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二手書)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全新增修硬殼精裝版】

(二手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02252
巴菲特、 康寧漢
張淑芳
財信出版
2008年12月10日
160.00  元
HK$ 160  






ISBN:9789866602252
  • 叢書系列:投資理財系列
  • 規格:精裝 / 40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5.7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投資理財系列


  • 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股票/證券

















    巴菲特 親筆撰述唯一著作
    世界首富詳述投資理念的經典長銷書


    百年來最偉大的投資人:
    「致富之道,在於理性的態度。」


    創造價值的核心精神 × 長期投資的獲利關鍵=
    危機入市,靜待反轉,長期持有,見好就收。


    學習投資,只要學好兩堂課:
    .如何評估一家企業
    .如何看待市場價值


      本書是巴菲特親筆撰述的唯一著作,收錄了巴菲特寫給波克夏股東的信,依主題分類歸納,完整揭露巴菲特的經營理念、投資主張。此外更獨家收錄由《今週刊》前總編輯王之杰親自採訪撰寫的〈2008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波克夏記者會現場全紀錄〉〈巴菲特的雜貨店經營哲學〉〈巴菲特在最壞時代的撿便宜投資術〉以及〈慈善家巴菲特與新資本主義〉,使讀者更能全方位瞭解巴菲特身兼投資大師、全球首富及慈善家的獨特之處。


      對巴菲特來說,「買進與持有」是創造長期投資績效的關鍵。他引用葛拉漢的「市場先生」理念告訴投資人,不理性的投資大眾隨時會將手中持股賤價賣出,如此頻繁交易將對投資績效造成損害,以及如何運用「完整盈餘」等理念評估投資標的。除此之外,巴菲特抨擊「市場效率學說」在內的投資教條,認為這不過是為了增加投資的神祕性,好讓投資顧問得以從中謀利。


      巴菲特也認為,長期投資人就是企業的事業主,其利益來自企業內在價值的成長,而不是股價的短期波動,如何維護企業主的利益,不僅是企業監督的重要事項,也是理想管理團隊的首要考量。為此,巴菲特大力批評危害股東利益的收購行為;運用股票選擇權作為經理人酬勞的不當;錯誤的保留盈餘政策等等。這是一本理念精鍊又富教育性的教戰手冊,集巴菲特40年的投資與企業治理經驗於一爐,為投資人必讀經典長銷書。


    作者簡介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1930年8月30日- )


      美國知名投資家、企業家及慈善家,人們尊稱他為股神、奧瑪哈先知。根據《富比士》雜誌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巴菲特擊敗比爾蓋玆蟬連13年的寶座,成為全球首富。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大部分資產捐贈給蓋玆基金會,創下美國有史以來的慈善捐款紀錄。2007年,巴菲特獲選為《時代》雜誌世界百大英雄。


      巴菲特的事業頭腦,青少年時期就展露無遺。14歲的他以送兩份報紙存下來的1200美元買了40英畝的土地,並且把這些土地轉租給佃農。巴菲特原先就讀於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後來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完成學業。隨後,巴菲特進入哥倫比亞商學院,在葛拉漢的指導下,拿到經濟學碩士。在「證券分析」這門課中,巴菲特拿到了史無前例的A+成績。


      1956年,巴菲特成立投資公司,徹底實踐葛拉漢的投資哲學,在1956到1969年間,每年以超過30%的複利成長。巴菲特專注在擁有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讓波克夏成為全球最大控股公司,旗下擁有許多事業,包括糖果製銷、商品零售、家具裝潢、百科全書、吸塵器、珠寶、報章媒體、制服製銷、鋼鐵公司、飛機租賃及運動鞋製銷等。


      巴菲特於1995年的談話,表達了他對於財富抱持的觀點:


