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愛麗絲鏡中棋緣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

愛麗絲鏡中棋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8871
路易斯.卡洛爾/著、約翰.田尼爾/插圖
張華
遠流
2011年11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叢書系列:綠蠹魚
規格:平裝 / 特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外國文學研究















  許多人都知道,JK羅琳的《哈利波特》深受路易斯.卡洛的愛麗絲故事的影響,舉例來說,《哈利波特》第一集結尾榮恩下西洋棋那一段情節,其實就是從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得到的靈感。而本書《愛麗絲鏡中棋緣》也就是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的第一本中文註釋本。所謂註釋本,就是同時提供讀者多種趣味,既享受閱讀文學經典的樂趣,又能看懂故事當中隱藏的典故、學問、遊戲。

  2010年出版台灣第一本愛麗絲故事的註釋本《挖開兔子洞》,引起各方好評,並躍上暢銷書排行榜達兩個月。可見國內讀者對於愛麗絲主題故事不僅具有強烈興趣,而且也希望更進一步去理解作者Lewis Caroll隱藏在書中的各種學問和趣味。這本《愛麗絲鏡中棋緣》就是它的續集。

  這本書除了張華先生耗盡心力三十年的精采翻譯之外,同時並帶領讀者解開故事中所隱藏的各種弦外之音、遊戲、謎語、數學、詩歌、哲學…等等。張華並精心復原了Caroll原著所佈置的西洋棋局,亦即:整本故事書,就是一盤棋。這是歷年來中文翻譯本都未曾發現或表現的。

  百年來,各方人馬無不挖空心思試圖解析愛麗絲故事,甚至世界各地還成立了許多愛麗絲研究學會(英、美、澳洲),而針對故事本身的重新創作,包括繪本、卡通、電影、食玩、電玩…,前仆後繼。2010年三月即將上市(迪士尼出品Tim Burton導演)的電影只是其中之一,不會是最後一個。

  而針對故事中的無厘頭詩歌、哲學、數學做研究的書也非常多,但始終沒有中文研究本。本書譯者/註解者張華先生窮盡三十年時間收集、研究、翻譯愛麗絲,有時光是一首詩就耗盡半年的時光推敲。其翻譯成果足以與故世名家趙元任的版本相互輝映。

作者簡介

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 (1832-1898)

  本名Charles Lutwidge Dodgson,英國牛津基督教堂學院數學教授,終生單身,生活有條不紊,信函、照相等都編碼紀錄,自21歲到65歲的日記從不間斷。有口吃毛病,喜歡為女孩照相、講故事、寫有趣的信函或發明新遊戲。因結識了院長女兒愛麗絲三姐妹,在遊船時為她們講故事,後來應請寫成書,成為傳頌百年的經典童話,學界認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兒童文學從《愛麗絲漫遊奇境》開始。書中豐富的邏輯、語言、社會背景也經常是學術界研究的題材。此外,卡洛爾也是攝影機發明早期的攝影家,拍了三千餘張照片,其中不乏文學界名人。

譯者簡介

張華

  資深工程師,從1980年起,自習英中翻譯、參加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蒐集愛麗絲資料迄今。台灣翻譯學學會終身會員、英國Institute of Linguistics授證翻譯師,曾獲金石堂英翻中比賽社會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及譯詩組各第二名。業餘曾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資深編輯、《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等四本英漢詞典編輯、為Toastmasters主持編譯十本中文版手冊、發表過英漢詞典、雙關語翻譯、愛麗絲與趙元任等論述多篇,近年為《讀者文摘》中文版譯者。作品《挖開兔子洞》(2010)榮登誠品書店暢銷書排行榜。

繪者簡介

約翰.田尼爾爵士(Sir John Tenniel,1820-1914)

  英國漫畫家及插圖家,曾短暫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1850-1901年擔任《笨拙》(Punch)雜誌的政治漫畫家。因為路易斯.卡洛爾的《愛麗絲漫遊奇境》(1865)及《愛麗絲走進鏡子裡》(1872)插圖而聞名,1893年被冊封為爵士。田尼爾的愛麗絲插畫迄今還是公認為最符合原著精神與時代背景的經典傑作。


