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世界名船事典 A to Z

世界名船事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244860
提思.佛克爾
商周出版
2006年1月25日
173.00  元
HK$ 147.05  







* 叢書系列:生活館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生活館


自然科普 > 應用科學 > 其他









  你可知道,諾亞方舟到底有多大?一九一七年引爆俄國十月革命的船是哪一艘?在亨佛利?鮑嘉與凱薩琳?赫本主演、並為鮑嘉帶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榮耀的《非洲皇后號》,牽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哪一段歷史?誰是《太空戰艦》「企業號」的創造者?一九四五年四月一日二十二時,日本在台灣海峽遭美軍戰艦擊沉的阿波頑是艘怎樣的船?一同命喪海底的是哪些人?這事件為戰後的美日關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當然,聖瑪麗亞號、五月花號、赤城號、阿拉巴馬號、亞歷桑那號、愛之船、黃色潛水艇、鐵達尼號……都出現在本書中。為了使本書更完整,中文版並增補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船舶,如鄭和寶船、致遠艦、中山艦、太平輪等。

  本書作者是位超級船迷,搜羅了近三百艘歷史上的知名船舶,從現實或傳說到想像;從航行在河流、海洋到天空;類型包括帆船、蒸汽船、郵輪、巡洋艦、潛艇、航空母艦、太空船等無所不包;故事涵蓋了探險、諜報、叛亂、戰爭、愛情、災難等人生悲喜。

  全書結構以船名稱的字母順序排列,副標簡短定義該船,正文則是詳盡的介紹,如基本資料(大小噸數、製造地)、航海與造船史上的意義、政治背景、展覽的博物館等。文字清楚,風格平實。並配有豐富的插圖。

  作者企圖藉由本書說明,在變化莫測的汪洋上,船不僅運送乘客與貨物,也運送了我們的夢想;除了促進商業往來與運輸發展之外,船也象徵著安全感、啟程、勇氣、欲望、瘋狂,以及對災難的恐懼與征服。本書喚醒了在人類集體記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船」,同時也為船迷與一般讀者勾勒出人類與海洋歷史的豐富面貌,是生活在海洋國家的我們必讀的船舶故事與知識!

作者簡介

提思.佛克爾(Thies Volker)

  一九五六年生,大學時主修法律與歷史,目前居住在德國漢堡。著有知名動物事典 (Eichborn Verlag,與Karen Duve合著,一九九七年出版)



推薦序

遨遊海洋世界的導航書   黃榮鑑

  台灣四面環海,島上三分之二地區為山脈地形,陸地天然資源又甚貧瘠,因而國家的經濟發展都與海洋有?密切的關係。舉凡,貨物的航海運輸、海疆的安全防衛、漁業的發展及海洋資源的開發,都與船舶息息相關。因而,造船與海運在國家整體發展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船舶是以浮、航於水面為主之安全載具,遠古時期之獨木舟(Canoe)、現代的四十餘萬載重噸之原油輪(Tanker)、貨櫃輪(Container)以及可以運載數千位旅客遨遊世界各國之旅遊輪(Cruiser)皆屬之。船舶及航海科技的演進,關係著人類在遷徙拓殖、文化交流、海上交通貿易、海洋資源利用以及海權擴張的發展。船舶所牽涉之科技發展是很重要的海洋科學發展資訊,每一個階段之航海及船舶科技也是很重要的海洋人文變遷要素之一,藉由航海及船舶科技的演進發展,可以追尋人類在海洋活動的足跡。地球上的海洋面積約占百分之七十二,其餘為數以萬計的小島與陸地。自從有人類以來,陸地上的內河水域、沿海地區及離島沿岸均有以船舶作為捕撈或交通工具之歷史記載。船舶與人類文化、經濟發展有深切的關係。從經濟上來看,船舶是促進財富成長與社會繁榮的水上載具;從文化觀點來看,船舶關係著人類遷徙、拓殖與文化交流;從國家觀點來看,船舶代表著國家的權威與力量。

