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絕版袁世凱

絕版袁世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51270
張社生
大地
2011年5月10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經典書架
規格:平裝 / 288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經典書架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200 幅罕見歷史圖片.60段百年前西方史料
親見親聞還原洹上村.活靈活現細說袁世凱

  袁世凱究竟是怎樣的人?歷來眾說紛紜。袁世凱其實一身的矛盾:生就一副莊稼漢的面孔,卻有「國之能人」的肚腸,人不足五尺卻是中國近代第一個「職業軍人」,倡言改革卻一妻九妾,相信風水和宿命,一生辦國事無數,卻留下「竊國」之名。

  比之國人的臉譜化,當年西人的報刊雜誌卻對袁世凱有幾乎全然不同的描述和評價,且關注熱度經年不衰。光1900年至1916年的《紐約時報》就有超過500篇的時文涉及到袁世凱,讀來讓人有另一人之感。

《絕版袁世凱》之所以稱絕蓋出於三:

  一曰「史料絕」。大量有關袁世凱的圖片史料包括口述回憶,或者來自於100年前西人報刊,或者由其親人,身邊人提供。其中不少為首次公開發表。

  二曰「文風絕」。作者秉承《絕版李鴻章》的風格,以輕鬆詼諧的筆調講述一個「沉重的袁世凱」

  三曰「親歷」。作者三下河南,造訪袁世凱出生地項城,最後歸宿地安陽,首次完整還原業已消失的「項城袁寨」和「安陽洹上村」並親繪了復原圖。

  全書對袁世凱的刻劃描繪細節逼真,入木三分,令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作者簡介

張社生

  1984年在上海文廣集團任文藝編導,1994年獲美國紐約理工學院傳媒藝術系電影和電腦特技專業碩士學位,後在美國從事電視製作和電影獨立製片人工作。

  2001年回國發展,多次和中央電視台合作,其作品在國內外多次獲獎。其參加執導的《森林之歌》獲得第2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記錄片最佳編導獎。創作手法強調聲畫的作用,擅長在作品中設計跌宕起伏的奇特節奏效果。所著《絕版李鴻章》獲得2009年上海圖書獎。



第一章 袁世凱素描
作為男人的袁世凱 / 017
袁世凱的女人緣 / 020
袁世凱的那雙眼睛 / 024
袁世凱體壯如牛 / 028
不明大勢卻能辦好差 / 032
「視黃金直如土塊」 / 038
辦事嘎□脆,什麼人都敢用 / 042
耐得罵 死豬不怕開水燙 / 044
從喜歡侃大山到謹言慎行 / 046
開會喜歡慷慨陳詞 / 049
和孫中山比袁世凱的演講差一個檔次 / 050

第二章 北洋袁世凱
小站練兵前的「買辦袁世凱」 / 058
軍人袁世凱 / 062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前世今緣 / 068
袁世凱手下的龍虎豹 / 071
山東巡撫任上,義和團發不了功 / 077
直隸總督袁世凱,全國勞動模範 / 082
袁世凱和慈禧太后 / 088
袁捲入了後慈禧時代的權力鬥爭 / 094
袁世凱這次真給嚇著了 / 099
袁世凱與攝政王載灃 / 102
紐約時報記者訪問袁世凱 / 107

第三章 尋找消失的洹上村
洹上村,中國第一村 / 114
洹上村是怎樣消失的 / 115
洹上村消失算什麼? / 116
袁世凱為何對洹上村一見鍾情 / 118
再現洹上村 / 121
「城堡」來自於一個一世的惡夢 / 122
住宅院玄機重重 / 128
外中內西,老袁也時尚 / 129
誰說袁世凱不會寫詩 / 130
「養壽園」有點中南海 / 132
洹上村循環經濟搞得好 / 138
袁世凱用錢的秘密 / 140
洹上村其實有點怪 / 142
自己沒墨水,孩子身上補回來 / 144
袁世凱在洹上村的日子怎麼過 / 150
潛伏在洹上村裡的「電報房」 / 155
袁世凱也怕「拆遷釘子戶」 / 158
洹上村裡住了多少人 / 159
親歷者揭秘袁家人生活起居 / 163

