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9789862416211
王榮義/作;楊惠君/採訪撰文
天下雜誌
2012年11月05日
107.00  元
HK$ 90.95  






叢書系列:健康人生
規格:平裝 / 14.8*20.5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健康人生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催眠/夢















我們每個人每晚平均做兩個小時的夢,
既是夢的導演、編劇、演員,也是觀眾。

  你是否也常夢見:
  被各種妖魔鬼怪追著跑?
  自己的親朋好友過世?
  考試來不及準備?
  和想都沒想過的對象親密接觸?

  夢其實就是一種「加了密」的語言,述說著自己不曾察覺的另一面;
  夢也是一枚心靈指紋,映照出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和心靈狀態。

  從孩童、青少年、成人到老人,不同年齡做不同的夢。
  同樣被殭屍追、在樓梯間上下奔跑的夢,不同人都有不同感受。
  解夢技巧大公開,三步驟DIY解夢。

  作者王榮義為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美國波士頓學院教育碩士,專長心理學。從事心理諮詢工作20多年,累積豐富的協談經驗,透過夢境解析,解答並安撫受傷的心靈。

  不同於市面上解夢書譯本,讀來似懂非懂、不易親近,本書提供的例子都是本土實例,與多數讀者經歷的時空背景接近,且融合西方科學理論及台灣文化背景,更貼近國人的實際生活需求。

  解夢技巧大公開:三步驟教你DIY解夢,並提供長期追蹤的真實案例,呈現其內心成長與夢境轉變的翔實紀錄。

作者簡介

王榮義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對夢的探究超過20年。深感許多人因誤解而對夢有道聽塗說、怪力亂神的解讀,因此大量蒐集本土夢境實例,以心理學為基礎整理出實用解夢通則。希望透過此書,幫助讀者藉由夢境更認識自己及所關心的人。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院牧
  神學院兼任講師
  曾任長老教會大專中心輔導

  學歷:
  波士頓學院教育碩士
  愛丁堡大學神學碩士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

楊惠君/採訪撰文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先後任職《中華日報》記者、《民生報》醫藥組資深記者、《蘋果日報》生活中心主任、都會中心副總編輯。曾獲1999年、2000年、2001年曾虛白新聞獎及2004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推薦


遇見真實的自己(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楊育正)
夢裡夢外都自在(資深精神科醫師 吳佳璇)
讓夢,帶你與自己相遇(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作者序 
解夢協談,繽紛心靈世界二十五年

前言 惜夢解夢,人生更自在
夢的演進
神經學的研究
解夢的功能
改變人生做好夢

第一章 我為什麼這麼愛做夢——夢的資料庫
你知道嗎?人類平均每晚做夢兩小時
夢有黑白,也有彩色
為什麼做過的夢老記不起來?
似曾相識的夢
夢是一枚心靈指紋
不要害怕恐怖的夢

第二章 夢見一隻七彩狐狸——夢的語言,象徵的手法
為何要用象徵表達?
夢的象徵,以看得見的東西表達看不見的想法、情感
同樣考試的夢,不同的人象徵意義迥異
夢對每個人都有獨特意義
為「夢的象徵符號」做分類
.距離原則
.空間原則
.動物的象徵
.顏色的象徵
.通俗的象徵
.抽象的象徵

第三章 從夢見卡通怪獸到爸爸身上插把刀——夢的成長史
幼兒時期到國小低年級的夢
國小高年級的夢
成人的夢
老年人的夢

第四章 什麼人做什麼樣的夢——夢的十大性格
壓抑的人做奇怪的夢
從夢境看十大性格
.自責與自我否定的人
.自我懷疑及自我形象差的人
.高自我要求、完美主義的人
.內心充滿恐懼的人
.不了解自己內心感受與想法的人
.假單純的人
.杞人憂天型的人
.缺乏自我方向的人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迎合別人的人
有陰影也能創造缺陷美

