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達爾文與小獵犬號 — 物種原始的發現之旅

達爾文與小獵犬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63825
楊玉齡
天下文化
2009年8月24日
120.00  元
HK$ 102  







* 規格:平裝 / 283頁 / 23*17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演化/遺傳















一段改變人類思想的壯闊旅程
一位青年環球航行的冒險故事
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圖像紀錄

  1831年,英國海軍艦艇「小獵犬號」載著年方22歲的達爾文,從普利茅斯港出發,環球航行五年。這一趟旅行,使得一名原本成績勉強及格的大學生,蛻變為認真治學的自然學家;使得原本有志於擔任神職的年輕人,竟醞釀出抵觸聖經創世思想的演化論。

  這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趟旅程,後來成為「物種原始」理論的源頭,這個想法撼動了全人類的思想,而且影響至今,愈加深刻。

  達爾文誕生至今已200年,他的演化巨著《物種原始》也發表了150年。

  但是你真的知道,在那一趟關鍵的五年航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打開這本遊記,跟隨達爾文環繞世界一周的腳步,參與他的探險旅程,你將會見識到各地繽紛的生命、特殊的地理、稀奇的風俗民情,並且目睹偉大思想的孕育歷程。

  ※擺脫傳記、史料的嚴肅寫法,把達爾文的五年航程寫成引人入勝的故事
  ※精心搭配近兩百幅珍貴圖片,許多甚至是當年船上成員的親筆繪作
  ※真正完整重現達爾文的小獵犬號之旅

作者簡介

穆爾黑德 Alan Moorehead

  1910年生於澳洲墨爾本,墨爾本蘇格蘭學院、墨爾本大學畢業,1936年至1939年間服務於倫敦《每日快報》任駐外特派員,第一件任務就是採訪西班牙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中東、遠東及歐洲各地的戰地特派員,並榮獲大英帝國軍官勛章。1968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勛章。

  穆爾黑德著書頗豐,其他著作包括《非洲人三部曲》(African Trilogy)、《蒙哥馬利》(Montgomery)、《加利波利》(Gallipoli)、《蘇俄大革命》(The Russian Revolution)、《藍尼羅河》(The Blue Nile)、《致命的衝擊》(The Fatal Impact)、《挪亞方舟已無空間》(No Room in the Ark)、《白尼羅河》(The White Nile)。

  《加利波利》一書,還嬴得1959年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書獎和庫伯紀念獎(Duff Cooper Memorial Award)。

  他與露西.米納(Lucy Milner)結褵,育有二子一女。(米納I曾任《每日快報》婦女版編輯。)

  穆爾黑德卒於1983年9月。

譯者簡介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榮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大自然的獵人》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推薦獎、《雁鵝與勞倫茲》榮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



譯者序 萬里追蹤巨人腳印 楊玉齡

01 會面
1831年
幸運兒達爾文 / 貴族船長費茲羅 / 當達爾文遇上費茲羅 / 充滿活力的年輕人 / 熱愛一切野外事物 / 家世背景響噹噹 / 校園裡的庸才 / 好事多磨 / 舅舅大力相助 / 揚帆之前

02 揚帆
1831年9月 ~ 1832年4月
肩負宗教任務 / 重新打造小獵犬號 / 等待又等待 / 初嚐暈船滋味 / 航向熱帶晴空 / 古怪的費茲羅 / 和樂融融小獵犬號
小獵犬號航線圖與航程年表

03 熱帶雨林
1832年4月 ~ 1832年7月
自然界裡的殘酷殺機 / 蓄奴農莊 / 小小世界裡的統治者 / 首次與費茲羅衝突 / 不放過任何標本 / 航向光榮

04 洪荒時期的動物
1832年7月 ~ 1832年12月
閃亮的日子 / 船上布道會 / 船長膽識過人 / 得力助手加入採集行列 / 千年化石出土 / 神祕巨獸 / 誰是物種終結者? / 科學與聖經對話

05 火地島
1832年12月 ~ 1833年3月
福音計畫 / 深入土著營地 / 巴頓與家人尷尬重逢 / 向食人族傳教 / 別了,巴頓

06 彭巴草原
1833年3月 ~ 1833年9月
達爾文的蛻變 / 草原上的滅種戰爭 / 達氏美洲鴕 / 躍動的生命 / 牧羊犬養成教育 / 帥哉高卓人 / 獨裁將軍羅薩斯 / 血腥復仇行動 / 野蠻的基督徒士兵 / 野地生活四十天

