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生命意義,你可以決定
本書作者阿德勒,雖然生活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當時的世界與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有著非常大的落差,但他卻已看到人類在生命中普遍的現象與問題。阿德勒在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人類的三個限制:第一,地球資源的有限性;第二,個人無法獨自生活,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第三,性別的限制。在此限制下,阿德勒認為我們勢必將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找尋生命意義」。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常聽到以下的聲音:
小學生說:「我花那麼多時間念書、學鋼琴、學語言,都是爸媽要我做的。」
中學生問:「我念數學,考上高中或大學之後呢?」
年輕飆車族說:「這樣很好玩、很爽啊!」
大學生問:「我大學畢業也找不到好工作,學的也用不上,那我現在到底在做什麼?」
工作者問:「我辛苦加班,身體搞壞,家庭沒顧好,房子仍買不起,我到底在忙什麼?在追求什麼?我的生活頂多只剩下追求小確幸了嗎?」
長時間沉迷網路遊戲者說:「網路遊戲好玩、夠刺激啊!我可以認識全世界、全宇宙的人。」
未婚者說:「結婚?為什麼要結婚?既然現在大家都認同離婚這件事,結婚有何意義?結婚照最後不都是放在儲藏室了嗎?」
退休者說:「辛苦一輩子,趁著現在還走得動,可以走走,否則就來不及了。」
祖父母說:「我能怎麼辦?年輕人也很辛苦,沒辦法養活自己,我只好繼續幫忙帶孫子了。」
災難倖存者說:「為什麼是我?我該怎麼活下去?」
人的一生,花了近十五至二十年的時間念書,也花了近三十至四十年工作;同時間,我們生活在家庭與社會中,過程中有快樂,也有難過;有成功經驗,也有很多挫敗經驗,且某一階段的成功不一定代表下一階段一定會成功;更現實的是:我們終將死亡。
在目前全球化與科技的影響下,我們與他人或環境的互動愈來愈多,相對地,我們的生活受到非自己能控制因素的影響也愈來愈明顯,例如不可預測的天災或人禍、各種意外、各種制度�政治的變動、變化等。「我到底在追求什麼」、「我現在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些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
生命的確非常具有挑戰性,常常丟許多問題給我們,就看我們如何回應了。
阿德勒的這本書,從個人、家庭、學校到人類社會,從如何面對工作、愛與婚姻,到如何預防犯罪,一部分一部分告訴我們如何找到自己對生命意義的詮釋。當然,更重要的是,家庭及學校如何能夠及早幫助正在成長的兒童與青少年,讓他們能對於未來生命中的各種挑戰有所準備。
此觀點用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似乎亦是一帖良方,可以幫助目前我們社會中對於學校教育目的到底是要朝向「學以致用、成為職業訓練場所」或純粹是「知識學習的殿堂」的質疑找到答案;並可以協助許多父母在到底要成為「虎媽鷹爸」或是「孩子的朋友」的兩難間找到答案。
本書書名《你的生命意義,由你決定》,更進一步代表的是:「你的生命意義,你可以決定!」
政治大學心理系、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
修慧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