譯者


棋 譜
1897 年版序
序 詩
第一章 鏡子裡的房間
第二章 活花的花園
第三章 鏡子裡的昆蟲
第四章 哈啦叮和哈啦噹
第五章 羊毛和水
第六章 圓圓滾滾
第七章 獅子和獨角獸
第八章 「這是我的發明」
第九章 愛麗絲王后
第十章 搖搖搖
第十一章 醒來
第十二章 是誰做的夢?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譯注者序  八大週年的饗宴 張華

獻給

大哥、慎之、慧宜、怡德

  查爾斯.杜森(Charles L. Dodgson)和路易士.卡洛爾(Lewis Carroll)可說是鏡裡和鏡外人物的代表。鏡外的杜森是口吃、嚴謹的數學講師,鏡裡的卡洛爾卻是趣味橫生的講故事人。妙的是「兩人」各自出版著作,互不相認,但鏡裡的分身卻遠比鏡外的本尊有名得多。明 (2012) 年7月4日是卡洛爾為愛麗絲姐妹講《愛麗絲漫遊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以下簡稱《奇境》) 故事原型的150週年紀念,國際卡洛爾學界將有盛大的慶祝活動,此時出版《愛麗絲鏡中棋緣》(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以下簡稱《鏡中》) 註釋版,搭配去年出版的《挖開兔子洞》,剛好把卡洛爾最成功的雙璧完整呈現。

  英美兩國由於一手資料取得較易,長期以來都是國際卡洛爾研究的中心,本書除了把這些蒐集所得的研究成果以註釋方式摘要引進外,也加入個人的研究與設計心得,例如書末拉頁棋譜,可能是愛麗絲研究界的首見,希望在這場國際盛會中貢獻一份心力。

一、作者與原著

卡洛爾30-40歲 (1862-1872) 這10年期間是他人生的高潮,但也使他嘗盡甘苦參半的滋味。1862年7月4日,他為愛麗絲說了著名的《奇境》故事,但翌年6月便被愛麗絲的母親勒令不得往來,中斷了長約7年的交往;1865年出版《奇境》,1868年摯愛的父親去世;《鏡中》在1871年聖誕節出版 (扉頁上註明是1872年),而就在這年,20歲的愛麗絲傳言和維多女王的幼子里奧普王子談戀愛。

  根據卡洛爾外甥柯靈華 (Stuart Dodgson Collingwood) 1898年出版的卡洛爾傳記《卡洛爾的生平和文學》(The Life and Letters of Lewis Carroll) 第4章所述,本書出版前出版界早有風聞,一間著名雜誌以每頁2堅尼 (guinea) 的高價要求以連載方式先行刊登,但他似乎不為所動。按2堅尼合2.1英鎊 (即2英鎊2便士),卡洛爾1年所得也不過300英鎊。這本書上市時,第1版8,000本馬上被書店搶購一空,連卡洛爾自己都拿不到作者贈本。

  傳記記述本書原來有13章,但田尼爾認為「假髮黃蜂」(Wasp in a Wig) 畫起來不好看,故事也不如其他部分精彩,終於刪成12章,但根據後來發現的「假髮黃蜂」排版清樣,「假髮黃蜂」只是第8章的一部分。插畫完成後,卡洛爾原想把第1章的勇士屠龍圖當作卷首插畫,可是擔心太恐怖會嚇到小讀者,向約30位媽媽級朋友徵詢後,終於決定改用白騎士和愛麗絲並排而行的畫面。

  愛麗絲故事與其他童話故事最大不同點,便是隱藏了許多時代背景與私人典故,在卡洛爾日記和其他文獻都有脈絡可尋,增加研究者尋寶的趣味,成為老少咸宜的作品。《鏡中》第8章描述白騎士的發明,反映出當時的發明熱潮與民眾面對新事物的驚喜 (第5章白王后:「有時候起床還沒吃早餐就能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愛麗絲穿越的大鏡子,據說原型出自愛麗絲祖父家的客廳,鏡子反映出的花園,便成了活花花園的場景。愛麗絲和紅王后見面的小山,也是祖父家附近的勒康頓小山 (Leckhamton Hill),卡洛爾和愛麗絲曾一起出遊 (1963年4月7日,見第2章註15)。火車場景則是同年7月16日卡洛爾偶遇愛麗絲的地方,那天愛麗絲姐妹由家庭教師陪同,從祖父家度假回家 (見第3章註3)。

