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徬徨之刃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573323860 | |
|
|
|
劉珮瑄 | |
|
|
|
皇冠 | |
|
|
|
2008年1月30日
| |
|
|
|
107.00 元
| |
|
|
|
HK$ 90.9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推理謎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20.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推理謎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日本懸疑/推理小說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所謂的正義,究竟是什麼?
法律保護的是兇手,
還是無辜的受害者及活著的家屬?
東野圭吾最撼動人心的社會推理話題巨作!
到底誰有制裁的權利?你能夠同意他的行動嗎?還是……
如果換作是你,能不能原諒兇手?法律到底有沒有正義公理?給予兇手改過自新的機會,那受害者的權利何在?但反過來說,報仇難道是唯一解決之道嗎?如果人人不滿法律,都選擇自行解決,天下豈不大亂?!種種的犯罪問題,或許,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共犯?……
或許他應該自首,但地獄般的畫面一幕幕深深烙印在腦海裡;或許他不如尋死,但復仇的血刃始終支撐著存活的信念!
父親為了替慘遭不良少年蹂躪致死的女兒復仇,殺了其中一人後逃亡。媒體以『家屬復仇殺人』為題,大肆炒作。社會大眾的想法大致分為贊成與反對兩派,連警方內部也有人暗地同情那位父親。到底家屬有沒有制裁兇手的權利?這場捲入社會大眾、媒體以及警方的復仇行動,最後的結局將會是……
作者簡介
東野圭吾Keigo Higashino
1958年生於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畢業。曾在汽車零件供應商擔任工程師。1985年以處女作《放學後》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隨即辭職專心寫作。1999年以《秘密》一書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2006年又以《嫌疑犯X的獻身》榮獲第134屆直木賞,成為史上第一位囊括日本文壇三大獎的推理作家。
早期作品以校園青春推理為主,擅寫縝密精巧的謎團,獲得『寫實派本格』的美名。後期則逐漸突破典型本格,而能深入探討人心與社會議題,兼具娛樂、思考與文學價值。其驚人的創作質量與多元化的風格,使得東野圭吾成為日本推理小說界超人氣的頂尖作家。另著有《十一字殺人》、《布魯特斯的心臟》、《迴廊亭殺人事件》、《美麗的凶器》、《白馬山莊殺人事件》(以上均暫名)、《白夜行》、《信》、《偵探伽利略》、《綁架遊戲》等等,多部作品並已被改拍成電視劇或電影。
譯者簡介
劉珮瑄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作包括《龍臥亭殺人事件》、《令人討厭的松子(下)》、《斜屋犯罪》、《德利特醫生的快樂家庭》、《德利特醫生的動物園》、《德利特醫生的馬戲團》、《用手套輕鬆做娃娃》等。
|
|
序
|
導讀
罪與罰的掙扎 【律師?推理評論家】李柏青
大學時,有一位朋友寄信給我,痛批現在司法體系對犯罪的刑罰太輕,性侵女性動輒只判個五、六年有期徒刑,開車撞死人也才判個兩年不到,他認為什麼刑罰是對於犯罪者的教化云云,全都是鄉愿說法,只是『你們』這些蛋頭法律人自以為高尚的空中樓閣,保護犯罪的溫床!
當時才唸大三、連刑事訴訟法都還沒讀完的我被這一封萬言書給痛罵了一頓,一則是莫名其妙,一則便是發揮蛋頭法律人的原始天賦,馬上回了一封比他還要長的信,洋洋灑灑地援引了我當時所知的犯罪學、社會學、刑罰理論等等,告訴他犯罪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刑罰並不能彌補犯罪的損害、將受刑人再社會化才是現代國家應該採取的手段。
那位朋友隔了很久才又回信給我,但這回只有兩行:『若是你的女朋友被強姦了,你會怎麼對待那個強姦者?』我在電腦前愣了很久,然後很誠實地鍵入:『我會宰了他!』
這正是東野圭吾在《徬徨之刃》一書中所要探討的議題。
東野圭吾,一九五八年大阪府大阪市出生,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畢業,曾一度於日本電裝擔任工程師,一九八五年以《放學後》一書贏得第三十一屆江戶川亂步獎之後,隨即辭職成為職業作家,之後便以每年二到三部的作品的速度持續創作。不過東野的創作道路一開始並不順遂,他樸直的筆調與以動機為中心的故事架構,與當時日本正風行的『新本格派推理』(著重華麗的文詞描寫與不可思議的詭計)似乎有段距離,因此雖然東野所推出的作品銷量不差,但始終離『暢銷』有段差距。同樣地,在文學評論上,東野的作品雖屢次入圍直木獎、吉川英治新人獎等文學獎,但卻始終與大獎無緣。一直到一九九九年,東野圭吾以《秘密》一書獲得第五十二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並再次創下十萬本的銷售佳績後,他的作家之路才真正進入坦途,二○○六年所推出的《嫌疑犯X的獻身》不但橫掃了日本所的推理文學獎項,更獲得大眾文學代表獎項直木獎的肯定;他的作品如《G@me》、《白夜行》、《偵探伽利略》等也被陸續翻拍為電影或電視劇,將東野圭吾的創作生涯帶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東野圭吾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他簡潔的行文,如上所述,不同於當代新本格推理作家慣用的華麗筆法,東野總是以白描的手法,細膩而精確地描繪出場景與人物,這不但不減損作者對故事氛圍的營造,反而加強了故事應有的節奏感。同時,這種簡約的文字風格,也讓東野圭吾能自由變換於各種不同的故事風格之間,舉凡幽默逗趣的《超!殺人事件》,到深沉至令人顫慄的《惡意》,東野圭吾總是一再地挑戰不同的領域,也一再地使讀者感動。
《徬徨之刃》為東野圭吾二○○四年所推出的作品,故事以兩名青少年對少女進行性侵害為核心,對於現代司法制度提出質疑。誠如故事中所不斷重複的概念:這兩名青少年將女孩當成性玩物,但在少年事件處理法的保護下,他們的名字不會被公開,他們也不會被處以重刑,可能在少年監獄中關個幾年後,就可以獲得假釋,然後可能在社會上再度犯案。法律真的可以制裁犯罪嗎?或者說法律是對犯罪的一種保護?當執法者(警察)面對犯罪者與復仇者時,手上那柄正義之刃,又應該要劈向哪一方呢?
