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少了一部分,為什麼更值錢?:「不做」,最有價值的新商業概念,如何操作?

少了一部分,為什麼更值錢?:「不做」,最有價值的新商業概念,如何操作?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526466
晴天
大是文化
2010年1月26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Think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Think


[ 尚未分類 ]









  本書獲獎記錄:美國《商業週刊》2009年最佳創新及設計書
  美國800-CEO-READ年度商業好書(創新類)
  前蘋果電腦創意總監、矽谷創業大師 蓋 川崎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丹尼爾.平克
  《海星與蜘蛛》作者歐瑞.布萊夫曼
  史丹佛大學教授羅伯.蘇頓
  推薦

  猜猜看,下列這些產品、人、企業、機構、影集,他們有哪四個相同之處?
  賈伯斯與iPhone的魅力。
  《黑道家族》最後一集收視率暴增。
  數獨,數百萬人天天在玩。
  從Lexus到豐田Scion,囊括奢華、中產與個性—-所有市場區隔。
  Jackson Pollock波拉克的畫作,價值1.4億(史上第五高價)。
  In-N-Out漢堡,速食店竟然成為觀光客必拜景點。
  阿姆斯壯環法自行車大賽7連霸。
  GORE-TEX 廢除公司組織,first-direct銀行關閉所有分行,公司反而大幅成長。
  紐約市警局運用「破窗理論」,治安完全改觀。
  
  他們的共同點是:他們在操作「對稱」、「誘惑」、「能捨」的心理技巧,而且操作出來的實際效果都非常「恆久」。
根據作者馬修.梅伊的分析,這些人和企業的共同點是都善於操作這四個要素,但其實應該說他們的共同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格調」。他們在商業上、管理上各自獲得驚人成就,他們的共同點是很懂得呈現格調的四大心理技巧:

  1.人類的心理模式,總是喜歡行動、喜歡添加,因此我們往往有太多作為。於是我們讓組織疊床架屋,阻絕了消費者和員工的意見;於是我們拼命廣告、宣傳;於是我們為了奪冠而拼命用力苦練,反而讓肌耐力消退。我們應該適時的「停止作為」,但何時該「捨」呢?

  2.人的思想,總是喜歡對稱,因此我們會在腦海中,自動把「少了一部份」的畫面、故事和視覺補足。於是我們玩數獨上癮、對於沒有結局的電影回味再三、發現波拉克的碎形畫作「亂塗」到渾然天成……,玩創意的人該如何「玩」消費者的對稱心態呢?

  3.每次看《蒙娜麗莎的微笑》都感動的起雞皮疙瘩、賈伯斯的搞神祕總是恰到好處的激起我們的好奇心、吉百利巧克力的廣告老是在玩「未完成」,這種「無」、「留白」所造成的誘惑,有什麼要領呢?

  4.人總是習慣以一種直覺或本能的方式直接切入問題,急著給出一個答案。但這麼做無法觸及更深層、隱而不見的問題根源。你知道嗎?荷蘭有個路口把燈號拆了,交通事故反而銳減;紐約和洛杉磯先抓逃票、塗鴉、扒竊的小罪,結果大案發生率銳減;豐田要員工在作業瓶頸處站一天不准插手,結果長久的改善了流程。收效恆久的解決方案,來自適當的觀察,我們該如何觀察呢?

  有格調的解決辦法,其實大都經過精心設計地刪減、留白,好讓我們打從心底自動補上那「失落的一部份」,而誘惑力也因此而產生。有格調的創意,反而常常不是專家所提出,它是一個人人有機會、時時能獨贏的創意競賽:

  第一題,不能用電、成本不超過兩美元,你如何做出一個讓蔬果保鮮三十天的器具?

  第二題,沒有風、沒有電,你如何裝設「自來水」?