07 布宜諾斯艾利斯
1833年9月 ~ 1833年12月
美麗安琪兒 / 盤纏又將用盡 / 熱病纏身 / 羅薩斯叛變 / 度假的孩子歸來了 / 揮別大西洋

08 安地斯山
1833年12月 ~ 1835年1月
荒原尋水記 / 小獵犬號受傷了 / 走訪聖塔克魯茲河 / 穿越火地冰峽 / 安地斯山祕境之旅 / 海底貝殼上高山 / 英倫來的晴天霹靂 / 力挽狂瀾 / 荒謬的爭執 / 捕鯨船員命不該絕 / 火山爆發

09 大地震
1835年2月 ~ 1835年9月
海崩地裂 / 地獄之城 / 變動的地殼 / 不可思議的人性 / 船上陰霾一掃而空 / 詭異的礦場葬禮 / 費茲羅勇救故人 / 航行四年之後 / 生命究竟打哪而來?

10 加拉巴哥群島
1835年9月 ~ 1835年10月
海上群魔殿 / 迷你黑龍海鬣蜥 / 大笨龜排隊暢飲 / 面惡心善陸鬣蜥 / 新奇鳥兒滿天飛 / 再見,伊甸園 / 雀鳥口喙之謎 / 天擇理論呼之欲出 / 宗教與科學漸行漸遠

11 歸途
1835年10月 ~ 1836年10月
迷人大溪地 / 憂鬱女王波瑪爾 / 行經紐西蘭 / 見面擦鼻為禮 / 「鐵鐐幫」社會 / 思鄉情切 / 璀璨的可可斯群島 / 測試珊瑚理論 / 鄉關路遠

12 牛津會議
1836年10月 ~ 1882年4月
冒險生涯畫上句點 / 神仙眷侶 / 鄉紳科學家 / 維多利亞式的甜蜜家庭 / 費茲羅失意的後半生 / 達爾文演化理論誕生 / 猶豫二十年 / 半途殺出華萊士 / 與神話爭辯 / 牛津會議風暴 / 老赫胥黎舌戰大主教 / 昔日好友反目 / 長眠西敏寺

誌謝
圖片出處
圖說引言出處
延伸閱讀



譯者序
萬里追蹤巨人腳印
楊玉齡

  轉到克倫威爾路上,老遠就看到倫敦自然史博物館門前彎出一條長長的人龍,我加快腳步,遞補上長龍尾巴。隊伍移動得很快,不一會兒,我已來到門前石階上,回頭望,人龍長度不減反增,遠處甚至還有許多牽著孩子的遊客直奔而來。很好奇,這許多人最想看的主題是什麼,恐龍?原始人?還是這裡最著名的礦物標本?或許全部都是。

  至於我,萬里迢迢跑到這來,重點非常清楚:與達爾文有關的一切......

  學生物的人都知道,達爾文是以自然學者身分,隨英國海軍探測船艦「小獵犬號」(Beagle)環球航行五年,在那期間,悟出天擇演化理論的。演化論扭轉了整個近代生物學的發展方向,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達爾文也因此被讚譽為「十九世紀全球三大思想巨人之一」(與馬克思及佛洛伊德齊名)。

  在這關鍵的五年航海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竟能使一名「課業成績總在及格邊緣打轉的平庸大學生」,漸進蛻變為引爆十九世紀思想炸彈的巨人?

  有關這次航程的各類原始資料,前前後後拖了約一個世紀之久,方才陸續問世,包括達爾文的航海日記、書簡和自傳(達爾文自傳一直拖到1958年才由孫輩編輯發行第一版),以及當代其他人士的著述(例如生物學家赫胥黎、小獵犬號船長費茲羅)等。小獵犬號五年航程的全貌總算於二十世紀中期,呈現在世人眼前。

  但是對於一般讀者而言,這些洋洋灑灑的文獻史料著實厚重了些;於是,第二類精簡描繪這趟航程的大眾路線書籍應運而生。其中有兩本最是精緻突出:《達爾文的航程》(The Voyage of Charles Darwin)以及本書《達爾文與小獵犬號》(Darwin and the Beagle)。兩者各有千秋,但是風格路線不大相同。前者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出版,純粹由達爾文觀點來敘事,按照年代,摘錄他本人航海日誌及自傳,很能統一表現達爾文的個人思維;再加上達爾文生就一手好文筆(他被公認可以「靠筆過活」),整本書的可讀性相當高。

  不過,論到重現整段航程的真貌,《達爾文與小獵犬號》可就更勝一籌了。

  1994年,我到奧克蘭(位於紐西蘭)作客,當時手邊正在翻譯《螞蟻與孔雀》(The Ant and the Peacock),想找些相關書籍來參考。在市立圖書館架上,看見好幾本《Darwin and the Beagle》並擺在一起。同一本書為何要準備這麼多本?因為太重要,還是因為太好看?