第五章 啟動解夢的按鈕——DIY解夢
第一步:記錄夢境
第二步:與夢境對話、遇見夢中的自我
第三步:近況的回顧與連結
長期觀察夢境的變化
夢境呈現的警訊

第六章 珍晴的十個夢——實例示範解夢與重生
巨浪的源頭
陽光的背後
夢中的對決
夢境解析的五個時期
.期待期
.失落期
.重整期
.新生期
.成熟期


推薦序1

夢裡夢外都自在

  我向不多夢,卻因所學,常有人同我分享夢,甚至期待解夢。他們多半為了清醒期間的焦慮、憂鬱、或是無法好眠等困擾,成為我的病人。

  「醫生,我整夜沒睡,一路夢到醒怎麼辦?」

  「大家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離開校園快二十年,怎麼老夢到準備聯考?」

  「死去的親友一一來到夢裡,是不是表示我大限將至,準備接我回家?」

  ……

  由於一般人能記住的夢遠比由夢層層疊套的賣座電影《全面啟動》短,我很少打斷病人說夢。可惜,除了第一問,我能以睡眠生理學知識,簡短有力回應:夢是睡眠的「保證」。沒睡著的人根本沒有夢!若病人質疑我何能「鐵口直斷」,我會再用二至三分鐘的時間,描述儀器偵測到的睡眠腦波怎麼分期,再強調一路夢到醒,可能是你的睡眠在做夢的「快速動眼期」畫下句點。

  至於二問、三問、以至於N問……,老實說,由於自己是側重精神病理、腦神經生理病理等生物醫學訓練「出產」的精神科醫師,雖K過祖師爺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等鉅作,但實不敢妄做解人,循著夢的線索,一路摸進心智(mentality)的後台「潛意識」去!

  可是,病人的好奇與焦慮,並不會因此稍減。這時,我會將住院醫師時期接受心理治療督導學習來,如何記錄、蒐集夢的技巧傳授給病人,歡迎他/她記錄一段時日再來討論。

  有時,基於對病人清醒時困擾有一定掌握,我會告訴病人:「幹麼這麼迂迴?用『認知行為治療』正面解決,把意識下的情緒搬上檯面分析討論,不是更快更好?」

  要遇上對夢的知識懷有高度興趣者,我則推薦直接閱讀《夢的解析》與《夢與瘋狂——解讀奇妙的意識狀態》,平衡吸收兩種截然不同的重要學說。

  無論蒐集夢還是開書單,通常是沒下文。或許是曲高和寡,更可能是病人識破我沒有解夢的本領。

  如今,有了協談經驗豐富的王榮義牧師新著《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要再有好奇夢的內容、想透過夢境分析更認識自己的病人或朋友,我一定毫不猶豫推薦他/她買一本詳讀。王牧師以流暢易懂的文字說明夢的語言與象徵手法,歸納分析夢的元素,再加上豐富的案例,讀者只要反覆揣摩練習,「解夢DIY」將不再是難事。

  誠如作者在結論所言,「人生最喜樂的境界,便是能自我接納」,記錄夢境最重要的目的,正是透過這獨特、私密的管道,更認識、疼惜自己。如此一來,無論是清醒還是夢境,莊周或是蝴蝶,都「自喻適志」!

吳佳璇
(作者是資深精神科醫師,康健雜誌專欄作家,計有《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戰鬥終了已黃昏》、《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等七本專著出版)

推薦序2

遇見真實的自己

  提到夢,我想華人最著名而引人遐想的,是楚襄王夜夢巫山神女的故事,正是:巫山雲雨寒岩冷,夢境依稀令人愁!其次則為莊周夢蝶,充滿哲人的思辨。在西方則以聖經創世紀中所記,約瑟為埃及王解夢,並因而得居高官,帶領埃及及時為將來的七年饑荒做好準備,度過難關的故事。

