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尊重與觀察:RIE創辦人瑪德葛伯教你如何讓孩子獨力學習

尊重與觀察:RIE創辦人瑪德葛伯教你如何讓孩子獨力學習
9789869456210
瑪德•葛伯
筆鹿工作室
世茂
2017年6月02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9456210
  • 叢書系列:婦幼館系列叢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正
    婦幼館系列叢書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教養不是科學,而是一生的學習課程∼





    鈞媽 ?推薦序



    如何使用本書



    第1部 如何使孩子獲益?



    第1章 尊重 養育自信寶寶的關鍵

    基本原則

    RIE行動中的哲學



    第2章 RIE的誕生

    早期的皮克勒寶寶

    Loczy如何養育健康兒童

    美國RIE的模範:DIP嬰兒示範計畫

    RIE的開始



    第2部 寶寶生命的最初階段 從出生到寶寶踏出第一步



    第3章 你的新生寶寶

    觀察你的寶寶

    依附的形成

    和孩子說話

    慢慢來

    家裡的環境

    餵奶

    安排寶寶睡覺的地方

    什麼是親子高品質共處時間

    哭泣是孩子的語言

    預防嬰兒猝死症

    寵孩子好不好?



    第4章 家有新生兒

    尋求家人協助

    少做一點

    放慢腳步

    傾聽孩子的哭泣

    好父母的特質

    出門放風

    給孩子(還有自己)獨處時間

    RIE守則能夠幫助父母

    尊重你自己



    第5章孩子最初的幾個月

    磨練你的觀察技巧

    和孩子說話

    把餵食變成親子共處好時光

    長牙是生命的一部分

    寶寶的哭聲具體化

    幫助孩子建立睡眠習慣

    RIE使你生活更順心

    孩子的生活

    安全第一

    遊戲的環境

    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

    以身作則

    原生家庭與童年的投射:父母的肺腑之言

    特殊需求的孩子

    支持孩子真實表現自我



    第6章選擇適當的托育場所

    由親朋好友來照顧

    僱用保母須知

    托兒所選擇須知

    RIE托兒中心的運作方式



    第7章寶寶活動量變大

    發展里程碑的重要性

    注意居家安全

    此時期嬰兒的哭泣

    與孩子溝通

    支持孩子的語言發展

    增進你的觀察與介入能力

    簡單的遊戲環境

    和小孩胡鬧

    參與團體遊戲

    分離焦慮是健康的

    陌生焦慮

    逐漸斷奶

    開始坐餐桌

    此階段的睡眠問題

    放慢步調,要有耐心



    第3部 成長的孩子 學步期與挑戰



    第8章萌芽期的孩子

    分離之苦是健康成長的一部分

    繼續建立基本信任

    願望:我想要、我想要

    好奇心產生創造力

    我需要教導孩子嗎?

    幼兒階段的安全議題

    學步期幼兒的安全遊戲環境

    幼兒的遊戲

    如何介入孩子的行為

    不要!不要!不要!

    一個RIE家庭的生活

    發脾氣

    撞頭、搖晃身體、重複動作

    發自內心守規矩

    孩子的恐懼

    培養睡前慣例

    幼兒與哭泣

    孩子飲食習慣的改變

    幼兒長牙齒

    要求孩子合作

    學習上廁所

    兄弟姊妹

    沒有人是完美的

    不是到兩歲結束









      如今我已是個老祖母,猶記年輕時,我是兩個小女孩的媽,內心充滿疑惑、不確定,有時還昏頭轉向。我與幼兒相處、進行輔導工作五十年,發現了一個基本真理:照顧幼兒,尊重最重要。因此我成立了(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rs 嬰兒教養者資源),一個幫助家長與出生至二十四個月嬰幼兒的成長團體,學習相互尊重。



      本書所要討論的主題,就是「尊重」。



      如果各位從孩子一出生就尊重以待,孩子將較能獲得自信、發展出良好的判斷力,在心中培養起安全感,一生受用不盡。孩子會學會以健康的方式與人互動,務實且不會盲目相信這個世界。



      尊重是一條雙向道,親子雙方同等重要,身為家長的各位也需要受到尊重。擔任家長是世界上最困難的職責,是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工作,需要各位的時間、耐心和精力,無論各位身體舒不舒服,心情好不好,即使孩子長大成人,這分工作也不會變得比較輕鬆,那時家長心裡可能會內咎地覺得:「要是我一開始那樣做就好了」



      我的尊重方式能幫助家長在孩子出生頭幾年挑戰中,建構自己的生活;在每天實行的重複慣例中,變得比較輕鬆,也比較能夠有把握。同時,我要幫助家長簡化生活,發展一種能力,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必須站出來改變孩子的行為,什麼時候則要養精蓄銳以迎接更大的挑戰。我也希望家長能夠花一些精神在自己身上,滋養自我。