  借回家,一口氣讀完,深深覺得:兩者皆是。當下決定要向天下文化大力推薦這本書,與台灣讀者分享。

  澳洲籍資深記者兼作家穆爾黑德(Alan Moorehead)採全知觀點敘事,資料來源不僅限於達爾文的日誌和自傳(這些資料泰半都在事後多年方才定稿或修刪過,免不了較偏向達爾文晚年的觀點和記憶,風格雖統一,卻無法重現少年達爾文的原貌),也包括達爾文家人、師長以及同船其他夥伴所遺下的資料;最重要的是,穆爾黑德還蒐羅到大批達爾文的親筆信函,內容或許不是那麼深思熟慮,但卻更能精確傳達當事人在各個不同階段的真實情感與想法。

  在穆爾黑德簡潔、史料詳實的文筆牽引下,讀者自可追蹤到達爾文在這數萬公里航線中所留下的足印(生理和心理雙方面的)、他的所見所聞,以及他的所思所想。

  另外,本書的圖片編輯水準非常高段,幾乎所有書評都不曾遺漏這一點。書中大批精采歷史圖片借調自世界各地公有或私人珍藏,許多甚至是當年船上組員的親筆繪作。透過它們,讀者幾乎可以在腦海中看到這條小船的整個航行過程,極具臨場震撼力。

  譯完《達爾文與小獵犬號》後,意猶未盡,心底升起拜訪他晚年故居「唐恩小築」(Down House)的念頭,想親眼看一看他當年坐過的沙發、躺椅,想親自走一走他每天散步踏過的花園小徑;聽說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中,有許多關於達爾文故居的資料......

  故事開頭並沒有石破天驚的不凡架勢。我們的主角達爾文以「歡樂、平庸的大男孩」面貌登場。和世人印象中作深思狀的老學者截然不同,這個達爾文是劍橋大學生,熱愛騎馬、狩獵、宴會,課外活動不斷,課業卻只在及格邊緣上打轉,怎麼看都只是個校園庸才;但是,「他只在一件事情上與常人不同,那就是他對於自然史擁有一股完全自發的強烈興趣。」

  然而,就因為這一點不同,使他有機會登上小獵犬號;使他有機會在航程期間由業餘自然學愛好者,蛻變為嚴肅的生物學者,進而蘊釀出科學史上光芒萬丈的演化論。

  達爾文的運氣是不是太好了?

  也是,也不是。

  他的機運看起來是很不錯,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點:他早在參與小獵犬號航程之前許久,就已經開始採集自然界裡的花草蟲石;換句話說,他事先為這趟機運已作了十來年的預備工夫,完全不是僥倖得來。

  出航後,更令人驚訝的是:原來達爾文的體質天生會暈船,而且一暈就是五年,始終是個「陸地人」。不難想見這五年航程裡,他在生理上有多難受。但他終究忍了下來(他有權隨時離船返鄉),不只忍下來,而且航程中每到一站,他都賣命工作,採得無數珍奇標本,記下諸多奇景見聞。他始終不以自己的工作狂態度為怪,反倒對船上兩名受不了嚴格紀律而開小差的水手,「打從心底覺得迷惑」。

  就在歷經一趟又一趟苦行僧般的野地採集旅程後,演化論的雛形方才逐漸凝聚出來。假使他受不了暈船之苦,早早打道回府;假使他雖然堅持下來,卻是抱持遊山玩水的旅人心態度過這段航程;那麼,演化論也不可能出現在他腦海中。所以,這也不是出於幸運和偶然。

  如果真要說達爾文有什麼特別幸運之處,在我看來,生逢其時大概要算是他最幸運的一點。在他那個時代,教會思想剛剛開始鬆動,而動物、地質、古生物等學門又都各自具備相當進展;可以說,當時演化論的出場時機已接近成熟,差別只在於誰先搶到「臨門一腳」的位置。本書中,讀者可以清楚看到達爾文是如何踏著萊伊爾、洪堡等前輩學者的理論根基,加上自己的耕耘,率先搶得這個位置。

  如果世上沒有達爾文,演化論是不是還會出現?

  由於達爾文的猶疑不決,把演化論窩藏了二十多年不敢發表,我們今天才能由華萊士身上,驗證上述問題。這名半途殺出來的華萊士,不曾參與英國海軍部測量船,也不曾隱居鄉間大宅深思二十多年,但是卻能提出非常雷同的理論,證明了:當關鍵時機成熟時,許多重大科學突破都是遲早的事,不一定非得經由某人或某種過程不可。科學創作擁有殊途同歸的彈性。

  世上如果沒有達文西,肯定不會有「蒙娜麗莎的微笑」;但是,世上如果沒有達爾文,還是會有華萊士或其他人提出演化論的。這是科學創作和藝術最大相異處:科學創作擁有殊途同歸的極大彈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待達爾文蛻變成科學大師的點滴過程,不知有志獻身科學的年輕朋友,是否更易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壯志!

