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體育學導論(第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248786
徐元民
品度
2006年2月15日
500.00 元
HK$ 42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運動與體育叢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9*26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動與體育叢書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這是一本寫給剛踏入體育專業相關學系或研究所學生研讀的書籍,也是體育專業教育課程的入門學科。本書訂名為《體育學導論》,係整合自「體育概論」和「體育原理」二門科目,含有「導讀」之意。在坊間或圖書館可以找到有關「體育學導論」之類的專書,但它們可能是出版年代已久、或是外語原文、或是內容不合台灣民情;因此,寫這本書是以「人文」、「運動」、「台灣」三個「體育的主體性」為基點所完成,目前為第二版,較第一版增加了三章,希望本書能適用於台灣本土的體育專業相關系所教學之用。
作者簡介
徐元民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博士
現任:國立體育學院教授,主授體育學原理、體育史和體育思想等課程
曾任:教育部體育司專員
國中體育教師、教練
著作:2005體育史
2003體育學導論 (第一版)
2003中國古代體育
2002婦女體育史 (譯)
2001現代奧運史 (譯)
1999體育文史方法論 (編)
1999中國近代知識份子對體育思想之傳播
1999中國近代學校體育 (上下冊)
1996中國近代運動競賽
目
錄
給修課的同學
給任課的教師
第一部分 基礎篇
第一章 體育的範疇
壹、體育用語的演變
一、清末民初學校體操主導期
二、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並行期
三、體育多元功能發展期
四、身體運動文化整合期
貳、體育和運動用語的意涵
一、體育:概括性用語
二、運動:本體性用語
第二部分 本質篇
第二章 運動的對象:是誰在運動
壹、運動的行為
一、人類的運動現象
二、人類的心智現象
三、人類的體育活動
貳、生物的觀點分類
一、從年齡來分
(一) 幼兒
(二) 少年、青少年、青年人
(三) 成年人
(四) 中老年人
二、從性別來分
(一) 男性
(二) 女性
三、從體質來分
(一) 種族
(二) 運動障礙者
(三) 優秀運動選手
參、地理的觀點分類
一、天候因素
二、地貌因素
三、人文因素
肆、社群的觀點分類
一、從社會族群來分
(一) 群居社群
(二) 同質社群
二、從社會階層來分
(一) 上層社會
(二) 基層社會
三、從流行文化來分
(一) 大眾團體
(二) 小眾團體
第三章 運動的起源:為何有運動
壹、休閒理論的觀點
一、爭取自由的時間
二、休閒心情的運動
三、休閒概念的形成
貳、遊戲理論的觀點
一、小孩、大人都愛玩
二、遊戲概念的形成
三、運動文化來自遊戲
?、運動的成立要件
一、溫飽無虞的安定生活
二、擁有充分的閒暇時間
三、操控身體的運動能力
四、存有一顆純本的玩心
五、一套認同的遊戲規則
第四章 運動的類型:做什麼運動
壹、依運動賽會分類
一、國際的運動賽會
(一) 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
(二) 世界運動會項目
(三) 亞洲運動會項目
二、全國的運動賽會
(一) 全國運動會項目