  童話故事裡經常出現國王、王后,卡洛爾是少數真正見過王室人物的作者。根據卡洛爾1860年12月12日的日記,維多利亞女王中午駕臨基督教堂學院,晚上到愛麗絲父親家中接受招待,卡洛爾也是座上賓,愛麗絲可能也在場,但不見記載。第9章的王宮盛宴多少有這個場面的影子。
《鏡中》還隱藏了令人驚異的預言。故事中的愛麗絲變成王后,真正的愛麗絲則因和王子談戀愛,差點變成王室一員;而愛麗絲在第7章玩的字母接龍遊戲「我用H愛我的愛」(I love my love with an H),真正的愛麗絲在1880年成了Hargreaves太太,正是H開頭(第7章註5)。

  《鏡中》除了有趣的故事,還有嚴肅的學術價值。書中第1章充滿的〈扎勃沃龍〉(Jabberwocky) 胡言詩 (nonsense verse),出版後就被認為是書中最傑出、最有創意的部分,也成為翻譯上的熱門話題。第6章圓圓滾滾有關「皮箱詞」(portmanteau word) 的說話,也成為語言學家探討的語言學題。今天常見的早午餐(brunch)、汽車旅館 (motel)、internet (網際網路)等,都是暗合「皮箱詞」造詞原則的新術語。

  圓圓滾滾對傳統英語用法也別有見地,他說:「我用一個詞,就代表我想說的意思,不多也不少。」這種舊詞新義 (neologism) 的見解,在當時可能還是相當前衛。英國19世紀初著名散文家赫茲利特 (William Hazlitt, 1778-1830) 在卡洛爾出生前10年 (1822) 發表的文章《論平易文體》 (On Familiar Style)中說出他對既定詞義的忠心不二:「我寧可私鑄國家的貨幣,也不願意偽造國王的英語。」 句中「國王的英語」指正統英語,因為當時執政的是國王威廉四世。文中同時對to cut an acquaintance (故意冷落或忽視熟人) 中cut的用法不以為然,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俚俗用法,卡洛爾卻堂而皇之把這俚俗用法收在本書第9章裡,透過紅王后之口說出,變成Queen’s English (「女王的英語」,同樣指正統英語),如此針鋒相對,也許是巧合,但可以看出卡洛爾的反叛性格。

二、《鏡中》中文譯本概況

  《鏡中》第一位中文譯者並不是趙元任先生,而是程鶴西先生(1907-1999),書名《鏡中世界》,上海北新書局1929年出版。程鶴西譯本書「得了170元的稿費」後,因而決定留在北京,考上北平大學農學院,成為著名的水稻專家,曾任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趙元任先生的譯本原定在1932年出版,但清稿隨上海商務印書館毀於128戰火,楊鎮華先生譯的《愛麗思鏡中遊記》(1937年上海啟明書局出版) 因此成為第2個譯本。由於時局變化,第3個譯本《愛麗思鏡中遊記》隔了20年 (1957) 才由台灣啟明書局出版 (無具名,疑是楊鎮華譯本),再晚22年,大陸到1979年才出現趙明菲譯的譯本。

  後來趙先生整理殘稿,在1968年由美國亞洲語言出版社 (Asia Language Publications) 以中文和國語羅馬字對照的教材形式出版,編在《中國話的讀物》(Readings in Sayable Chinese) 第二冊裡,篇名《走到鏡子裡跟阿麗思看見裡頭有些什麼》。趙先生還親自朗讀故事做成卡式錄音帶,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由譯者親自錄音的愛麗絲故事。趙先生在1975年寫通函給朋友說:「我把[《鏡中》的]雙關語譯成雙關語,韻腳譯成韻腳。在《阿麗思漫遊奇境記》裡我沒有能做成這麼好。」 由於目標讀者是學中文的美國學生,所以少為中文學界所知。1988年北京商務印書館用《阿麗思漫遊奇境記》附《阿麗思漫遊鏡中世界》為名,以雙語形式出版,臺北則由尖端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阿麗思走到鏡子裡》,從註解看來,大概出自北京商務1988版。

