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紐約時報百年經典寫作指南》指導過本報上千名記者或筆者撰寫簡潔有力的文章,我們若行文出錯,往往也是因為沒有謹遵此書的提點建議。
不過從1999年由兩位作者艾倫席格爾和威廉康納利的編修版本來看,想必你會發現新聞界和出版界的字彙使用上確實有了改變,比如說該版本沒有很多關於網路(或當時所稱的「全球資訊網」)的內容,也沒有談到部落格、連接和社群媒體,且該書一如往常提出要參考「印刷」和「版面」與「報紙」,但這些做法似乎有點過時。
本書的網路版本僅限本報員工使用,且自1999年以來便持續更新,既然現在有機會能提供全新版本給一般讀者,同事們與我決定要編纂出更有系統性的版本。
我們增加許多新的詞條,刪去過時不適用的字詞,並修訂了數百個字詞,不過我們發現這本書的骨幹不太需要調整,整體來看艾倫席格爾和威廉康納利的使用指南依然有其重要地位,雖然新聞傳播經常動盪巨變,我們很清楚本報新聞寫作的初始目標始終如一。
我們是一群新聞媒體工作者——既非學者也不是詩人、表演者或倡議分子,在紐約時報我們目標就是要用明確、精準、有文化素養的文章,為繁忙的讀者傳達有效的重要資訊。這群讀者不該因任何字詞上的閃失而被誤導,也不該因訊息含糊而分了心,或是因任何迂腐、強烈抨擊、俚語、俗話或不自重的無心用語而感到憤慨,事實上他們注意到我們書寫風格的時間,就是在他們偶爾停下、欣賞文章的那一刻。
《紐約時報》的文筆該是經過深思且文雅的筆觸,並且要有空間能展現出筆者的幽默、個性和精心設計的驚喜,但其最看重的新聞學仍舊是份嚴謹的工作,而我們也確實認真以待,從我們使用的語言上應該能窺知一二。
本報的語言應該是受過教育的英語使用者普遍接受的用法,我們並不想成為使用最新用法或最潮用字的先鋒者,但我們必須避免使用會讓《紐約時報》變得陳腐或過時的傳統字詞。語言既然會持續變動,那就該謹慎且明智的審視這些變化,更重要的是,本書裡提供的所有指南應當深思熟慮後才使用,並要適時提供其他例外範例的空間。之前的版本曾提到這麼一句話:「規範應該是鼓勵而非反對人思考,可以一句話概括:『常識才會流傳於世』。」
這本修訂版內容中,最明顯的變化是網路和科技用語,根據現下社會的使用方式,e-mail 已經成為email、World Wide Web變成the web,而Web site現在則為website。我們刪掉了幾個過時的字彙,例如diskette,並在連接、社群媒體和其他數位主題詞條上增加說明。
其他的調整反映出我們拓寬了對字彙用法或社會議題轉變的感知力,比如說筆者如今不用再叮囑使用者必須謹慎的使用某些舊字彙,像是authoress或mongoloid,現在還有誰會這樣寫呢?另一方面,我們也更新了illegal immigrant這個詞條說明,另外在same-sex marriage和L.G.B.T.上增補解說。在全球越來越多讀者的前提下,我們現在比較常使用攝氏來描述溫度,而貨幣符號上也更常使用到歐元、日幣和英鎊符號。
根據多年以來編纂過程當中常見的失誤,我們也在經常出錯的字詞加上了全新的警告標示:eponymous、anniversary、forbid和prohibit、may和might。比較麻煩的語境中,我們不再反對使用以往過於口語但如今被廣泛接納的字,像是:advertisement可以用ad,而host 和debut 可以當作動詞使用。
我們也調整了某些容易令人困惑或不一致的使用規範,特別是在最後期限的部分。比如說,我們決定不管如何,只要是十以下的數字都要寫明,就算句子序列裡有超過十的數字也比照辦理;而冒號後面的句子,句首字母一律大寫。
除了用法規則,這本《紐約時報百年經典寫作指南》也對於新聞標準的常見問題提供指導——比如說在anonymity和obscenity、vulgarity、profanity的詞條說明上。這些基本標準並沒有任何改變,但我們更新了詞條,讓想將本報規範應用在不同範疇的筆者和編輯可以獲得更多協助。
我們非常感謝已經退休卻仍慷慨解囊,為本次改版作業提供建言的艾倫席格爾和威廉康納利,另外也謝謝我們的同仁華特.巴蘭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專業支持和見解。當然近幾年傳播媒體的演化始終不曾停下也未曾變慢,歡迎您將任何建議寄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