌:飲食會改變你的情緒、直覺和大腦健康

腸道.大腦.腸道菌:飲食會改變你的情緒、直覺和大腦健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57597
艾莫隆.邁爾
毛佩琦
如果出版社
2018年1月18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9557597
  • 叢書系列:About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About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胃腸肝膽科

















    最新醫學臨床已經證明,

    ?腸腦菌軸?革命性的新發現,將改變我們未來醫學的走向,

    二○一三年,人體實驗首度證實,操縱腸道菌能夠改變大腦功能!

    二○一六年,美國「國家微生物組計畫」斥資超過五億美元,探究微生物在人體健康的應用。

    這些「腸腦菌軸」(gut-brain-microbiome axis)研究將在未來成為腸躁症、憂鬱症、自閉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關鍵!



      ★★★最新、最完整的腸腦菌軸研究,首次公開★★★



      ★亞馬遜書店百餘人評鑑、超過70%的讀者滿分五顆星推薦

      ★全球發行超過12國語言

      ★特別收錄邁爾醫師致台灣讀者的序言



      引領全球腸腦菌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艾莫隆.邁爾醫師,首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我們揭開腸腦菌軸的奧祕。



      ◆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遇到以下狀況,

      那麼,請趕快從「腸腦菌軸」的角度重新思考你面臨的問題。




      ○ 總是預期事情會往壞的方向發展;

      ○ 正逢人生交叉路口,遲遲做不了決定;

      ○ 對失智症如此普遍感到不安,想知道該如何預防;

      ○ 壓力一來,鹹酥雞、重口味零食就吃個不停;

      ○ 為了減重,飲料只敢喝低卡汽水;

      ○ 為了要不要幫寶寶補充益生菌而猶豫不決;

      ○ 對有機食品的風潮嗤之以鼻,認為使用化學農藥或抗生素是無害且必要的;

      ○ 雖然沒被診斷出什麼病,但過胖、血壓偏高、容易疲勞、腸胃不適或身體不時有大小疼痛。

      ○ 在親友的鼓吹下,想嘗試無麩質飲食或生酮飲食;

      ○ 因泛自閉症障礙而考慮「糞菌移植」;

      ○ 飲食與一般人無異但卻嚴重便秘,而且有帕金森氏症的典型手抖症狀



      ◆腸腦菌軸是什麼?



      「腸腦菌軸」是人體內由大腦、腸道和腸道菌共同構成的系統,

      這三者,互相以荷爾蒙和神經訊息的形式進行溝通,

      共同調節了我們的情緒反應、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大腦發育與健康。



      十年前,科學界開始陸續有動物研究證實,居住於腸道內的微生物能影響大腦的情緒,進而改變動物的行為。二○一三年,作者邁爾博士的研究團隊與柯爾絲頓•蒂莉希博士發現,健康女性連續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優格四週後,對負面情境的情緒反應降低了。這個研究首度在人類身上證實,操縱腸道菌能夠改變大腦功能!



      自此,科學界開始了「典範轉移」的過程,「腸腦菌軸」一躍成為腸胃科、精神科及神經科學界亟欲了解的新領域。



      ◆腸腦菌軸告訴我們的事



      ● 重口味的油膩食物能降低「情緒腦」的反應,舒緩緊張情緒。但是吃個不停,則很可能是你大腦的多巴胺獎勵系統被腸道菌挾持了。

      ● 壓力和高動物性脂肪飲食會導致過多腸道菌穿越腸壁,引發免疫反應,進而造成大腦發炎,這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成因。減少壓力和調整飲食有助預防失智。

      ● 人工甜味劑幾乎零熱量,但腸道菌將之代謝後的產物,卻能提供人體更多熱量。甜味劑不僅讓你變胖,還會引發糖尿病等代謝疾病。

      ● 我們的情緒資料庫和直覺,是大腦將腸道和腸道菌叢的訊息,與其他影響整合後,建構而成的。分析夢境能讓人與這個資料庫連結,並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

      ● 生命早期的負面經驗會改變大腦迴路的發育,干擾腸道菌相的正常設定,使人成年後在評估情況時傾向保守、負面,甚至容易罹患焦慮或憂鬱症。

      ● 母親陰道的細菌是最早住進寶寶腸道的細菌,母乳中的寡糖則是最適合寶寶腸道益菌的食物。打造健康腸道菌相,就從選擇自然產、哺餵母乳開始。

      ● 化學農藥和抗生素消滅了土壤、作物和牲畜體內的微生物多樣性,也影響了我們腸道菌相和腸腦菌軸運作。事實上,典型北美飲食者的腸道菌多樣性比原始部落少了近三分之一。

      ● 透過攝取各種天然食物和發酵食品,節制飲食,以及練習正念冥想,就能打造出多樣且穩定的腸道菌相,讓健康達到最佳狀態。



      《無麩質飲食,打造健康腦!》引用本書作者的含益生菌優格實驗,支持作者只要好好照顧腸道菌就能增進大腦功能、改善情緒障礙的論點。現在,邁爾博士親自完整呈現自己四十年來的腸腦連結研究,完整揭露腸道與腸道菌影響大腦健康的科學機制與應用!



