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

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6485
亞榮•布列格曼
林書媺
聯經出版公司
2015年11月13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570846485
  • 叢書系列:歷史大講堂
  • 規格:平裝 / 444頁 / 25k正
    歷史大講堂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亞洲地區


















    加薩走廊硝煙再起,巴勒斯坦第三次大起義即將爆發?

    巴勒斯坦於聯合國首度升旗,奧斯陸協議岌岌可危!





    圖片來源

    地圖

    資料來源紀要

    ?

    作者誌

    導論

    關於占領



    第一部?? 第一個十年(一九六七∼一九七七)

    一、西岸與耶路撒冷

    二、加薩走廊

    三、戈蘭高地

    四、西奈



    第二部?? 第二個十年(一九七七∼一九八七)

    五、利庫德年代

    六、黑色十二月(一九八七)



    第三部?? 戰爭與外交(一九八七∼二○○七)

    七、起義

    八、波灣、馬德里、奧斯陸 (一九九一∼一九九五)

    九、錯失良機(一九九五∼一九九九)

    十、戈蘭優先(一九九九∼二○○○)

    十一、大衛營II (二○○○)

    十二、阿克薩起義(二○○○∼二○○一)

    十三、夏隆與阿拉法特(二○○一∼二○○四)

    十四、阿猶分離計畫與其獎賞(二○○四∼二○○七)

    ?

    占領進入第五個十年

    後記

    ?

    注釋

    參考書目





    作者誌



      一九六七年六月,以色列在驚人的六天內佔領加薩走廊(Gaza Strip)、西奈半島(Sinai)、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西岸(West Bank)與阿拉伯屬東耶路撒冷(Arab East Jerusalem)時,我年僅九歲。我還清楚記得,我們第一次的家庭旅遊是到剛被佔領的東耶路撒冷。我們家靠近特拉維夫(Tel Aviv),我們先從那裡搭火車到以色列屬西耶路撒冷(Jewish West Jerusalem),然後坐一段短短的計程車到雅法門(Jaffa Gate),在我們將以色列的里拉幣(lira)兌換成約旦的第納爾(dinar)之後,從那邊走進了舊城(Old City)。



      顏色!這就是我首次造訪耶路撒冷的記憶。一切是如此色彩繽紛:廣場上有著形形色色的阿拉伯攤販,戴著他們的阿拉伯頭巾(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阿拉伯人);甜品店銀托盤中裝著滿滿的庫納法(Kunafa),一種用精緻麵條做成的甜點,裡頭塞滿白乳酪、浸潤著糖漿;木製的手推車上滿載著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卡克(cakh)是裹著芝麻粒狀似甜甜圈的麵包捲,它常與渣塔(za’atar)─一種用阿拉伯報紙包起來的混合香料一起賣;那宏麗的圓頂清真寺,它金色的圓頂閃爍照耀著聖殿山(Temple Mount)。脫下鞋子後,我們走入了神殿,我仍然記得那裡的涼爽與寧靜,記得腳下踩著的厚地毯、寫在牆上的阿拉伯文可蘭經,以及四處可見的虔誠信徒時而跪下、時而鞠躬、時而起身進行禱告。然後到了西牆(Kotel),好幾個世代的猶太人曾經在這裡禱告,而我也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我的心願,將它塞入西牆石縫中。在牆的上方不可觸及之處,在古老的石頭上野草發芽茁長,鴿子也在上面築巢。在我們走過狹窄的鵝卵石巷弄和舊城的蹊徑時,我握緊父親的手,睜大眼睛環視周遭,爬上牆偷偷窺視隱蔽之處,圓頂、石穹頂、紅磚屋頂、尖頂、砲塔、教堂尖塔,植在舊錫罐中的茉莉、金盞花、天竺葵,和教堂的鐘聲。暮色降臨時,我們從一個高而平緩的屋頂上看著耶路撒冷變成金黃色。雖然城牆上滿是子彈刻出的傷痕,但它並沒有讓我們覺得這是佔領。就像是到了國外,到了異國土地,像活在夢裡一般。



