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血色童話

血色童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456952
郭寶蓮
小異出版
2009年5月25日
117.00  元
HK$ 99.45  







* 叢書系列:SM
* 規格:平裝 / 53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M


文學小說 > 恐怖/驚悚小說 > 歐美恐怖/驚悚小說









  沒人注意到這對入住布雷奇堡小鎮的詭異父女。那年是一九八一年秋天,郊區小鎮的生活一如往昔。醉漢在中國餐館裡遊晃,警察忙著掃毒,母親在超市工作,大家都哼著當今最流行的歌曲。然而,隔壁小鎮華倫拜突然出現一具血液乾涸的青少年屍體,流言開始紛傳:小鎮出現了殺人獻祭的可怕事情。沒人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十二歲的奧斯卡希望這場屠殺能持續下去,尤其最好降臨在那些日復一日欺凌他的同學。

  奧斯卡對這些謀殺案異常的著迷,幻想著自己化身為新聞報導上的殺人魔,拿著刀毫不留情的朝那些校園惡霸身上猛刺。但有一天,他的生活起了變化。隔壁搬進了一名女孩,這女孩從沒見過魔術方塊,但卻能一次就解出答案。依萊有著細緻的五官,皮膚質感猶如絲綢,與奧斯卡同年,講話口氣卻很老成;在寒冷的冬天,身上只穿著一件薄薄的粉紅色線衫,還不時散發出腐敗似的臭味。依萊有個祕密,她的靈魂永遠凍結在孩童的身軀內,還必須靠嗜血來維生。奧斯卡和依萊,都是受害者,雖然受害方式不盡相同。正因如此,他們出乎意料之外地,成了好朋友。也因此,他們相依相守,為了活命。

  這是一本發生在瑞典郊區小鎮的吸血鬼小說,揉合了愛、報復、血腥,還有寂寞的本質,將吸血鬼的獠牙戳進前所未有的領域。作者在全書中營造的陰鬱寂涼的氛圍,令人歎為觀止,讀來時而悲傷鼻酸,時而心驚膽跳,事後更是回味不已。與其說《血色童話》是一本恐怖小說,不如說它是一本以鬼魅和血腥包裝的純愛小說。

本書特色

  ◎一本以鬼魅和血腥包裝的純愛小說。

  ◎來自破碎家庭、在學校又遭受霸凌的男孩,遇上了以孩子軀體活了兩百多年的吸血鬼;一個靠偷竊與幻想化身為殺人魔來尋求解脫,另一個被詛咒似的、長年來不得不殺人吸血以求存活。兩個寂寞的靈魂,因為愛而發展出情誼,也為了活命而同盟。

  ◎本書以恐怖小說之姿,榮獲瑞典「拉格洛夫文學獎」。另獲得挪威的最佳小說獎,及入選瑞典電台文學獎。

  ◎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是瑞典最受歡迎的恐怖作家,首部作品即驚豔整個歐洲文壇,並被譽為最能與史蒂芬.金相提並論的作家,有「新史蒂芬.金」之稱。

  ◎倫德維斯特的作品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及改編為電視劇及電影,並被媲美於國際級頂尖作家惠利.史崔柏(Whitley Streiber)、波比.布萊特(Poppy Z. Brite),以及安娜.萊絲(Anne Rice)等人。

  ◎本書改編成電影《血色入侵》,上映後引起國際間多方迴響、橫掃各大影展獎項,也是2008年金馬影展的大熱門片,票券在短時間一銷而空,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也促使片商決定引進,即將在台上映。

  ◎《柯洛弗檔案》製片J.J. 亞伯拉罕以天價搶購美國重拍版權,預計2010年上映。

作者簡介

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 John Ajvide Lindqvist

  瑞典人,生於一九六八年,成長於斯德哥爾摩郊區小鎮布雷奇堡(Blackeberg),從小夢想能闖出一番名堂。他曾是魔術師,還在北歐魔術牌技比賽中贏得第二名。之後成為喜劇脫口秀表演者長達十二年。後來轉戰進入劇作圈,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本《Reuter & Skoog》,並擁有多部舞台劇作。《血色童話》是他第一部小說,在瑞典造成轟動,二○○五年獲選為挪威的最佳小說獎,並入選為瑞典電台文學獎。並於二 ○○八年榮獲「拉格洛夫文學獎」殊榮(Selma Lagerl?f Prize for Literature),改編成電影的劇本也由他親自撰寫。《血色童話》電影上映後,立刻引起國際間多方迴響,橫掃各大影展獎項,如二○○八年紐約翠貝卡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攝影、第四十一屆Sitges影展最佳歐洲奇幻電影、富川國際奇幻影展最佳導演、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評審團大獎等四十多項大獎;並促使《柯洛弗檔案》製片J. J. 亞伯拉罕以天價搶購美國重拍版權。

