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好想殺死父母……

好想殺死父母……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16412
石藏文信
Miyako
光現出版
2017年1月25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9416412
  • 叢書系列:日本殘像
  • 規格:平裝 / 284頁 / 25k正
    日本殘像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爸媽,對不起,我已經撐不下去了……」





    推薦序

    如何讓沉重的愛得到喘息?  ──彭菊仙

    承認對父母的殺意,擁抱已然崩壞的家庭  ──Miyako

      

    導言



    第一章 為什麼因父母所苦的人愈來愈多?

    半數以上的殺人案發生在家人之間

    家庭問題比工作更容易導致憂鬱

    來自母親的壓力導致女兒罹患「婚活官能症」

    將近七成的人覺得父母給自己壓力

    不要被媒體上的「理想家庭」給騙了!

    醫師才看得到的家庭真實狀況與陰影

    造成殺意的三大主因──「父母過度干涉」「自卑感」「老人照護」

    這樣的人要小心罹患「疲於父母症候群」!



    第二章 苦於受過度干涉,而想殺死母親的女兒

    母女問題比婆媳問題更嚴重

    如今,「有毒母親」為何受矚目?

    二十多年前的一句話,種下爭執的種子

    母性沉重得不合理

    怨恨母親,就是在浪費時間精力

    不是「原諒」,而是「放棄」

    脫離母親控制的獨立作戰

    「外公養孫子」能有效處理以孫子為中心形成的對立

    拓展自己的世界,斬斷共依存關係!

    重新審視與母親間的關係



    第三章 苦於自卑感,而想殺死父親的兒子

    嚴格的家庭或世代相傳的名門,煩惱多多

    考試、學習、工作……面對父親的挫折感

    容易讓孩子產生殺意的不只是嚴父而已

    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在精神上「殺死父親」

    不能選擇父母,卻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意識到「父親終究只是個凡人」

    重新審視與父親間的關係



    第四章 因照護問題,而想殺死父母的兒女

    照護父母,真的是孩子的責任嗎?

    照護期間平均五年,最長可達十年以上

    失智症照護對親子關係來說尤其辛苦

    「兒子照顧者」容易導致虐待

    照護父母三個月,很夠了!

    不要被親戚「冷血無情」的指責給迷惑了

    父母年老之前,先體驗一下照護的實況

    解決父母照護問題



    第五章 雙重殺──同時期降臨老人照護的問題與養育子女的煩惱

    人不只會想殺父母,還會想殺子女

    養起來輕鬆的「好孩子」行使家庭暴力

    蝸居在家或拒絕上學都是理所當然的

    在家失控的小孩跟成熟的小孩有什麼不同?

    無法脫離父母控制的中年單身寄生族

    待得舒服的家庭才最危險!

    孩子養到十八歲,父母的任務就結束了

    防止自己變成「有毒父親」

    防止自己變成「有毒母親」



    第六章 治療「家人這種病」的方法

    世界上根本沒有理想的家庭!

    家庭只有「孽緣」與「束縛」而已

    兄弟姊妹間感情本來就不會好

    就算不給父母送終也無所謂

    防止家人間的金錢難題

    活到七十五歲,剛剛好

    做了父母,才體會到的事……

    一輩子都得「家人這種病」也不壞

    遠離「家人這種病」的七條守則



    補章 給想殺父母的人的處方箋

    開給患者處方箋的藥,只有兩種



    結語





    推薦序



    如何讓沉重的愛得到喘息?

    ──彭菊仙




      是唯恐天下不亂嗎?這危言聳聽的書名似乎充滿了暗示性與鼓動性!



