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停滯的帝國:一次高傲的相遇,兩百年世界霸權的消長

停滯的帝國:一次高傲的相遇,兩百年世界霸權的消長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3840589
阿朗.佩雷菲特
野人
2015年5月27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9863840589
  • 叢書系列:地球觀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地球觀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通史


















    西元1792年,當東方首次遇上西方,

    當「天下唯一文明國家」遇上「世界最強盛的國家」,

    撞擊出什麼樣的火花?世界命運從此有了什麼改變?





    譯者的話

    前言 一次探索的冒險

    小引 三個時期的見證人(1793年、1816年、1840年)



    第一部 「地球上最強大的民族」向中國駛去(1792年9月—1793年6月)

        第一章 啟程時的熱情(1792年9月26日—10月8日)

        第二章 「人類的主人」(1792年10月9日—27日)

        第三章 對中國著了迷的歐洲(1792年10月27日—11月30日)

        第四章 在英國艦隊的保護下(1792年11月30日—1793年1月21日)

        第五章 中國味(1793年1月底一6月16日)



    第二部 另一個星球 去中國覲見皇帝(1793年6月—9月)

        第六章 澳門,銜接兩個世界的緩衝地(1793年6月19日—23日)

        第七章 避開廣州(1793年6月23日—24日)

        第八章 稀奇的怪物(1793年6月26日—7月5日)

        第九章 搜羅領航員(1793年7月6日—18日)

        第十章 「英國的名聲」(1793年7月19日—31日)

        第十一章 運送禮品(1793年7月31日—8月5日)

        第十二章 「對你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1793年8月5日—7日)

        第十三章 禮品還是貢品?(1793年8月8日—10日)

        第十四章 沿白河溯流而上(1793年8月11日—16日)

        第十五章 一堂磕頭課(1793年8月15日)

        第十六章 分配住進廟宇(1793年8月16日—21日)

        第十七章 一座由木結構房屋組成的城市(1793年8月19日—20日)

        第十八章 出現烏雲(1793年8月16日—21日)

        第十九章 路經北京(1793年8月21日)

        第二十章 在圓明園邊上(1793年8月22日)

        第二十一章 和傳教士初次見面(1793年8月23日—24日)

        第二十二章 科技宮(1793年8月23日—24日)

        第二十三章 狼狽不堪的「學者」(1793年8月24日)

        第二十四章 您有統治國家的科學嗎?(1793年8月22日—28日)

        第二十五章 富麗堂皇的監獄(1793年8月24日—26日)

        第二十六章 已變成中國人的歐洲人(1793年8月27日—29日)

        第二十七章 一個受他人影響的君主(1793年8月28日—29日)

        第二十八章 皇帝的朱筆(1793年8月28日—31日)

        第二十九章 談判不在熱河進行(1793年8月31日—9月1日)



    第三部 傲慢對自負,在皇帝的庇蔭下(1793年9月—10月)

        第三十章 長城路上(1793年9月2日—5日)

        第三十一章 在韃靼區(1793年9月6日—8日)

        第三十二章 禮儀危機(1793年9月8日—9日)

        第三十三章 贏啦!(1793年9月10日)

        第三十四章 各有各的理(1793年9月10日)

        第三十五章 衝擊波(1793年9月11日—14日)

        第三十六章 覲見那天的早晨(1793年9月14日)

        第三十七章 在皇帝腳下(1793年9月14日)

        第三十八章 「萬樹天堂」(1793年9月15日—16日)

        第三十九章 韃靼皇帝(1793年9月17日)

        第四十章 但願慶典仍繼續(1793年9月17日—18日)

        第四十一章 內宮祕史,床第隱私

        第四十二章 天氣轉陰(1793年9月19日—25日)

        第四十三章 回到北京(1793年9月2日—30日)

        第四十四章 遭難(1793年9月30日—10月2日)

        第四十五章 御座上的一卷紙軸(1793年10月3日)

        第四十六章 君主給封臣的信(1793年10月3日)

        第四十七章 扔入海裡的瓶子(1793年10月3日—4日)

        第四十八章 「我們像竊賊似的離去」(1793年10月5日—7日)



    第四部 真正的使命開始(1793年10月—11月)