第四章 袁世凱出山
袁世凱出山 / 191
大總統沒有安全感 / 198
想當年「竊國大盜」是「救世主」 / 204
媒體惡炒袁世凱 / 207
半新半舊最受歡迎 / 209
袁大總統演的三場「老戲」 / 212
倒是袁世凱磨磨蹭蹭 / 214
徐世昌說袁世凱 / 215
袁世凱剪辮子 / 218
和革命黨人短暫的「愛情」 / 220

第五章 最後的袁世凱
袁世凱和日本 / 231
一蟹不如一蟹 / 240
中南海裡的袁世凱 / 242
終究想當皇帝 / 246
敗在沒做好新老幹部交替 / 253
帝制輸在臨門一腳的日本人 / 260
袁世凱最後的日子 / 266
歸去來兮 袁林 / 271



前言
張社生

  革命啦,運動啦!
  每次來時都是轟轟烈烈,
  每次都以十二級以上的破壞力橫掃千軍如捲席。
  而且每次鼓吹者都向國人保證,這次將徹底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
  我們總是一次次相信,
  一次次地湊熱鬧,
  一次次地賠上老命。

  誰叫我們這個民族就好一驚一乍的熱鬧。誰叫我們相信不需要長期努力,羅馬可以在一天之內建造成功的神話。

  這不?突一日,有人登高一呼:革命啦!馬上漢口街頭風起雲湧。熱鬧過後,只是沒了辮子。月亮還是那個月亮,趙莊還是那個趙莊。

  查「革命」二字,老祖宗的字典裡沒有,據說是東洋貨。但是「革命」二字一經傳入,立刻成了咱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也難怪,中國以前雖沒有這個詞,但是這些個事兒已經幹了三五十回了。

  「革命」是什麼,其本意是有話不好好說,「我手拿鋼鞭將你打」。

  可是中國人後來所說的革命,已經和剛傳入的本意大不一樣,從一個中性偏貶的詞變成了褒義詞。政客往往用之標榜自己,給政敵於「革命」二字前再贈送一個「反」字。我納悶了,不是都說咱們是浸泡在儒教文化中的「化民」?曾幾何時,「中庸」二字被走極端的「革命」二字給換了?

  多想想就能想通:中國人多,擠得很。特別自乾隆後,人口上了四億!一位十八世紀在北京工作的傳教士明確指出:「人口過多,迫使中國人不養牛羊,因為供養牛羊的土地必須用來養活人。」

  人多地少,慢慢地養成了潛意識裡的一種極端的自我保護能力:非排擠打擊隔壁的王二,否則不能得那一畝二分地。

  所以我們這個民族有一種劣根性叫做「窩裡鬥」。

  血淋淋的「革命」二字傳入中國,於「漢奸」、「賣國賊」外,咱們又多了一種打壓別人的手段。

  我以前很少看民國歷史,大學期間最不喜中國現代文學史。為甚?因為咱們的先人動不動就給人貼標籤,戴帽子。

  歷史,管他好人壞人,把人家幹過的那些個事兒原原本本地都端將上來,我等自有評斷。不是說:「人民群眾是最偉大的,而我們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嗎?到了節骨眼上就不這麼想了。

  晚清民初,梁啟超提出「只問政體 ,不問國體」,以為堅持這條就能救中國。這百年來的歷史多次證明,只問上層建築不問基層「群體」是最大的書呆子氣。曾幾何時起,世界上的制度條文或多或少地都被引入中國。熱鬧後,留下什麼?

  你不能說引入者動機不純,只是這些個舶來品實踐下來,不是水土不服就是被稀釋、被同化,最後被扭曲了。

  強勢者如我們的偉大領袖,窮晚年精力發動「文革」,還引經據典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最後也不得不對尼克森感歎道:他「沒有改變世界,只改變了北京附近的幾個地方」。

  為什麼?