  不論在民俗故事或個人經驗,夢都帶著神祕的色彩。十九世紀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夢的解析》一書,將夢做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認為每一個夢都充滿了意義,並且與清醒狀態時的精神活動有所對應。與佛洛伊德同一時期的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相對於佛洛伊德則認為夢是一種隱諱地表達被壓抑的願望,榮格更強調夢具有一種補償作用,「夢不是偽裝和欺騙,而是一部用特殊語言寫成的書」。榮格還按時間順序把夢分為三種:指向過去經驗的夢、同時不同地的夢、以及指向未來(即預言性)的夢。後二者和我們熟知的夢的神祕色彩相呼應而脫離了科學的範疇,但也因此更常使我們對「解夢」充滿興趣和期待。

  做為行醫已逾三十五年的醫師,我一直深知我所接觸的病人是我最好的老師,他們不但讓我得以印證所學,從此出發可以有所創見,並啟迪我心靈,讓我藉以獲得生活和生命思慮後的智慧。本書的作者王榮義牧師是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多年來陪伴許多心靈受創的人,傾聽、了解、給予支持和輔導。這樣的工作需要首先獲得極度信任,並貼近對方的心靈才能成事。王牧師自述在這樣的工作中,發現人要誠實地面對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他進一步發現夢「就好比是一齣隱藏版的個人成長和心靈軌跡紀錄片」,可以「就像X光或核磁共振一般將人的內在自我完整呈現,其中的困惑、矛盾、衝突無所遁形」。因此如果能了解夢的語法,就可能真正了解做夢者心靈底層的活動,並能因此幫助他。

  相似於榮格的論述乃基於大量實際解夢的基礎,王牧師的所見也是根源於多年來陪伴心靈上有需要的人,傾聽他們的經歷以及他們各自的、大量的夢的故事而來,加上王牧師本人的神學素養和心理學造詣,將各式各樣的夢整理成十種不同的形態,並與做夢者的性格特質連結。王牧師更提出夢的日記、表格及範例以引導讀者記錄夢境,透過夢境了解自己、照顧自己。

  對於夢的著述古今中外已經汗牛充棟,但所有的夢都與成長的社會背景、生活習慣、思維模式相關,除了個人意識,也有集體的意識成份。如何透過夢的語法了解隱諱其中的意涵,必須如本書作者王牧師如此具備學養、臨床經驗、並用心分析、歸納才得以完成如此本土性、深入淺出的佳作,且可以使讀者因而「與夢境對話、遇見夢中的自我」,並在生活中能誠實、正向面對真實的自我。

  王牧師解夢主要在「指向過去經驗的夢」,其實並未剝奪我們對夢神祕性的隱約期待,你我或許仍可以在夢中有夢想,並期待有夢指向未來。

  我個人讀後獲益良多,甚願為之推薦。

楊育正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推薦序3

讓夢,帶你與自己相遇

  「夢」是人類生活經驗裡必然存在的一部份,可惜的是,真正能產生好奇,進而願意探索,甚至深思的人並不多。在台灣,「夢」常因為迷信、無知與神祕感等因素,被任意地解釋,或常被連結到外在的人事物變化與對未來的預知,而讓人失去透過「夢」來接觸自我心靈,連結與探索更深內在的機會,非常可惜。

  「夢」不僅是自己對自己說的私密話,同時,也是自己最誠實的夥伴,總是將自己還未意識到的,或是意識到了,卻還不想或不敢承認的感受與意念呈現出來,演給自己看。

  如果,你可以對「夢」的語言有所了解,也能對「夢」的機制原理有所掌握,無疑地,你便握有進入自己內在心靈的鑰匙,也可能有了特別管道接觸他人內在的心靈世界。

  在我的經驗中,「夢」是我心靈的一面湖,或一面鏡子,照映出我生命的狀態與放在心裡的情緒感受、渴望與許多的需求。因此,透過「夢」,我也進行著自我關照的歷程,讓夢來告訴我,我需要被照顧的方面是什麼,以及,更深地整合我自己。

