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吃炸雞也能搞懂恐龍:餐桌上的骨頭充滿進化之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363443
張東君
世茂
2010年3月25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科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科學視界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本書特色
恐龍鳥類一家親?!
哇!鳥類是恐龍的直系子孫
啥米?!最接近鳥類的恐龍竟然是暴龍
係金A ~ 你家的餐桌就是骨頭學校
餐桌上的雞骨頭也能拼湊出恐龍與鳥類之間的演化史
且看盛口滿老師如何發揮科學家與偵探的精神
藉著大啖炸雞,用假牙清潔劑清洗骨頭、做標本的過程當中
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抽絲剝繭---從骨頭裡找真相
一步步證實遠古時代的暴龍,跟我們現在經常看到及炸來吃的雞,可能是遠房親戚?!
~ 翻開本書之前,請先思考以下問題 ~
你叫得出名字的恐龍有哪些?
現存的恐龍子孫有哪些?
聽到鳥這個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鳥?
要幾塊炸雞才能拼出一隻完整的雞?
這些問題的答案背後,蘊藏著驚人的演化歷史!
作者簡介
盛口滿
通稱螂蜥(原文「□□□□」,源自日本千葉的方言「□□□□□□」,意指「螳螂、蜥蜴」)。文字工作者、插畫家。1962年出生於千葉縣、千葉大學理學部生物學科畢業。曾任自由之森學園中高等學校理科老師,2000年移居沖繩。參與學校NPO珊瑚舍校區的活動。2007年起,擔任沖繩大學人文學部兒童文化學科助理教授。主要著書有《骨頭學校1 ~ 3》(木靈社)、《螂蜥昆蟲記》、《冬蟲夏草之謎》(動物社)、《螂蜥老師的卵探險記》(山及溪谷社)等多數。
譯者、導讀簡介
張東君
台灣大學動物系、動物學研究所碩士、日本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班結業。平日除了從事各種異想天開的動物科普推廣外,還在網路上以「青蛙巫婆」之名散布各種動物的奇聞軼事與收藏。著有《動物勉強學堂》、《長頸鹿量身高》、《青蛙巫婆---動物魔法廚房》、《象什麼》等書。另譯有《來自昆蟲記的呼喚》等多本科普書籍。現任財團法人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秘書組組長。
目
錄
第一章 在雞骨頭中找恐龍
骨頭學校
窮人的恐龍
充滿謎團的鳥類屍體
指骨有幾根呢?
雞就是雞
第二章 鴕鳥的骨頭真有趣
鴕鳥宅急便
鴕鳥大卸八塊
鴕鳥的骨頭
哺乳類與恐龍
會浮在水上的骨頭
胃石之謎
第三章 炸雞的骨頭探險
炸雞有幾塊呢?
炸雞的骨頭
雞胸的骨頭
雞大腿和雞小腿的骨頭
雞翅膀的骨頭
第四章 從耳朵及眼睛中看到的歷史
鴨子湯的骨頭
鴨的真面目
喙部的形狀
方骨的去向
耳朵的骨頭
眼珠的骨頭
餐桌上的恐龍
第五章 想想鳥類分類
紅鶴的骨頭
紅鶴令人傷透腦筋
鳥的分類
企鵝是鳥嗎?
企鵝的「歷史」
雞骨頭的特殊性
為什麼會發生「不飛」的進化
第六章 跑步鳥兒們的骨頭
鴕鳥的幼雛
像恐龍
鴯□宅急便
食火雞的解剖
骨頭的繼承人
序
作者序
學生有時會口出驚人之語。
雖然我當理科老師已經二十多年了,卻還仍然有這種感覺。
我現居於沖繩縣廳所在地的那霸市。雖然琉球算是南方島嶼,那霸市卻是個放眼所及全是水泥的都會。我曾經造訪過此處的一間公立中學,替一年級學生上課。
「請舉出你所知道的鳥類名稱」
一開始上課,我就先問了這樣的問題。
「天鵝」
最初的這個答案讓我失笑了。明明是住在沖繩,最先想到的鳥名怎麼會是天鵝呢?
