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設計師 JAIME HAYON與法國設計師MATHIEU LEHANNEUR,都出生於1974年,互不相識的兩人,其創意來源也是南轅北轍嗎?
設計出巴洛克式的藤蔓暖爐JORIS LAARMAN與東京設計週頗受注目的超實驗設計師JOS KRANEN,都來自於荷蘭,他們有沒有類似的設計思考呢?
MAX LAMB是英國人、MATHIAS BENGTSSON是丹麥人,同樣是Royal College of Art畢業,這所學校又教出什麼不同的創意人才呢?
世界的20-30世代的設計師面貌,這些「他」與「她」組合起來成為目前設計界一股重要的設計潮流,這個正在成形的新族群跑遍各大展覽、參加各大比賽,有人已經是檯面上的設計新星,有人當著獎金獵人總有一天創意會讓他一戰成名,熱血、誠意、不畏懼,讓世界看見他們的聲音,讓世界肯定新銳!
而本書介紹的設計新銳則可歸於為另一種,一種更像藝術家的設計路線。他們主要活躍於在歐洲、紐約及東京,利用複雜性較低的傢俱及生活用品來創作以傳達個人風格與理念,創作的動機通常是個人理念的抒發,而非企業的商業需求,靠著不斷的參展與自我行銷,以獲得媒體的青睞進而與企業合作。正因為少了商業的限制,他們的創意則更海闊天空,作品更犀利炫目。這兩種路線同時滿足了在人類社會中理性與感性的創意活動。另一方面,科技進步加速人類文明的開放多元,不同文化的混搭、不同科技應用的融合、甚至結合不同地域的食物也發展出fusion style。相同的,fusion的思潮讓設計與藝術的分野越來越模糊,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從古典美學中找到新觀點來加以型變,進而產生看似熟悉卻又新奇的衝突;有的拜新的材質科技之賜,賦予舊物件新風貌,創造出過去所無法呈現的視覺經驗;有的完全不在乎視覺美感,僅以犀利敏銳的手法將日常事物予以扭曲,藉此探討許多人生、社會、或政治議題,各種不同的手法,琳瑯滿目。從一次戰後的Bauhaus、Modernism, Post modernism, Minimalism等設計運動至今,百家爭鳴的風格,讓設計教科書還真的不知該怎麼寫下去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