      在個人財富的累積上,社會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如果我在孟加拉或是祕魯,我的聰明才智就無用武之地了……,市場經濟體制讓我發揮所長,獲得的財富更是不成比例。如同拳王泰森,只要能在10秒內擊倒對手,便可賺取1000萬美元;同樣地,打擊率三成六的棒球選手,人們也很願意掏出錢來。若是出類拔萃的教師、不可多得的護士,可能就沒人買單了。我希望這樣的價值系統有調整的可能,當然,不見得能做到。這個社會讓擁有特殊才華者獲得無比的消費能力,我想,所獲得的好處取之於社會,當然應該有所回報。


    勞倫斯.康寧漢(Lawrence A. Cunningham)


      美國紐約市卡多索法學院教授及海曼企業治理研究所主任,專長企業法及證券法,另著有《會計及財務學概論》。


    譯者簡介


    張淑芳


      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美國麻州大學企管碩士。譯作有:《商業標準大戰》《你擁有多少錢才夠》《信念與財富》《一個計量金融大師在華爾街》等書。




     





    推薦序一金融投資的曠世奇才/李存修
    推薦序二機會總是屬於準備好的人/龔明鑫
    推薦序三慈善家巴菲特與新資本主義/王之杰
    特別收錄巴菲特在最壞時代的撿便宜投資術/王之杰
    中文版序
    序言/勞倫斯.康寧漢
    楔子


    第一篇企業監督
    1與事業主相關之企業原則
    2董事會及經理人
    3關廠的焦慮
    4以事業主為本位的企業慈善行為
    5有原則的主管酬勞政策


    第二篇企業財務及投資
    1市場先生
    2套利
    3拆穿標準教條的假面具
    4「價值」投資:多此一說
    5智慧型投資
    6雪茄屁股及體制性阻力
    7垃圾債券
    8零息債券
    9優先股股票


    第三篇普通股
    1交易之惡:交易成本
    2吸引你想要的投資人
    3股利政策
    4股票分割與交易量
    5股東的策略
    6波克夏的資本重組


    第四篇合併與收購
    1不好的動機與高價策略
    2合理的股票回購與反收購
    3融資收購
    4正確的收購政策
    5出售事業


    第五篇會計與賦稅
    1會計騙局的荒謬劇
    2完整盈餘
    3經濟無形資產與會計無形資產
    4事業主盈餘與現金流量的謬誤
    5內在價值、帳面價值、市場價格
    6部門別資訊與合併報表
    7遞延所得稅
    8退休福利及股票選擇權
    9企業賦稅負擔的分配
    10賦稅及投資哲學







    推薦序1


    金融投資的曠世奇才
    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李存修


      華倫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就學期間受葛拉漢教授指導,受其影響頗大,葛拉漢教授發展價值投資法,著重企業的現金、營運資金及實體資產,藉以尋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巴菲特除受其薰陶,承襲價值投資之精髓外,更進一步將市場未反映出的通路、經銷權等無形資產價值也納入企業評價的範圍。


      巴菲特在擔任波克夏之執行長時,多次在公司年報中提到他的投資哲學,他強調會計報表不一定能充分反映公司的經濟價值,投資決策應依據企業的經濟價值,包括專利、商標、管理制度及聲譽等無形資產,且應重視現金流量而非盈餘,舉凡企業業務的單純性、營運狀況的一致性,長期展望的吸引性、創新性等也都是他所重視的項目,可說是一位最強調基本面研究的分析師。


      六○年代以來,風險與預期報酬之間的正面關係就一直被投資界奉為圭臬,判斷企業價值所使用的折現率應視風險高低而有所不同,例如以資本資產訂價模型(CAPM)將風險溢酬加計到無風險利率上,來決定合宜的折現率。但巴菲特卻不表同意,他認為他所選擇的投資標的具有可預測的穩定盈餘,風險不再是重要的考量,以長期公債的利率來當折現率應已足夠。而且他也不認同以單一指標(如β係數)來衡量風險的作法,甚至批評一些學術界所傳授的財務與投資理論並不恰當。


