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前法務部部長 施茂林
多年來,碰到癌末病患時,思索著如何能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最近閱讀吳盈光醫師所著《安寧病房,殺手勿進》一書後,讓我有進一步的體會與認識,對此議題延伸而來的是法律與醫學確有深度對話之空間。
在法律領域中,對於臨近死期之不治病患,為舒緩或消除其強烈之肉體痛苦,以安詳平和方式結束其生命,有安樂死與尊嚴與之說。前者可能涉殺人罪責,不能主張阻卻違法,後者係對於無回復希望之末期病患終止無益之延命醫療,使病患在人性尊嚴下迎接自然死亡。
在台灣早即制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其第三條明指安寧緩和醫療是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患之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並對心肺復甦術言明係指對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之病人,施予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其概念上與尊嚴死相近。
眾所皆知現代醫療技術突飛猛進,不僅戰勝許多過去認為無法治療的疾病,並且大幅延長人類的生命,然而醫療雖進步,終究有其極限,對一些極嚴重的疾病,即使採用現代醫療儀器,也只能勉強維持病人的呼吸、心跳,而無法扭轉病情,最終成為長期臥床的狀態,甚至全身插滿管子,對病人帶來莫大痛苦,長期的照顧對家庭來說也是極為龐大的負擔,如何解決,成為醫學、法律與社會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不少醫界先進積極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就是以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為目的,所給予之醫療照護,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同安寧緩和醫療是一種積極完整的照顧,藉由處理身體症狀、精神、心理、靈性等各方面的問題,讓病人及家庭都得以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透過專業的團隊照護,一方面提供減緩症狀的治療,一方面減少導致病人痛苦的不必要治療,當這些病人病情惡化時,也不採取延長病人生命卻無助於疾病治癒的急救措施,讓病人以更有尊嚴、更少痛苦的方式自然離開人世。
台灣在民國八十九年立法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明訂末期病人不予急救的條件,後續幾次修法中,更納入撤除維生系統之規範,這使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將自然死納入法律的國家,也是推動臨終照護和尊重個人生命自主權的重要里程碑。
吳盈光醫師為安寧緩和專科醫師,也是說故事的高手。
二??九年吳醫師出版《安寧病房,殺手勿進》,就是以安寧病房為背景的故事,也是第一本由安寧緩和專科醫師執筆的小說,出版以來頗受學校和社會團體肯定,並且獲選為臨終關懷和生命教育的教材。
透過這本輕鬆幽默的小說,吳醫師揭開安寧病房的神祕面紗,讓讀者瞭解安寧病房是什麼樣的地方,裡面的人都在做哪些事情,並且釐清社會大眾對安寧病房的誤解,讓大家能清楚了解安寧緩和的意義、處理作法以及維持病患自主、自重、自尊的基本價值。
吳醫師再接再厲推出新作《送君遠颺:安寧病房的送行曲》,此次承蒙邀請作序,得以在出版之前先睹為快。這本書劇情精采,時而幽默,時而感人,娛樂性十足,並且刻劃人性的掙扎,特別是在面對攸關生死的決策時,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各自面對的天人交戰,圖景生動,令人印象深刻,不禁深深省思。
值得一提的是,吳醫師在《安寧病房,殺手勿進》一書中,透過主角、配角的關懷互動與談話中,描繪出愛的真諦,善的光輝,以及真誠的發揚,體悟人生最末旅程到臨時,如何活的有意義,走得有尊嚴,吳醫師在《送君遠颺:安寧病房的送行曲》中,仍秉持作者一貫的信念,經由懸疑劇情、曲折情節,更刻劃出真、善、美的人性價值。
當然《送君遠颺:安寧病房的送行曲》也帶領我們深入思考一些尖銳而難解的問題:
—安寧緩和的醫療行為,是否為慈悲與衷心關懷的表達?
—當死亡已迫在眉睫,撤除末期病人的維生設備,是謀殺,還是允許死亡?
—在醫病關係緊張的今天,醫生該尊重病人不插管的意願,還是該依從家屬的要求,強行插管急救?
—以愛為名,究竟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尊嚴死是否確為人具有死亡之權利?
在此特別向您推薦這部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