  這本書能夠被出版,我是盼望了好久,也相當地期待。我看過許多「夢」相關的國外翻譯書籍,總是認為有其艱澀,讓人很難貼近。即使我因為研究喪慟夢的主題,並且修習了心理諮商專業,在我讀來,都必須花費相當的心力與時間消化、理解、建構,何況對心理相關知識可能吸收有限的讀者。一般坊間的「夢」書籍,總讓人讀得挫折、讀得似懂非懂、讀得難以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更別說到要運用。

  因此,這本由本土心理協談專業工作者所撰寫的原汁原味「夢」書籍,無疑是讀者的福音,也是對「夢」想要一探究竟的人最佳的入門書。

  本書的作者——王榮義,是我所任職醫院的院牧部牧靈關懷牧師,也是我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單位的主任。在生活中,因為地緣之利,我總能向王主任討教與請問夢的原理,並分享出自己的夢。每每透過主任的引導,我都因此接觸更深的內在自我。即使,只是短短時間的談論,對我都是非常珍貴的啟發。

  所以,我可以很真摯地向讀者推薦,本書不僅在「夢」的學理系統,或是實務「夢」工作的經驗,都有非常厚實的內容,讓讀者可以在知與學的需求上,都獲得滿足。尤其推薦的是,本書所分享的「夢」都是本土例子,我們可以在那些夢中看見自己的經驗,更深地貼近自己,也更貼近我們的文化。在共同的社會結構與社會情境影響下,我們集體潛意識內容也隱藏其中,這和讀西方世界的夢例子,會有不同的體會與理解。

  這本書,真是相當好看的書。易讀、易懂,又不失專業性與實用性,我一讀之後,就難以擱置,心裡也不斷浮起一些想要推薦的面容,迫不及待地想要大聲說:「我們來好好地了解夢吧!能協助我們與自己相遇的書,終於等到了。」

蘇絢慧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作者序

解夢協談,繽紛心靈世界二十五年

  「牧師,我有一個夢,好奇怪喔!它完全不合邏輯!」

  二十五年前,我從事大專輔導工作訓練時意外接觸到夢的解析,之後便常有人對我傾訴他們自己無法理解的夢境。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從事的臨床心理協談工作就像是巨大的「捕夢網」,落在網袋裡的夢境不計其數、稀奇古怪,透過這些夢境,讓我墜入一個更巨大、繽紛龐雜的人類心靈世界。

  為了能對「解夢」有更完整、更科學的學理基礎,十六年前,我至美國波士頓學院研修教育碩士課程時接觸發展心理學,讓我對每個發展階段的特殊需求與心理狀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發現,在心理學的研究和文獻上,已確認夢會隨年齡成長而改變形態,而性格也會影響做夢的情節與型式。

  兩年後,我進入馬偕紀念醫院從事院牧的工作,進而擔任協談中心主任一職,陪伴許多不同年齡層心靈受創的人面對、了解及照顧自己。在這期間,接觸比之前更多更複雜的夢境。

  發掘夢,聽懂真實的內在自我

  心理協談工作在於陪伴心靈受傷的人們,不同心理學派的訓練都有助於我在協談工作上更深入了解別人,協助他們發掘及面對內在真實的自我,在過程中從漸漸了解、接納進而疼惜自己。而「夢」是其中一個讓我能夠穿透協談者自我防衛機制的表象,快速聽懂別人真實內在的工具。

  從多年的協談經驗我發現,誠實面對自己是人們普遍最感到困難的功課,因為人們習慣為自己設定一個理想狀態的我,努力朝向理想而前進,但內心真實的我卻因為經常得不到自己以及別人的了解,而被打入潛意識的地牢裡。而夢,就像X光或核磁共振一樣,可以將人的內在自我完整呈現,其中的困惑、矛盾、衝突無所遁形。