        第四十九章 遲到的答覆(1793年10月7日—8日)

        第五十章 一位文人大學士(1793年10月8日—10日)

        第五十一章 天朝文書(1793年10月11日—15日)

        第五十二章 勞動和日常生活(1793年10月17日—18日)

        第五十三章 「破壞夷船」(1793年10月18日—20日)

        第五十四章 「皇上對任何變化都表示懷疑」(1793年10月21日—23日)

        第五十五章 無與倫比的郵政(1793年10月20日—24日)

        第五十六章 「迫使中國人挨餓」(1793年10月24日—28日)

        第五十七章 乾隆發怒(1793年10月28日—11月1日)

        第五十八章 用公雞祭河神的地方(1793年11月2日—6日)

        第五十九章 蘇州,中國的半個天堂(1793年11月7日)

        第六十章 被出賣的未婚妻(1793年11月8日)

        第六十一章 黑暗中的微光(1793年11月8日—11日)

        第六十二章 「于嚴切之中,仍寓懷柔」(1793年11月11日—13日)



    第五部 峰迴路轉,希望復萌(1793年11月—1794年9月)

        第六十三章 老傳教士的遺囑(1793年11月9日—10日)

        第六十四章 在南方內地(1793年11月14日—17日)

        第六十五章 逆來順受(1793年11月18日—20日)

        第六十六章 一段旱路(1793年11月21日—22日)

        第六十七章 「我國的造化」(1793年11月15日—72日)

        第六十八章 一名官員當眾遭受鞭笞(1793年11月23日—27日)

        第六十九章 旅行者的失望和幸福(1793年11月27日—12月4日)

        第七十章 標誌進步的火柴(1793年12月4日—6日)

        第七十一章 南下廣州(1793年12月6日—14日)

        第七十二章 那裡憎恨洋鬼子(1793年12月15日—18日)

        第七十三章 廣州(1793年12月19日—23日)

        第七十四章 會合(1793年12月24日—1794年1月1日)

        第七十五章 與外界聯繫的修士和奸商(1794年1月1日—8日)

        第七十六章 後衛戰(1793年12月29日—1794年1月13日)

        第七十七章 明天的中國(1794年1月13日—15日)

        第七十八章 中國人更興旺發達……

        第七十九章 令人吃驚的軍事同盟要求

        第八十章 處於戰爭狀態的海洋(1794年3月17日—9月6日)



    第六部 馬戛爾尼之後的一系列不幸

        第八十一章 不再迷戀中國的歐洲(1794年—1816年)

        第八十二章 蒂津——丟臉的使團(1794年—1795年)

        第八十三章 戈洛夫金——半途而廢的使團(1805年秋)

        第八十四章 阿美士德——被驅逐的使團(1816年—1817年)

        第八十五章 聖赫勒拿島上戰俘的忠告(1817年6—7月)

        第八十六章 鴉片換茶(1817年—1840年)

        第八十七章 耀武揚威

        第八十八章 內破裂(1850年—1911年)



    結語 天文地理音樂鐘與景泰藍

    附錄 I?????? 人物介紹

       II????? 原始資料

       III??? 參考書目

    ?





    譯者的話



      兩百年前,大英帝國以給乾隆祝壽為名,派馬戛爾尼勳爵率領龐大使團前往中國。他們分乘五艘船隻,浩浩蕩蕩,經過十個月的航行,於一七九三年七月底到達天津大沽口外,並於九月十四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覲見了乾隆皇帝。



      英國當時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已是西方的第一強國。它在世界各地擁有許多殖民地,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而中國卻一直是東方的第一大國,雖然鼎盛時期已過,但仍統治著疆域遼闊的領土,周圍許多國家對這強大的鄰邦還得俯首稱臣。



      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英國急於向外擴張,以尋求原料與市場,自然覬覦這塊遠東的沃土。正是在這種擴張主義的戰略下,英國派團訪華,希望與清政府談判以改善兩國的貿易,進而建立永久的外交關係。



      中國方面由於文化背景與政治觀念的不同,認為「中央帝國」與異邦的關係只能是宗主國與藩屬的關係,異邦只有歲歲來朝、俯首稱臣。長期的閉關鎖國,使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對外部世界的進步與西方的科學文明一概不知,而為自己處於「盛世」沾沾自喜。他們認為英國是仰慕中華文明,才遣使遠涉重洋為皇上祝壽的。



