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回天的五個條件-火候

回天的五個條件-火候
9789570449945
明德出版社
明德出版社
2008年6月01日
50.00  元
HK$ 45  






叢書系列:回天的五個條件
規格:平裝 / 182頁 / 14.6*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回天的五個條件


宗教命理 > 宗教概論















  天然師尊從民國七十八年到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89~1994年)共六次臨壇批示了《叮嚀心語一○一則》,其中一段提到:「不要太強調和注重佛堂或道親人數的多寡,而造成了爭奪和擁有的心念,這都是不正確的,稍起偏差即起心計較,則易墜魔道。須知道,上蒼最後的評功論果,是以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而定昇降,並不在於外來的福德名相。」並特別交代這《叮嚀心語一○一則》的語錄是末後一著的「修辦指南」,將來要傳遍萬國九洲。

  恩師說:「凡我徒兒皆當知道,三教傳心別無功,真性常住萬法通;離世住世無污染,妙用方知與佛同;離色離相無人我,念善念惡本來空;悟得本來無一物,徹天徹地處處通。」師尊深怕我們迷失在道名、道利、道權的名相上,而忘失光明的本性,故而做了這般深切的叮嚀。

  恩師擔心我們「若無真功實善,如何真正回天?」故又於民國八十七年、八十八年(西元1998、1999年)期間,由天然古佛、李鐵拐大仙、濟公活佛、韓湘子大仙、漢鍾離大仙,分別在泰國、馬來西亞批示了《叮嚀心語一○一則》中的「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五篇妙訓,旨在提醒吾輩從心性下功夫,以愿行為力量,依此五個方向作為回天的資糧;並交代將此五篇妙訓編輯成冊,以為末後修行的指南,是為「回天五個條件」之緣起。本社誌此妙訓之因緣,再加以收錄彙整及註解演說,以完成恩師「訓語指迷津,明白是知音;唯望真誠相應,聊慰仙佛心」的慈心悲願。


◇回天的五個條件全訓/9
◇火候,是陶冶心性的功夫/32
◇「火候」鎮壇訓研習/37
◇「火候」本訓研習/47
◇「火候」冠頂訓研習/150
◇「火候」訓中訓訓研習/162





火候,是陶冶心性的功夫--是修心煉性的試金石,是成聖成賢的重要關鍵。

  火候,原本是道教修行功法的名詞,是道家「煉丹」成否的重要關鍵;而火候的掌握,除賴個人修為外,也與天地日月運度之理,包括年、月、日、時、刻、分、季、氣、候及五運六氣和方位等息息相關。所以道教的祖師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透過對「陰陽否泰之機,發生萬匯之要」的體認,有系統地提出「火候學」,以參贊造化,達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真」境。

  火,就是「神」。在道教裡,「神」有識神、元神之分,而「火」是元神之火;常與「神」同時出現的是「意」,「意」有凡意、真意之別。道教所用的「意」是真意,係五行之土,土為火所生,「元神真意」其實只是一個元神,指清淨的心體。

  候,是指修煉過程中的一個歷程。其中又可以有幾個階段,而歷程的完整週期,稱為「周天火候」。修煉過程中有諸多環節,一個環節就是一個「候」;不同環節的次第,叫作一候、二候、三候……等等。候,就是「機」,類似佛語的「當下」。什麼時候、作什麼、不作什麼,不同時候又有不同的反應,這些作為反應就是「用火」。

  道教所稱之用火,有文火、武火的差別。文火為沐浴溫養,武火則猛烹極煉。用文還是用武,完全看當時所處時點的客觀狀態而定,這當中不能夾雜任何主觀偏好而作為或不作為,這就叫「無為而無不為」。清代全真道士劉悟元說:「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變化多端,隨時而行,方能有準」。其中「隨時而行」四個字,正顯示道教棄主觀、重客觀的基本精神,這是火候的重要內涵。

  道教所講「心息相依」,即元神真意必須與氣息連在一起作用,才會產生用火的效果。先天真一之氣是主體,元神真意的作用是工具性的,所以道教也以重視心地的涵養為本,修道人不可本末倒置!

  火候的修煉,在佛家即修「定」的工夫。參禪是修定,持戒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研教還是修定。真正的禪定要如《壇經》所謂:「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換言之,不受外境一切人事物的誘惑,自心不亂,才是真定。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火候的方法。手段不一樣是異,修禪定是同,異不礙同,同不礙異,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抓住這個道理,「真善美慧」就能現前,「常樂我淨」就能落實。

  《金剛經》末後,釋迦牟尼佛囑咐須菩提尊者,菩薩住世一定要自行化他。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自行化他?世尊教他「不取一相,如如不動。」這八個字就是禪定。不取一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動,是內不動心。簡言之,一個修行人絕對不能被外境所誘惑,這就是「不著相」。不是離開外面境界,離開了還能度什麼眾生?要度眾生,就要跟眾生接觸。雖接觸,絕不著相,絕不受影響,這是「禪」。內不動心,是不動貪瞋癡慢,不動是非人我之心,絕對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定」。所以,真正修禪定的人,不一定要打坐,天天打坐的人不一定是修禪定。

  《道德經》云:「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認為治理一個國家,都要如同料理食物一般,火候大小控制得宜,才烹調得出美味佳餚,而修身齊家又何獨不然?在對待人物、與人交往的關係上,火候的掌控更是要拿捏得宜,免得傷人又害己。

  道家講「修心煉性」與儒家言「存心養性」、佛家說「明心見性」,都是在講心性的陶冶煆煉達到相當的程度,而展現出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的德能,所以皆為同一道理,無不是在培煉此心,使其回復真如本性。




其 他 著 作
1. 濟公活佛救世真經:義理講述
2. 老師的話第28輯
3. 孟子金句:天性與人情
4.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聖人之道章第七
5.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大德受命章第六
6.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至聖至誠章第九
7.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哀公問政章第八
8.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序言及全書大旨第十
9.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君子之道章第五
10.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君子時中章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