  自古以來,人類逐水而居,為生存而探險、為交通而運輸,以智慧與勇氣,創造舟船,遊行江河,橫渡重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是中國古代造船的寫照。考證古代史料,其實中國具有悠久的航海及造船歷史。六千年以前,中國人已能製造筏和獨木舟,後來逐漸發展建造木船與木帆船。自從木帆船於秦代出現以後,人們的水上活動逐漸從河、湖、沿海水域擴展到海洋。木帆船在中國發展時間從秦代到清代,非常長久,在船舶發展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在設計與製造方面有許多的發明,如半平衡縱帆、撐桿條的斜桁帆、船艉平衡舵、水密橫隔艙等,對世界造船技藝有過深遠的影響。一八四○年代,鴉片戰爭後,西方工業革命中出現的蒸汽機船,傳入中國,開始了中國近代船舶的發展史,從此以後,木帆船逐步被蒸汽機船取代。一九五○年代末年,西方國家之內燃機船設計及建造技術,被引進到中國,從此開始啟發中國現代造船工業的發展。

  本書的原著,德國作者提思.佛克爾(Thies V?lker),以船名的字母順序排列,並廣泛參考相關文獻,詳盡介紹世界三百多艘名船事蹟,以生動之手法及精彩且珍貴的圖片,來吸引讀者進入航海歷史的殿堂,細細品味融合科學與工藝的各艘名船,及其背後有如人生之百味經歷,中文版中更增補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船舶,足見編輯群之用心。對於船迷及嚮往海洋的讀者而言,本書確實是一本最佳的導航書,特予推薦。

海洋冒險,從打開這本書開始   黃河

  這輩子我第一個立下的志向,也是我小學三年級作文課中撰寫的志向,是投筆從戎,當一個遨遊四海的海軍。

  當時為什麼這麼寫,坦白說,我也不知道。但這是作業,總得湊一個,糊里糊塗就寫了海軍。

  沒想到,一旦寫成文字,「加入海軍」就好像成了我的責任。每當再有人問我將來想幹什麼,我就說「海軍」。

  懵懵懂懂,確實有一點;從小熱愛海軍,勉強也說得過去。

  國中畢業,我如願考進海軍幼校。直到因緣際會闖入寫作領域以前,我這一生從不曾立過別的志向。在我二十年的軍官生涯當中,我先後擔任過陽字號槍砲官、油船艦務長、三字號兵器長、陽字號反潛官、陽字號兵器長、成功級艦副艦長、獵雷艦艦長,以及成功級艦艦長。艦上生活占據我海軍生涯的大部分,船是我對海軍最大的記憶。

  若是問我對船的印象,老實說:不太好。

  我是暈船大王,學生時代艦上實習生活的寫照是:船動,我不動;我動,船不動。曾經有一次出航三天,我也整整躺了三天,這中間只喝了幾口水,沒吃一口飯;返港以後我像是生了一場大病,好幾天還沒能恢復食慾。

  等到派任軍官,責任心壓得我不得不動,這才慢慢體會,暈船的程度除了和人們的適應力有關,更和你「有沒正事幹」息息相關。假如你是一個乘客,從頭到尾閒著沒事幹,船一旦晃動起來,你就只能「全心全意」地感受「船在晃」。但假如你是船上的軍官,航行時有許多事情等著你去做,暈船的心思必然會因為工作的壓力而分散。

  舉個例,獵雷艦是海軍晃得最厲害的船。擔任獵雷艦艦長的時候,不管風浪多小,平均出航只要超過四個小時,我的舌頭就會失去味覺。那段日子,全艦官兵都知道艦長是出了名的會暈船,只要風浪稍大,肯定駕駛台見不到艦長。可是,有一晚風浪奇差,船晃動到讓我擔心會不會翻船?憂慮心讓我整夜待在駕駛台沒敢離開。眼見身旁的人,個個吐得像隻蝦子蜷在地板上,我卻絲毫沒有暈船的感覺。

  我對船的記憶和暈船有很大程度的關連。好的印象,實在很難。直到上個月前往歐洲旅遊,二十天的行程裡搭乘過接駁快艇、泛湖小舟、環島觀光船、高速汽墊船,最後十一天則是住在十萬噸級的豪華遊輪上。這才對船有了全新的體認──船有各式各樣,暈船也不必然。