  目前《鏡中》中譯版本兩岸共有將近60個,譯者30餘人,其中不乏翻譯名家,詳見附錄三,筆者已收集了其中大部份。

三、關於《愛麗絲鏡中棋緣》

(一)準備工作

  筆者對愛麗絲兩本故事的翻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約從1980年受到愛麗絲譯本吸引開始,陸續蒐集英文論述及中文翻譯本,2000年到2002年間以研究所得前後發表過4篇與愛麗絲翻譯相關的文章:

  2000年《〈愛麗絲漫遊奇境〉台灣中文全譯版本比較及探討》:發表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學刊》第4期,針對台灣出版的中文全譯版本,配合香港、大陸版本比對分析,探討理想中譯本之可能。

  2001年《華文世界〈愛麗絲〉故事研究現況及展望》:發表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學刊》第6期,透過國外對《愛麗絲》故事研究的現況,比對檢視華文世界在過去80年間內對《愛麗絲》研究的成果,並提出推廣研究的建議。

  2002年《從「因巧見難」到「因難見巧」──談雙關語的圖解、分析與翻譯》:發表於臺灣翻譯學學會《翻譯研究集刊》第6輯,蒐集雙關語的翻譯佳例,對其類別及處理方式加以整理說明,並把雙關語的結構以圖示的方式提出具體的分析工具,以為翻譯的參考。

  2002年《譯者與作者的罕見巧合──趙元任的〈阿麗思〉中文翻譯》:發表於臺灣翻譯學學會《翻譯研究集刊》第7輯,整理趙元任先生翻譯《阿麗思漫遊奇境記》的經過及技巧,發現趙元任和卡洛爾的特點「巧合得令人訝異」。

  2010年出版《挖開兔子洞》。

  本書初稿約完成於2003年,今年承遠流出版社周慧玲副總編輯誠邀,又花了約6個月整理、補充資料,甚至在清稿階段因發現新資料還在修改。

(二)英文原文

  英文部分以筆者收藏的1910年美國麥米倫原版為準。卡洛爾對常見的英文縮寫不以為然。他在1893年《西薇亞和布倫諾續篇》(Sylvie & Bruno Continued)序言中寫道:「批評家對某些拼法如ca’n’t、wo’n’t、traveler [譯按:英式拼法為traveller] 等不表同意,我在此回應,我深信一般人的用法是錯誤的。」 卡洛爾自有一番道理,此處不詳述。《挖開兔子洞》的英文依照卡洛爾的獨特拼法忠實呈現,但讀者反應看不習慣,甚至以為是打字錯誤,所以本書改回常見的拼法,如:can’n’t改為can’t、sha’n’t改為shan’t、wo’n’t改為won’t等。除此之外,本書儘量保留舊版的面貌,經和現代版比對稍有不同。

(三)註釋

  英文註釋本以加德納 (Martin Gardner,或譯葛登能) 的《註釋愛麗絲》(The Annotated Alice) 2000年定稿版資料最為豐富,但未必齊全,所以必須佐以其他註釋本補充。例如書中的棋譜,英中版本很少詳細說明,本書參考Gray 1992年版的資料補充。又如第8章註釋15說明文中的「布丁」是英式英文,泛指「甜點」,則是參照Byatt 2002的註釋。其他如卡洛爾生平逸事、維多利亞時代的發明及語言問題等,都是另外參考專書。西洋棋部分因中文讀者未必熟悉,因此加強說明。

  注釋研究也可以提升翻譯的正確度。例如序詩中:

  Though time be fleet, and I and thou

  Are half a life asunder,

  趙元任先生可能認為half a life asunder只是泛泛的比喻,所以譯為不確定的語氣(其他譯者也有類似的譯法):

  雖然光陰那麼飛,雖然你我倆人ㄦ,咱們歲數總差了半輩子□,總有,以上引文採自1968年的美國原版,2004年尖端版把「ㄦ」改為「兒」(趙先生對這兩字在應用上有分別)、「吶」改為「哪」。筆者整理資料時,發現1872年 (《鏡中》的正式出版年) 卡洛爾是40歲,愛麗絲20歲,兩人的歲數剛好「相差半輩子」,具有精確的數學意義 (這是常見的年齡算術問題,兩人再過20年,歲數差距變成1/3輩子,和「時光飛逝」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最後關頭修正註釋,同時把詩句改為:

  雖然時光飛逝,你我的歲數
  剛好相差半輩子,

(四)翻譯

  翻譯是本書的重點,除了卷末詩採用趙元任先生的翻譯改成藏頭詩外,其他都是全新翻譯。本書為中英對照,所以有些翻譯的問題有加以說明的必要。

  本書基本上採用「活譯」的方式,也即不拘泥於原文字彙或句構,儘量以自然的中文表達出來,因此未必和英文字字對應。僅就詞彙而言,許多譯者也經常採取變通譯法,例如第8章圓圓滾滾想背詩給愛麗絲聽,愛麗絲阻止無效,只好坐下來聽,英文用sadly來形容:

  Alice felt that in that case she rally ought to listen to it; so she sat down, and said ”Thank you” rather sadly.

  按sad在一般英漢詞典中,可解為悲哀、憂愁、令人遺憾、惋惜、不幸之意,有些譯者依原義「悲哀」之類譯出,但有些譯者可能認為不盡貼切,因此又有「勉強」、「認真」兩類譯法:

  悲哀 有些悲愁地(陳雙鈞)、有點兒哀傷(楊令怡) 、有點兒悲傷地(林望陽)、帶些悲傷地(李淑貞)、可憐兮兮地(陳麗芳)、傷心地(賈文淵)、十分憂傷地(李尚武)、非常沮喪地(石心瑩)

  勉強 帶著一點ㄦ沒有法子的聲音(趙元任)、無可奈何地(張燁、陳復庵、黃建人)、勉強地(陸瑩、呂明)、苦笑著(李雲)、不樂意地(吳鈞陶)、萬般無奈地(趙莉)

  認真 非常認真地(趙明菲)、相當認真地(王麗麗)、非常嚴肅地(張曉路)、認真地(周曉康)

  本書採用「無可奈何」的譯法。

  廣蒐不同的譯本,有一個重要的功用便是作為翻譯的參考與比較。原文因時代與國情不同,往往有隱藏的陷阱,參考現有的譯本,可以減少翻譯上的失誤。例如,第2章愛麗絲說:「我說,這真像個大棋盤,裡面應該有些棋子在走動才對。」把棋盤裡的men譯成「棋子」,便是拜趙元任先生的提示。趙先生把第7章的plum cake和第9章的plum pudding分別譯成「梅子糕」與「梅子布丁」,但1957年啟明書局版則分別譯成「葡萄餅」與「葡萄乾布丁」。本書經查證後,分別譯為「水果蛋糕」 (第7章註13) 和「葡萄乾布丁」 (第9章註18)。

  翻譯上比較難的是文字遊戲,書中著名的〈扎勃沃龍〉詩充滿胡謅詞 (nonsense words),各家譯法不同,趙元任先生以音譯加新創字譯出,例如brillig意思是「下午四點鐘生火準備做晚餐的時候」,趙先生譯成「白(下從『□』)裡」 (讀如beirlii,與brillig近似) ,麻煩的是要造新字。本書則參考宋朝《拊掌錄》 中一首有名的「打油詩」:

  日暖看三織,風高鬥兩廂。
  蛙翻白出闊,蚓死紫之長。
  潑聽琶梧鳳,饅拋接建章。
  歸來屋裡坐,打殺又何妨。

  (意思是:「始見三蜘蛛織網於簷間,又見二雀鬥於兩廂廊。有死蛙翻腹

  似『出』字,死蚓如『之』字。方吃潑飯,聞鄰家琵琶作《鳳棲梧》;食饅頭未畢,閽人報建安章秀才上謁。迎客既歸,見內門上畫鍾馗擊小鬼,故云『打死又何妨』。」) 把brillig譯成「劈烈」(「劈」柴生「烈」火),以無厘頭的新詞來翻譯,希望同樣造成令人費解的效果。