  二○○五年在瑞典當地出版的第二本小說,《死幕之城(暫名)》(Hanteringen av od?da),描述斯德哥爾摩地區出現活死人的故事(中文版即將由小異出版),已被製作公司「Tre V?nner」買下版權,將開拍成電視和電影。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後續的作品也備受矚目,前景令人期待。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4,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在山上聽重金屬
/ 臺灣桃園
2009.09.17看在山上聽重金屬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中國湘西傳說,普遍印象中,殭屍採取跳躍前進的方式,以及雙手持平向前的高辨識度,讓人不想知道他不是殭屍都很困難,而且,他們不會講話,只會一昧的攻擊活人,相較於西方世界的吸血鬼,咱們創造的怪物只剩下恐怖滅人的成分與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態……。


吸血鬼(Vampire)在西方世界是耳熟人詳的妖怪代表,他的世界屬於模稜兩可的灰色地帶:有人的外表卻不是人,既不是魔,也不是神,雖然會變身為蝙蝠卻不是天生如此。他可以突然間面露獠牙,也可以美麗動人英俊挺拔。他身上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永遠是神秘、浪漫、誘人的傳說人物,年輕貌美、長生不老、力大無窮、迅速敏捷、心電感應……除了不見天日及靠血過日子之外,我的確想不出來世界上有哪個妖魔鬼怪能如吸血鬼般:行為舉止高尚優雅,腦袋裡知識淵博,渾身充滿貴族氣息,重要的是:還真是人模人樣啊!


如果這輩子要我當怪,我一定選吸血鬼。


當初看電影的時候,對我來說,劇情算是鋪陳的很快,不是說導演將電影剪成快版,而是內容的連貫讓我無法前後理解,看了原著小說《血色童話》,很多不懂的盲點現在豁然開朗,所以不是電影編劇不好,而是,回想起來,這部電影真的要很用心去看。那說回來了,這部電影值得欣賞嗎?非常值得。不過我的建議是,可以的話,不管是先看電影還是小說,最好兩種類型的作品都能一起欣賞,若要給上優先順序,我會先看《血色童話》再欣賞《血色入侵 / Let The Right One In》。


我不打算討論《血色童話》這本書的故事劇情(但稍後會提到兩位主角),因為上網搜尋應該會有詳細說明,也不贊成還沒看過原著小書的人去欣賞改編成電影的《血色入侵》,因為電影裡少了變身吸血鬼失敗的行屍走肉,以及最後在密室裡的絕望與恐懼,還有滿浴缸的人血……,缺少了這些,電影沒有小說來的限制級,但要探討的層面,我想電影是差不多有編寫進去的。而且要欣賞絕對的驚悚,小說的後半絕對值得期待!


-------------------------------------------------------------

我認為的角色說明:

取決於發音,Eli中文可翻作「伊萊、依萊」或是「艾里、埃利」,《血色童話》裡選擇「依萊」,依萊為男子名,表示偉大、傑出之意。依萊應該是兩百年前一個被閹割的貴族小男孩,不過他不屬於咱們清朝時代的太監,而是一群變態吸血鬼虐待下的產物。


奧斯卡(Oskar),班級上常年被同學欺負的學生。平時喜好剪集報紙上慘絕人寰的新聞事件,而且擁「刀」自重對著樹幹練習殺人技巧,並不時覺得把樹當作某人不斷砍殺後,幻想那個人也會身首異地。最重要的是,有時會分不輕對方是男還是女。


哈肯(Ha*kan)事實上他和依萊認識不過幾個月。究竟是依萊的父親、照顧者、愛人、僕人、抑或是誰?為什麼願意為她殺人?我能做的,就是當這個老人是個戀童癖,所以自願追隨依萊。