      大腦疾病,是我們體內生態系正在崩壞的警鐘;

      任何沒有考量到腸內菌的健康計畫,都只能讓你離最佳健康狀態愈來愈遠。



      只要改變腸道菌這些惱人的身體及心理疾病都可能得到改善:

      分心�健忘�焦慮�憂鬱�嗜睡�失眠�暴食�失智�自閉�肥胖�氣喘�過敏�便祕�腹瀉�腸躁症�胃食道逆流�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自體免疫疾病�功能性腸胃疾病……



      本書從腸腦菌軸的角度,改寫健康的定義,教我們如何簡單改變飲食與生活模式,來打造正面情緒、強化直覺、增強免疫力,甚至輕鬆減重。



    國內專業人士同聲推薦



      張立人醫師(《大腦營養學全書》作者、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

      蔡英傑教授(陽明大學特聘教授)

      劉博仁博士(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蘇聖傑醫師(身心科專科醫師、美國功能醫學會AFMCP結訓醫師)



    國內外專業人士推薦語



      「你擁有一副好『心』『腸』嗎?如果你有失眠、焦慮、憂鬱、分心、健忘等『心』理困擾,開始關心你的『腸』胃吧!UCLA的邁爾醫學博士指出『心』『腸』連結(Mind-gut connection)十分緊密,這正是『腸腦菌軸』的革命性發現。大腦健康深受腸道菌調控,大腦症狀之所以難解,正因為醫生和你都忽略了腸道菌失調。因此,在家裡養寵物可,在肚子裡養好菌更佳。好的心理醫生,也必是優秀的腸胃科醫生!」──張立人(《大腦營養學全書》作者、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



      「沒有別的書比這本書更全面、更專業。(……)只有國中生物課背景的讀者也能充分樂在其中(……)腸道菌研究告訴你如何強化健康,作者提供你最簡單又容易實行的策略。百分之百推薦!」──傑佛瑞.萊克納(Jeffrey Lackner )博士(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分校行為醫學臨床中心)



      「艾莫隆•邁爾博士以自身腸胃科醫師的豐富經驗,描述人類大腦與腸道的關係,尤其對腸道菌多有著墨。本書帶讀者進入日新月異的知識領域,本書思慮周密卻簡明易懂,提供了我們許多改善健康的實用建議。──馬丁•布雷瑟(Martin Blaser)(《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作者)



      微生物學的研究顛覆了我們對人體與大腦的理解。艾莫隆.邁爾博士在本書提出對此快速發展領域的權威見解。他在書中結合最新研究、病患案例與個人的小故事,提供讀者兼具實證與實用性的建議,讓大腦、腸道與腸道菌之間的對話保持暢通。──羅布•奈特(Rob Knight)博士(《微生物的巨大衝擊》共同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微生物組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艾莫隆•邁爾博士精巧地運用神經科學的優勢,串連大腦的各種功能與消化系統內發生的事。《心腸的祕密關係》道出一個令人類極度卑微的現實:人類對於周遭世界的認知與詮釋,事實上受到寄居體內的微生物支配。本書重新定義了健康為何意,並生動解說實現此目標的方式。」──大衛.博瑪特(David Perlmutter)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無麩質飲食,打造健康腦!》及《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作者)



      「腸神經系統長久以來受到忽視,現在終於被認可為人類的第二大腦。這個領域真正的專家艾莫隆.邁爾博士針對人體這個奇妙的部位,寫出了至今最好的一本大眾指南。值得推薦!」──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 (《意識究竟從何而來?》作者)



      「我認識艾莫隆.邁爾博士多年,一直很關注他的談話和作品。本書是一本讓人雀躍,兼具學術性與趣味性的好書。強力推薦給任何有興趣了解心智與腸道如何溝通的人。」──邁克爾.格爾森(Michael Gershon)醫學博士 (《第二大腦》〔The Second Brain,暫譯〕作者)



    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滿分推薦語



      「我的腸胃一直有狀況,而這本書幫助我打破舊式科學觀念,了解(自己的狀況)。……腸道與大腦的連結,是個相當具有革命性的新思維,但真的非常有道理!」



      「對醫生、腸道有功能性問題的病患、相關領域的治療師,這都是一本深具啟發性的書。」



      「我深信在未來,這本書在人們的記憶裡,將被視為開啟未來醫學主流的啟蒙之書。」



      「每個人都該讀這本書。長久以來被人們所忽視的腸腦互動不只讀來引人入勝,了解身體為什麼會對連自己沒意識到的各種刺激有那些反應,也對我們該如何生活很重要。」



      「關於腸道菌,和腸道菌如何與大腦連結,當前所有的科學證據差不多都被邁爾博士寫在書裡了。」

    ?