(二) 全民運動會項目
貳、依運動型態分類
一、球類的運動項目
二、搏擊的運動項目
三、養功的運動項目
四、山野的運動項目
五、水域的運動項目
六、空域的運動項目
七、機械的運動項目
八、舞蹈的運動項目
九、體操的運動項目
十、動物的運動項目
?、依運動內涵分類
一、生理的觀點
(一) 動力的來源
(二) 性別的傾向
(三) 身心的障礙
二、心理的觀點
(一) 冒險性運動項目
(二) 娛樂性運動項目
(三) 創造性運動項目
三、社會的觀點
(一) 觸身性運動項目
(二) 競爭性運動項目
(三) 政策性運動項目
(四) 酬償性運動項目
四、文化的觀點
(一) 本土性運動項目
(二) 民俗性運動項目
(三) 國際性運動項目
第五章 運動的目的:為何做運動
壹、養生保健的目的
一、身體的發育
二、身體的適能
三、體質的矯治
貳、運動技能的目的
一、動作的發展
二、運動的技術
三、生活的技能
四、自衛的技能
?、追求酬償的目的
一、精神的酬償
二、物質的酬償
肆、行為規範的目的
一、修心養性
二、運動習慣
伍、道德涵養的目的
一、公平競爭
二、團隊合作
陸、豐實內在的目的
一、實現自我
二、心靈遊戲
三、休閒人生
第三部分 概念篇
第六章 體育教育的概念
壹、體育教育的演變
一、體育軍事化
二、體育教育化
三、體育健康化
貳、體育教育的範疇
一、以中小學生為主體
二、維持體育課的必授制度
三、改善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
?、體育教育的目標
一、養生保健的目標
(一) 運動的均衡性
(二) 運動的適量性
二、運動技能的目標
(一) 運動的循序性
(二) 運動的應用性
三、規範行為的目標
(一) 個人的修養
(二) 人際的互動
四、實現自我的目標
(一) 享受運動樂趣
(二) 獲得運動經驗
肆、體育教育的實施
一、教材內容
二、教學方法
三、教學評量
四、專業師資
五、場地設備
第七章 競技運動的概念
壹、競技運動的演變
一、競技運動組織化
二、競技運動國家化
三、競技運動職業化
貳、競技運動的範疇
一、競技運動員
(一) 帶著一顆遊戲的心
(二) 存有征服的慾望
(三) 認同的遊戲規則
(四) 習得的運動能力
二、競技運動團體
(一) 認同的組織架構與成員
(二) 制定嚴謹的競賽規則
(三) 培養專業的教練和裁判
三、競技運動團隊
(一) 競技運動團隊的類型
(二) 競技運動團隊的要素
四、競技運動觀眾迷
(一) 鍾愛一生者
(二) 單一死忠者
(三) 自命專家者
(四) 流氓行為者
?、競技運動的目標
一、內在性目標:追求自我實現
二、外在性目標:追求附加價值
肆、競技運動的實施
一、選訓制度
(一) 學校運動代表隊
(二) 運動團體的選訓
(三) 企業機構的培訓
二、競賽制度
(一) 競賽規則
(二) 競賽季節
(三) 聯賽制度
(四) 競賽管理
三、獎勵措施
(一) 榮譽
(二) 獲利
第八章 體適能的概念
壹、體適能的演變
一、體適能的教育化
二、體適能的產業化
三、體適能的醫療化
貳、體適能的範疇
一、健康體適能
(一) 肌肉適能
(二) 關節適能
(三) 心肺適能
(四) 身體脂肪比例
二、競技體適能
(一) 動力適能
(二) 敏捷適能
(三) 節奏適能
(四) 協調適能
(五) 平衡適能
(六) 速度適能
三、專業體適能
四、國防體適能
五、特殊體適能
六、塑身體適能
?、體適能的目標
一、個人的工具價值
(一) 為了減少身體病痛
(二) 為了提高運動表現
二、社會的工具價值
(一) 為了加強國防戰力
(二) 為了促進社會生產
三、體適能的附加價值
(一) 肯定自我、建立自信
(二) 祥和社會、節省成本
肆、體適能的實施
一、專業制度
二、教育宣導
三、運動處方
四、檢測成果
五、善用科技
第九章 休閒的概念
壹、休閒的演變
一、休閒的全民化
二、休閒的商品化
三、休閒的創意化