-------------------------------------------------------------

這本小說只寫了二十四天,不是作者寫作速度快,而是這場吸血鬼殺人事件在小說裡,前後劇情只發展了二十四天。


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三,依萊進入奧斯卡的社區,成為相隔一牆的鄰居。場景是個冰封小鎮,當血濺落地,白花花的雪上染紅一片血色,的確怵目驚心。


長不大的吸血鬼,就算活了兩百年,心智年齡上也就還是個十二歲的小孩子。單親家庭,被同學欺負,就算活了十二年,小孩子也能有成熟的一面。不管是男男愛還是女男愛,超越了年齡、性別、身分的情愛,是不被祝福的情愛。


小說裡還有一份情愛,是活著時無怨無悔的付出,是死去時就算拖著殘破不堪的軀體也要獲得撫慰。


小說裡還有一種情愛,是當願意廝守一生卻無法相守時,為了復仇血仞對方通往死亡的不歸路。


小說裡還有一類情愛,是弱勢族群間(遊民)的對待,不是逃避就是躲開,就算死了還是沒有人會真正理睬。


小說裡還有一個情愛,是當單親家庭尋找第二春生活,為了雙方必須互相包容的障礙。


小說裡還有一些情愛,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是同學對同學的陷害……


小說最後是情願捍衛「血色生活」,隱姓埋名,遠離家鄉,捨棄父母,只為守護一個值得愛的人。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五,前往卡爾斯達特的火車上,奧斯卡旁邊跟著一只……大皮箱,並對著皮箱敲打著「吻你」的摩斯密碼:滴答,答滴,滴滴,答,滴滴滴,滴滴滴。


我想《血色童話》以愛情為出發點,利用吸血鬼的元素,以兒童為主角,探討單親、遊民、婚姻、毒品、酗酒、暴力、殺人……最後依萊當然不會死,有著吸血鬼基本長生能力的他,將繼續流浪,現在需要注意的,就是留心社區搬進來四十歲男子帶著年約十二歲的女孩,不過只要不說出「請進」就行了。(Let The Right One In或是La*t den ra"tte komma in,都可翻作「讓對的人進入」、或是反向翻譯成「生人勿入」)


管他什麼蘋果咬一口,我寧願讓吸血鬼看見我脖子上的肉。
2.
OP
/ 新竹
2009.07.20看OP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弱勢者的互相擁抱

 這是本有關酒鬼、小孩與吸血鬼的小說

 關於吸血鬼的小說很多,拍成電影的也不少.大部分的吸血鬼都有某種魔力,比如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電視影集十三號星期五)、超越人類的體能(刀鋒戰士)、或是學富五車(歷史學家).這本小說裡的吸血鬼依萊,是個活了幾百年的小孩.本來是人類,在變成吸血鬼之後,就以那時候的型態一直活著.他還是有一些超能力,比如說傷口很快就癒合,怕光,砍斷了頭才會死.除了需要喝血之外,比較像是高橋留美子的人魚傳說--人類吃了人魚肉之後,獲得不死之身,不老不死,卻飽受生離死別之苦.

 這是本有關弱勢者的小說

一開始依萊是以瘦弱小女孩的樣子出現,讓鄰居那個飽受欺負的少年奧斯卡愛憐不已.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加上瘦弱的吸血鬼小女孩,就成了這部小說的主角.戲份次之的是要替被吸血鬼殺死的朋友出氣的酒鬼們,還有想再婚的單親媽媽.追逐殺人獻祭者的警察、體格健美的體育老師、少年的父母等等戲份很少.所以,主角的大人們都不是社會的精英,連中產階級都不是;小孩們也不是什麼資優生,也沒有一項專長的科目,他們不是飽受校園暴力,就是販售盜版錄音帶、吸食強力膠.連吸血鬼,都是虛弱蒼白,穿著單薄破爛.故事的場景充滿陰暗、髒亂、穢物等等,像是社會底層,至少不是什麼高級住宅區.