  尤其是豪華遊輪,它已經從船的典型角色──運輸工具,演進成高級休閒場所。船上的吃、住、愉樂有多高級,已夠讓我意外,它「穩定」的程度,更是令人欽佩。自始至終,我像在陸地一樣,不曾有暈的感覺。

  回到台灣,意外收到商周撰寫《世界名船事典》推薦序文的邀請,不得不感嘆人事的巧合。我不擅說違心之言,倘若沒這次豪華遊輪之行,要我講幾句與船有關的美言,真是做不到。可是,有了這次全新的體認,講幾句好聽的話,大概可以。

  因而不自量力答應商周的邀請。打開內文一看,這才發現《世界名船事典》搜羅了近三百艘歷史上知名的船,從現實到傳說;從航行在河流、海洋,到天空;從帆船、蒸汽船、鐵殼船、戰鬥艦、潛艇、航空母艦,到太空船。故事的內容涵蓋了探險、諜報、叛亂、戰爭、愛情、災難……。原本準備滿腦子與船有關的美言,全都省了,不必。

  船,只是這本書的出發點。重點不在船,而在史實,在資料,在趣味性。

  粗淺地看,《世界名船事典》只是一部與名船有關的書籍。其實,它擁有曲折離奇的史實,充滿悲歡離合的人物,更提供豐沛詳盡的資料。喜愛回顧歷史的讀者,這是一本有趣的史書;喜愛搜集資料的讀者,這是一本難得的參考書;嚮往海洋、對船艦好奇的讀者,這更是一本不能錯過的經典之作。

  海洋對人類,隱隱約約充滿了挑戰;船,則是迎向這挑戰的工具。千百年來,多少冒險的故事與船有關!打開這本書,就是你進入海洋冒險的開始。

走入船舶演進的歷史場景   郭真祥

  台灣四面環海,可謂十足的海洋國家,所有國計民生,舉凡國防安全、經濟貿易、交通運輸、資源探勘、海洋研究、海難搜救、巡防緝私、漁業養護以及海上遊憩等等,無一不與周遭的海洋環境息息相關,而執行與這些與海洋相關的國家任務或民間活動,船舶無疑扮演著一個極為重要甚至難以取代的角色,因此,對於生活在台灣這樣環境的人民而言,能在船舶方面吸取與累積更多寶貴的知識,應該是值得每一個人大力追求的一件事。此一認知,若能進一步藉由一些配套的活動加以擴散,對於台灣海洋立國精神的強化,亦具意義。例如在我們鄰國的日本,每年由社會知名藝文人士主持年度船舶獎的活動,其宗旨為針對報名參選船舶在船舶技術或藝術上之創新或改良以及對社會民生影響層面進行評選,其中並設計廣大民眾熱烈參與的機會,如此對於促進社會對船舶建造工藝的理解與活潑動態海洋文化的發展,可以自然地形成一股向前推移的力量。

  在人類社會的現實生活裡面,船舶其實較今日使用的其他交通工具更早扮演運輸功能的角色,我們甚至可以說:海運和船舶兩者幾乎與人類歷史發展密不可分,其中在大家所熟悉的歷史重大事記中:例如六百年前在東方的中國,由鄭和率領非常龐大的船隊七度下西洋,以及五百多年前在西方的西班牙,由哥倫布帶領的船隊發現新大陸,甚至三百多年前的荷蘭人乘船登陸台灣,仰仗的都是具有足夠耐海性能的船舶,而發生於約一百年前的著名的「鐵達泥號」客輪沉船悲劇,經由電影情節的呈現,亦曾轟動一時。凡此眾多歷史事件當中,隱藏在這些船舶背後的故事,如能一窺究竟,也是一件有趣的嘗試。

  隨著相關科技的精進,今日的船舶,依照任務或功能上的需要,種類繁多,而且不論在建造技術、噸位大小、推進性能以及航海操控等方面的表現,與昔日船舶相比,當然無法同日而語,例如排水量十幾萬噸的散裝船或者裝載將近上萬個貨櫃的貨櫃船,並不算稀奇;而速度高達四、五十節的高速艇,更是所在多有;另外藉由衛星與全球定位系統GPS的輔助,船舶橫越漫無邊際的海洋,亦不再是瘋狂冒險的事情;乘坐利用先進複合材料建造的豪華舒適的高級遊艇,遨遊海上,反而是人人嚮往的休閒活動。可是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今日船舶技術的成就,仍然是得助於以往人類使用船舶的經驗,經過一點一滴逐步改進的結果,鑒往知來,如果能夠對以前船舶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加以瞭解,或許可以對整個船舶技術演進的歷程,有一種較深刻的認識、體會甚至感動。