貳、休閒的範疇
一、以活動的類型分類
二、以活動的地域分類
三、以休閒的參與者分類
四、以休閒的產業分類
五、以休閒的主題分類
參、休閒的目標
一、以休閒的態度來分
(一) 消極的休閒目標
(二) 積極的休閒目標
二、以休閒的層次來分
(一) 外在的休閒目標
(二) 內在的休閒目標
肆、休閒的實施
一、領域的整合
二、縝密的策劃
(一) 休閒參與者
(二) 休閒經營者
三、經營的策略
四、休閒的倫理
(一) 休閒與環保
(二) 休閒與教育
第十章 舞蹈的概念
壹、舞蹈的演變
一、舞蹈的藝術化
二、舞蹈的通俗化
三、舞蹈的競技化
貳、舞蹈的範疇
一、以舞蹈的角色分類
二、以舞者的性別分類
三、以舞者的身分分類
四、以舞蹈的歷史分類
五、以舞蹈的地位分類
六、以舞蹈的性質分類
七、以舞蹈的場合分類
參、舞蹈的目標
一、舞蹈的生理目標
二、舞蹈的醫療目標
三、舞蹈的社交目標
四、舞蹈的教育目標
五、舞蹈的酬償目標
六、舞蹈的競技目標
七、舞蹈的藝術目標
八、舞蹈的自我實現目標
九、舞蹈的宗教信仰目標
肆、舞蹈的實施
一、培育舞蹈專業人才
(一) 學院系統
(二) 坊間系統
二、創發舞蹈教材教法
(一) 舞譜的運用
(二) 科技的支援
(三) 運動的整合
三、培養舞蹈欣賞能力
(一) 欣賞舞蹈的架構
(二) 欣賞舞蹈的動作
(三) 欣賞舞蹈的音樂
(四) 欣賞舞者的表現
第十一章 民俗的概念
壹、民俗的演變
一、民俗的認同化
二、民俗的產業化
三、民俗的競技化
貳、民俗的範疇
一、從民俗學的角度分類
二、從藝文界的角度分類
三、從教育界的角度分類
四、從體育界的角度分類
五、從身體文化的角度分類
六、從族群別的角度分類
七、從傳統與現代的角度分類
八、從文與武的角度分類
參、民俗的目標
一、探索人性的本質
二、維繫族群的認同
三、身心靈的統合
四、人類智慧的開發
肆、民俗的實施
一、學者的投入
二、傳承的模式
第四部分 專業篇
第十二章 體育的專業人員
壹、體育專業人員的形成
一、專業人員的基本條件
(一) 獨特的知識體系和技術體系
(二) 發揮專業的自主性和公信力
二、體育專業人員的演進
(一) 通才時期
(二) 專才時期
三、體育專業人員的種類
(一) 體育專業人員的層次
(二) 台灣的體育專業人員
貳、體育專業人員的養成
一、培育機構
(一) 政府機構
(二) 民間機構
二、證照制度
(一) 專業訓練制
(二) 專業檢定制
三、專業課程
(一) 學科
(二) 術科
(三) 實習
四、專業分級
?、體育專業人員的服務
一、獻身的服務態度
二、自主的專業決定
三、維繫專業的倫理
四、自我的專業成長
第十三章 體育的專業組織
壹、體育專業組織的類型
一、正式與非正式組織
二、政府與民間組織
三、公益與營利組織
四、體育的專業組織舉隅
(一) 政府體育行政部門
(二) 公共體育場
(三) 學校體育行政組織
(四) 體育院校與系所
(五) 運動選手訓練部門
(六) 單項運動團體
(七) 綜合運動團體
(八) 聯業運動團體
(九) 國際體育組織
(十) 體育專業者工會
(十一) 推展社區體育組織
(十二) 運動服務事業機構
(十三) 運動設施產業
(十四) 運動傳播媒體
貳、體育專業組織的發展
一、體育組織的專業化
二、體育組織的官僚化
三、體育組織的全球化
四、體育組織的商業化
五、體育組織的單一化
六、體育組織的多元化
?、體育專業組織的行為
一、領導風格
二、政策決定
三、組織文化
四、激勵策略
五、自籌財源
六、公益優先
第十四章 體育的專業設施
壹、體育專業設施的類型
一、從體育與運動區分
(一) 體育設施
(二) 運動設施
二、從場地、設備與器材區分
(一) 場地
(二) 設備
(三) 器材
三、從室外與室內區分
(一) 室外的運動場地
(二) 室內的運動場地
四、從觀賞與實用區分
(一) 觀賞性體育設施
(二) 實用性體育設施
五、從自然與制式區分