  答案在本書當中,這兩個不花錢、沒科技可言的發明,改變了幾百萬人的生活。

作者簡介

馬修.梅伊Matthew E. May

  著有廣受好評的《豐田創意學》(The Elegant Solution),該書並獲得Shingo Research Prize for Excellence。

  他是很受歡迎的講者,經常受全球各地企業、政府、大學邀請.他也接受委託,與《財富》五百大企業列名的創意團隊和高階領導者合作。

  他擔任豐田汽車相當核心的顧問近十年之久。他的文章廣見於《今日美國報》、《策略+商業》(Strategy+Business)和《品質進展》(Quality Progress)。《華爾街日報》、美國《商業週刊》、企管大師畢德士主持的網站TomPeters!、《快捷企業》(Fast Company)、美國

  商業電視頻道CNBC和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都曾經報導過他。

  馬修.梅伊大學就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並取得華頓商學院碩士。熱愛自行車運動。

譯者簡介

晴天

  資深媒體工作者,現專務譯事。譯有《天啊!我居然CC給他:電子郵件如何幫你拿訂單、受重要、結人脈》、《猶太人的思考技術》、《猶太人的致富技術》、《一個人的執行力》、《大事法則》、《當主管,必須懂這些!》、《誰說重要事不能明天做!》(以上為大是文化出版)、《慈悲領導》、《基督宗教簡史》、《所羅門王的智慧箴言》(以上為啟示出版)


@簡短不見得就能有格調,但是又臭又長肯定妨礙格調。我秉持這種精神,寫下這篇一百四十個字元的序。為什麼準準一百四十個字元?因為這是推特推文的字元上限。

  「少了一些是新定義的更多。簡單易學:對稱、誘惑、能捨和恆久。如果去做,非常有價值。第一步:讀梅伊的這本新書。」

  “Less is the new more.” Easy to learn: symmetry, seduction, subtra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Very valuable to do. Step 1: Read Matt’s book!!──蓋川崎(Guy Kawasaki),《創業的藝術》作者、Alltop.com 共同創辦人
詳細資料
top

* 叢書系列:Think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top

超有格調推薦/前蘋果電腦總監、矽谷創業大師 蓋川崎的一百四十個字推薦

作者自序 留白的美感
  「少了一部份」讓魅力更大。它不是什麼戲法,而是一個稱之為「讓人的概念發生轉變的概念」(transformative idea)的例子。這種概念是「格調」的靈魂,也是這本書的核心:無形往往更勝於有形。

第一章 格調的要件
  格調是一種原則,它無法更簡約、卻難以破解。或許它之所以稀有罕見的原因就在這裡。

第二章 瘋狂追求對稱
  一件事物,明確著墨的程度愈小,會變得愈強而有力。不確定與模糊能激發興趣,使我們緩下腳步思考。既然我們不能一眼看見我們心中渴求的對稱與秩序,於是我們全神貫注投入。

第三章 「無」的誘惑
  在iPhone的設計上,賈伯斯去除了世上每一具電話共有的一項組件:鍵盤。事實上,iPhone只有一個「Home」鍵。多年來,蘋果的設計標準一直以潔淨與線條優美悅人著稱。但即使根據這樣的標準,iPhone的設計也稱得上精簡得出乎意想,鍵盤已經虛擬化了。

第四章 少掉一部分,更誘人
  具有質樸之美的物件外表看似簡單、不費勁, 跡近渾然天成, 但想達到這種境界,其實需要投注無數心血與修改。一件設計得真正高明的事物, 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低調含蓄、遊刃有餘的美感, 而且非常合於使用。

第五章 格調──不勞永逸
  「格調」不是超凡智慧的產物。但以格調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雖不需要愛因斯坦或達文西的天才,但想要成就一種有格調的方法,確實需要科學家一般的謹慎評估與鉅細靡遺的觀察,需要像藝術家一樣在藝術形式的明確界限(如畫家的畫布,雕刻家的大理石塊,作曲家的八度音程,作家的文字範疇)內追求各種巧思的可能性。

結語 心存格調
  想得不夠與想得太多之間,其實有一條精微的界線。所謂格調,全在於學習如何更加前一致地走那條線。

top

作者序

留白的美感

  二○○七年六月十日,星期天,美國境內近一千二百萬電視觀眾轉到HBO頻道,收看熱門影集《黑道家族》(The Sopranos)大結局。《黑道家族》描述一位現代黑手黨頭目,帶著一群形形色色、組織鬆散的黨徒,在紐澤西州北區胡作非為的故事。在跨越六季的八年播出期間,這部影集囊括二十幾項大獎,包括最佳電視影集金球獎與傑出影集艾美獎等。挾著這種過去只有大電視網劇集獨享的風光聲勢,《黑道家族》使創意電視劇再行其道,也使HBO成為影視娛樂業界的領先業者。