  這就引出一個中國特有的「群體」現狀。

  大清國和別的主要大國比,不在經濟的高低,人口的多少。最大的不同就是「群體」沒有「被近代」過,整個國家不是人家所說的近代意義上的國家。

  咱們大清國基本分兩塊,一個是皇家,一個是「臣民」。用袁世凱的話說:清只是一個朝代,不是一個國家。

  清國就像一個大村子,皇家是村中的大東家,皇上是大東家掌櫃的。圍繞著這家大戶,有一批稱之為一品、二品……跑腿的和幫閒的,剩下的絕大多數人家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小散戶。

  平時大東家居高牆深宅裡,吟詩作畫,和大家老死不相往來,只在秋後收租子時才打下照面。

  所以咱們這個大清國,和歷代王朝一樣,歷來是「東家的事兒東家管」,「百姓的事兒百姓管」,是個比較極端的二元社會。

  因此別指望,有什麼事兒老百姓會拿命來捍衛。「群體」沒有「國家」概念,不會和你同生死共患難。

  用眼下一句文縐縐的話說叫「沒有公民意識」。生活的艱難和社會的排他性,讓每個個體都將防衛的底線畫到自家門口。

  這才是問題所在。這些問題百年來也沒有徹底解決。

  君不見,為了一個公用面積裡的醬油瓶位置,筒子樓裡的知識份子可以大打出手;打後當事人還能回到斗室,鎮定自若地寫出一篇「主旋律」的好文。

  君不見,走遍中國,公路旁的樹上到處掛著丟棄的白塑膠袋,在風中嘩啦啦作響,不禁使你想到拜倫的詩:「……你的旗幟雖破,而仍飄揚天空;招展著,就像雷雨似地迎接狂風。」

  可是政客不管這些,人家都喜歡自上而下入手,關起門來定幾項制度,容易而且政績看得見。好樣兒的如光緒皇帝,數千年的舊制度,人家103天裡發了數十條手諭就想改變,後來一個上午就讓人給廢了。事後發現除了康有為們憤怒外,國人大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百姓鬧不明白「變法」,大夥兒最多把它看成是大東家的老媽和兒子吵嘴。出於數千年頂禮膜拜的「孝」,大夥兒指不定還認為老媽有理呢!

  再說,政客也沒有這個能耐,他們有的只在位子上三五年,多則十多年,最極端如康熙同志幹「革命工作」60年,能根本上解決什麼問題?

  啟超同志,說到底,從來沒有「被近代」過的國人是消受不起你這個「政體」、「國體」的。所以我的觀點是「不問政體,不問國體,只問群體」。

  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別怪東怪西的,問題就出在「群體」自己。

  根本的還是要從一個個個體做起,「群體」好才是真的好!

  群體是「半野蠻人」狀況,制度裝扮得再漂亮,標榜得再先進也會露餡兒。

  「群體」如果是優秀的,「被近代」過的,不二元社會的,再爛的制度也能發揮到美的極致。

  只問「群體」,其實最難!因為要從娃娃抓起,要全民識字;培養公民意識,消除「患不均」之感。

  這類事兒聽起來語不驚人,做起來沒轟動效應,而且十年八年看不出效果來。所以任何政客都喜歡奢談短平快的「政體」和「國體」,他也知道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事兒。

  不要相信羅馬是可以一天建造出來的。

  也不要相信民初的悲劇是有一個特別「孬」的人直接造成的,以為歷史上沒這個人就一切OK了。

  袁世凱何人?不過一政客也,最多是偉大的政客(政客稱偉大的大有人在)。

  政客的專業就是看風使舵,投人所好。如果這手不會就不是專業政客。

  試想,如果20世紀最初幾年,「群體」沒有立憲的思潮,袁世凱不會貿然去充當那個「立憲派領袖」。

  如果1911年,大半個中國的「群體」都不想試試共和,他也不會說:「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