      巴菲特也不認同效率市場的說法,他認為市場價格是一群傻子所交易出來的,「一個不了解市場中誰是傻子的投資人,大概就是市場中的傻子」。也因此市場才會出現市價被低估的投資機會,「數以萬計的商學院畢業生被灌輸了這種(效率市場)錯誤的思想,反而是大大地幫助了我」。這些理念導引出他的名言:「當其他人都變得貪婪時,我們必須提高警覺,但別人都恐懼害怕時,我們應變得貪婪。」


      儘管某些理念與學術發展不太一致,但長期投資的績效卻可以說明一切。巴菲特於1965年收購以棉紡為業的波克夏公司,當時每股僅4美元,1985年巴菲特放棄了紡織業,轉進兩家保險公司,1994年已成為一家擁有多元業務的控股公司,旗下除了保險業務群外,尚有文字媒體、清潔用品、家具零售、巧克力糖果、百科全書、教育產品、油漆、空氣壓縮機、鞋業等,分散得相當徹底。波克夏股價在1977年漲至89美元,1995年8月達25,400美元,2008年金融海嘯前飆升至160,000美元附近。從1965年至2008年的43年間,股價上漲了40,000倍!過高的股價使得一般散戶投資人無力參與投資,某些專家建議將波克夏股價進行分割以增加市場的流通性,並讓散戶參與投資,但未獲巴菲特的同意。


      巴菲特在大陸中石化的上市案件中也打了漂亮的一役,早在上市之前巴菲特已長期持有中石化股票,在2007年大陸股市一片大漲聲中,他卻急流勇退,在26元左右的價位全數出脫,獲利了結。許多人覺得賣得太快,太便宜,的確,上市之後中石化股價飆漲至四、五十元,但隨著股市反轉至今中石化股價已回到個位數,此時人們才感受到什麼叫見好就收。


      做為一個典型的反市場操作者(contrarian),「貪婪vs.害怕」論點的具體實踐便是「危機入市,靜待反轉,長期持有,見好就收」,這幾個簡單的字人人都懂,但人性的弱點卻使這個簡單的觀念難以落實,漲的時候希望再漲一點,反倒失去了獲利的良機,跌的時候捨不得賣,更不敢出手撿便宜,長期下來經常淪為股市的輸家。


      巴菲特的公司治理理念也是為市場所津津樂道的,他認為股東才是公司資產真正的擁有者,任何資產運用的決策,都必須以股東的利益為依歸,為了確保此一大原則,他希望所有董事、員工都能將部分資產投資到波克夏的股票上,事實上董事及員工們,甚至他們的親戚也真的如此做了,如此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達到與其他股東利益一致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代理問題與代理成本。


      巴菲特曾對股東說:「我們不能犧牲股東利益來實現管理階層的願望,我們將各位的資金當成自己的資金來處置。」這種重視股東利益的心胸,足以做為所有公開發行公司之經營的表率。


      雖然多年來豐厚的投資報酬讓巴菲特累積了相當巨額的財富,但他仍不追求生活上的安逸與享樂,反而將數百億美元的財富捐做公益慈善事業,善盡社會責任。


      一個眼光精準、堅守原則的投資專家,其成功的過程中必然有許多得效法學習的地方,從數十年來給股東的信中,可歸納出無數寶貴的經驗與理念。詳讀本書,仔細思索,用心體會,落實實踐,便如同把巴菲特四十年的功力鍵入自己的腦中,雖不能成為巴菲特第二,至少在潛移默化之下,讓自己的投資理財技巧能更臻成熟穩健。


    推薦序2


    機會總是屬於準備好的人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龔明鑫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原本是巴菲特與其股東溝通的書信,但由於其中闡述了有關巴菲特的投資、經營理念及成功原因,因此,在編輯成冊後分享給一般讀者及投資人。