  這一天播出的大結局由創造這部影集的大衛.柴斯(David Chase)親自操刀,身兼最後一集的編劇與導演,而自《黑道家族》於一九九九年開播以來,這類情事並不多見。

  自《六人行》(Friends)大結局於二○○四年播出以來,如此舉國風靡的盛況堪稱絕無僅有。影評人佳評如潮,認為《黑道家族》的下檔意示一個紀元的結束,忠實的影迷也透過部落格與網頁表達他們的惋惜。就連受敬重的評論家佩姬.努南(Peggy Noonan)也在《華爾街日報》她個人的週末專欄「宣言」(Declarations)以整篇專欄評論這件事,主張《黑道家族》儘管充滿暴力與犯行,卻能以一種極盡感傷的方式,掌握世間男女在工作與人生旅途中面對的種種挑戰。套用她的話說,「《黑道家族》不只是一部大戲,甚至不只是一部經典,而是一部傳世鉅作,而它在本週日夜晚的落幕戲,更締造了紀元性的意義。」

  在那個週日晚上,隨著一小時的節目漸近尾聲,每個人都屏息以待,認定東尼.索波諾(Tony Soprano)的下場即將真相大白。自二十二個月前,柴斯宣佈大結局播出日期以來,東尼會不會被「幹掉」,成了影劇版一直火熱的話題。但令觀眾難以置信的是,節目中對這個「大哉問」始終沒有具體答案。他們一直守候到最後幾秒鐘,卻駭然發現電視螢幕突然轉黑。又隔數秒,演員與製作人員名單出現,《黑道家族》影集正式畫下句點。

  一部影集竟以如此方式倏然告終,堪稱史無前例,就藝術角度而言,也是開疆拓土的創舉。但如此結尾之所以令人回味無窮,主因不在這項收尾決定的本身。這手法最令人難以忘懷之處,其實是觀眾在螢幕轉黑那一瞬間,以及之後的想法。

  觀眾當時最立即的反應跟劇情發展完全無關,反而是假設電視訊號故障:我的電視訊號怎麼在這緊要關頭出狀況?當然,在這個衛星與有線電視的時代,如此反應原也不足為奇;令人稱奇的是,每個人的反應居然一模一樣——一定出了什麼差錯。直到演員名單出現,觀眾這才猛然明白:那幾秒鐘的漆黑,就是這影集的結尾,我家的電視機沒有問題,於是開始思考。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結局播出之後幾天出現的狀況。

  在之後那個週一的上午,媒體的報導彷彿排山倒海。從CNN到《紐約時報》,各大媒體無不爭相議論。當然,影評人大呼上當,指控大衛.柴斯避重就輕、奸滑耍詐、別有用心(東尼.索波諾無論有什麼下場,總難免讓一半影迷失望,而且如此含糊以終,也為日後大銀幕的攝製留下空間)。一些脫口秀節目,如《每天秀場》(The Daily Show),立即以此為題,冷嘲熱諷,還在它們自己的節目中模倣這種手法。但在觀眾這方面,一開始因為覺得遭人吊足胃口而產生的不快,很快煙消雲散,代之而起的,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高度劇後省思。柴斯那句半打啞謎的話,「任何人只要想看,它原原本本,都在那裡」,也引起新一波對「大衛.柴斯天才手法」的推崇(說本劇經典程度已經超過《教父》)。

  觀眾逐漸搞懂,劇中每一景都經過柴斯精心策劃,他們藉由TiVo錄影機一格一格重新解析劇情、一再重看,從中尋找公然吐露與藏之精微的視覺線索、音效暗示與暗含弦外之音的對白,就連攝影機角度、用色與燈效這類不易覺察的細節也不放過。就這樣,各式各樣理論出現在線上與傳統媒體。有關劇情的爭論也彷彿有了自己的生命,觀眾自己製作出他們自己的結局,用柴斯提供的蛛絲馬跡填補遺漏的情節。對大多數人而言,雖說唯有透過全面回顧才能一窺究竟,但東尼.索波諾的命運其實不言可喻。就這樣,從原本茫然不知的基礎上,至少衍生三種各不相同、卻都言之成理的結局,而且每一版本各擁信徒、極力堅持他們的看法。

