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圖解日本語的原理(附1MP3)

圖解日本語的原理(附1MP3)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070015
王苡晴
懶鬼子英日語
2015年2月04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4070015
  • 叢書系列:懶鬼子日語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懶鬼子日語


  • 語言學習 > 日本語 > 日語學習法


















    你知道嗎?

    之前學的日文80%都是錯的!

    無論是剛起步的日文初心者,

    還是學日文到一個階段的學習者,

    甚至是到日本打工度假的日文使用者,

    我們是否都有同樣的疑問……

    「我學的日本語是正確的嗎?」

    「老師、書本教的都一樣,但日本人真的在用這些嗎?」

    「一直沒進步,難道是不夠聰明、沒天分嗎?」

    今天起,忘記過去,重新開始!

    你將會發現學習日本語真的很簡單。

    你會有這些疑問,都是因為你用錯了學習方法!

    只要掌握日文的6個原理,用日本人的腦袋學好日文!

    別讓今天的問題,成為阻擋你學好日文的難題!





    編輯室的話

    作者序

    Q & A

    使用說明

    先來些有趣的

    綜觀全書



    Chapter 1 只有說得得體,才是真正的日文!_詞彙的原理

    01 日文是一個大熔爐!

    02 日文的禮貌需要看場合表現!

    03 敬語很重要,但不是萬靈丹!

    04 日文的助詞牽動句意的變化!

    05 日文的「的」不等於中文的「的」!

    06 副詞使得句意更加完整!



    Chapter 2? 日文的名詞擁有許多祕密!_名詞的原理

    07 是自己人還是外人,從稱謂上便一目瞭然!

    08 距離的遠近主宰了代名詞!

    09 量詞讓物品的外觀更加具體化!



    Chapter 3 具有日本人性格的形容詞!_形容詞的原理

    10 日文的形容詞分成兩大類!

    11 拆開美麗的糖衣後,才能知道真正的意思!

    12 日文的形容詞可當副詞用!



    Chapter 4? 動詞為句子注入生命力!_動詞的原理

    13 你做,我做,它做!

    14 嘴巴說不要,但不知道內心是要還是不要!

    15 到底是誰讓誰做了什麼事情!

    16 提出邀約是增進關係的第一步!

    17 從接續方式窺探動作順序!

    18 假設發生什麼事情,命令某人進行動作!

    19 日文用兩種方式來表達能力!

    20 是誰給出去,又是誰收下來!

    21 同樣的外衣,但是不同的靈魂!



    Chapter 5? 日文把時間切成兩大塊!_時間的原理

    22 已經發生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23 日文利用時間副詞明確表達時間!

    24 可以表示現在和未來的句型!



    Chapter 6 日文句子充滿各種言外之意!_語感的原理

    25 日文也有比較級和最高級!

    26 比起果斷的說法,日文更喜歡不把話說死!

    27 客觀地表示事件的前因後果!

    28 日文用不同句型表示說話者的感受!

    29 自己的願望還是別人的願望,使用的語氣不同!

    30 一個字就能看出說話者的意志!



    複習題

    參考答案

    學習表






    編輯室的話



    瞭解「日文的原理」,才能真正學好日文!




      「喜愛」一直是學一門外語最好的方式,不管是喜歡戲劇、影歌星、文化,因為喜歡而去學習,往往是促使人用心學好一門外語的最大動力。在台灣,喜愛日本文化的人很多,因為追星而去學習日文的人也不少,不管是自學或是上補習班,學習者都會碰到一個問題:學了這麼久,卻無法開口說一句日文;學了這麼多,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搞不懂日文。



      有人主張想要學好外語就是去那個國家住一段時間,藉由「強迫式的口說訓練」以及「全外語的環境」來學習,就好像小孩子學習開口說話一樣,對於小孩子來說文法不是重點,他只是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很自然地就開口說話了;而對於我們這種非母語使用者來說,就是想辦法用 Native Speaker(母語使用者)的方式來思考,一般來講,我們當然可以透過環境的改變來訓練自己的思考方式,但除此之外呢?



      我們深信「事在人為」,不管學習什麼,重點都在於學習者自己身上,真正應該在乎的不是環境,而是「你到底學到了什麼?」、「你學得到底對不對?」。台灣人在學習日文上,都很注重單字或者是文法,單字和文法是語言的骨幹,但是台灣人力求專精的個性,使得我們很容易被文法規則綁住,但其實我們學語言的目的是在應用!這樣的話,何必在乎過多的規矩讓自己在學習的路上綁手綁腳的呢?



