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賞析
最溫柔的承諾──《爸爸有辦法》
爸爸送兩歲的小男孩小迪去上學,在幼兒園道別。一個大大的親親,爸爸告訴小迪:下午來接你。小男孩的回應卻是:「如果今天下午,老爺車發不動,那要怎麼辦?」原來,早上出門的時候,爸爸的車子差點發不動……
小迪的小小憂心,發動了爸爸心底溫柔的想像。爸爸渾身解數,從鄰居的曳引機到暖爐裡的噴火龍,替代的「交通工具」一個接著一個,輪番上陣。小迪的憂慮因而慢慢緩解,可是終究沒有完全撫平,他不斷以「如果曳引機累了」這樣的問句擔憂著一個個替代方案碰壁的可能性。
爸爸的終極替代方案是什麼?他如何撫平小迪的小小憂心?
我試著想像,如果故事裡的接送者是母親,我會不會有同樣的感動?或許不會,因為在現實生活裡,我所見的母親與幼齡孩子之間的互動多半就是比較柔軟的。之所以如此感動,是因為這位父親的柔軟非常不同於台灣父親常見的性別氣質,他和孩子的互動,對我來說是某種完美的典範。他的語言如此柔軟,他的想像如此綿綿不絕(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源自他和孩子親密的共同生活中的細節),而且最後,他的終極替代方案回歸到每一位父親都會在心裡對孩子說的話(當然每一位父親的說法不會一樣)。
現代的親職角色和家事分工的模式漸漸改變,父親參與幼齡孩子教養的時間愈來愈多,如果我們試著以柔軟的方式和孩子相處,這種柔軟會幫助我們鬆動父親的傳統角色,讓我們在現代父親的多元角色裡找到新的平衡。
一起來試試看吧。
尉遲秀(資深奶爸兼本書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