      本書中我使用「教養者educarer」這個英文名詞,結合教育的字首edu和carer,代表「以關愛的態度來教養孩子的人」。我比較喜歡用「愛育員carer」而不是「給予關愛的保育人員caregiver」或「照顧人員caretaker」,因為carer愛育員不給予也不主宰。所以,為能清楚辨明,當我在說「給予關愛」這件事的時候,我指的是一種給予關愛的行動或任務,請避免跟「關愛」混淆,因為關愛這個詞單純指愛本身。



      愛育員是將愛放在行動中。你關愛你的寶寶,同時寶寶也體驗你的愛。在每天的例行事項中給予寶寶關愛,從最基本的事項開始建立尊重,像是餵奶和換尿布,都可以是有教育意義和關愛的互動。



      容許嬰兒獨力學習,而不是由大人主動刺激或教導,這是的基本信條。孩子從出生第一天起時時刻刻都在學習,如果我們不去教導孩子,他們就會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介入干預,而是放手讓孩子自然去學習。幼兒所需要的學習,是如何適應家庭。



      我初為人母之時,很幸運地在匈牙利碰見了一位小兒科醫師 艾米.皮克勒(Dr. Emmi Pikler),她對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現在,我要把這個故事告訴各位。



      有一天,我當時才六歲的大女兒梅約喉嚨痛生病了。由於平常看診的醫師也生病了,所以梅約告訴我打電話給她同學的媽媽,因為對方是醫師。那個時代的醫師接受出診,所以皮克勒醫師就到我們家裡來幫梅約檢查身體。皮克勒醫師來了以後,我想要開口說話,但她卻搖搖手,告訴我不要說話,保持安靜,然後問我女兒:「什麼時候開始覺得喉嚨痛?現在又覺得怎麼樣呢?」我女兒很俐落的回答,聰明又有禮貌,讓我好驚訝。接著她又問梅約:「要不要看看醫師的喉嚨啊?」看完以後,醫師請梅約也讓她檢查喉嚨。醫師說:「張開妳的嘴巴,張大一點,這樣子我就不用壓舌板了。」結束以後,醫生告訴梅約她要跟媽媽單獨說話,所以請梅約回房間。



      皮克勒醫師使女兒同意合作,這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我決定邀請皮克勒醫師成為我們家的小兒科醫師。她深深觸動了我的心弦,我了解,她能夠與兒童建立起一種更加誠懇、尊重的關係,而這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自與皮克勒醫師首度見面以來,我第三胎的兒子從出生起,就依照她的方式來教養。



      我們的相遇,開啟了我與皮克勒醫師之間綿長而結實纍纍的合作關係。受到她的啟發,我去到布達佩斯取得幼兒早教的教育碩士學位。一九四五年起,我成為皮克勒醫師的助理,在匈牙利國家嬰兒照顧與教育教學法研究院(National Methodological Institutefor Infant Careand Education,一般稱為Loczy,因為所在地馬路名稱就叫做Loczy)工作。那是一間孤兒院,專門收養二次大戰期間失去父母和父母生病的健康嬰兒。從此以後,Loczy就成為全世界高品質嬰兒教育與照護的典範。



      皮克勒醫師會直接與小病人說話,傾聽他們的反應。她在開始進行檢查之前,或者是進一步做任何動作之前,都會先告知孩子,接下來她會做什麼。她相信,對待所有人,都要保持尊重,不管對方年齡再小。我和皮克勒醫師的關係維持了二十八年,她一直到一九八四年過世為止都是負責人。



      恐怖的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匈牙利國內產生了一種樂觀的氛圍。三年後,共產黨執政,匈牙利政局變得動盪不安,我與先生和三個孩子的安逸生活也突然一變。我的先生下獄成為政治犯,梅約想要逃離匈牙利卻在邊境被警衛抓到。當時她只是個青少年,卻被捕入獄將近一年。後來我們從布達佩斯溫暖的家被驅逐出來,被迫遷入一個小村莊。一九五六年匈牙利革命之後,一家人又逃到奧地利尋求政治庇護。我到維也納的美國大使館擔任翻譯員一直到一九五七年,接著便移民到美國。



      我們到美國的時候非常歡喜雀躍,被安置在紐澤西的軍營,等待搬家通知,最後在波士頓落腳。起初我在哈佛大學擔任翻譯員的工作,一年後和家人一起搬到洛杉磯,在那裡再度重拾舊職,在兒童醫院擔任兒童治療師,幫助腦部麻痺的兒童。



      接下來的七年,我到位在北加州好萊塢的杜波夫學校(Dubnoff School)幫助有情緒障礙的孩子,那些都是最難照顧的自閉症兒童。我熱愛那份工作。不知何故,我總能與障礙程度最嚴重的兒童培養出感情,但其他人都做不到。我的小名叫做Madge,Madge唸起來剛好像英文的魔法(magic),所以學校主任便稱我為「神奇魔法瑪奇」。我的「魔法」沒什麼神奇,只是仔細觀察兒童,期望他們做他們會做的事。如果我們期望兒童去做他們不會做的事,就等於預先設定了兒童的失敗。