笑完以後我開始思考。居住在現代化的都市社會中,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有機會看到鳥。正因如此,不管那種鳥是否棲息在沖繩,對學生們來說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已經開始把自然給「虛擬化」了。
雖然學生會做出令人意外的回應,但是他的這句話,內容卻也值得我們深思。
我經常把骨頭帶到教室裡當教材。在這個時候,十之八九會聽到這句話。
「老師,那是真的骨頭嗎?」
此話一出,代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充滿了虛擬的自然。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會把骨頭帶進教室裡。因為骨頭是「真正的」自然。
骨頭中刻劃著動物一路走來所經過的進化「歷史」,從骨頭中也可讀取出牠曾經過著何種「生活」。只不過是否能夠讀取這些寫在骨頭中的「歷史」與「生活」,則取決於拿到骨頭的人所具備的能力。因為大自然絕對不會很親切的直接告訴你。相反的,到當時為止都沒人解讀出來的故事,也有可能被你從眼前的骨頭中讀取出來。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充滿了不是出乎預期的有趣事項。
在給小學生看骨頭的時候,他們經常會發出驚人之語。他們居然會問說:「那是恐龍嗎?」起初我聽到這句問話的時候還有點憤慨,還覺得:「你們到底在胡說些什麼!」呢。
恐龍是已經絕種的動物。我拿到他們眼前、給他們看的骨頭,可是比恐龍要新鮮太多啦。你仔細看清楚呀!不過在同樣的對話重覆過幾次之後,我改變了想法。恐龍是已經絕種的動物。可是對小學生們來說,恐龍卻是「身邊」的動物。對人類來說,若是不認識大自然,它就不具意義。我認為現代社會的都市化讓大自然持續減少、使得我們的生活跟大自然越來越脫節,正是造成大自然的虛擬現實化的主要原因。既然如此,小學生們對恐龍的喜愛,應該就可以成為讓他們認識自然的重要途徑。
只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恐龍也真的是一種極為虛擬現實的存在。我們並沒有機會挖掘或碰觸真化石,也不太可能獲得第一手的消息。小學生對恐龍所抱的親近感,跟我認為的恐龍的虛擬現實感,是否有可能在某處交會呢?在長考之後,我做出的結論是從鳥骨中找恐龍……的嘗試。由於對現代的孩子們來說,就連鳥類本身都已經快要成為虛擬性的存在了,所以才讓我決定要拿大家都認識的鳥當素材,再次思考鳥類與恐龍之間的關係。這種鳥就是雞。我們在吃炸雞的時候,一定會留下不少雞骨頭。我想要嘗試一下是否能夠從這些吃炸雞時剩下來的骨頭,探索恐龍的奧秘。
假如您想知道我們是否真能從炸雞的骨頭中找出恐龍,就請閱讀本文吧。不過我個人在整個探索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人絕對沒辦法脫離大自然而生存。因為即使是餐桌上的雞骨頭,都隱藏著「真正」的自然喔。
譯者序(導讀)
最初看到《吃炸雞也能搞懂恐龍》這本書,是在目前任職於日本大阪自然史博物館的京都大學學長部落格上。
他到自然史博物館工作不久之後,就發現由於工作所需,他得製作許多的標本。而那些製作標本用的動物來源,則是五花八門。最正常的管道是與動物園的建教合作,然後是他和同事們在野外調查時撿來的,或是民眾送來的動物屍體、擱淺的鯨豚類、學長自己在博物館撿到的,撞到玻璃的死鳥等等。雖然他並不是每天都會收到動物,但是在處理完繁忙公務之後再回頭看看累積的屍體數量時,卻也發現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的成語是其來有自。於是他就和本書的繪者西澤真樹子一起組了一個志工團體「大阪骨骨團(Naniwa Honehone Dan)」,專門處理博物館內的各類標本。
這個最開始只有四個人的組織,現在的會員數已經在百人上下,而且包含高中生在內的學生佔大多數。訓練的過程除了一步步的教導志工們怎麼清理標本之外,當然還有製作骨骼標本、皮毛剝製標本。不過我認為最絕的,是由「大阪骨骨團」的團長西澤親手繪製的小冊《從路邊到標本--撿到動物屍體時該怎麼辦》。日本的低溫宅急便業務是很發達的。在野外撿到動物屍體,只要包裹得好一點,就可以直接寄到博物館給「大阪骨骨團」收。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寄件標籤的寫法」。因為你千萬不能寫內容物是「屍體」,也不好寫成「食物」;但是寫動物學名也並不是個好方法。在那本小冊裡,就舉了一些好的跟不好的例子給對製作標本,或對替博物館收集資料有興趣的民眾參考。
《吃炸雞也能搞懂恐龍》的作者盛口滿,曾經教過大阪骨骨團的西澤團長。在看過本書以後,才知道原來這種對骨頭的熱愛,是可以像病毒般傳染給別人的。有像盛口滿這種把骨頭裝在背包裡到處走,舉辦「骨頭學校」的老師,才會有在前線努力不懈的製作標本,進行前線補給的學生。因為把死掉的動物作成標本之後,能夠做的事情不並是只有把它展示在博物館裡面而已,要讓一般民眾從標本看出個所以然,由看熱鬧變成看門道,才算得上是盡到科學教育的責任。
不過本書同時也告訴我們,想要得到骨頭,自己試做標本並不一定得到博物館去,也不必真的進行動物解剖。因為「餐桌就是學校」!只要家裡不是吃素,三餐中一定會有魚或肉出現,也就會有骨頭剩下。在把骨頭當成廚餘丟掉之前,照著書中的方法清潔骨頭,做一下排列組合,認識一下動物的身體結構,再和自己比一比。雖然不一定會學到跟演化有關的知識,卻絕對能夠更認識自己喔!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