  如果1915年秋,「群體」沒有厭倦了共和的吵吵鬧鬧,想「老主子」了,袁大總統也不會去打造那把龍椅,「洪憲」一回。

  說得明白點兒,民初的那些事兒和任何個人都沒多大關係,全在那時的社會。

  後人看這段歷史,別忙著貼標籤。

  特別要注意的是,那會兒大夥兒的想法老在變,絕不能拿1909年上半年的民意去套下半年的事兒,到了1911年更是一天一個「民意」。也難怪,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睡了三千年,一覺醒來,發現烏龜要跑到終點了,這下急啊!正所謂「清朝的突然滅亡,現代的東西被嫁接在了幾千年的樹上」。(紐約時報語)

  了解這些,你再來看袁世凱,就不會說他一會兒忠於大清,一會兒出賣大清了。

  所以本書特別在意袁世凱當國那段時期的社會「時文」和同代人、身邊人的回憶,在意歷史的原汁原味;特別在意國外報紙在這方面給我們留下的諸多細節。這也算是一絕吧!

  為市場計,本想演義一下袁世凱。後來一想,自己從不看武俠,也不翻演義,做不來!所以本書將不會模仿《明朝那些事兒》,以強烈的個人情感,近似武俠的筆調,去「英雄」、「狗熊」主人公。這裡沒有結論,結論由您自己給。

張社生於北京朗琴園
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讀者評鑑等級:

3顆星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11.06.09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任何一個沒有被國民黨教育洗腦的頭腦都知道,袁世凱是中華民國的建立與退翻滿清政府的最關鍵人物,如果其晚年沒有恢復帝制而多幹幾年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話,中國歷史一定重寫,北洋軍政府的權力會更穩固,南方革命黨應該沒有機會壯大,蔣介石說不定只是歷史小龍套,而袁世凱的反日政策說不定會讓中日戰爭提早爆發,整個亞太情勢的發展或許因此改觀….

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臆測,絕非這本書的內容,袁世凱對於中國近代史的影響十分深遠,這亦是我多年以來喜歡涉獵的歷史人物,然而有關袁世凱的繁體中文的專書卻相當罕見,這本「絕版袁世凱」算是一本比較新的有關袁世凱的史料。

我承認讀完本書之後有點失望,失望的不是這本書寫得不好,而是本書作者剖析袁世凱的角度和面向不是我感到興趣,本書偏重於有關袁世凱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在清末民初時外國媒體筆下的袁世凱,與我感到興趣的面向不太一致,我對袁世凱有興趣的地方是他的北洋軍的運作和他對北洋軍的統御,因為中國當年的北洋軍其實也是後來國民政府軍隊的主要骨幹之一,蔣介石短暫的統治中國其實是和北洋軍系統的勢力妥協出來的。所以想要研究短命的中華民國史,我認為應該要從袁世凱以及其建立的北洋軍開始。

我對袁世凱感到興趣的是他與日本所簽定的二十一條條約,二十一條條約是中國甚至是亞洲歷史的關鍵,這條約曝露了中國的虛實,我對於二十一條條約相當好奇,如果當時沒有簽署的話,中日會提早十多年開戰嗎?袁世凱簽約時所遭到的壓力或狀況為何?

只是這本書並沒有對我感到興趣之處多加著墨,不過這本書倒是提供了許多關於袁世凱和妻小家庭的照片,也寫了許多袁式一族的家務事和後代子孫的故事,看了本書後方才知道原來一代開國梟雄、縱橫於滿漢兩族、歐美列強與革命黨之間的袁世凱,竟然身高不到150公分且長相十分老粗。

以及讓我震撼的是,當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成功,雙十節黎元洪宣佈湖北獨立的當下,孫文當時竟然在美國丹佛一家唐人餐館當「企台」(茶房)(史學家唐德剛先生的論點)。

即便如此也不會損及所謂偉人形象,因為我從來不認為這世界上有偉人。





其 他 著 作
1. 絕版李鴻章
2. 絕版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