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誰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國的天下觀

誰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國的天下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178792
梁二平
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2016年1月2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9178792
  • 叢書系列:歷史群像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歷史群像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其他


















    世界地圖是依據什麼觀念繪製的?古代中國是怎樣將自己設定為「天下之中」?

    馬克思曾說:「不能想像一個偉大的民族能夠與海洋相隔絕」,

    而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卻不幸被言中。





    自序003

    遠古方位,天經地義014

    遙遠的地平線014

    頭頂一片天017

    雙鳳朝陽020

    先上後下022

    左右逢源024

    不識東西027

    南北貴賤029

    插旗立中031

    十面埋伏034

    風神統帥的四方036

    以天分地的天經地義038

    細分方位的二十四向山041

    司南疑似指南物043

    指南針的歷史真相046

    河圖洛書中的方位謎團049

    河伯獻圖與大禹鑄鼎的地圖夢052

    方國天下,華貴夷賤056

    在水一方056

    傾國傾城060

    大禹何時定九州062

    攤一張「畿服」的大餅066

    周人初定「宅茲中國」068

    大中華概念的形成071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074

    黃帝夢遊華胥國077

    六億神州盡舜堯079

    東夷的大人之弓082

    西邊的鬍子,東北的匪084

    絲之貴與南之蠻087

    被嘲笑的不知有「漢」 089

    楚河漢界一溝分092

    最早的全國行政地圖《九域守令圖》095

    山河湖海,王道地德100

    大河文化的源頭─ ─黃河 100

    文化共生的佐證─ ─長江 102

    三山五岳中的王朝地德105

    「威加海內兮」的中原視野108

    「忽聞海上有仙山」的探海情結111

    五湖尚在,四海缺一114

    華夏海洋文明的發祥地─ ─東海117

    虛寫的海,實錄的湖─ ─西海 121

    最早進入天朝行政版圖的海區─ ─南海 124

    一個海區的傷心史─ ─從「北海」到「北洋」 127

    大王之城,天下都心130

    禹都,傳說中的夏王城130

    殷墟,中國都城的雛形133

    京都,從兩都制到五都制136

    洛陽,王在天下之中140

    開封,「城摞城」的都市144

    長安,漢唐風範千古存147

    臨安,不得已的國都之選151

    南京,小小王朝的「六朝古都」155

    北京,八百年不老的國都158

    家即天下,萬國來朝162

    古代中國的「天下」有多大162

    雲一樣遊動的「行國」166

    「西域」到底有多遠169

    遠西「大秦」的時空定位172

    妖魔化的「西遊」175

    西方之極謂「泰西」178

    天涯海角「下南洋」181

    不辨東西「下西洋」 184

    「東洋」入「西」的錯位幻影187

    忽近忽遠的「佛郎機」190

    自娛自樂的「萬國來朝」194

    從有「國」無「際」到國際197

    穿越阻隔,海陸通達200

    長城的「自然背景」與內外防禦之功200

    溝通南北融合八方的大運河204

    秦直道,一條沒能高速發展的「高速路」208

    通向西方的商路為何叫「絲綢之路」213

    海上探索,絲綢僅是個美麗的開頭220

    唐宋市舶司,開放口岸的偉大開端226

    蒙元擴張,東學東來230

    蒙元帝國的陸海擴張與國際視野230

    開發海道北運漕糧234

    「官本船」創建海上商貿新模式238

    敢為天下先的澉浦楊氏遠洋貿易242

    汪大淵:「中國的馬可波羅」247

    先於西學東來的「東學東來」251

    恩威四方,西學東進258

    誤讀多年的鄭和下西洋258

    鄭和航海文獻消失之謎262

    海商變倭患的歷史脈絡269

    中國人最早繪製的世界地圖276

    尚未「混一」的疆理圖279

    利瑪竇給中國帶來世界地圖282

    西儒送來第一部中文版《世界地理》290

    西文善本的中國傳奇294

    大明王朝拉開中國近代史的帷幕300

    海洋外交引領大明跨入近代史304

    帝國日落,師夷之長308

    閉關鎖國的「鴕鳥」策略308

    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312

    大清的翻譯班底與西學東來317

    向內視野創造了最先進的大清版圖325

    走出國門認知世界333

    面朝大海,一曲悲歌342





    自序



      中央之國的文化由來




      世界地圖是依據什麼觀念繪製的?思索這個問題,促成了我的《誰在地球的另一邊——從古代海圖看世界》。但還有一個問題仍纏繞著我:古代中國是怎樣將自己設定為「天下之中」,它對古代中國天下觀形成和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這些問題的思考促成了這本書的寫作。



      人類自從有了方位感,就有了空間的人為設定。這種定位留下的歷史痕跡,仍可在歷史悠久的漢字中找到。所以,這本書首先從古漢字入手,研究古人的方位認知。比如,東、西、南、北、中。這個排列與說法,更是「中」在方位裡的核心地位的傳統表達。這個「中」似乎屬於方位,但又像是純粹的觀念,它好像不實際存在,而是由「東西南北」諸方位圍繞而成的觀念。另一方面,「中」又像是一種觀察「東西南北」的視點,是本體、是自我;「東西南北」是視線所及,是外在的處境。那麼,是先有存在,還是先有意識,是先有「中」,還是先有「東西南北」,可以留給玄學家接著探討。