     





    第一部 我們的身體是超級智能電腦

      第一章? 身心相連不是騙人的

      第二章? 心和腸如何溝通

      第三章? 你的腸道如何跟大腦對談

      第四章? 微生物語是腸腦對話的關鍵



    第二部 直覺與腸道感覺

      第五章? 不健康的回憶:早期人生經驗如何影響腸腦對話

      第六章? 重新認識情緒

      第七章? 了解直覺決策是怎麼來的



    第三部 如何強化腸腦健康

      第八章? 食物的角色:從狩獵採集者身上學到的事

      第九章? 北美飲食的強勢攻擊:演化所沒預見的事

      第十章? 通往幸福與最佳健康的簡單之道

    ?





    作者序



      本書二○一六年夏季首度在美國出版後,已先後以十二種不同語言出版。這段時間我對不少歐美民眾演講,演講對象有小團體、也有大團體,有普羅大眾、也有專家學者。我也數度訪問並會晤了對腸腦互動、營養和最佳健康狀態感興趣的各界人士。這陣子以來的這些經驗讓我相信,腸腦菌軸及其對人類心情與整體健康的影響已成了全球最流行的議題之一,不僅是科學家,更是病患與健康機構成員關心的焦點。人們現在已相信,腸腦互動受到干擾會對許多健康問題有所影響,可能產生嗜睡、食物敏感、功能性腸胃道疾病、憂鬱症與食物成癮症等精神疾病,以及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疾病。雖然目前某些想法和假設尚未受到證實,但部分假設已有動物研究的有力支持,另一些則有設計良好的人體研究支持。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數已發表的人體研究顯示,大腦變化、行為異常和腸道菌結構之間的確有關聯性,但尚未證明腸道菌變化與大腦間的因果關係。未來有更多以人類為對象的研究正在進行,以確定其可能的因果關係,並找出治療常見腦部疾病的新契機。



      相對於攝取大量紅肉、動物性脂肪、精製糖與加工食品的北美飲食,現今世界各地各種健康飲食都以植物來源的複合碳水化合物、魚、植物性脂肪、穀物、天然發酵食品為基本藍圖。再加上莓果、橄欖油和紅酒所含多酚之附加效益,還有薑黃、薑黃素和薑的抗發炎作用,以及富含益菌的發酵食品,就能從簡單的飲食中為腸道菌、腸道與大腦帶來諸多好處:既能增加對健康有益的腸道菌多樣性和豐富性、減少腸道通透性,又能預防腦部低度發炎。這種健康觀念有充分的佐證支持,是那些提倡史前飲食或生酮飲食(高動物製品與高脂肪含量)的健康大師無法駁斥的。他們所提倡的飲食法可能對快速減重有幫助,卻對整體健康有害。本書中唯一提到的地中海飲食有大量西方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佐證,因此我在書中拿來做為對人體及腸道菌有益的飲食範例。然而,在投入我感興趣的飲食與大腦健康研究的同時,我意識到,世界各地的傳統飲食其實跟地中海飲食模式頗為相似,只不過個別成分因地理區域而異。



      許多傳統的東亞飲食,包括日本、韓國和華人飲食都攝取少量的紅肉和乳製品,大量攝取魚、穀物、富含多酚和抗氧化物的各種蔬食,以及黃豆製品等天然發酵食品。此外,這些亞洲文化和地中海國家的傳統飲食有很強的共通性,例如用餐時食用多種小菜。舉例來說,在日本,一頓飯可能包含一碗味噌湯、一碗米飯、一些魚,還有一些烹煮、油炸或醃製的蔬食,都盛在小盤子上。這種食用多種而少量小菜的飲食方式,跟西班牙人的前菜或韓國人的小菜很類似。



      正如世界各地所面臨的情況一樣,這些深植數千年、講求與大自然的精神連結、密切社交互動的傳統飲食,受到飲食與飲食經驗快速西化的威脅,例如速食連鎖店的擴張,且從攝取魚類轉為攝取肉類與加工食品等。許多亞洲國家由於經濟因素改善(更多人吃得吃牛肉)、城市化(遠離新鮮農產品)、整體食物供應量增加(更多人負擔得起)而經歷了劇烈的營養變化。舉例來說,日本東京攝取的紅肉自一九四七年來增加了將近二十倍,是日本歷史上東京居民首度肉類攝取量超過海鮮。