 這是部有關校園暴力的小說

 同學們欺負奧斯卡,就像常見的校園暴力事件一樣,都是沒有理由的.壞蛋不是用言語罵人豬頭蠢蛋,就是出手相向.一反抗,就會被打得更慘.奧斯卡只好尋求幻想似的解脫:想像自己有某種魔法,可以用意志力,拿起刀來砍那些不會反抗的樹葉,那些討厭的壞蛋同學,就會像落葉般流血死去.所以當他聽到真的有青少年遭到殺害時,他會想知道死者是怎麼死的,像葉子般得身中數刀而亡嗎?被欺負的弱者,因為孤立無援,只好在想像裡尋求慰藉.依萊的出現,儘管她那麼怪異也無妨,因為踏就逃離現實的避風港.依萊給了奧斯卡反抗的勇氣,他終於回擊其中一個壞蛋,還做出其他報復行動.後果卻是校長的約談、媽媽的責罵,沒有人想知道前因後果,只是跟他講這樣再下去不好.於是,奧斯卡遭到壞蛋們的圍攻,不是躲在暗巷堵人,而是在公開場合.其他人呢?一樣是袖手旁觀,不敢發出聲音.暴力是如此的赤裸裸,反抗也是.老師在的時候休兵,老師不在的校園像是戰場.師長們無法介入,即便介入了,也沒有主持公道這回事.對大人而言,這些小孩子就是麻煩 -- 不要看到就好. 

 小女孩意像

 和<默默地我相信天使>、<大法師>等一樣,這部小說也用到小女孩無辜純潔的意象,依萊是以小女孩之姿出現,但她的形象,也隨著奧斯卡發現她吸血鬼的身分之後,而轉變成男孩--純潔消失了,依萊是個無力控制自己的吸血鬼.她不想直接咬人,但是必須喝血;可是在僕人似的哈肯尋血不力的時候,她又以小女孩之姿,招來流浪漢,一口咬住頸部吸血;又不想讓受害的流浪漢也變成吸血鬼,所以斷了他的頭.依萊是無辜的小女孩嗎?還是歷經幾百年的老練成熟呢? 奧斯卡知道之後,雖然不想也變得跟依萊一樣,卻也沒有排斥他.他們繼續他們的暗語,繼續他們的遊戲.他隨然不是唯一的朋友,卻是很特別的朋友.即使奧斯卡知道依萊會吸人血,那些兇殺案件都和他有關,也沒有因此和他絕交.對於造成吸血鬼的原因,還有他們的孤獨,這部小說有不同於其他吸血鬼故事的描述.或許 要這麼說:受到暴力侵犯的少年都期待一個有超能力者,能夠忽然現身來拯救自己,即使是吸血鬼也好,只要能遠離這一切都好.

 逃避不是解決之道

 <光之島>裡的逃學、拒絕上學的小朋友,逃到了世外桃源唄美島,在陽光海灘大自然中來恢復療傷,他們雖然是逃避,但是在島上面對問題,重新站起來.<血色童話>裡的哈肯,從正值老師,被眾人排擠,逃避到依萊那裡,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寧可當吸血鬼的僕人繼續傷人.奧斯卡選擇和依萊擁抱,之後呢?

 書中的吸血鬼,除了怕陽光之外,他的行動受到限制,當他要進入已經有人的房間時,必須獲得邀請才能進去.這是書名Let the right one in,讓對的人進來.也就是說,開門的時候要小心,如果客人站在那裡等你的邀請,那就要小心,他可能是吸血鬼--這是字面上的意思.書名沒有說進入哪裡,可以是你的房間,也可能是你的心房.你不打開心門,吸血鬼--這個有超能力,但會傷害別人的意象--是進不來的.換句話說,像哈肯這樣的忠僕,是自願的--自願屈服在這個小巧可憐,偶爾滿足他慾望,在看得到卻吃不到的誘惑之下,乖乖的臣服於下,替依萊殺人,並為了掩護依萊而自我傷害.原本是教師的哈肯,因為性侵害疑雲,遭到眾人排擠,最後住家遭到縱火而無路可去,接受依萊的收留,一個提供性服務,一個提供血服務.兩人扮成父女,在瑞典的鄉村流浪.哈肯乾脆自甘墮落,拋棄原本可能就不怎麼堅定的罪惡感,替依萊殺人取血,換得那個受眾人排擠,活在社會底層邊緣的一絲絲慰藉.哈肯開了門,Let Eli in,依萊是the right one嗎?他的下場是,自我傷害以保護依萊,最後連人的資格都不要了,變成全然沒人性的吸血鬼.

