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序
跑在前面的人
2014年6月8日,我第一次來到台灣,參加了台北女子馬拉松比賽。參加比賽的有7500個女生,絕大多數來自台灣本地,平均年齡25歲。顯然,我一定是那個拉高了平均年齡的人。
由於日程緊湊,比賽結束後我只在台北休息了一天就返程了。對台灣所有的印象只好被濃縮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馬拉松全程中幾乎都可以看到的101大廈,忽遠忽近,像賽程裏的燈塔一樣,注視著7500個女生緩緩前進;另一個部分,當然就是那些和我一起跑馬拉松的女生們——我從來沒有一下子同時見到這麼多台灣人。
女生們都非常年輕,大多糯糯的白白的,講話聲調在我聽來細軟綿長。出發後,她們開始邊跑邊三三兩兩地聊天。在我30歲之後,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麼多這麼真實的女生聊天片段了。
「我還是不喜歡現在讀的科系唉,很想換科系啊,可是我媽媽說女孩子讀這個比較會找到好工作。」
「但是妳會不開心啊。」
「是哦,但是我媽媽說好工作才是真的開心。」
「我發短訊給他說我要出發跑馬拉松了。他隔了一個小時才回了一句:加油。」
「可能他剛好比較忙吧。」
「出國讀書會可能會錯過好的男生嗎?」
「不會吧,國外也是一樣有男生啊?」
「那為什麼我幾個表姊她們回來以後都很多單身?」
我是35歲才第一次來到台北沒錯,但原來,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台北,無論是我的25歲,還是10年後台北女生的25歲,竟然都還在重複著一樣的苦惱。關於成為誰,去哪裡,如何去的問題,從來都沒有繞開過任何一個地方的女生。我好想在馬拉松的半途裏停下來轉身對我身邊的女生說:「這個問題我經歷過,我想通了呢,我是這樣想的,blablabla……」
可惜我們並沒有機會交談,我們在長長的馬拉松隊伍中只是並肩跑了短短的一段,然後她們就帶著年輕的困惑,一個一個輕輕地從我身邊跑開了。她們的背影像小鹿一樣,真年輕,跑得真快。
不過我知道,如果一個女性的青春年華也算作一場馬拉松的話,在這樣一個隊伍裏,我其實是那個跑在前面的人,早已經歷過路面起伏、身體不適和壞天氣。當我終於可以坦然面對路上的迷惘和傷心,找到應對的辦法,再次積攢起勇氣的時候,時間也流逝過去了,我再也回不到25歲。還好,我至少記錄過路程上的心得與教訓。一個好的跑者,一定會把心得與教訓記取下來,傳播開去。
回到北京後,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在6月10日出任了中文版《時尚COSMO》的主編,第二件事,就是決定把我在2010年出版的暢銷書《女人明白要趁早》重新編輯整理,推出一本台灣版。
讓我做出決定的人,就是當天那7500個臺灣女生,我的馬拉松同伴。
自序
?? ?
本書的雛形是一篇語錄體文字,叫做《寫在30歲到來這一天》。
30歲生日那天,我嫌麻煩沒像往年那樣在夜店舉辦party,到了晚上又覺得有點不甘和寥落,覺得怎麼也要有所表示,於是挪到電腦前寫了一篇經驗教訓總結。腦子裡閃出一條寫下一條,然後拼接整理成幾個章節。寫完以後發給幾個閨蜜,是以為記。
幾個月後,我開始陸陸續續收到許多來自陌生人的電子郵件。來信者基本是適齡女性,郵件內容均為有關工作、感情和外貌的種種迷惘,其中既表達了對《30》一文的認同,又希望我能夠對她們的困惑提供意見和建議。我於是搜索了《寫在30歲到來這一天》,才發現網路轉帖數量已逾百萬,吃了一驚。
僅僅幾十條的語錄體文字,不足以覆蓋和解決更多的困惑。我開始在此基礎上添枝加葉,回顧各種激發思考的事件始末,把前前後後的掙扎和糾結重新逼問出來,整理出25個故事。
故事中所有的情節與結論,都來自我和我身邊女孩們的真實生活。
從少女時代起,就有這樣一批對自己有高標準、嚴要求的特有主意的女孩,在自我塑造、職業道路和人生伴侶上,都早早就給自己勾畫了美好的藍圖,且在成長過程中始終與自己暗暗較勁,矢志不渝地等待和追求著藍圖實現的那一天。
然後,這批女孩陸續進入了社會大課堂,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和男人,然後在與各個崗位和男人的周旋中,繼續朝著自己的藍圖摸索前進。
若干年下來,女孩們都多多少少栽了跟斗,也嚐過甜頭,但是腳步始終沒停下來過。在經歷了難捱的失望和迷惘,經歷了種種的思考與追問後,痛定思痛,終於開始理出頭緒,安靜下來重新審視了周遭與自己。這時候,周圍的一切像褪去了霧氣般漸漸明朗起來,生活終於在她們眼前露出了本來面目,女孩開始明白了。
這本書所分享和探討的,就是那些難挨的失望和迷惘,種種的思考與追問。重點在於姑娘們痛定思痛後理出的頭緒。
其實在數年走向明白的過程中,很多願望的達成要仰仗閨蜜小團隊的智慧,在無數個夜幕降臨後,幾個女孩紛紛從各種崗位和男人那裡離開,聚攏一處,彙報近況,交換心得,談人生,談理想,談愛情。每每有成員傷心失意,其他成員決不採取常規而無效的表面安撫,也不走「我曾經更慘,我理解妳」這類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情路線,因為事實說明,這些方法沒有用,問題完全沒有得到解決。解決必須是本質的,必須經過對問題的剖析和解構,必須形成對問題真相的認識,必須在認識之後有解決方案。
我們閨蜜小團體的交流方式包括:當頭棒喝,冷靜分析,無情追問,肆意嘲笑等。許多問題都是越追問,越清晰,當事人往往會在過程中猛然驚醒。多少犀利的語言交鋒和一針見血的總結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我們將這種交流方式稱之為「滅絕師太式」,有別於少女時期毫無頭緒的瞎討論,進而稱我們的小團體為「滅絕組」。「滅絕組」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令人愛恨交加,欲罷不能。
客觀而殘酷地說,每一個女性在25歲以後,容貌總是會與歲月的增長成反比,如果以時間為X軸,以容貌為Y軸,就形成一條向下的?物線;然而,往往在25歲以後,當女性經歷過生活中的種種百轉千迴,她的智慧與信念隨著時間的增加反而越發明朗和堅定,呈現一條向上的?物線。也就是說,在這個數學模型裡,必然存在一個理論區間,在這個區間中便是一個女性容貌與智慧的綜合最大值。今時今日的都市裡,有一大批女性就正處於這個區間中的峰值上。要形容起來,這個區間的女性就是:外表仍美麗,內心已明白。厚此薄彼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不能教訓都白受了,一把歲數依然是銀樣鑞槍頭;或者是內涵有了,眼袋卻已然下垂了。
每一個懷揣著美好願望的姑娘,都是在向著「明白」的目標前進,每一個存有困惑的女孩,都需要一個類似「滅絕組」的閨蜜小團體。而妳現在翻開的這本書,就是妳的「滅絕組」,當妳坐下來,靜靜翻開,就像是坐在了我們中間,和我們一起,當頭棒喝,冷靜分析,無情追問,肆意嘲笑。
明白要趁早,早瞭早托生。
謹以此書,與眾姊妹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