      十年或更久之後,我才開始面對佔領的現實。在我成為一名以軍的年輕軍官時,我被派遣去巡邏加薩的街道。那毫無掩蔽的穢物、未鋪設的泥地街道、腐敗與惡臭、齜牙咧嘴的狗在黑暗的巷弄間狂吠、(超大的)老鼠在垃圾中穿梭,以及,最重要的,當地人們所展現的赤裸裸敵意使我極度震驚。那是我第一次覺悟到,我實際上是一個佔領者,而他們是被佔領者,不論我喜歡與否,我軍靴底下踩著的,都是佔領地。



      十多年後,我成為一個市民與後備軍官,我在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放蜜月長假時,再度發現佔領地燃燒著熊熊戰火;這場戰爭很快地將會得到它響亮至今的名號:起義(intifada)。而在這遙遠浪漫的城市角落,一家小店中,我看到一張以色列軍人以來福槍柄毆打巴勒斯坦示威遊行者的照片,我的髮根豎直了起來。這張照片令人悲痛:巴勒斯坦人向上看著以色列人,而這位以色列軍人高舉他的來福槍往下看。我從加德滿都寄了一封信給以色列報紙《國土報》(Haaretz)的編輯,批評以色列人─我的同胞、我的朋友,控訴他們對巴勒斯坦人犯下如此殘暴的罪行,這是世界上眾多其他族群曾經施加給猶太人的。我的岳父是拉特維夫大學的教授,他在不知道我寄了此信的情況下看到了報導,立即打電話向編輯抗議。他說他的新女婿,一個一九八二年黎巴嫩戰爭的老兵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並要求對方道歉。編輯回答:「﹁教授,那封信現在就在我面前,我可以告訴你,我什麼都沒改就送印了,頂多只改掉一個逗號。」



      我在信中寫道,在殺戮結束之前,我不會返家。但是到最後,我無處可去了。我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書店撞見了我的一位記者朋友,他抬了抬眉毛問:「是嗎?那你現在在這兒幹嘛?」我沒有回答。但我說,若被軍隊傳喚到佔領地去履行義務,我會明白拒絕。大約一週後,他將這席對話發表在《國土報》週末副刊中,標題為:「榮尼.布列格曼首次拒絕」(‘Ronnie Bregmanrefuses for the first time’)。我頓時感到,如同琳達.葛蘭(Linda Grant)筆下《猶在》(Still Here)的主人翁約瑟夫對越南所做的事情─戰爭是錯誤、不道德的,也是一個恥辱。我不能夠變成他的一部分,因此和約瑟夫一樣,我覺得在這瘋狂的事情結束之前,我必須找到另一個國度,到那裡生活。就我的案例而言,移民到國外可以把我從可預見的前途堪虞中解救出來,避免因拒絕服役─這種在起義前罕見的叛逆行為─而被送進監獄。因此不久後,我搬到了英國,現在我仍然住在那裡。



      不論是多麼嚴謹的歷史學家,任何作者都無法將作品與自己的經驗、興趣、品味截然劃分開來,因而我確定本書必然背負著一道印記,亦即,無論是在近如以色列的第一手經歷,還是遠從英格蘭所報導的事件,作者既是當局者,也是旁觀者。如同讀者會看到的,我對於佔領的明確態度和犀利批評,相信會被我的以色列同胞視為賣國行為。寫這本書讓我得以重新省思我所經歷過的年代,並且質疑那些我一直以來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如同其他作者,我必須決定要含括什麼、刪除什麼:在這麼做的時候,我試圖剔除我的個人情感,盡量客觀忠實地專注於我認為是關鍵轉折點和重要事件的地方,我相信歷史會證明它們值得受到重視。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