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回天的五個條件-戒律

回天的五個條件-戒律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0449860
明德出版社
明德出版社
2012年10月01日
50.00  元
HK$ 45  






ISBN:9789570449860
  • 叢書系列:回天的五個條件
  • 規格:平裝 / 221頁 / 14.6 x 21 cm / 普通級
    回天的五個條件


  • 宗教命理 > 宗教概論

















      天然師尊從民國七十八年到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89~1994年)共六次臨壇批示了《叮嚀心語一○一則》,其中一段提到:「不要太強調和注重佛堂或道親人數的多寡,而造成了爭奪和擁有的心念,這都是不正確的,稍起偏差即起心計較,則易墜魔道。須知道,上蒼最後的評功論果,是以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而定昇降,並不在於外來的福德名相。」並特別交代這《叮嚀心語一○一則》的語錄是末後一著的「修辦指南」,將來要傳遍萬國九洲。


      恩師說:「凡我徒兒皆當知道,三教傳心別無功,真性常住萬法通;離世住世無污染,妙用方知與佛同;離色離相無人我,念善念惡本來空;悟得本來無一物,徹天徹地處處通。」師尊深怕我們迷失在道名、道利、道權的名相上,而忘失光明的本性,故而做了這般深切的叮嚀。


      恩師擔心我們「若無真功實善,如何真正回天?」故又於民國八十七年、八十八年(西元1998、1999年)期間,由天然古佛、李鐵拐大仙、濟公活佛、韓湘子大仙、漢鍾離大仙,分別在泰國、馬來西亞批示了《叮嚀心語一○一則》中的「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五篇妙訓,旨在提醒吾輩從心性下功夫,以愿行為力量,依此五個方向作為回天的資糧;並交代將此五篇妙訓編輯成冊,以為末後修行的指南,是為「回天五個條件」之緣起。本社誌此妙訓之因緣,再加以收錄彙整及註解演說,以完成恩師「訓語指迷津,明白是知音;唯望真誠相應,聊慰仙佛心」的慈心悲願。







    ◇戒律,是超生了死的根本/32
    ◇哪吒三太子慈訓/37
    ◇「戒律」鎮壇訓研習40/
    ◇「戒律」本訓研習/49
    ◇「戒律」訓中訓研習/204






    戒律,是超生了死的根本--修行法門有很多,唯一相同的就是守戒。


      師尊云:「戒律,是超生了死的根本。」戒的功能,在斷絕生死道中的業緣業因。持戒要清淨,就是要不斷自我反省檢討、覺察、覺照、改過遷善,使人格圓滿,內外一如。心中有了持戒的堅定信念,自然能發揮力量,不隨外境動搖,智慧就能顯露,為人處事更能圓融無礙。


      《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戒律不是為了讓人不自由,將人綁在一個框框裡,而是為了讓人們得到自由,借此免掉許多疾病與業障,就像接受預防注射一樣,一時的刺痛會感覺不舒服,但卻能預防疾病。因此說,戒律能幫助我們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


      俗話說:「鋼刀雖利,不斬無罪之人。」國家的法律,對於守法的公民,根本是不影響的,但要維護守法者的安全和利益,又不得不有法律的設置;為了保護大家不因一念之差而造成千古之恨,所以要有法律。修道也如此,為了讓自己得以在淨土佛國生活得安然自在,就要遵照戒律而行。


      佛家的「戒律」,其實就是儒家的「禮節」;佛家要守戒,儒家要守禮,其道理是相通的。一貫道以儒家守禮為基,故師尊於《暫訂佛規》序文云:「先王之道,以正心修身為本;聖人之教,以禮門義路為先。」由是發展出上可通達天命,下能安頓生命的一貫道禮節。修道人如果守禮持戒,道場必然興盛。唯有以戒為師,才能自己持戒,並協助他人持戒,否則,多數的人不持戒、不守禮,持戒守禮的人反而失去應有的保障,那就「法弱魔強」了!一個禮節持戒謹嚴的人,絕不會輕易說他人犯戒無禮,如果常常愛說別人犯戒無禮,他自己首先就是一個常常犯戒而且無禮的人。


      濟公老師說:「修行法門有很多,唯一相同的就是守戒。不管哪一宗哪一派,戒,絕對是一個共同的法門。」所以老師要弟子們守五戒,因為殺、盜、淫、妄、酒的五條戒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故稱五戒為「根本戒」。世間任何一種戒都是根據五戒而衍生,任何宗派的戒條,沒有不將五戒列為重戒。一切戒中,以五戒最重要,五戒學不好,一切戒都將無從著手;五戒持得清淨,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看起來,守五戒是最普通、最簡單的事。


      五戒雖說是佛家所訂的規戒,但是老師又說:「戒律這種法,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懂的。」儒家守五常--仁、義、禮、智、信,與佛所說的五戒--殺、盜、淫、妄、酒,有著異曲同功之妙,都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其究竟處,卻又是了生脫死的正因。我們學道的宗旨,在超生了死,五戒能持得絕對清淨,離佛國的淨土,也就不遠了。因為戒律是通向涅槃的橋梁,也是昇華修行境界的依據。






    其 他 著 作
    1. 濟公活佛救世真經:義理講述
    2. 老師的話第28輯
    3. 孟子金句:天性與人情
    4.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聖人之道章第七
    5.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大德受命章第六
    6.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至聖至誠章第九
    7.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哀公問政章第八
    8.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序言及全書大旨第十
    9.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君子之道章第五
    10.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君子時中章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