      這場聾子的對話尚未開始就注定要失敗了。學術界爭論已久的馬戛爾尼覲見時是否下跪的問題,並不單純是一場禮儀之爭,而是兩種文明的撞擊,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



      法國作家阿蘭?佩雷菲特先生就此一主題,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出版了《停滯的帝國》一書。該書一出版就進入暢銷書行列,半年內即售出二十萬冊。



      佩雷菲特先生出生於一九二五年,先後在第五共和國的前三任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龐畢杜(Georges Pompidou)和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時代擔任過七任部長。一九七七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十年後又以全部贊成的票數被選入道德與政治科學院歷史部。一九八一年任法國最大的報紙《費加洛報》的編輯委員會主席,同時還是國民議會議員與普羅範市的市長,在法國政界與學術界都頗有影響。



      佩雷菲特早在五○年代就有寫一本有關馬戛爾尼的書的想法。他在波蘭克拉科夫的一家舊書店裡偶然購得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外交部長恰爾托雷斯基收藏的一套遊記,其中就有隨馬戛爾尼訪華的斯當東與巴羅寫的有關中國之行的書。法國人對中國的看法長期受到十八世紀啟蒙時期的思想家如伏爾泰等人的影響,以為中國是一個由開明君主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國家,而英國人寫的中國遊記使佩雷菲特先生看到了另一個中國。他想把這個中國介紹給他的同胞。



      一九七一年他率領法國議會代表團訪華,回國後出版了《當中國覺醒時……》一書(一九七三年),到一九八○年該書出新版本時,僅法文版就售出一百五十萬冊。此書被認為是法國非漢學家寫的關於中國最有份量的著作,奠定了佩氏作為中國問題專家的地位。



      為寫《停滯的帝國》,作者從一九八○年至一九八八年六次訪華,參觀了馬戛爾尼使團走過的主要地方,搜集了十二萬多頁原始資料;他打開故宮的大門,研究清朝廷有關接待英使的所有文件。同時他還從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南非等地閱讀了大量未發表的內部檔案。



      他還準備出三本資料集,作為此書的附錄:第一本為清室檔案,一九九一年底已全部譯成法文,並以「中國人的觀點」為書名出版;另外兩本分別為英國外交部與東印度公司和天主教會的相關檔案,現正編纂之中。



      身為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佩氏對馬戛爾尼訪華一事做出如下的評論:



      如果這兩個世界能增加它們之間的接觸,能互相吸取對方最為成功的經驗;如果那個早他國幾世紀發明印刷與造紙、指南針與舵、炸藥與火器的國家,與那個馴服了蒸汽並即將駕馭電力的國家,把它們的發現結合起來,那麼中國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文化交流,必將使雙方都取得飛速的進步,那將是一場什麼樣的文化革命呀!



      閉關鎖國只會導致文明與國家的衰退,無力抵禦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



      此書翻譯的分工如下:



      前言、小引             毛鳳支

      第一章至第五章           谷折

      第六章至第二十九章         薛建成

      第三十章至第四十三章        夏春麗

      第四十四章至第六十二章       毛鳳支

      第六十三章至第八十章        鈕靜籟

      第八十一章至第八十八章、結論、附錄 王國卿



      王國卿統閱全文。



      本書翻譯時得到法國友人湯明毅先生及阿妮?呂埃女士、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圖書協會和設在阿爾城的國際文學翻譯學院的幫助,特在此表示感謝。



      本書的出版還獲得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會長張芝聯先生、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先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朱雍先生、北京社會科學院外國問題研究所曹增友先生的幫助與指教,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原著旁徵博引,涉及的參考書籍極多,有些無法找到,只能根據佩氏所引的文字直譯;書中所引的中文材料絕大部分都已找到原文,有個別因來源不明無法找到的,只能從法文譯回中文。幾經周折,當然就不會是原來的模樣了,讀者引用時務請注意。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其 他 著 作
    1. 停滯的帝國:一次高傲的相遇,兩百年世界霸權的消長(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