  經由自己在協談工作上的不斷練習、歸納與修正,我發現,夢如同一種「語言」,像英文、法文、中文有不同的文法結構與文字一樣,夢也有自己獨特的邏輯和文法結構。一旦學會了夢的語法,就能隨著做夢者的夢境進入他的內心世界,體會做夢者當時的心情:是春風得意、輕鬆自在、喜樂滿足,或是擔心失落、矛盾衝突、舉步維艱。學會了做夢者的語言邏輯,做為心理協商者的我,也才能夠真正深入陪伴做夢者心靈底層的渴求。

  在許多正式或非正式的場合中,我透過夢境的解析,幫助過許多人了解並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甚至讓這些困惑心靈,學習到如何經由記錄、觀察自己的夢境,逐漸學習照顧自己的心靈。

  夢會傳遞豐富訊息,只要我們用心體會

  本書是我從二十多年來的學理研究和臨床協談中接觸到的國人夢境資料,整理出最接近本土樣態的夢的解析原則,希望以淺顯易懂的解夢原則與範例,提供給希望透過解夢更認識自己的讀者、或有志從事解夢工作的專業人員,做為一個入門的索引,藉此關心陪伴照顧自己或他人,透過反覆的練習,漸漸與夢為友,並穿梭在豐富多元的夢境當中,用心去體會夢所要傳遞給我們的豐富訊息與意義。

  首先是簡略介紹有關夢的一些科學觀察及理論,從腦神經學的觀點解釋做夢的現象與規則,再從現象心理學探討做夢的目的與意涵。第二章介紹夢的獨特語言——象徵。象徵語言雖然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只要緊緊把握做夢者對象徵的了解,再把象徵放回到夢境中,我們很快就能聽懂做夢者的夢境意涵。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與探究,夢的象徵有個人化與通俗性(亦即集體性)。無論是個人化或通俗性象徵,解夢時都一定要一再地與做夢者討論、確認。

  第三章帶領讀者探討夢如何隨著人的成長階段,發展出對應的形態。隨著年齡的成長,夢境會從幼兒期單純只在乎外在世界的夢境開始,慢慢發展到在乎自己外在形象如何呈現;青春期之後,人的內在角色愈來愈多元且趨於複雜,夢境就隨之發展出豐富且變化多端的情節。我舉出各種不同的夢境例子,以協助讀者了解不同年齡的人會出現怎樣不同形態的夢。

  第四章將我過去所接觸過的個案歸納,整理出十種不同形態的夢境與做夢者性格特質的關係。當然,人的性格複雜且多元,文中所歸納的範疇雖無法涵蓋所有的性格特質,甚至做為性格特質的唯一判斷,但是在整理與了解自己的夢境時,本章可以做為了解自己特質的一個最基礎的參考。

  第五章則教導讀者如何透過夢的日記表格及範例,記錄自己的夢境,學習認知夢境來照顧自己,並仔細觀察夢的變化,及早掌握和面對自己現實生活出現的變化和新的挑戰。

  最後一章記錄了我如何協商夢境與陪伴一位個案半年多的完整歷程,透過她的十個夢境,讓讀者可以較完整地體驗解夢者如何透過夢的分析,幫助一個人成長;人又能怎麼透過了解自己的夢,讓心靈茁壯;而成長中的人,又如何形成新的夢。

  最後,我要感謝二十多年前將我引進夢這個奇妙世界的郭青青修女,雖然那只是一天半的工作坊,卻讓我與夢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也要感謝那些無數信任我,不吝與我分享夢境的人。我的馬偕同事及協談中心的歷屆實習生們,常會熱心地提供他們的夢與我討論,因為他們的分享,讓我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奇特的夢境,透過解夢進而了解他們神聖、隱密的內在世界。

  另外我的家人更是我早期練習解夢的對象,這些對我的解夢經驗累積都有很大的幫助。我特別要謝謝我的伴侶美俐,她的支持與鼓勵是我將自己的經驗付梓的一大動力。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