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決定台灣的29堂課

決定台灣的29堂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488991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4年2月17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8488991
  • 叢書系列: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叢書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叢書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台灣挺身而進,走對下一步路!

      現今,台灣面臨──

      〔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財稅金融與國民年金〕

      〔能源結構與環境永續〕〔台灣的產業發展〕〔文化與教育〕

      最重要的五大主要公共議題!

      對現況的申論、前景的分析、問題與局限的成因、突破的可能;

      在世代變遷的考驗下,可掌握的資源與可預見的挑戰為何?

      專家學者分別以本身的專業及觀察提出論述與分析!



      決定台灣關鍵的二十九堂課

      產官學研都該傾聽的聲音!

      潮流在變,時代在變,往日的經驗已不足以應對未來的發展!前瞻與宏觀的29堂課,是你我必須學習的課題!



      ?人文檢視、面對、挑戰自我�錢永祥、呂學錦、李瑞華

      ?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朱雲漢、林正義、蘇起、田弘茂、華而誠

      ?財稅金融與國民年金�何志欽、楊建成、胡勝正、詹火生、邱正雄、許嘉棟

      ?能源結構與環境永續�葉俊榮、李鴻源、黃萬翔、楊日昌、李永展

      ?台灣的產業發展�陳添枝、朱敬一、薛琦、林憲銘

      ?文化與教育�王汎森、張譽騰、王健壯、黃榮村、黃碧端、洪蘭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有別於過去傳統的單向思考,社會及公眾議題日趨複雜,需要有全面性、系統性、多元化的思考觀點,方有可能解決現今社會繁瑣、連動且複雜的問題!

      為台灣尋求下一代的群體責任,

      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與多元的時代轉型下,

      積極開拓新一代的群體意識與承擔能量,

      發揮自我突破與創新的台灣價值。

      〔覺察〕→〔對話〕→〔修正〕→〔行動〕

      循環式學習模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運用在知識與新觀念的推廣、溝通與合作,

      大至社會、小至個人,

      協助台灣這片土地,在個人生活和社會關係上,

      能有擔負公民應有的責任與勇氣,以迎向挑戰訂定目標,

      打造新生活模式,走向真實的社會,面對國際迎接世紀挑戰!



      替台灣播下希望的種籽!








    諸論 檢視、面對、挑戰

    第1課 檢視當代人文問題�錢永祥  

    第2課 資訊雲端時代的文化衝擊�呂學錦

    第3課 覺知、決策、執行與溝通�李瑞華



    I 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

    第4課 中國大陸興起與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朱雲漢

    第5課 變動中的東亞國際局勢與台海和平�林正義

    第6課 東亞局勢弱勢平衡,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崛起�蘇起

    第7課 變動中的兩岸關係與台灣的未來�田弘茂

    第8課 掌握中國大陸經濟復活的機會�華而誠



    II 財稅金融與國民年金

    第9課 稅收是財政永續,公平是社會正義,效率是經濟發展�何志欽

    第10課 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與遺產贈與稅改革�楊建成

    第11課 人口高齡化所牽扯到,就是世代的公平正義的問題�胡勝正

    第12課 國民年金、勞保與健保、財政紀律與國債管理�詹火生

    第13課 金融改革、資本市場與全球金融萬象�邱正雄

    第14課 全球化產生的效應與全球經濟思維�許嘉棟



    III 能源結構與環境永續

    第15課 環境生態、能源、永續�葉俊榮

    第16課 國土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李鴻源

    第17課 氣候變遷調適與行動�黃萬翔

    第18課 能源與綠能產業�楊日昌

    第19課 全球化下新城鄉危機之因應�李永展



    IV 台灣的產業發展

    第20課 二○○○年以來台灣產業發展與轉型�陳添枝 ?

    第21課 創新與產業發展�朱敬一

    第22課 服務業發展�薛琦

    第23課 品牌和國際行銷�林憲銘



    V 文化與教育

    第24課 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王汎森

    第25課 教育改革與競爭力�黃榮村

    第26課 博物館與社會變遷:記憶與創新�張譽騰

    第27課 當前媒體困境與出路�王健壯

    第28課 大學困境與國際布局�黃碧端

    第29課 教育與未來�洪蘭












    ──余範英、黃榮村、王汎森、葉俊榮、何志欽、陳添枝、朱雲漢、林聖芬




      二○一三年七月,「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擘畫舉辦了「第一屆余紀忠講堂種籽營」。甄選四十六位來自產、官、學和社團,年齡在五十歲以下的菁英分子,在為期一個月的講習期間,參與基金會多年的導師們與所有的種籽學員,相踵繼續「公與義」與「實在年代」的倡議,舉辦「種籽營」可算是基金會為台灣找尋出路所推出的第三部曲。這個新階段的基調自然不只是要「坐而言」,更強調要有「起而行」的行動力。