      一九六八年,我在學校成立了嬰兒導航計劃。四年後,和湯姆.福瑞斯特醫師(Tom Forrest, MD)一起成立了「示範性嬰兒計畫」,這是一個預防性的嬰幼兒心理健康計畫,是與加州帕羅奧圖兒童健康委員會協辦。一九七三年,我在洛杉磯開課教導家長與嬰兒,這是的最早雛型。我總是受到嬰幼兒的吸引,兒童在語言發展之前,於生命最初幾年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人們經常忽視他們,也不會想要去了解他們。



      接下來幾年,我除了對嬰幼兒進行教學指導、參與國家會議,也會上電視接受訪問,並且在洛杉磯加州大學、加州大學北嶺分校、帕薩蒂娜的太平洋橡樹學院教授兒童發展課程。後來除了持續在太平洋橡樹學院任教,我也在美國各地和全世界推廣課程給家長和教育專家,並於洛杉磯的中心進行專業教育訓練課程,以及協助父母和嬰兒的指導課程。



      我希望能夠幫助家長還有照顧嬰幼兒的人,讓他們能夠更了解自己。我的確很喜歡教導家長,不過不如說我想讓他們變得更敏感,能夠與幼兒和諧相處。因為生命的基本模式,包括信任、耐心、樂觀等種種發展都是在這個年齡。



      我的目標是要幫助家長學習,如何從出生開始以尊重對待孩子。如果做得正確,從嬰兒時期就嘗試去了解孩子的觀點,你將有較大的機會在一生中做同樣正確的事。關於嬰幼兒,我們有許多迷思和誤解,而且很多對於嬰幼兒的了解,也不是出自觀察和同理心。仔細觀察你的孩子能夠幫助你調整自己,進入孩子的獨特節奏,了解他們的獨特需求。我嘗試幫助家長學習放鬆,多觀察、看看孩子在做什麼,即使孩子只是安靜躺在床上,也能夠得到觀察孩子的樂趣,對寶寶來說,他們的年度課程計畫就是「做自己」。



      我尊重孩子的方法,與其他大部分的兒童發展理論不同。我的理論基礎概念非常單純,就是觀察孩子。在現代化快速的步調中,兒童發展理論來來去去,有些很快就退流行,像是在嬰兒床上方吊掛黑白色的移動玩具、給孩子看閃卡、把孩子放到螃蟹車裡面「幫助」他們學習走路,這些所有揠苗助長、所謂讓孩子學習的方式,跟幼兒實際上的每天需求一點關係都沒有。法則很單純,理論基礎來自常識,而不是現在流行什麼。



      在這個現代世界,教養議題變得越來越複雜,每天都會產生新問題。本書不是要提供各位什麼簡單的架構,拿來套用在各式各樣的情況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鼓勵各位、支持各位,幫助各位與自己的孩子,體驗更多自信和喜悅。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的第一部分統整了哲學,告訴你:尊重你的寶寶,以及讓寶寶尊重你分別代表什麼意思。我將仔細解說個人哲學的基本精神 我從匈牙利最初的工作開始,一直到後來我在美國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這些種種如何與方法的形成有關。我將這個方法應用在各種不同背景的兒童身上已經有數十年的時間。



      第二部分要深入了解如何觀察你的孩子,以及如何在各種情況裡面都能應用基本精神。如此也可檢查你孩子的早期發展階段,從出生到邁出第一步。這個部分會討論孩子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哭泣、睡眠、安全、玩耍等,以及如何運用法則來處理這些問題。在第二階段中的,父母會反射自己嬰幼兒時期所受到的照顧方式。此階段中的哲學,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兒童也有幫助。



      你可能會發現,本書章節並不是按照年齡來區分,因為年齡並不是我的重點。對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年齡必須達成什麼成就,相對於年齡,我更關心兒童的發展階段。第二部分章節中,有一章特別寫給新手父母,除了是為了要鼓勵這些新手父母,同時也是要將我多年來與各家庭並肩努力的經驗、所獲得的見解,分享給這些新手父母。其中還有一個章節談論的是如何選擇對孩子最好的照顧環境或對象。



      第三部分繼續討論發展階段,並結束於早期幼兒階段。我們會重新檢視睡眠、吃飯等再度出現的問題,並探討新的問題,如:幼兒行為、遵守規矩、發脾氣等。我將敘述家庭典型的夜晚生活與睡前活動習慣,並告訴各位應該如何在家裡運用哲學。我也將特別綜合討論孩子在學會走路與學習說話的階段。此時你與孩子必須學習互相尊重,同時以健康的方式溝通。孩子從我們親子指導課程「畢業」的時候是兩歲,這時候他們已學會走路,也正在學習說話。



      每個章節中都有家長反應與回饋、我在輔導家庭過程發生的小故事,以及親子指導課程所發生的軼事。課程透過觀察、示範、討論,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



      (作者註:為提倡性別平等,本書各章節交互使用「他」與「她」作為兒童的代名詞。書中家長與兒童的真實姓名已經過處理,使用的是假名。)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