  文字遊戲的翻譯,以完全瞭解原文的遊戲規則,設法以中文表達出來為佳,所以是譯其「創意」,而不是譯「詞義」或「語意」。以第8章白騎士兩句話為例:

  例1. (the wind is) as strong as soup. (風的strong是「強」,soup的strong是「濃」,見註釋9)

  例2. (I was) as fast as lightning. (貼得fast是「牢」,閃電的fast是「快」,見註釋14)

  這兩句話其實都在玩同一種文字遊戲,或可名為「牛頭不對馬嘴」,也即利用一詞多義的雙關特性,把同一詞彙兩個相異的詞義互相解釋,造成令人錯愕的趣味現象。用中文實例來說明也許更容易瞭解:

  我很難過,像過獨木橋一樣難過。(前一個「難過」指心情不好,後一個「難過」意思是「很難走過」。)

  雙關語翻譯,除非直譯剛好和原文有同樣功能的雙關意思,否則便要找出其他有雙關意思的中文來取代,不加變通的直譯,就可能有失趣之虞,變成了趙先生在《阿麗思漫遊奇境記》凡例中所說的:「有時譯得太準了就會把似通的不通變成不通的不通,或是把雙關的笑話變成不相干的不笑話。」

  下表例2中趙元任先生的翻譯「牢得像老虎那麼牢」作為例證,說明他對原文遊戲規則的掌握,和如何避開一般譯者無法脫身的直譯陷阱,體現原文的荒謬趣味。與眾多離不開「快」和「閃電」的譯文相比,趙譯顯得鶴立雞群,可見他對「不通」笑話的理解,比誰都通:

譯者

  例1. (the wind is) as strong as soup.
  例2. (I was) as fast as lightning.
  趙元任 跟參湯一樣大的力量 牢得像老虎那麼牢
  啟明 (風)猛得和炸藥一樣哩。 快得和閃電一樣。
  陳雙鈞 猛得和炸藥一樣 快得如閃電一樣
  趙明菲 就像滾了的肉湯一樣 像閃電一樣的迅速
  正言 風吹得這樣猛,真像暴風 快得和閃電一樣
  許季鴻 (風括得)和炸藥爆炸了一樣 我跟閃電一樣,貼得牢牢的
  吳雅惠 這裡的風很大呢! 我動作快得像閃電
  容向前等 這裡的風就像湯水一樣大 我被栓得很緊,就像閃電一樣
  楊令怡 風實在太大了 被黏得緊緊的像閃電一樣
  陸瑩、呂明 就像煮開的肉湯一樣在那兒翻滾著 像閃電般迅速
  張曉露 它的力量就像馬力一樣 我牢牢地迅速地就像是閃電
  石心瀅 風括得多猛,就像裝上了增壓器似的 我貼在裡面像閃電一樣牢
  李淑貞 猛得和炸藥一樣 快得如閃電一樣
  陳麗芳 風非常強勁,濃厚得像湯汁一樣 我快的像閃電
  賈文淵 這兒的風大得要命 我給緊緊卡在裡面啦。近得就像眼睫毛和跟眼睛的距離一樣
  林望洋 風這麼強,就像熱湯一樣濃 像閃電一樣快
  周曉康 這裡的風大得嚇人,都能把人給括倒 我像被鉗子鉗住般動不得身
  吳鈞陶 就像濃湯一樣強烈 快得像閃電一樣
  本書受益於趙先生的提示,譯為:
  張華 (風)大得像大樹一樣大 (我)牢得像牢騷一樣牢
  張華(又譯) (風)強得像勉強一樣強 (我)緊得像緊張一樣緊

(五)創意與設計

  除了註釋與翻譯以外,本書的創意與設計也值得一談。

  拉頁:和《挖開兔子洞》一樣,拉頁是本書的特點之一。《鏡中》以西洋棋作為故事推進的主軸,插圖中人物的位置也和棋子的相對位置有密切的關係,可惜許多中英文版本都很少深入說明。筆者參考泰勒 (A.L. Taylor) 的〈愛麗絲故事中的西洋棋和原理〉(Chess and Theory in the Alice Books) 一文,把棋譜配合插圖設計成拉頁,讓讀者讀故事時同時看到棋譜與插圖,增加一分瞭解與趣味。