      在這本書裡,雖然有些投資或經濟上的專有名詞,但一般的讀者不必擔心,也不必真的完全瞭解(除非你想成為一位投資分析師),因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投資觀念的傳達。就巴菲特的股東而言,只要他們認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那麼,其他的例如企業內在價值、企業經理人的能力與操守等,就讓巴菲特的團隊去傷腦筋。


      雖然在本書的中文序裡明白點出「這本書適合長期投資人閱讀」,但個人認為,這本書更適合還不知道長期投資才是投資贏家關鍵的讀者。在一般的理解中,股市或其他投資市場是投資標的間買賣的零合遊戲,有贏家就有輸家,而大部分的情況下,輸家遠多於贏家。這是怎麼一回事?因為在不斷地交易過程中,所有的交易成本(包括政府課的稅或手續費、為投資明牌支付的成本等)事實上都是這些投資人在支付的。


      投資市場的原始意義在於企業透過資金公開募集,投入生產並創造價值,再分享給投資者。因此,如何找到值得投資的企業,並長期投資以分享其所創造的價值,才是打破投資市場交易輸贏零合賭博的魔咒。這本書把投資的觀念與關鍵,從交易市場的輸贏拉回到投資企業創造價值的核心精神,而從巴菲特的實踐經驗,也證明這才是投資長期獲利的關鍵。既是長期投資,就不應高槓桿借錢投資,也因此巴菲特絕少以金融操作或「融資收購」手法從事投資或併購。


      問題是怎樣才算是值得投資的企業,而投資價格又應如何評估呢?巴菲特說,修習投資學的學生只需要確實學好兩門課程:如何評估一家企業,以及如何看待市場價格。在本書中提到了企業「內在價值」的觀念,其係指「一家企業在其剩餘的企業壽命中所能產生的現金,經過折現(discounted)後的價值」,簡單來說,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企業長期基本面,但相對於這樣的基本面價值,市場的價格卻總是時起時落,所以巴菲特也不怎麼相信「市場效率說」理論,這位「市場先生」不僅不理性、情緒易暴起暴落,並且是盲從的。而長期的基本面價值及短期市場盲從的價格,正是界定了長短期投資者勝負的關鍵。


      但問題是,倘若企業內在價值的估算錯誤,長期投資者豈非風險更大,的確,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大都無法評估與計算所謂企業的內在價值,因此,對於一般投資人如何慎選投資顧問,便顯重要。這個投資顧問,倘若沒有能力告訴你,投資標的的內在價值是多少?主要依據為何?而只是眼花撩亂地告訴你在投資標的上換來換去,或美其名為了分散風險,推薦一大堆看不到內在價值(估不出長期價值)的標的,那麼,建議你,趕快更換投資顧問吧。


      對於巴菲特來說,企業內在價值除了可由產業願景、企業報表、市場利率評估外,負責企業經營的管理團隊的評估也是重要的關鍵,巴菲特所欣賞的企業經理人特質,包括了熱愛自己的工作、想法與股東一致、而且充滿了正直心與卓越的能力。這樣的觀念,也提供了我們一般人在投資活動上的參考,也就是說,企業長期的榮枯獲勝出與否,基本上與經營團隊的優劣息息相關,倘若,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投資標的中,若發現有些企業經理人所追求的並非是企業長期內在價值的增加,而在於短期股價的炒作,那麼,放棄這些標的吧。


      最後,這本書對我個人最大的啟示是,機會總是屬於準備好的人,不要將資源用盡想賺盡所有的錢,凡是留一點機會給別人,也為自己留一點準備。


    推薦序3


    慈善家巴菲特與新資本主義 《今周刊》前總編輯 王之杰


      財富的力量有多強?看看股神巴菲特的影響力,就知道誰是全球資本主義的舞台上洞見觀瞻的大人物。九月底十月初,在全球股市最飄搖動蕩之際,股神伸手金援全球最大投資銀行高盛及最老牌的家電電機大廠—奇異,讓搖搖欲墜的全球資本市場得到了稍許喘息機會。