      不!我想,正是這聳動的一句話才能緊緊抓住我們的目光,讓我們好好深思因社會結構巨變而產生的嚴重家庭問題。



      二戰後舉世寥落,各國皆戮力建設,從貧困中一步步走向富裕。嬰兒潮世代(編按: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五年出生的人)至X世代(編按: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八○年出生的人),大約都經歷了這一大段全世界最穩定進步、最和平安定的美好歲月,經濟復甦、工業進步、生活富足、醫學發達,這些背景創造出人類壽命不斷延長的奇蹟,更提供了人能勇敢追求個人主張的自由主義溫床。



      這兩者本是民生樂利、繁榮進步的最驕傲指標;然而,當經濟發展到巔峰而開始滑坡式下降時,這兩個現象就相互衝突並交互作用,如脫韁野馬,製造出我們始料未及的家庭問題。



      一方面,因為當今經濟環境險惡與自由主義興盛,使得人選擇不婚不嫁的比例愈來愈高,而父母的壽命不斷延長,這便形成了一個奇特的現象──親子一輩子共同生活、相互依賴,雙方的關係永遠停留在「父母與兒女」,無法調整彼此之間的對待方式,以致早該獨立單飛的子女無法磨練獨當一面、自立生活的能力;而普遍不願子女吃苦的嬰兒潮世代父母,更難改變對子女過度照顧、凡事干涉的習性。



      當雙方被迫共同生活時,相互依賴就變成了相互箝制,過度的關注更變成了負擔與折磨,也就是這本書首先提到的「疲於父母症候群」。



      放眼望之,我身邊實在有太多深陷「疲於父母症候群」的不婚親朋好友,每當她們說起自己的媽媽,形容之乖張、用詞之惡毒,簡直視之為仇敵,實為我無法想像、更難接受。



      其中有一位老同學三不五時便打電話給我訴苦,原因是不論食衣住行、穿著打扮、生活習慣,她媽媽都有意見,都要批判。她都年近五十了,她媽媽還是規定她每天十點以前要到家,如果晚歸個一小時,她媽媽便如坐針氈,連環奪命叩;講個電話稍久,更會在旁邊來回踱步,一掛下電話就東問西問,讓她不堪其擾。



      「妳想過嗎?我都是個快可以當阿嬤的人了,難道不知道怎麼樣穿衣服嗎?不知道怎麼生活嗎?我不能有一點點自己的私生活嗎?到現在在她眼裡,我還只是一個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小孩,天天張開眼睛就要受她監控、受她惡言嘮叨,我真的快得憂鬱症了!」



      好友好幾次都被逼得想搬出去住,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媽媽年歲已高,便於心不忍;另一方面,從年輕時就被媽媽細心照顧的她,確實也缺少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想到自己要開創一個新的局面,不由得卻步。



      過去的我聽她反反覆覆的訴苦,總是會幫她衡量全局,勸她一方面將重心放在工作,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容忍度。然而,多年下來,她們這對母女的狀況完全沒有改善,甚至演變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局面,兩人的相處模式似乎已成僵局,完全沒有突破的可能,也就是兩人勢必糾纏一輩子、相互折磨,至死方休。



      我想這本書出版之後,我第一本就要先送給她──讓她有機會去審視自我人生的需要,去思考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輕鬆一點,或許在旁人看來的自私,才是解開僵化、痛苦、無解之母女關係的良性動能,而這件事情,愈早決定愈對、愈好!



      對於教養、關於孝順,本書做了最符合現實的註解:



      「養育小孩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孩子沒有父母也能活下去。」



      「孝順父母,就是離開家庭、離開父母身邊,讓父母看到你是個獨當一面的大人,用一己之力生活下去的樣子,而不是照父母的期望去生活。」



      另一方面,老化社會造成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老年照護。這本書名《好想殺死父母……》可不只是一個妄想詞,在日本已真真實實成為社會問題,而且愈演愈烈──「照護殺人」,也就是照護老人的兒女或家人,不堪永無止盡的照護壓力,因情緒失控而殺害病患。



      日本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一的照護者曾想過要對病患痛下殺手,甚至乾脆一起同歸於盡;而日本過去幾年,幾乎天天都發生「照護殺人」的事件。



      所有殺害者都坦承,照護的生活就像被套上手銬腳鐐,日復一日,看不到希望,沒有一丁點的自我空間,即便已犧牲至此,也無法幫助父母免受病痛之擾,更無法改變他們的搞怪難纏。因此,讓親人死,是唯一的解脫之道!



