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死在香港:流眼淚

死在香港:流眼淚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0434273
陳曉蕾、蘇美智
三聯(香港)
2013年8月10日
125.00  元
HK$ 112.5  







規格:平裝 / 31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報導文學















  本書,關乎所有人。

  每一個人,都會面對死亡,身邊也總有死亡在發生。我們用了相當多時間和力氣去活得好,鮮有想到死得好,才是一生。

  關於死亡,有人認為是禁忌,絕口不提,當有天真正面對死亡時,卻束手無策。過世的人甚麼都不必再理會,在世的人,該如何好好活下去?

  《死在香港》一共分兩冊:《見棺材》和《流眼淚》,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大量人物訪問、政策探討、資料分析,各自又有兩部份主要內容。

  《流眼淚》第一部份關懷喪親家屬,香港每年超過四萬人死亡,專家估計大約兩成的親友在一年半後依然抑鬱,然而急趕的社會容不下這份傷痛,尤其喪父的中港兒童、嬰兒夭折的媽媽、喪偶獨居長者,更需要支援。香港每年也大約有一千人自殺,當中主要是長者!第二部份探討醫療和社福制度處理死亡的不足,死在醫院、死在院舍、死在家裡……如何能安樂地,好死?

  三位作者皆是記者出身,一年來四出採訪長生店、殯儀館、紙□鋪、進殮房、出墳場,訪問各行關於殯儀殮葬的人及喪親者、協助者,以自身體會及經歷呈現香港的死亡現況。

作者簡介

陳曉蕾

  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報導政治新聞,1999年轉寫專題報導,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議題,擅長撰寫人情故事。調查報導《剩食》取得2012年香港書獎、台灣開卷好書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創作;過往的專題報導亦獲得2006年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SOPA) 2007年「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道」大獎、2004年「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獎等。

  出版著作包括:《好味》、《有米》、《剩食》、《香港正菜》、《6 ISSUE》、《低碳有前途》、《一家人好天氣》、《聽大樹唱歌》、《夠照》、《生命裡的家常便飯:任方利莎》、《香港第一》、《尋找香格里拉》、《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生命好傢伙》

蘇美智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歷任《明報周刊MPW》資深編輯、《明報》副刊記者等,曾獲人權新聞獎中文。報章特寫冠軍。目前是全職媽媽兼寫作人,已出版著作包括《我們的同志孩子》、《陳奐仁︰快樂可以很簡單》和《路向》(合著)。愛採訪,讓別人的生命歷練豐富自己。



導論──楊照

為什麼要讀現代經典?/真抱歉,我們是美國人/政治是「美國故事」的核心/大州小州平起平坐/贏者全拿的選舉人團制/定義「國家」的三種權力機構/美國民主的特殊發明:總統制/為了聯邦不惜一戰/讓州的歸州,聯邦的歸聯邦/民主是個好東西/共和不只適用於小國/用雄辯的小冊子傳播理念/一個法國人對美國民主的客觀分析/大革命無法推翻的文官系統/動盪的政局,迷惘的文官/兩個法國人,兩種對美國的觀照/為法國的民主道路做準備/歷史的方向是愈來愈平等/寫給相信進步史觀的讀者/平等是上帝的意志/為什麼美國比法國先享有民主?/地理與氣候決定了殖民社會的型態/新大陸沒有歐洲舊貴族/建立自己的信仰王國/哈佛本來不是大學/為什麼民主的起源在新英格蘭?/民主沒有華美但也沒有悲慘/民主創造中等的好與善良/美國經驗標示了人類政治的未來/美國總統的權力與國力成正比/大有為政府與自由之間的矛盾/拿破崙以國家主義取代個人自由/自由有兩種:自然的與市民的/公民自由建立在清教的道德基礎上/同質性造就了鄉鎮會議的直接民主/大革命並沒有產生出公民/自主的鄉鎮體現在地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組構了集中而有效的政府/制定憲法的意義遠超過獨立戰爭/司法高於立法,立法高於行政/政黨扮演行政與立法兩權之間的協調者/民主制度具有最高度的自我修正能力/上卷闡述美國民主的具體內容/下卷針對上卷進行社會學分析/民主並非來自革命而是來自共識/平等民主的社會使個人的自我想像變得寬闊/預期進步推著美國社會向前走/從眾性與實用性是判斷「好」的標準/不講究差異所以不講究細節/沒有正典的美國語言、文學與詩/即使無關美國民主,也值得深思的題外觀察/大革命證明了「博愛」是個可怕的東西/「平等」比「自由」更容易受到歡迎/民主與平等的後遺症/財富決定一個人在平等社會的地位/追求財富是為了成為上帝的選民/愈民主平等的社會,經濟發展動機就愈強大?/平等社會不再講究禮儀與規矩/平等的擴張力量無法抵擋/托克維爾留給我們的大哉問




其 他 著 作
1. 死在香港:見棺材
2. 路向
3. 向逆境說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