  重點是,對於直截了當的結局,觀眾不會如此投入、如此爭得面紅耳赤。大多數影評人即使並不喜歡《黑道家族》大結局,卻都認為它的播出是二○○七年創意尖峰之作,許多影評人將它譽為近年來電視史上最有創意、最值得懷念的一個小時。無論從什麼角度而言,這最後一集都堪稱不朽。

  但如此戲劇性、歷久不衰的衝擊,背後究竟有什麼玄機奧妙?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在一個始料未及之處:中國先哲老子的《道德經》: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翻譯

  輪子有三十條車輻拱著輪心的圓孔,正因中間是空的,輪子才能運轉使用。
  揉合黏土製作器皿,正因中間是空的,所以器皿才能盛物,派上用場。
  開鑿門窗,造房築舍,正因中間是空的,所以房舍才能居住使用。
  所以「有」可以給人便利;「無」讓物品發揮作用。

  大衛.柴斯拋開傳統、以開創性的手法為劇情結尾。這麼做無疑使他得到了自由發揮創意的空間,讓他一舉解決幾個不同的角色與劇情問題。他這麼做,不只可以將一些看似天差地遠、雜亂無章的情節與場景串成一氣,還能巧妙迴旋,既使相當部份觀眾不致失望,還能造就更大的觀眾參與。為了在每一個景埋下伏筆,柴斯用盡心機,對任何細微末節一絲不苟,這一切種種使他的藝術成就向上提升。最後一刻,螢幕轉黑,呈現「無」的極盡單純,因而展現了驚人的魅力,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回味無窮。柴斯不設結尾,留下無限詮釋空間,以一種全然原創、而且截然不同的方式面對觀眾,並藉此告訴觀眾,他尊重他們的智慧與創意。

  《黑道家族》大結局十全十美嗎?當然不。所謂「十全十美」指一件事已經完成,而且無懈可擊,《黑道家族》和這兩件事壓根沒關係,但它有一種或許有比完美還要有力量的特質。

它很有格調(elegant)。

a.
  「失落的要件」(the missing piece)能讓魅力更大,它不是什麼戲法,而是一個稱之為「讓人的概念發生轉變的概念」(transformative idea)的例子。這種概念是「格調」的靈魂,也是這本書的核心:無形往往更勝於有形。

  《黑道家族》影集沒有傳統結尾,卻能造成如此轟動,基於同理,無論如何刻意、精心變化,「完整的E」絕對不能讓你如此投入注意力,絕對無法為你帶來如此難以磨滅的衝擊。而一旦取得線索,一切後續發展都不由你自主,你的腦子會為你創造出影像,轉變你心裡頭的概念。就像《黑道家族》大結局一樣,這個不完整的E,也以一種新形式呈現,有了它自己的、一種極具持久力的生命。

  這個簡短的示範,為我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一旦以最低限度的輸入造成最大程度的衝擊,「格調」的魅力將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時無論再添加什麼,事實上只能為期望的效果(在E浮現出來時,你極可能經歷過的那份驚喜)減分。只有在回首反思的情況下,E這個字母才會顯而易見。

  「失落的要件」之所以如此威力無窮,原因在於它對「有形」能施加一種出奇簡單、但經過周詳思考的重新構築。換言之,只是刪減、削除,算不得有格調。

  無論無心插柳,或是有意為之,大衛.柴斯在製作《黑道家族》大結局時援引的策略,正是失落要件的魅力所在,也就是老子所謂的「無之以為用」。在許多不同領域,最能創新、最多產的人士往往刻意選定適當的事物留白,以一種有創意的方式激發大家的想像力,柴斯也用了這種作法。

  儘管這概念未必新穎(老子的哲理流傳至今,少說也不止兩千五百年),但無論你怎麼看,它仍是一種罕見的激進作法。如果我要你告訴我,無論面對任何情勢,可以做的最簡單的事是什麼,你可能若無其事地聳聳肩,不假思索、直覺反應似的答道:「什麼也不做」。但什麼也不做並不容易;事實上,它與最自然、最直覺的反應正好相反。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在非洲進行攝影旅行,就在你準備按下快門、捕捉一個母河馬帶著小河馬的完美鏡頭,卻發現母河馬向著你衝來。大多數人的反應肯定是拔腿狂奔,速度之快,就連豹子看了也自嘆不如;但《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探險記者伯德.馬森(Boyd Matson)告訴我,就算你跑百米有九秒的實力,面對這種情勢絕不能跑。應付這種情勢,馬森是專家,因為對他而言,怒衝而至的母河馬是日常工作的一部份。他建議,碰到這種狀況,你應該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換言之,就是什麼也不做。但當一頭兩噸重的巨獸,朝你咆哮、飛奔而來之際,想做到什麼也不做,真是談何容易。