      臺灣呢?竟也悄悄上演了這駭人的人倫悲劇。



      二○一二年,嘉義一位四十五歲的江姓男子,因為獨力照護久病失智的老母親,身心俱疲,再加上沉重的經濟壓力,竟失控用電線勒死了老母親。到案後,他毫不掩藏罪行,痛哭流涕地跟家人懺悔。



      「對不起大家!我實在撐不下去了!」



      二○一六年年初,一名媳婦因為不堪經年累月的照護壓力,一手悶死了長期臥床的公公,然後自己跳樓身亡,鄰居都無法相信這名孝順出了名的媳婦會下此毒手。



      照護老人是一個曲線永遠下滑的無望過程,任憑花費再多努力,老人的身體只會衰敗,絕難有奇蹟似的復甦,照護的過程無可預見任何成就感,而生病的老人更可能因長期病痛而變得古怪刁鑽,一個照護者所見淨是灰暗與難堪,若自身無透澈的自覺與智慧,任何人都絕難樂在其中。



      如果受照護者又因失智而無法清楚意識到照護者的辛勞,不懂感恩,又不斷懷疑、羞辱、責罵照護者,甚至因大腦丕變而出現暴力行為,一個修養再好、同理心再強的照護者都可能失控、崩潰。



      我自家的幾個姊妹在照護老媽的這幾年也曾經歷相同的困境。首先攬下照護老媽重擔的大姊,就曾經因為失智老媽長期病態性的嘮叨、辱罵、刁鑽、難纏,甚至出現暴力行徑,而出現精神耗弱的症狀。



      大姊發現自己愈來愈不對勁,只要一開口便是吐露對老媽苛刻的抱怨與恨意,白天要上班的她天天都感到身心俱疲,最後提不起勁工作,直到被診斷出自己也染上嚴重的憂鬱症,我們幾個妹妹才發覺事態嚴重。大姊最後不得不放下照護的重擔,而我們幾個妹妹也從一開始的不諒解而轉為同情理解、伸出援手。



      目前照護老媽的重擔由二姊主動接手承擔,老媽的病況當然不可能奇蹟似的好轉,但有了大姊的先例,我們姊妹就更懂得對辛苦的二姊展現傾聽、同理,以及在能力範圍內適時紓解二姊的照護壓力。



      所幸,我們有四個姊妹,照護的人手已算充裕,而更好的狀況是,娘家雖沒萬貫家產,但若節省度日,老媽在經濟上尚無後顧之憂,儘管我們已算是很好的狀況,但仍無法擺脫照護父母的諸多困擾。



      根據估計,目前臺灣投入長期照護的人數約有八十五萬人,十五年後,將增加到一百二十六萬人。如果目前行動自如的父母六十多歲,屆時將達到七、八十歲,這意味著目前的中青代都極可能得投入長照的行列;而平均每一位照顧者需花上六•五四年的照護時間,其中有四分之一以上需投入十年以上。



      對於照護老人,我們不能再事不關己,而是必須警覺──有一天,我們就是一名壓力纏身的「照護者」,或者更可能就是折磨親人的「受照護者」。



      基於父母壽命的延長、經濟大環境的衰退、難纏病症的產生,子女照護父母的方式與心態勢必得重新思考,這本書提供了符合現實狀態的思維。



      「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提供照顧,剩下的就交給專業看護或養護機構。」



      「絕對不是冷血無情,不要屈服於周圍反對的聲音,也不要責備自己。」



      「尋求不辭掉工作就能照護父母的方法。」



      除了不婚族與父母的對立、照護難纏老人的問題,這本書還提出最煎熬的「雙重殺」──除了上有老人要照護,如果家裡還多了不願獨立的蝸居族、啃老族,那該怎麼辦?