      余紀忠講堂種籽營的籌辦,來自想為停滯的台灣付出一些心力的發想。經歷了政府一連串公共政策的粗糙,社會對立的持續發酵,經濟頹勢的呈現,民間痛苦指數的升高,許多人憂慮、焦慮。基於這樣一個體認,做點「實在」的事情。刻意安排了在五大公共議題領域,包括兩岸關係、經濟、能源永續、教育文化等台灣當前關鍵課題,總共講授了二十九堂課,並進行討論和經驗分享,以及分組選出專題研究報告。



      二○一三年七月整個月是一個處處充滿驚奇的月份,每逢周六與周日,余紀忠講堂就坐滿了四、五十位年輕人,他/她們是來自各行各業具有主動積極性的菁英,安排的講者則大多是產官學研的老面孔,他/她們為了這次的講堂課程可說是卯足勁的,從外交兩岸國防到財政金融,從產業發展到能源與環境,從教育文化到社會與人文困境,講題無所不包,參與講堂的導師,都是深切體認到「健全自我」和「造福社會」是完全不同的使命,學有專攻外,仍保有經世濟民的理念-前者是利己思維;而後者是利他思維。一般人能健全自我,已值得肯定;要能夠啟發行動,參與改造,就必須在利己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決心、熱誠和毅力。基金會竭盡心力,廣納各界力量來做這樣的嘗試和努力。在共同的期許下,歸納出三個核心價值與各位學員分享,冀望作為未來攜手打造健全社會,重塑國家聲望的行動基礎──〈群策群力〉、〈再接再勵〉、〈同心同德〉。



      好像在進行一項救國救人的成年禮儀式。這種多元的互動,在不同的年齡差距中居然可以在沒有利害關係下,展開密集運作達一整個月之久,適足以表現出當今的台灣社會,仍然有著強韌的多元力量在,這些力量仍然可以描繪出願景而且努力的在找可以實踐的機會,大家會深切體認困難之所在,但沒有人會從負面的立場予以放棄。不過,這觀察得以出現,可能也是因為「機緣」下聚集在一起,得以進行優質互動之故。



      種籽營真正的主角其實是學員。從學員們開班時非常坦誠的自我介紹,看出學員的來源多元,參加的動機也強弱不一。然而,在議題討論的發酵,講師的翻攪,以及學員們相互的影響下,一種學習與超越的氣氛產生了。這並不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也不是有求勝鬥智的球隊,更不是要爭取整體利益的政團。種籽營呈現出一種柔軟而高雅的連結,自然地散發出一種他獨特的氣息。營隊的成敗已經不是台灣會不會更好這麼現實的期待所能定位。



      這些年輕人過去互相不認識的,但是機會來了,他們要自己想出議題、自己找出解決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合作與創意是怎麼進行的。有集體的合作才比較容易有可行的創意,有創意後需要實現,因為是大家一齊想出來的創意,所以也比較會一齊合作解決問題而且去完成它。



      學員們在最後的分組報告中並沒有一舉折服眾生,他們在心中不斷萌芽抽根的許多想法,並沒有在那一場「關鍵報告」中講出來,也都還找不到適當的機會去呈現,有些想法甚至還必須再做咀嚼,例如核能四廠存廢與公投的議題。正是因為這樣的實在與素樸,反而看到再進一步耕耘的理由。許多人在這段過程中都體會到原來的我、原來的工作、原來的理解、原來的立場,是這麼樣的牢不可破,而體會別人的立場又是這麼高尚的情操。事實上,自己一點點的改變,以及對別人更大幅度的包容,才是整個活動所造成最大的化學變化。



      「講堂宜有一種精神貫串其間,講堂宜有自己的性格,講堂應該強調價值的肯認,講堂應培養一種貫串人群之間的同志感,講堂應培養公共服務或公共獻身的精神,講堂應培養行動的能力與方向。」上述諸點,正是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生前所一再強調的,以開明理性求進步的精神來實現民主自由愛國家,也是今天台灣社會所必不可少的。



      今天整理出版成書,其實不只是對「種籽營」留存檔案紀錄,也不只是在為所有曾經參與的講師、學員和工作人員,留下雪泥鴻爪的美好回憶。我們更在意的是,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種籽營學員推動「後續行動方案」的藍圖張本,以及藉著本書的公開發行,讓所有有心為台灣的轉型再出發奉獻心力的各界菁英,能夠因而聚合起來,共同尋找與啟動適合台灣的「發展路線圖」。大家都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就是人」,多年來我們也深刻體會到,台灣社會的真正活力是在民間!






    其 他 著 作
    1. 書生本色:永遠的時報人,林聖芬紀念文集
    2. 高思在雲 吾心思漢:朱雲漢紀念文集
    3. 數位浪潮:科技,衝擊制度文明
    4. 水土林:氣候變遷因應追蹤
    5. 承擔與試煉:觀察、追蹤變動世界
    6. 思土思民:跨足國土計畫紀實
    7. 轉型台灣:從心動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