(一) 自然的體育設施
(二) 制式的體育設施
六、從地面的材質區分
(一) 土質場地
(二) 草坪場地
(三) 木質地板
(四) 水泥化場地
(五) 塑膠化場地
貳、體育專業設施的籌建
一、確立籌建的功能
(一) 教學型的體育設施
(二) 社區型的體育設施
(三) 服務型的體育設施
(四) 訓練型的體育設施
(五) 競技型的體育設施
(六) 整合型的運動公園
(七) 研究型的體育設施
(八) 製造型的體育設施
(九) 展眼型的體育設施
二、規劃設計的重點
(一) 資金的來源
(二) 地點的選擇
(三) 專用或兼用
(四) 環保與安全
(五) 專業的考量
(六) 營運的設計
?、體育專業設施的營運
一、內部的管理
(一) 組織與人員
(二) 保養與維護
(三) 資訊化的管理
二、經營的模式
(一) 自行主導
(二) 合作經營
三、行銷的策略
(一) 以消費者為主體
(二) 瞭解消費行為
(三) 虛擬導覽系統
(四) 爭取企業贊助
(五) 樹立品牌形象
(六) 評估營運績效
第十五章 體育的專業學術
壹、體育專業學術的類型
一、人文學科
(一) 運動文學學群
(二) 體育史學學群
(三) 運動哲學學群
二、社會科學
(一) 運動教育學學群
(二) 運動管理學學群
(三) 運動社會學學群
三、自然科學
(一) 運動生理學學群
(二) 運動心理學學群
(三) 運動生物力學學群
貳、體育專業學術的建構
一、母學科與次學科
二、學門與學科
三、課程與科目
四、體育學芻議
?、體育專業學術的探討
一、科學與哲學的對話
二、理論與技術的融合
三、整合與分化的取捨
四、質性與量化的互補
序
給修課的同學
對一位剛踏入「體育」這個領域的新鮮人而言,勢必會對「體育」這個東西感到好奇,也滿懷著憧憬與嚮往。如果「體育」是個「城邦」,那麼,你便很想知道城牆?面的每一人、每一事和每一物。當然,你想成為這個城邦的一份子,那麼,這個「城邦」的人也會有所要求,給你一些引導或教育。
當你進入體育專業學府接受「專業的教育訓練」之前,你已發現「體育」這個「城邦」,它的內部其實還分成許多小城邦,而這些小城邦之間似乎都有親戚關係,就如同一所體育學院?,也設有好幾個系和研究所。儘管這些系所的名稱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共同的特色就是提供「專業的教育訓練」,統稱之為「體育專業教育」。
當你選擇了其中一個「體育專業教育」的系所接受訓練時,你會發現師長們早已安排好「一整套」的課程,以便將你塑造成為一位「體育專業人員」。這些課程有些是你必修的科目,有些則是可以選修的科目。或許你會問:「為何課程可以選修?為何不比照中小學的修課方式,一切都是由學校安排好的。」當然,你也可能會問:「為何課程還分必修、選修?難道二者間有高低之別或輕重之分嗎?」
這些課程除了有必、選修之分外,對多數的體育專業教育而言,尚有學科與術科的分別。所謂的學科,就是靠聽、說、讀、寫為主完成知識的傳授模式;所謂的術科,則是尚須透過現場的實作、實習、實驗等實務者,其中以運動技術的學習佔最大的比例。凡初次接受「體育專業教育」的訓練者,往往會有這麼樣的感受:「學科輕鬆卻難懂,術科好玩卻很累」。接觸一、二年之後,有人就會發出這麼樣的聲音:「上這些學科要做什麼?上這些術科又要做什麼?」等到完成學業之後,說不定你會提出這麼樣的看法:「某些科目根本不需要必修,某些科目應該要增加內容」。
對於以上的這些好奇與質疑,都是一位「學習者」應有的態度,也是一種正常的反應。「體育概論」、「體育原理」為何被列為「體育專業教育」的科目之一,修習者不但很好奇,而且也可以質疑它的必要性。為何要安排「體育概論」、「體育原理」這些科目讓接受「體育專業教育」者修習?它有什麼作用?它能提供何種的專業知識?它能幫助「修習者」成為一位「體育專業人員」嗎?這些科目的學術屬性為何?它的歷史之發展與演進又為何?