      《書》云:「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厥中。」舜帝告誡大禹說:人心是危險難測的,道心是幽微難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這裡的「中」字,已將中庸哲學最初的意思含在裡面:不偏謂中,不易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立而不依,無過而無不及。此時的「中」,已由確立方位提升到處世立場,進入了價值觀的層面。



      接著本書由字而詞,在方位詞中繼續尋找先人的空間定位與地域分割。比如,甲骨文中提到的「方國」,《禹貢》中提到的「九州」。在「由家而國」和「化國為家」的天下一統的過程中,漸漸有了「華夷貴賤」的意識形態對空間認知的強力介入,也有了「蠻夷」對大中華「郁郁呼文哉」的融入與認同……古代中國對天下、對世界的認識,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在相當長時間內,古代中國世界觀是獨立於世界之外而自成一體。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帝王居中,撫馭萬國」、「恩威四海」、「萬國來朝」——雖然,古代中國長期以「王即天下」來看待世界,但它無法阻擋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或者說,開放的世界不會因此而不與中國發生關係,或產生衝突。比如,「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英使馬戛爾尼訪問大清」……所以,古代中國的天下觀,也在變化中演進,在演進中碰撞出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對世界的認知,除卻文字之外,還有地圖。地圖是空間表達的直觀反映。雖然,《史記》中有「圖窮匕現」的故事,可遺憾的是,我們不僅無法見到那幅燕國地圖,連秦一統天下後的「全國地圖」也見不到。我們能見到相對完整的「全國地圖」是宋代地圖,而古代中國的「世界地圖」則出現得更晚。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力追求擴張的一朝,但元朝的「世界地圖」也僅描繪了亞洲的西部以及靠近這一區域的非洲和歐洲的一小部份。



      真正的世界地圖自西方傳來,即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為大明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利瑪竇使中國學者,甚至皇帝,認識到中國只是世界的一小部份;但與此同時,這位傳教士也以地圖的形式迎合了中國在世界中央的帝國心理,並成為延續至今的中國版世界地圖的定式。



      其實,以版圖而論世界的中央,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地圖是一個文化的產物,它反映的不是自然,而是對自然的一種歸納;更多的時候,它呈現的政治現實,即權力現實。在帝王的眼裡,地圖甚至是流動的,每每構成新的延伸,給世界一個必須接受的現實。



      凱撒時,羅馬的版圖最大,天下是羅馬的。



      成吉思汗時,中國的版圖最大,天下就在蒙古人的馬蹄之下。



      大航海時,葡、西兩國的版圖最大,地球一分為二,他們各取其一。



      拿破侖時,法國的版圖最大,炮彈落到哪裡,哪裡就歸了小個子的帝國。



      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版圖最大,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大不列顛的米字旗。



      「王即世界」是所有帝國的世界觀,並非中國獨有。正如學者傅佩榮教授說:文化有四個特色,其中一個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個民族不認為自己是文化的中心,而是邊緣,這個民族存在的理由就困難了。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這種文化傾向,要肯定自己在天地之間生存的價值。



      從世界地理史看,西元前七世紀的巴比倫泥板地圖,即將兩河流域描繪為世界的中央。古羅馬,沒說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卻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歐洲許多小國,都不以本國為世界的中心,卻以歐洲為世界的中心。如,近東、中東、遠東之說,就是以歐洲為中心來命名的。



      自大不是古代中國獨有的毛病,只是古代中國在這種自大中,止步不前。在我們的先人以天朝為中心構想「萬國來朝」的和美圖景時,其他自大的國家,已開始用炮艦丈量和拓殖世界了。在中國人以「華夷貴賤」來區分文明的高下之時,西方人已開始信奉「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了。



      以大清王朝而言,已不是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模樣的問題,而是害怕和無法應對,新觀念對王權對帝國的顛覆。皇帝以為舊的天下觀是「王道」與「道統」的保證和靠山,這才是古代中國最要命的與世界相處的態度。所以,「開眼看世界」也好,「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也罷,這些皮毛之變,都沒能讓這個王朝擺脫挨打的境地。



      世紀之交時,有新銳地理學者擬將中國從世界地圖中央移開,構建新的中國版世界地圖,後來沒有付諸現實。因為,各國的本國版世界地圖都是將本國放在中央,這是通用的讀圖方式,它便於觀察本國與他國的空間關係。那種以東西半球為描繪基準的世界地圖,通常是作為國際版世界地圖來使用的。當然,觀察世界空間關係的最佳工具是地球儀,轉動它就會明白,我們該怎樣與這個世界相處。




    梁二平

    二?一五年六月於中國深圳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古代海戰史
    2. 風帆五千年 歷史圖像中的世界帆船史
    3. 在畫廊遇見哥倫布 世界名畫中的大航海
    4. 中國海圖史(前310-1931)
    5. 中國海圖史(前310-1931)
    6. 誰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國的天下觀
    7. 誰在地球的另一邊:從古代海圖看世界
    8. 誰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國的天下觀
    9. 誰在地球的另一邊:從古代海圖看世界
    10. 海洋地圖:中國古代海洋地圖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