      這樣的想法一直是我們懶鬼子英日語的理念:「在懶鬼子學Language,不必在乎爛規矩」,我們無法去日本生活,那我們就把日本人的腦袋借過來用,我們借用了王苡晴老師的專長,透過老師實際在日本成長的生活經歷還有在台灣教學的經驗,將日文分成了六個原理,簡單的講述日文原理,並且比較中日文的不同,搭配可愛的插圖以及反覆的練習,希望這次再度推出這本《圖解日本語的原理》能夠為台灣的日語學習環境帶來新的風潮,也希望能夠幫助所有學習日文的人都能夠掌握到學好日文的關鍵。



    作者序



    喜歡,是學好語言的契機,也是支持學習的動力!




      我認為不管是哪一種語言,要學好它,最重要的是你得先喜歡它。當然,很多人會說「學校教的,我不能不學」或是「工作需要,我不得不進修」等等的理由。不論你開始學習的理由是什麼,畢竟開始學習只是個契機,能不能持之以恆,還是得靠你對它的「喜愛度」。



      也因為這樣,我經常對學生說「要學好日文,得先自己製造日文的環境」,目的就在於希望學生能多接觸日文。所以不管是看日劇、聽音樂還是看漫畫,只要是日文,只要是你喜歡的,任何東西都會是最佳教材。



      只要搞懂日文的原理,就能夠拉近和日文的關係!



      在台灣,學日文的人很多,懂日文的人也不少,但學完整的卻是少數。這一點是我覺得最可惜的。對於從小在日本長大,母語是日文的我來說,在還沒開始接觸日文教學之前,絲毫沒有體會過學日文的辛苦。從文法的變化到口語、敬體、甚至還來個敬語,實在是讓人一頭霧水。也不難體會有那麼多學日文的人,學到動詞變化就會舉白旗放棄的心態了。但其實只要熬過「原理」這一關,相信你會更貼近日文。



      這也就是當初我會寫這本書的原因吧。在教日文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學生問我「這兩句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中文的意思是一樣的,日文卻有那麼多單字或講法」。的確,日文不僅得看場合、對象使用不同的語態,文法也分的比中文來得細很多。當看不懂的原理越來越多,腦袋的問號不斷增加,你對日文的喜愛和興趣也會漸漸減少。



      打好基礎,才能夠讓日文能力開花結果!



      《圖解日本語的原理:用日本人的思維學好日文》主要以描寫日文的架構,從淺到難,解開學日文的人經常會遇到的日文原理。這不是文法書,但它是個架構,就像樹幹一樣,它得夠粗夠穩,才能長出堅固的樹枝及漂亮的樹葉。學好原理,相信日文對你不再那麼困難!



    Q & A



      Q:斷斷續續的學日文也已經兩年了,從不會五十音到看著日文能說出口,能夠發現自己的日文有顯著的進步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後來我就「卡關」了,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日文能力更上一層樓呢?-林小方(21歲,學生)



      A:「卡關」是日語學習者必經的路途,有些東西好像怎樣學都學不會,好像看懂了,但轉過身就又忘了(或搞混了),這是因為我們都一直在死記硬背,並不是說單字與文法不重要,但當這些東西都變成一條條規定的時候,這就在我們的腦中建起很多條圍牆,成為學好日文的障礙,想要學好日文,就不能讓自己受到腦袋的侷限,而是應該要跳脫框架,去理解日文的基本原理,這樣就能突破學習障礙,再次感受到自己日文能力的突飛猛進了!



      Q:我因為喜歡Arashi,想要知道他們的所有動態才決定學日文的,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背單字、念文法,但還是不能完整說出(寫出)一句日文,到底是為什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幫我呢?-黃宥瑜(30歲,貿易公司業務助理)



      A:單字和文法是語言的基本,但並不是全部,每個語言的發展都有他的背景因素,如果我們都只是用台灣人的思考方式去學外文的話,那就會發生像「台式英文」這樣的窘況。我們都知道學外文最好是跟母語人士學,但在日文能力還不充足的時候,誰敢直接去找日本人對話呢?就算聊上幾句,又能夠學到什麼東西呢?我們要跟日本人學的其實就是他們的用字遣詞、說話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學習日本人腦袋運作的方式,只要想像自己是日本人,用日本人的腦袋來思考,就能夠學好、說好、寫好日文了。





    其 他 著 作
    1. 圖解日文的原理:用日本人的思維學好日文(1書 + 1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