依我之見,「體育概論」、「體育原理」這些科目是進入「體育學」領域的初步,是一門具有統觀與整合「體育學」的學科,它是一門不同於「技術層」的「思想層」學科,我將它統稱之為「體育學導論」。
統觀全局 「體育學導論」具有統觀整個「體育學」的功能。我們常聽說:「見樹不見林」、「以管窺豹」、「坎井之蛙」,這些俗諺意指看一事物僅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無法看到整個事物的全貌,如此很容易以偏概全,而錯估整個情勢,誤導了事物的真象與發展。
透過「體育學導論」的專業教育,可以很概略的、有系統的、深入淺出的瞭解整個「體育學」的領域,包括體育的範疇、運動的本質、基本的概念以及各種的專業等。能夠統觀「體育學」的全局,便可以很快地理解到「體育界」是個「什麼東西」,它能夠帶給你多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可以理解到「體育界的人」他們到底是在「做些什麼」,有什麼工作適合你「去做」,「想做」的話需要哪些條件。有了這些體認之後,對一個「體育新鮮人」而言,才不致迷失在森林之中,茫然不知如何走出森林,以免只知道不斷的修習學分,完成學業,卻窄化對「體育界」的視野,限制了自我成長的空間與機會。
系統整合 在「體育學」的領域不斷地擴張之際,也融入不少的非體育之領域,例如休閒、健康等領域;同時,在多元化的社會之中,體育專業也不斷的細分化、求獨立,並且相互競爭,因此造成「山頭林立」、「互別苗頭」、「單打獨鬥」的互斥現象,使得在非體育領域的人看來,「體育學」似乎是個「支離破碎」、「缺乏主體」、「沒有學術」的學門而已。
從體育學的發展過程來看,其領域不論如何擴張或吸納,不論如何分化或分工,它的「主體性」應當是不變的,這個主體正是「運動」(exercise),有人說是「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ies)。凡應用在體育界的任何一種學科、一種專業或一種學門,都應圍繞著這個「主體」發展開來。
「體育學」既有其主體性,那麼,它的領域自然可以架構出其系統,將這些分化後的個別體予以系統性的加以整合。目前所有的「體育專業教育」課程當中,只有「體育概論」、「體育原理」或「體育學導論」等少數科目仍然持續擔任這項任務。
理解體育學的整個體系,能更清楚的掌握體育的脈絡,並運用在「體育專業教育」,例如學科與術科的內容與比例、核心課程、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的配置等。有了體育學的體系之後,整個系統結構更為清晰,遇有需要擴張或吸納其他領域之時,方不致偏離主體性,甚而迷失了方向,而在分化與整合之時,也才能正確的判斷其可行性。希望這本書能幫你解開一些疑惑,提供你一些思索的方向。
徐元民 謹識 於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文史研究室 2006年1月修正
給任課的教師
這是一本寫給剛踏入體育專業相關學系或研究所學生研讀的書籍,也是體育專業教育課程的入門學科。本書訂名為「體育學導論」,係整合自「體育概論」和「體育原理」二門科目,含有「導讀」之意;除此之外,也有人叫做「體育通論」、「體育基礎」、「體育入門」、「體育理論」等不一而足。基本上這些都是相關的作品。
在坊間或圖書館可以找到有關「體育學導論」之類的專書,但它們可能是出版年代已久,或是外語原文,或是內容不合台灣民情;因此,我很期盼擁有一本屬於台灣本土的「體育學導論」。也許這門科目太簡單了,讓專家學者覺得沒有深度,因而沒有新的作品出現;也可能是這門科目太困難了,因為它必須包羅萬象,而且隨時在變化,因而沒有新的作品出現。