  此外,如果我告訴你,在這接下來的五分鐘內什麼也不做,我敢打賭你辦不到,在這五分鐘裡,你絕對會做些什麼。我們總以為,這世上最簡單的事莫過於什麼都不做;事實上,什麼都不做,才是最難辦到。

b.

  《基業長青》、《從A到A+》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教授從史丹佛商學院甫畢業,第一個接觸的職場就是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在這段初入職場的時間裡,他初嘗留白的價值。一位指導過他、他頗為景仰的教授糾正了他缺乏紀律的毛病。這位教授專精創意與創新,告訴柯林斯,他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忙,卻忙得沒有焦點。

  她這話說得一點也沒錯:那段期間,吉姆.柯林斯雄心萬丈,追逐他精心策劃的目標,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一切。只不過飛馳衝刺引發的雜亂喧囂,同時充斥在他職涯生活的每一角落。她這番話使他暫停腳步,重新思考自己的作為。這位教授要柯林斯做一個﹁功課﹂,她稱之為「二○-一○」的練習:假設你繼承了一筆兩千萬美元的遺產,但只剩下十年壽命,你所做的事情會不會不同?你尤其要問自己──「我會不再做些什麼?」

  這項功課果然達到預期效果:柯林斯停下腳步,思考什麼事對他最重要。柯林斯說,他有三個理由認定這番思考是他人生的轉捩點。首先他覺察到,自己盲目衝刺卻選錯了路,等於將龐大精力投在錯誤的事情上。他發現自己痛恨當時的工作,於是立即辭職,回到史丹佛,展開研究、教書與寫作的新職涯。

  其次,這項功課成了與他長相左右的座右銘,不斷提醒他,時間有多麼重要、多麼珍貴。現在,他每逢一年之始,首先總會選出這一年「不做些什麼」,而他的每一張待辦工作清單,一定納入「不再做什麼」項目。柯林斯宣揚他的這種作法,力促他的觀眾與讀者,在訂定待辦工作清單時,必須同時列一張「不再做什麼」的清單。為了落實這張清單,他的忠告是,嚴格執行以下這件事︰先想清楚,將目標和目的排出優先順序,然後,將這張表最底下的百分之二十永久刪除。

  最後,在他研究企業的過程中,這個思考原則能協助他,找出某些公司所以能成就出「偉大」、而其他公司只是「好」而已的原因。偉大的公司能不斷去除那些無關宏旨,對獲利、熱情、與完美等準則不能帶來重大助益的活動。獲利,意指為公司以及客戶帶來價值的活動。熱情,意指除了賺錢以外,公司還有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完美,意指面對每一項工作都能集中全力、執行得沒有瑕疵,使其他業者無從與之競爭。偉大企業付諸實行的每個活動,都必須能滿足這三項準則。

  吉姆.柯林斯二○○三年在《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發表〈停止作為〉(Stop Doing),論及為什麼「不做」這麼重要:

  「一件偉大藝術品,無論是一首交響樂、一本小說、一幅畫、一家公司、或最重要的,人的一生,組成的要件不僅是這項成品當中有些什麼,『其中沒有什麼』也同樣重要。真正偉大的藝術家、真正不凡的藝術品之所以與眾不同,端在於能嚴格遵守『丟掉不適合的』,也就是說,要能割捨可能已經投入幾天、甚至幾年心血的成果。」

c.