      不僅在財經領域內發言擲地有聲,透過捐輸巨額財富,包括巴菲特在內的慈善資本家,已經將影響力擴及商業以外的其他領域,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意見領袖。但以絕對數字比較,巴菲特四十年來累積的財富總額,最高也不過兩兆台幣左右的水準,比一般小康國家的財富,還遠得很,離「富可敵國」更有一大段距離,但為何連各國達官政要,都願意頃聽這年近八旬老先覺的智慧與教訓?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巴菲特的動作及背書,似乎比政府的行政措施更有效?


      原來,這些願意大筆捐輸已身財富的企業家,為發展數百年的資本主義,樹立了「利他共生」的新標準。在他們眼中,資本主義不該是惟利是圖、贏者全拿的局面,而應該分享、共榮,這些在新資本主義浪潮下的實業家,試圖利用慈善這個推己及人的做法,替資本主義卸下百年以來貪婪、剝削的刻版印象。


      他們想改變世界,但卻不相信政府資源分配的能力。特別是在全球化之後,民間活動的空間,早已經跨越國界的限制,但大部份政府的掌控範圍,卻仍被國界的限制緊緊綁住,反倒是資本家,比較能在全球化架構起來的市場中,自在地施展拳腳,他們看到了政府沒注意到的賺錢機會,但同時也觀察到繁榮底下,隱藏的問題,願意以自身的力量,為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盡些綿薄之力。


      加上美國政府在對反恐戰爭及海珊政權處理上,讓人大失所望,總統布希大舉民粹旗子,把理性思考放在一邊不顧,一再讓美國民眾,甚至全世界國家失望,這些重尚理性、有實力的資本家,開始捲起袖子,透過慈善活動,依照自己的方法企圖改變這個社會。雖然波克夏的投資大多數仍然在美國,但巴菲特深知,國際貿易暢旺,人類文明的香火及資本主義的種子,才能持續發芽,美國企業之所以深具投資價值,就是國際化做得早,只有當全世界的財富都在良心企業掌握下,才能不斷卓壯。一旦因為戰爭、饑餓或是其他國際政治因素,使得民粹高張,資本主義成長的沃土就會逐漸流失、乾涸。


      幾乎每年在波克夏年度股東會中,巴菲特都語重心長地表達對一些「邪惡勢力」的擔憂,他總愛說:「總是有一些絕頂聰明的人,做些令人無法致信的愚蠢的事」,雖然在成長過程中,波克夏的做法,也一再受到華爾街挑戰,但只要把時間一拉長,巴菲特理性的智慧就一再被市場肯定。


      四十年來,每年超過二十%的投報率,就已經告訴世人:致富之路,靠的不是浮誇、投機、取巧、奸邪,而是理性的態度。在一個公平的制度下,任何人只要具備理性、道德及正直的想法,就能投資致富,波克夏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事業逐漸站穩之後,巴菲特開始下一步計畫,他要用波克夏的傲人的業績,打造一個宣傳「理性」價值的舞台。波克夏的業績愈驚人,就可以讓巴菲特蓄積更大向外傳聲的能量。。


      波克夏這樣超凡的表現,卻出自於一個行為幾近「平凡」的鄰家爺爺之手,更增加巴菲特的說服力。在最新出版的巴菲特傳記「雪球」中,讀者可以一再窺見,巴菲特身為一個「普通人」的毛病:處理異性關係中的拙劣、面對孩子教育的無措、青澀時期理財的挫折及進行人生重要決定時的掙扎。