誠如前述我那位朋友在信中所批評的,《徬徨之刃》所要強調的,是一個處於現代國家、安分守法的公民所面對的疑惑;就像港片『無間道2』的開頭名言:『殺人放火金腰帶,造橋鋪路無屍骸。』在現代越來越講究人權、程序正義的司法體系中,似乎只一味強調對被告的人權保護,但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屬的委屈,卻始終被排除在法律考量之外;刑度明明就已經夠輕了,動輒又放寬假釋標準、發動減刑,人權團體更整天嚷著要提高監獄中對受刑人的待遇,廢除死刑的聲浪更是甚囂塵上,好像從沒考慮過被害人所受的委屈,使被害人注定只能在角落哭泣而已。
罪與罰,一直是人類社會中無解的難題,法律學者、犯罪學者、甚至哲學家永遠有數不清的理論,嘗試為抽象的『邪惡』與『正義』,建立起一個現實的連結。我並不是學者,身為一個法律實務工作者,我只提出一個個人觀點給大家思考:是否真有一種合理的處罰,是足以彌補被害人的恨與委屈?有人對你罵三字經,你希望他得到什麼樣的處罰?有人偷了你辛苦存錢買的車,你又希望他得到怎樣的處罰?有人將車子的消音器拿掉、開車在路上狂飆,還超你的車,你又希望他得到怎樣的處罰或是報應呢?
在《徬徨之刃》一書中,當相依為命的女兒被人侵犯後,主角長峰所希望的,又是怎麼樣的復仇呢?殺了他?閹了他?雞姦他?或是將他凌遲至死?要到怎麼樣的程度,才能洗淨被害人被玷污的靈魂?或是才能達成所謂的正義?除此之外,一場悲劇,又只是犯罪者個人的責任嗎?如果不是,又為何只由犯罪者單獨承擔所有罪孽?復仇的火燄又應該燒到哪裡呢?溺愛兒子的父母?助紂為虐的可憐蟲?或是以前那些被同一人性侵害的受害者(各位或許可以想一想為什麼)?
有人可能會看不慣我又大放這種自以為人道的厥詞,像我朋友一樣問我:『那如果你是長峰,你會怎麼樣?』比起大三時的想法,我現在的答案幾乎相同,只是多加了一句:『我一樣會殺了他,只是我不是長峰。』這聽起來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但事實上,若一個社會百分之五十一的人是性侵害被害人,那保證性侵害的刑度與判刑必定都十分嚴重,但由於現實社會中,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是性侵害被害人,法律也只能以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觀點出發,無論怎麼定,都不可能符合被害人的期待。
又或者是說,如果我是長峰,我會殺了那兩個人渣;如果我是警察,我會在逮捕他們時痛打他們一頓;如果我是檢察官,我會求處兩人十五年以上的徒刑;如果我是法官,我會依據以往的慣例判處十二到十五年的刑度;如果我是辯護律師,我會竭力爭取將刑度降到五年以下;如果我是犯罪者的父母,我會堅稱我的小孩是清白的。
那如果我只是個讀者呢?我會好好欣賞這部作品,然後祈禱這樣的事情不要在現實世界中發生。
|
|
內 容 試 閱
|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Lee Ching Fen
/ 香港
2008.02.25看Lee Ching Fe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一口氣買了"羅蘋計劃", "彌勒之掌"和"徬徨之刃", 並且習慣性地將東野圭吾的作品擺在最後才讀(因為怕心情過度沉重), 果然比起幽默的彌勒之掌和冷硬的羅蘋計劃, 徬徨之刃又一部標準的讀完之後不知道該拍掌叫好還是掩卷嘆息的推理小說. 對於千瘡百孔的人性, 以及社會大眾面對罪行的兩難心態, 東野圭吾又再一次藉著虛構的故事, 向人類的罪性發表了無可奈何的憤怒
雖然宮部美幸被喻為"松本清張"的女兒, 但我認為毫不留情地披露罪,披露社會的自私面的東野圭吾, 才真正是得自松本清張的真傳的作家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