 依萊失去了哈肯,但又得到了奧斯卡.奧斯卡是哈肯的小孩版,在學校受到欺負.遇到了依萊,他開了門,可是真的是Let the right one in嗎?人在孤獨無依的時候,很容易受到誘惑,以為抓住了救命的浮木,隱約知道這有問題,卻還是僅抓不放.對於中輟生、流浪漢,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也是逃避問題,劃一道線隔離,眼不見為淨.照這本書看來,隔離之後他們不會自動變好,而是有如依萊般的吸血鬼對他們招手,最後傷害其他人.

原文載於

http://op-reading.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12.html
3.
顏玲
/ 台灣台北
2009.06.01看顏玲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冬天的瑞典,一片銀白色,充斥了血腥和不安,像雪地上潑墨畫般的鮮紅印記,自從那對父女搬來之後。雖然近期吸血鬼小說也充斥了書店的發燒書架,但在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擅長編劇的細胞裡,看到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與情愛。主角都是十二歲小孩,卻讓人分辨不出他們之間連繫的是純潔的愛、友情、還是互為憐憫的惺惺相惜。


單親又孤獨的奧斯卡,偷竊、說謊、收集任何新聞上的殺人狂事件,也幻想自己有勇氣殺死老愛欺負他的校園惡霸,直到遇見搬來社區的女孩依萊之後,才開始有了真正的好朋友,她的纖細、體貼和神秘,像一本猜謎書,容他一頁頁,一夜夜的解讀,即便最後知道依萊是吸血鬼,他也決定對受害者袖手旁觀。他們已然是好朋友,就像奧斯卡為了測試不說“『你可以進來』”這句話對依萊的傷害,依萊也甘願忍受全身滲血的危險,感動產生情誼,同病相憐也是。


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出生故事中的斯德哥爾摩郊區小鎮布雷奇堡,血腥與獠牙,利爪和黑暗緊緊擄掠讀者的心藏─那來自地獄的感染,唯有木樁和陽光才能得到救贖。最後一頁奧斯卡被霸凌至死?被黑暗天使依萊救走?眾說紛紜,抑是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的伏筆?!


好萊塢有太多科幻恐怕片,《凡赫辛》、《芝加哥打鬼》、《驚聲尖叫》的基本素材,是書中隱約可見的橋段,在邪惡醜陋的化妝技術之下,作者要比別人更多出悽愴的美感,哪怕只是在你快速翻閱間隨時可能的遺漏。


再者有一種奇特的氛圍,每個人都焦慮不安,也都生活無奈,哈肯為了依萊的愛,殺孩童取血,再多的金錢買醉買童貞,都無法埋葬內心的苦痛;雷基對薇吉妮亞的愛,是到了她變成吸血鬼時才承認,此刻她只能以自焚回報雷基。生命的了無生意一一羅列出來,然而與孤獨渡過200多年的依萊相比,她沒敢自殺,卻多麼希望得到結束存在的勇氣,『你還想跟我歃血立約嗎?』、『你想變成跟我一樣嗎?』、『別怕我,你沒有理由怕我,或許你也知道,我真的好喜歡你。』、『歡迎你留下來,不過若要離開請記得把門鎖上。』依萊和奧斯卡都是悲劇人物,於是生命有了交集。


箝制的情緒和窒悶的氣息也許在電影中得以舒緩,比起原著電影《血色入侵Let the Right One In》,書中當然多了影像無法表達的情感和內化元素,作者跳躍式的書寫方式,有助於讀者心跳加速,另外,在你斬釘截鐵認為這是一部恐怖小說的同時,也請努力揭開它隱忍未發的悵然和失落。





其 他 著 作
1. 重生:桑塔格日記第一部 Reborn: Journals & Notebooks 1947-1963
2. 斯德哥爾摩復活人 Hanteringen av ododa
3. 不聽話的女兒 A Disobedient Girl
4. 吸血鬼其實沒那麼喜歡妳
5. 夜之屋
6. 還會有人愛我嗎?
7. 死後四十種生活
8. 來不及告訴女兒的事
9. 34位頂尖設計大師的思考術
10. 魔鬼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