  柯林斯這番話,對我彷彿是當頭棒喝。當時,豐田每年都能成功實現幾十萬項創意,而我受僱擔負一項獨特而且挑戰性極高的任務:找出豐田如此神乎其技的原因,背後暗藏著什麼獨家流程。我讀到柯林斯這篇文章時,發現:原來豐田的每一項創意,背後都有著「不做些什麼」的哲理。

  我突然覺悟,我在觀察這個問題時,一直用錯了方式。出於自然與本能,我過去觀察的一直是「應該做些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些什麼」。一旦改變了思索的方向,對我而言,研究神乎其技的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便成了探討豐田系統中「沒有什麼」,了解它如何不再做、哪些事不再做。

  豐田能拋開一切缺乏熱情、不夠完美的事物,當時已經成為美國市場領先豪華車品牌的凌志(Lexus)車系,突然成為這項能力的閃亮典範。與「有什麼」相比,「沒有什麼」往往同樣、甚至更加有力。這種簡單的思考,使我得到一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事實上,它讓我眼前呈現出一種全然獨特的現實,改變了我一生。

  「格調」是一種本質上不同的創意觀,但格調不好掌握,用格調來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待探討與披露,我們無法光憑了解豐田一家公司的格調而掌握住「格調」的要領。為了掌握「格調」如何操作,我將這種「不再做什麼」的觀念,運用在我自己的人生。我辭掉管理顧問業務,寫作、教書,專心研究格調「如何操作」與「何以奏效」。

  我觀察更多人、更多團體的故事,研究他們如何以極少締造極多。結果我發現,如果你知道在哪裡觀察,知道觀察些什麼,就會發現那種字母E式的格調核心作法,從藝術到田徑運動、從產業到建築、從科學到社會,堪稱無所不在。

  我將在這本書中為你舉例說明,許多個人、團隊、與公司如何善用這個威力奇大的創意原則,創造出更好的概念與成績。寫這本書,目的在於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能找到什麼、學到什麼,讓我們的作為顯露出格調?

  但我要事先警告你,我只能做到舉證,我所歸納的格調案例不可能全面而徹底。誠如十九世紀美國哲學家詩人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所說,如果能熟悉一項原則,你不必熟悉這項原則的一切應用。我的目標,不是將格調的概念簡化為一種一目瞭然的處方。不管什麼狀況,都拿同一種處方當作解決方案,這是所謂的萬靈丹,世界上沒有這種東西,更何況,格調本身就沒有單一的配方。

  格調何以擁有如此出奇的神力?其中原因並不顯而易見,如果能加以解碼,我們必然能有所領悟,發揮格調的真正功效。我的意思是,關於格調,我看的是更大的圖像、理解更深入。

  我用一種東方觀點來說明我要提供讀者的是什麼。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心理學家曾向一個研究團體出示一張圖片,圖片內容是叢林中的一頭象,研究團體的成員則包括來自美國與亞洲、各種年齡層的人士。研究人員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觀察這圖片引發了哪些不同的腦活動。基本上,所有西方人在看了這張圖以後,大腦中職司目標識別的那部份啟動了。但東方人看了圖沒有這種反應。換言之,亞洲人見到的是裡面碰巧有一頭象的叢林,但西方人見到的是一頭象,對叢林卻不甚注意。我在追求格調的過程中,檢驗格調的重點是裡面碰巧有一頭象的叢林(怎麼做可以展現格調),而不是任何特定類型的象(格調有哪些類型)。

  為了鮮明描繪這更大的圖像,我們需要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檢驗格調。(藝術家們告訴我,這麼做有助於「拱出真相」。)為解開格調的祕密,我們需要對它的特質與構成層次有若干了解。我們得了解何以格調擁有如此令人迷戀的衝擊。我們得掌握隱藏在格調背後的那種「捨」的過程。我們需要可以行之久遠的操作方式,以便運用我們取得的見解。最後,我們需要了解何以格調不易塑造,塑造格調時會面臨什麼障礙。這麼做能幫助我們發掘「格調」的核心概念,它們也形成本書的基本架構。

d.

  不過,你或許仍然會質疑,「格調」的概念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強,這和我們習慣了的做事方式不一樣,而且這麼做(應該說「不做」)反而能為我們帶來更大影響。

  因為,我們面對的最緊迫挑戰,是我們做了很多、卻沒有效果,因此我們急需解決辦法,而這辦法便是格調。如果我們不能以一種新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我們幾乎必將重蹈覆轍,因為土地、勞工、與資金這類珍貴資源價格飛漲,你負擔不起、也沒有必要什麼都做。

  由於天性使然,當應該減的時候、我們喜歡加,當應該停下來思考的時候、我們喜歡行動。我們需要一種方式,持續的讓我們以能夠創造價值的簡單,取代很可能減損價值的複雜。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去刪除無關緊要的東西,替更多關鍵要事留下空間。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