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同時也讓體育專業走向多元化的時代。1987年國立體育學院首開風氣之先,將傳統的「體育學系」予以自我分化,並吸納其他的領域,此後,台灣的體育專業系所的名稱便分別夾雜著「運動」、「休閒」、「健康」、「管理」、「技術」、「競技」、「科學」等用語,企圖凸顯自己的「專業性」與「獨特性」。這樣的分化方式是為了增加深度,似乎相當的專業;但是,仍然難得看到該類專業有關的「概論」或「導論」之作品。
「體育」的分化與整合,已在學術界議論許久,然而,任憑各界如何的切割,如何的拼湊,「體育的主體性」仍然屹立不搖。我寫的這本書,就是憑藉著以下三個「體育的主體性」為基點所完成,希望本書能適用於各類型的體育專業相關系所教學之用。
人文(humanistic)的主體性 人因軀體而生,人因心靈而活。人不但要求生自保、卻病延年,人也要心常快樂、享受經驗。體育必須同時兼顧軀體與心靈,否則就偏離了「體育」的範疇。
運動(exercise)的主體性 體育的範疇肯定要有「運動」的經驗,而且是「親身」的經驗,不容只有認知,而無實際行動。是以,如果缺乏「運動」這項要素,就不是「體育」的範疇。
台灣(Taiwan)的主體性 體育的發展已經走向「國際化」與「全球化」的事實不容否定。但是居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經濟條件,所以本書的觀點皆以台灣為主體出發,再將視野擴展到全世界。
基於以上三個主體性,本書的基礎篇首先在闡明體育的範疇,以辨明「體育」和「運動」的異同(這部分在第一版時原置於概念篇);其次本質篇就是在探討體育的本質,以「運動」為基點,分別撰述是誰在運動(運動的對象)?為何有運動(運動的起源)?人們做些什麼運動(運動的類型)?人們為何做運動(運動的目的)?等四章。
再次,分立六章來探討體育的概念。由於台灣的體育隨著政治、經濟、社會的變遷,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正朝著體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競技運動(sport)、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休閒(recreation)、舞蹈(dance)和民俗(folklore)等六個領域發展(後三者為第二版所增補)。為了縮短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兼顧台灣本土的文化特色,本書將這六個用語進行概念的分析,以釐清體育界關鍵性的用語,建立體育用語的共識。
最後則是專業篇,由於體育的專業是體育界的立足命脈,本書分別探討了「專業人員」、「專業組織」、「專業設施」和「專業學術」四者。特別介紹目前體育界對各該體育專業的分類方式,各該體育專業的培育/設置/籌建/建構的原則,以及各該體育專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與評估等。
為了讓長期投入運動訓練的學生容易閱讀與理解,本書的用字遣詞儘量以白話和口語方式呈現,並舉台灣的生活週遭之實例比擬與解說。而為了靈活課堂上的教學,方便學生的預習與復習,本書各章皆各自編成獨立的單元,章首標明教學的目標與內容,章末提供摘要以整理思緒,並預設一些問題,提示學生有更深層的思考空間,以防學生侷限於本書內文的知識,而鎖死其思緒的發揮。畢竟,本書的要旨不在於提供標準的答案,而是廣泛的提出體育的問題,好讓大家來留意、來思辨,以收集思廣益之效,本書二版的增刪,一方面是同好們給予的肯定評價,另一方面也是他們給予的善意回應,此二者為促成我再度動筆的最大動力,最後仍期待各界隨時給予斧正,不勝銘感。
徐元民 謹識 於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文史研究室 2006年1月修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