  進得博物館大廳,我依指標上到二樓。遠遠看見長廊轉角盡頭處,陳列著一幀黑白照片,世人最熟悉的達爾文造型:白鬢、黑袍、面容憂戚......

  除了達爾文個人的歷練成長外,本書還有另一條很重要的人文主軸:達爾文和船長費茲羅之間的關係。

  對於這條支線,穆爾黑德的處理手法顯然要比知名科學家兼科普作家(兼馬克思主義者)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詳盡、高明得多。古爾德在《達爾文大震撼》(Ever Since Darwin)中,把兩人關係定位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實在太過主觀和簡化(這或許和他的馬克思階級對抗本能過強有關)。事實上,費茲羅並不只是一個「跩得二五八萬的貴族船長」,他還是一名情緒暴起暴落的躁鬱症受害者;而達爾文更不曾長期扮演「陪船長吃飯、忍氣吞聲的小可憐」角色,他的脾氣可硬著呢,兩人衝突,幾乎每一次都是費茲羅的態度先軟化。

  五年航程裡,達爾文和費茲羅之間的友誼互動以及態勢消長,其實非常微妙、動人。

  一開場,我們可以清楚看見這兩名年歲相近的青年是如何的一見如故,尤其是達爾文對費茲羅,簡直崇拜得五體投地,不斷在一封封的家書中叨唸「船長是多麼多麼的優秀」云云,非常類似青少年時期的偶像崇拜情緒(這部分在他晚年自傳中,只剩下清描淡寫兩三筆)。

  然而,隨著航程開啟,作者不用多作解釋,讀者自能從一樁樁的實例中,看出達爾文對心目中的偶像日益失望,兩人間的氣勢也開始逆轉。這時,達爾文性格上的優點逐漸顯露出來:樂觀、隨和、認真、執著。在同船夥伴間,他人緣奇佳;在專業領域上,他逐漸培養起獨立的行為及思考能力。

  反觀費茲羅,雖然個性義勇慷慨(曾冒生命危險援救老友,而且也經常慷慨解囊)、才智過人(一等一的航海高手兼氣候預測專家)、家庭背景也很良好(無可否認,在十九世紀初期的英國,這點仍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是由於性情僵硬、古怪,終於使得他和達爾文及其他船伴間的關係日漸疏離。

  同樣的,費茲羅和頂頭上司英國海軍部之間的關係也沒處理好,雖然他工作勤奮(律己程度不輸達爾文),在航海氣候預測及南美海岸地圖繪測方面也很有建樹,卻始終沒能博得應有的掌聲與榮譽,最後以自殺悲劇終結。

  簡單地說,費茲羅一生主要敗在性格因素上。與其說他是封建制度下的惡船長,不如說他是天生的悲劇人物。就這條主軸而言,達爾文和費茲羅天差地遠的結局,倒是非常吻合近年風行的「EQ重要性不遜IQ」理論。

  果然,就在達爾文照片旁,有一塊櫥窗專門介紹達爾文故居,它的地點、交通、展示物件……等等;文末有一行附加小字:唐恩小築目前正在進行修護工作,將於1997年春天重新開放。

  心頭一沈,這麼說來,這趟倫敦行終是未能踏到達爾文的足跡?

  我在櫥窗前呆站了好一會,直到漸漸克服心底的巨大失望情緒,方才舉步踏進物種原始陳列館。

——1996年8月於倫敦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bookwarm
/ 台灣
2009.12.11看bookwarm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可當茶餘飯後的娛性節目,故事性強,趣味十足的一本好書.





其 他 著 作
1. 大腦決策手冊:該用腦袋的哪個部分做決策? How We Decide
2. 基因聖戰(改版) Genome:The Story of the Most Astonishing Scientific Adventure of Our Time--the Attempt to Map All the Genes in the Human Body
3. 諾貝爾獎 中獎指南
4. 奇蹟
5. 創世第八天:二十世紀分子生物學革命首部曲 DNA
6. 創世第八天:二十世紀分子生物學革命二部曲 RNA
7. 創世第八天:二十世紀分子生物學革命三部曲 蛋白質
8. 長生不老專賣店-充滿希望與爭議的生技大夢
9. 海神效應—幹細胞與其對醫學的承諾
10. 物理學家的靈感抽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