      傳統亞洲飲食對長壽、心血管與腦部健康的益處早已確立。舉例來說,居住在美國的日本人罹患典型西方疾病(如肥胖、代謝症候群、阿茲海默症等)的比例大幅增加,與非日本裔的美國人不相上下。反觀不在美國生活的日本人,過去數十年來,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也隨之提高。針對這種現象,日本人從以魚類和蔬食為主的飲食,逐漸轉為攝取較多紅肉與動物製品,可能是原因之一。研究數據顯示,與日本阿茲海默症盛行率提高最密切相關的飲食因素,即為動物性脂肪攝取量的增加。



      為了親身體驗台灣當代飲食文化,我邀請了友人兼前同事洪瑞陽博士到有許多台灣移民定居的洛杉磯西部亞凱迪亞市(Arcadia),一家名 SinBala 的知名台灣餐廳吃午飯。餐廳裡擠滿一群群聚在一起用餐的家人和朋友。我們午餐的第一道菜是牛肉麵,這是一種以大蒜、辣椒、有暖身效果的茴香、花椒和久燉的牛肉烹煮而成香氣四溢的湯,湯裡另有富嚼勁的小麥麵條。這道菜顯然被認為是台灣的代表菜餚之一。其次是由木薯粉、雞蛋、小牡蠣、九層塔做成的蚵仔煎,上面淋有混合了檸檬汁的甜辣醬。另外,我們還吃了粉圓、榨菜、魚丸湯、竹筍、涼麵佐小黃瓜、胡蘿蔔絲,並淋上花生和芝麻所製的涼麵醬。最後,我們吃了愛玉和仙草兩種甜點,都是放在刨冰上佐以蜂蜜與檸檬汁食用。在享受一道道美味與口感兼具的佳餚同時,洪博士告訴我許多關於台灣美食的細節,例如台灣美食受到中國南部各省以及日據時代的種種影響。



      從我們自己的午餐以及我觀察其他客人所吃的菜餚來看,這次在台灣餐廳所享用的台灣美食,跟我向讀者推薦的健康飲食似乎沒有明顯的共通點。事實上,高碳水化合物、豬肉和豬油等動物製品的使用,以及某些菜餚所添加的糖,似乎違背了我認為傳統亞洲美食較為健康的觀念。為了更清楚認識台灣菜所用的材料,我們又前往鄰近專賣台灣商品的超市參觀。在這次簡短的調查之後,我更清楚了幾個重要的事實。台灣超市裡有各式各樣的新鮮蔬果、魚類和發酵食品,而且更重要的是,貨架上加工食品的比例要少得多,高糖的產品則更少。台灣現代飲食跟北美飲食相較之下較為健康,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台灣人們喜歡聚在一起用餐,以及加工食品較少,不像美國典型市場貨架上半數都是高糖食品?我很好奇台灣近年的飲食文化西化對健康是否有負面影響。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數據,台灣肥胖盛行率從一九九三年到九六年的一一.八%增加到二○一三到一四年的二二%,另外,極端或病態肥胖盛行率的增加比例也差不多。肥胖的增加與飲食習慣轉變為攝取較多紅肉、加工動物製品、含糖飲料,較少攝取新鮮水果、堅果和乳製品相關,這點我並不覺得意外。



      傳統亞洲飲食和世界各地傳統飲食的健康益處,對於腸道菌相的組成和多樣性有正面影響,並不失為有趣的推測。正如我在書中廣泛討論的一樣,植物為主的飲食能帶來更健康的腸道菌,並降低腸道、身體和大腦低度發炎的風險。不幸的是,在大多數的亞洲國家,飲食習慣的西化使得人們的飲食從植物為主轉為動物製品為主,而經歷這種飲食轉變的人們,在身心健康各方面都呈現惡化。基於本書詳細解釋的種種因素,我相信,傳統飲食的健康益處很大程度上是飲食與腸道菌群互動後調節出的最佳結果。除了飲食方面的相關因素外,一起共享的用餐經驗,以及與環境、季節變化和古老文化信仰密切相連的飲食傳統精神,對於大腦、腸道與腸道菌的溝通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影響大腦如何塑造菌群生腦活的內部環境。



      我希望本書不僅能幫助台灣讀者更了解大腦、腸道和菌群在人體健康或生病時如何互相溝通,也能讓大家重新找回對增進最佳健康狀態有益的傳統飲食價值。


    艾莫隆.邁爾

    二○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寫於美國加州洛杉磯




    其 他 著 作
    1. 腸道.大腦.腸道菌【新版】:飲食會改變你的情緒、直覺和大腦健康
    2. 【腸道菌身心健康套書】(二冊):《腸道.大腦.腸道菌【新版】》、《腸道.腸道菌與人體免疫》
    3. 腸道.腸道菌與人體免疫:餵飽你的腸道菌,就能提高免疫力改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