      這是一個給予中青族最巨大壓力的年代。我們雖走過最美好的年代,關於家庭雖有著抹滅不去的理想樣貌,但是這整個世界的經濟就是不斷在崩壞、社會價值就是不斷的對立與衝撞。這本書具體梳理了我們這一代複雜的心緒,為我們釐清了新社會架構下的種種家庭問題;最重要的是,當固有的做法失效,我們在傳統價值與新社會問題間感到茫然無助時,這本書提供了最符合現實的思維與做法。



    導言



      有「想殺死爸媽」的心情,很不應該嗎?



      「好想殺死爸媽……」



      若說出這種話,都會受到社會上一般人的指責。



      「你怎麼可以想這種可怕的事情!」



      但是,卻沒有人去看這背後的黑暗面。然而,我在診療的時候,反而會主動問患者:



      「你曾經有過殺死爸媽,或希望他們早點死掉的念頭嗎?」



      因為,對於因家庭問題而受到壓力的患者來說,承認自己有想要殺死父母的情緒,會成為治療的突破口。



      我開設男性更年期門診已經十五年了。



      一開始是處理五十歲左右男性的精神、生理問題。治療那些正值最佳工作年齡,卻苦於壓力導致身心失調的男性,在這樣的過程中我領悟到,有很多案例都跟家庭問題有極大的關係。



      憂鬱症男性的妻子,懷疑自己得了更年期症候群,我注意到原因出在丈夫不經意的言語動作,便在二○一一年創造出「夫源病」(丈夫導致的病)一詞。敲響警鐘提醒大家──丈夫的存在本身就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導致妻子身心失調。



      加上近年來,我親身感受到,應該被稱作「親源病」的病症,在三十到六十歲男女與其子世代當中日漸擴散。



      給孩子的人生造成不良影響的「有毒母親」(※1),在毫無自覺的狀況下施加精神暴力的「精神虐待(※2)父親」、年老父母的照護問題等,父母本身就形成巨大的壓力,許多人因身心失調而困擾。



      拿起這本書的你,是否覺得父母很煩,希望他們早點死掉,卻同時也無法對父母冷漠、置之不理,一再勉強自己試圖回應父母的希望或期待,身心俱疲到了極點呢?



      我把這種現象命名為「疲於父母症候群」。



      夫源病是在於夫妻之病,只要離婚或分居就能做某種程度的因應。然而,疲於父母症候群是親子關係之病,而親子之間的緣分無法割斷。正因為這關係是從出生開始就建立的,愛與恨都極深,問題愈形嚴重後,容易演變成自殺或殺人案件。



      而罹患疲於父母症候群的人,內心的糾葛之所以愈來愈深,是由於一些社會常識。



      「必須珍惜父母、照顧父母。」



      「家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



      當我們腦中浮現「如果父母能乾脆離開人世??」此一念頭的瞬間,馬上會責備自己。



      「我居然會想這麼恐怖的事情!太惡劣了啊!」



      苦惱也愈陷愈深。



      各位讀者或許會覺得,以牽絆連結彼此充滿親愛之情的家庭,才是最理想的。然而,這單純只是一種幻想而已。



      乍看之下人人欽羨的幸福家庭,其內幕常常是一片混亂糾葛。自出生就開始的漫長互動關係中,即使覺得父母很煩、對父母萌生殺意,這也是身為一個人很自然的感情。



      請不要再否定想要殺死父母的自己了。最重要的是想出解決之道,思考從今以後該如何與煩人的父母相處,才能讓心情輕鬆一點。



      孩子不能選擇父母,然而,可以自己選擇未來!



      本書向主要分布在三十幾歲到五十幾歲的男女,共七百七十七人實施問卷調查。綜合大家的心聲與我的臨床經驗,研究「疲於父母症候群」,提出解決的對策。



      本書不但探討有毒母親、精神虐待父親、父母老年照護問題,也會提及孩子蝸居在家或家庭暴力,以及兄弟姊妹或親戚之間的摩擦等家庭整體的問題。



      我邀請所有因親子問題而苦惱的人,都務必要來閱讀這本書。


    醫師 石藏文信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