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於這本書
?
我的第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二OO九年出版時,我在書上公佈了自己的電子信箱。我可能是中國第一個這麼做的作者,至少我自己之前從未見到過。公佈電子信箱的動機是考慮到一些讀者讀了我的書,可能會有問題想要進一步溝通,我自己也需要從讀者那裡瞭解大家的回饋和需求。事實證明,這個橋梁架設得很有必要。
隨著這本書的持續暢銷,我開始收到愈來愈多的來信,最多時每天約有三百封,現在少了很多,每天也有二、三十封,這是因為有一大部分提問轉移到微博或微信中了,幾個管道的提問加起來,平均每天也有近百條。粗略估算一下,這幾年僅電子信箱收到的郵件有近二十二萬封。所以回覆讀者提問成為我近幾年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我知道讀者向我求助不容易,所以正常情況下,所有的來信我都會看,害怕遺漏掉某個迫切的需求,但只選擇一部分回覆。不回覆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問題答案其實就在書中,讀者只要把書讀完或再認真讀一次,就會找到答案;二是有些問題不是我能解決的。比如有人問:老公經常打孩子,我管不住,讓他看你的書他不看,怎麼辦?顯然這樣的問題我愛莫能助。
如果單是回覆這些郵件,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我是在繁重的寫作任務下和各種社會工作之餘處理來信的,即便只是回覆一部分,這項工作也頗為繁重,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造成了我的「時間焦慮症」。我北師大的老同學、山西師大臨汾學院的竇紅梅老師看我忙不過來,在我最忙亂的時期裡替我做了一段時間「義工」。事後,她感嘆地說,真是俗話說得好,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你在這麼忙的情況下,能堅持數年回覆這麼多郵件,真是不容易!
我不是個喜歡勤奮工作的人,也不喜歡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精神」,我想簡單悠閒地生活,而且我覺得我的兩本書對家庭教育的各方面已陳述得比較清楚,內容從胎教、啟蒙到學業、心理、人格培養、教育陷阱揭露,到婚姻關係等,涵蓋多個方面;且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同時給出解決方案,家長們只要認真去讀這兩本書,很多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但在處理這些諮詢信件中,我慢慢發現,人們思想的成熟,經常是需要經過多種途徑一再地去促成的。一種意識,從「知道了」到「做到了」需要重複刺激,經過一次次意識撞擊,才能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況且,現代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各種關係的糾葛和複雜性遠遠超過我們的理解和構想,一些非常現實的問題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需要儘快解決,很多人沒有時間到書中慢慢尋找答案,大家需要非常明確的、能拿來就用的答案。如果我能在一些問題上給予針對性的回答,這對很多讀者是非常有價值的。事實確實是這樣,我經常收到家長回饋,不少人因為我一封郵件而獲得選擇和判斷上的幫助,使得生活及教育發生根本性的改善,這給我帶來極大的欣慰。於是我想到應該出一本問答集,以一事一議的方式,呈現更具現實指導意義的教育智慧,惠及更多的人。
從海量的家長來信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是項浩大工程,花費了很多時間,取捨間頗費斟酌。現在本書選取的一百封來信,是從眾多的信件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時間橫跨較大,內容涉及各方面,各具典型性。這些問題表面看是一時一地的某個人面臨的,實際卻是不分時間段、很多人共同面臨的。入選的問題大部分我已透過郵件或其他管道回覆過,有的還在博客中和大家分享過,但當時的回覆限於時間和精力,往往比較粗糙,這次在收入本書中時,我從內容到文字都進行了完善。
對家長來信,我在儘量保持其原貌的基礎上,也做了些許修整。一是對文字進行了整理,改正了語病和錯別字,使陳述更通順些,讀起來容易些;二是為了尊重每個人的隱私,刪去了所有人的姓名,哪怕是網路暱稱,另外對所涉及的地名、行業、學校等內容也進行了修改,避免有人對號入座。唯一保留了真實姓名、位置等資訊的是那封「六歲的小女孩帶動媽媽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徵得來信人同意的。
我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的前言中寫過一段話——書中有不少觀點會對某些流行的認識形成衝擊,所有觀點都是我經過審慎的思考後寫下,本書有著統一的邏輯和價值觀,它的一切論點都建立在經典教育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經典永不過時,而人性總是相通的。一切教育如地球上的陸地,表面看各板塊距離很遠,有大洋相隔,其實大海下面它們全部是相連的。只有深入地看,才能聯繫地看、簡單地看——這段話對本書同樣適用。
看過一句話,如果「一本書,啟迪了我們的智慧,改善了我們的人生,那麼這本書就真正為我所有了」。一本好書的價值和意義,不是作者單獨完成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家長必須意識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自己成長。來自他人的觀念,就像岔路口的路標,給你指出正確的方向,但到達目的地,還是需要家長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其間的路程可能是比較艱難的,充滿了疑惑、不安和糾結,但只要你相信並且堅定,就一定能到達。
所以,在此向所有和我一起努力,讓我的書變得更有價值的人表示感謝,謝謝你們!你們經由我的書領悟了「教育」之美,而我經由你們的理解體會了幸福感。親愛的朋友,也許我們永不謀面,但我們一直彼此相識!
願生活更美好,生命更絢爛!
感謝所有事,感恩所有人!
仍然歡迎大家來信:
[email protected]
?
尹建莉
二○一六年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