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多些同理心,世界更美好
大家都在喊經濟不景氣,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小市民討生活是越發不容易了。可是,小艾看到這些喊窮的人吃穿無慮飽食暖衣,不時還有餘裕攜家帶眷出國旅行,似乎是過得很不錯,不至於到吃完這頓沒了下一餐,米缸空空荷包扁,一家坐困愁城,愁眉相對。
看來應該是窮嚷嚷的多,且多為嚷來發洩、紓解壓力,真正窮的反倒默不作聲,沒吭半句。或許是忙於張羅三餐沒空嚷,又或者心知肚明,嚷了不過是徒勞無功,既然如此又何必白費氣力。
小艾本身是小康中的小小康,錢賺得不多,可餓不死人也是真的,但我親眼見到周遭有人為籌家用學費,苦得一臉乾嘔膽汁,不免有所感觸,遂發奇想欲透過書寫「代為宣傳」,藉此機會與諸君一同省思。
撇開某些大人物胸懷豪願不說,一般小市民求的多是富足安康,但求吃得飽穿得暖、不愁沒屋瓦遮風蔽雨、一家子平安喜樂共享天倫就夠了。
聽起來真是很不貪,不過是小小心願,殊不知,人生一路波折多磨難,有些人就是連這點小小心願都得不到;吃不飽穿不暖,每天睜眼首件事便是煩惱一日三餐沒著落、雙手雙腳打拚仍不夠滿足一家嗷嗷待哺的老小。
想當然爾,問題出在貧富差距,有錢的超級有錢,房子車子一棟一輛接著買,鈔票多到數不完;反之,窮人家真正是苦哈哈,左手賺的不夠右手花,一進一出打不平,叫苦連天無人應。毋庸置疑,貧富差距是資本主義的最大弊病,礙於課題過大,小小篇幅容不下,便就意思意思點到為止,讀者若有興趣,歡迎來信交流。
現在的孩子大多不識愁苦,十有八九家中經濟情況良好,物質生活大大滿足,要什麼有什麼,想必很難想像書中小男孩省吃儉用究竟所為何來,大抵會說:「小艾,你也太誇張,哪有人會窮到一塊錢都捨不得捐,太離譜!」然而讀者大人您誤會了,小艾真的沒有誇大,確實「真有其事」,其窘況更甚於小艾咬筆描繪的故事情節,由不得您不信啊……
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艾希望透過書寫,跟大家一起學習同步成長,盼大家在翻閱過本書後,學會悉心觀察四周,隨時多一分體諒與包容,而非一味挑剔取笑他人的「儉省」舉止,避免無意中傷了對方而不自覺。
無心之過,到底算不算錯,這個很難說,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有人是覺得無所謂,有人比較敏感卻會為此傷透了心,一輩子烙下陰影也說不定。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盡量避免,在傷害造成之前預先防範。
想必有人會問,會不會很難?這個小艾不敢肯定,但我以為不過是一念之間,而一念之間操之在己,再難也難不倒自己。取笑別人,或許在當下覺得十分有趣,可是事後呢,未必會持續同一種感覺。為了須臾間的快樂、貪一時的好玩而傷害別人,值得嗎?我想這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根本不需要這樣做。
說人膚淺,是因為人喜歡看表面,不懂探究背後有何苦衷。要做膚淺的人,還是做一個有深度的人,這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的,任何人都無權干涉。
在創作過程中,小艾不時會把自己丟進故事裡,試著感同身受,繼而用心去思考,假如我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家徒四壁,十分窘困,不能隨心所欲買我喜歡的衣服、吃我愛吃的食物,那麼我會怎樣﹖然後幾乎是想也不用多想,答案便呼之欲出了──好痛苦!
大家不妨也試著去想,假如角色對換,換成你是故事裡的小男孩會怎樣?是更用力的「摳」、更勤快的「填補」,還是……?
是,的確沒人規定我們一定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但小艾以為,既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將心比心的同時,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唷。
?? ?
最後,祝福大家「滿載而歸」!
誠心誠意感謝您的支持,未來我會更加努力,努力創作更優質的作品,與大家一同分享。
小艾筆於臺北自宅
二○一七.炎炎夏日正好眠Z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