      儘管小問題不少,但巴菲特待人處世的大原則就掌握得極好。他從不趾高揚,也完全嗅不到不可一世的氣味,平民的態度及風趣逗人的機鋒,讓每年股東大會的「傳道」效果,超乎想像中的好。巴菲特獨有的那種近乎偏執的頑固,更加深他的說服力。即使知道報業壟斷資訊時代已過,不改投資報業的喜好,對閱報時不時散出的油墨味,戀戀不忘;明知博彩業是目前當紅炸子雞,但在道德的大旗下,巴菲特今年再一次宣布「賭博產業絕對不會出現在波克夏的投資組合中」;即使知道上了年紀人應該低脂、少糖,但他仍調皮拒絕「任何有關於保健的食品」,一手櫻桃可樂、一口See’s巧克力及爽朗的笑聲,就是巴菲特給世人的樂觀印象。


      當然,在2007年至2008年接連的金融危機,巴菲特以往游刃有餘、好整以暇的操作,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早在去年上半年,次級房貸引發金融市場下挫之後,巴菲特就開始進場「撿便宜」,去年八月加碼柏林頓北方聖塔費鐵路公司(BNSF)之後,接連進行了好幾場大手筆的交易,包括買下美國最大二手車交易商車美仕(CarMax)、芝加哥馬爾蒙(Marmon)汽車集團、再保公司(NRG)、卡夫食品(Kraft Foods)、箭牌口香糖集團(Wrigley)、比亞迪、高盛銀行、美聯銀行(Wachovia)及美國傳統老奇異公司,波克夏的現金水位,從接近五百億美金,一直縮減至三百億左右。不僅波克夏如此,巴菲特也投書紐約時報,呼籲大家跟隨他買進美股。


      在這幾筆交易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買進高盛銀行及奇異老店的案子,以承平時期的客觀條件來看,巴菲特在兩筆交易算是賺翻了,但想不到這回金融海嘯威力太強,連波克夏也慘遭虧損。


      以買進高盛股票的這筆五十億美金買賣來看,波克夏得到了占高盛股本約10%的永久特別股(perpetual preferred stocks)及認購權證(warrants),這筆「寒冬送暖」的挹注,對高盛來說可是所費不貲,因為雙方規定,高盛不論盈虧,每年都必須支付10%的股利,換句話說,只要高盛不倒,不消十年,巴菲特就可以把這五十億美金,全部賺回來,其條件,比當初美國政府入主AIG的條件還好得多。特別股之外,這次買賣還包含了為數可觀的認購權證。雙方協議,波克夏公司在未來五年內,可以用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買進最多五十億美元的高盛普通股。股神入股高盛之後,高盛股價一度衝破130美元,那知金融海嘯餘波未停,高盛股價在喘息之後,又連番下挫,到十一月下旬,已經來到六十美元的水準,比之權證的轉換價,形同腰斬。


      奇異電子的案子也是最近波克夏的經典之作。波克夏在十月初,花了三十億美元買下了奇異特別股,奇異每年配息比率與入股高盛一樣同為十%,也同樣搭配認購權證,在未來五年,波克夏有權以22.25美元的價格,再加碼三十億美元的普通股。奇異股價表現的狀況比高盛好一些,到十一月下旬為止,股價還在16美元左右的水準,雖然以目前市價算來,也虧損不少,並沒有發生像高盛找到不下檔支撐的窘境。


      就因為買得太早太多,外界對巴菲特多年的「不敗之身」已經開始產生懷疑,11月中波克夏控股的收盤價,正式跌破十萬美元大關,回到了2006年9月份的水準,如果以總體財富水準來看,巴菲特目前個人財富更已經縮水130億美元左右。如果全球經濟真的步入大蕭條,巴菲特花了四十年累積的波克夏王朝,就可能要好一陣子,才能回復當年榮光。


      「如果你想要明天馬上賺錢,那最好盡快退出股票市場!」長線經營,是巴菲特建立波克夏王朝的重要關鍵,在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之後,時間會不會站在巴菲特這邊,不僅波克夏的股東在看,連全球崇尚理性及希望世界明天會更好的人,都應該會引頸關心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