  排版:《挖開兔子洞》的排版由於不規則出現插圖的緣故,無法讓中英文同步對照,造成閱讀上的困擾,筆者耿耿於懷,所以在本書草稿段就針對版排問題進行試驗,再請排版公司的廖怡珍小姐協助,靠她的聰慧與熱忱配合,終於解決困難,達到長詩部分中英文行行對應的標準,讓讀者有讀中英文詩的快感,其他故事部分則每頁允許大約三行的差距。

  卷末詩:這首詩是卡洛爾的傑作之一,原詩21行,各行第一個字母串起來是愛麗絲的全名Alice Plesance Liddell。趙元任先生以呢喃的語調譯成中文,譯家林以亮先生許以「翻譯絕唱」的最高榮譽。本譯試就趙譯,在各段嵌入「愛麗絲漫遊奇境」7字,呼應原詩的文字遊戲,大概是中文譯界的第一次嘗試。

四、八大週年紀念

  筆者在2002年《譯者與作者的罕見巧合──趙元任的〈阿麗思〉中文翻譯》一文中談到:「趙、卡兩人在數字方面,更有驚人的巧合。卡洛爾喜歡42這個數字,他和趙元任兩人以愛麗絲故事為中心所發生的事情,以2為尾數的年代也竟有8項之多。」也就是說,2012年對愛麗絲的中文讀者而言,其實有8大週年:

  1.卡洛爾出生 1832年1月27日 180週年
  2.愛麗絲出生 1852年5月4日 160週年
  3.《奇境》故事初述 1862年7月4日 150週年
  4.《鏡中》原版出版 1872年1月 140週年
  5.趙元任出生 1892年11月3日 120週年
  6.趙譯《奇境》出版 1922年1月 90週年
  7.趙譯《鏡中》初稿焚毀 1932年1月29日 80週年
  8.趙元任逝世 1982年2月24日 30週年

  歸納成下表,就更為清楚了:

  1852 愛麗絲出生
  1832卡洛爾出生 60年 1892趙元任出生
  1862卡洛爾講《奇境》 60年 1922趙譯《奇境》出版
  1872卡洛爾《鏡中》出版 60年 1932趙譯《鏡中》被毀
  1982趙元任去世

  在中文愛麗絲世界裡,卡洛爾與趙元任其實是一對鏡裡鏡的完美組合,我們以擁有趙元任先生為榮。這麼值得紀念的年份,難道不應該慶祝一下嗎?

  2011年9月

1897 年版序

  有些讀者對於上一頁的棋譜感到不解1,或有說明的必要。其實依照西洋棋的規則來講,大致還是正確的。雖然紅棋和白棋的順序沒有嚴
格遵照規定,三位王后的「入堡」2,也只是藉「入堡」這個名詞說明她們進了王宮;可是假如讀者不嫌麻煩按照棋譜來下,還是可以發現第六步紅騎士對白國王將軍、第七步白騎士吃紅騎士、和第最後一步將軍紅國王,都嚴守規則。

  關於《扎勃沃龍》一詩新詞的發音,各人也有不同的讀法,所以也要加一些說明。Slithy( 滑活) 應讀如sly加the;gyre( 陀轉) 和gamble( 錐鑽) 的g都發硬g聲,rath( 猜豬) 則和bath同韻。

  這第六萬一千本版3 的插圖從木刻原版直接製版(木刻本身從未曾直接用來印刷,所以和1871 年4 新刻時完全一樣),全書也全新排版,要是新版在印刷品質方面比第1 版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應該不是作者、出版商或印刷廠沒有盡力的緣故。

  我順便在這裡報告,《嬰兒愛麗絲》5 原來定價四先令整,現在調降為一先令,和一般圖畫書同價。不過我還是相信,這本書各方面的水準(除了內容以外,這方面我不能自誇)都比別的圖畫書高得多。如果把昂貴的初期投資算進去,四先令其實是合理的價格。不過,假如大家都說:「我們不會買超過一先令的圖畫書,不管書多漂亮。」為了不讓小讀者失去讀這本書的機會,我甘願承受損失,把這本書的售價定得幾乎是免費贈送。

  1896 年聖誕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