  基於上述想法,非常高興看到商周出版社能夠出資翻譯並出版《世界名船事典-從諾亞方舟到鐵達泥號的驚人冒險故事》(Lexikon ber?hmter Schiffe. Spektakul?re Abenteuer von Arche Noah bis zur Titanic)一書,該書原為德國超級船迷作家提思.佛克爾(Thies V?lker)所著,由德國知名出版社Eichborn所出版,佛克爾先生讀的是法律與歷史,由其執筆為各艘名船撰寫故事,詳盡介紹各船相關重要事蹟,總共蒐集了將近三百艘歷史上知名船舶的資料,包羅範圍廣泛,從現實到傳說或想像中的船舶,從航行在河流、海洋到空中的船舶,藉由清楚的文字娓娓道來,為船迷與讀者勾勒出海洋航行與船舶演進的歷史場景,而難得譯筆亦相當流暢,細細品讀,趣味橫生,值得一窺究竟,因此樂意推薦此書給生活在海洋國家的讀者大眾。

航向大海   張榮發

  承蒙受邀為商周出版社新書《世界名船事典A to Z》中文版寫序,基於對大海的深厚感情,本人十分樂於見到國內出版社有心將海事書籍引進台灣,此乃發展海洋文化的奠基工作之一,對推廣海事教育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

  人類賴以維生的地球,有四分之三是海洋,陸地只佔四分之一,人與物的交流都必須依賴海運,因此海運可以說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很大。如果沒有海運運輸,世界文明將無法發展。自古以來,海運在人類的交通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歷史證明海運發達的國家,如英國、日本、美國等,經濟貿易發展蓬勃,文明都因此非常強盛。

  海運源自於遠古時代沿海居民以原始的船舶運送物品,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由帆船、蒸汽船進步到柴油船,逐漸形成貨物與人的貿易交流網路。十九世紀初期,由於歐洲國家在海上的擴張,海運顯現出全球性的影響力,世界各國開始注意到海運的重要性。海運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運科技突飛猛進,不論造船或航海技術都日新月異,海上運輸日益頻繁,國際貿易也隨之興盛發達

  今日海運是國際貿易的基礎,一般的民生物資運送主要是靠海運,而海運的高載運量也是其他運輸工具所無法相比的,與其他運輸方式相較,海運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及自由性,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運輸方式,也是最具國際性的交通事業。除了可以大量運輸,海運不像航空有航權的限制,商船可以在全世界的港口自由停靠、攬貨,加上低廉的運費,讓貿易四通八達,更讓不同的社會及族群互相交流,造就了今日的人類文明。

  本人從小就和大海及船舶結下不解之緣。一九六八年,本人以一艘中古貨輪創立長榮海運,其中歷經無數艱辛,在驚濤駭浪中憑藉著信心與毅力,帶領長榮果敢地航向大海。一九八四年,長榮開闢環球雙向定期航線,開全球首例;一九八五年,躍居世界最大的貨櫃船公司。今日長榮的貨櫃船隊在大海上乘風破浪,航行世界各地,締造出台灣及世界航運史上許多輝煌的紀錄,更奠定了長榮在世界航運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人一生對海運發展奉獻心力,對大海和船舶的感情一如海水般深邃,雖然長榮的事業版圖拓展到航空、陸運、旅館、鋼構等等領域,海洋卻始終是我心之所繫,至今長榮每一型新貨櫃船的下水典禮,本人大多親自參與。多年來,本人持續蒐集台灣及世界各地的海事文物,包括模型船、航海儀器、海洋畫及海事圖書,希望為保存及推廣海事文化貢獻一己之力,更衷心期盼社會大眾能有更多機會進一步了解海洋與船舶在歷史中的角色。

  一本生動有趣的海事書籍是帶領一般讀者進入海洋與船舶世界最好的入門方法。其實不只是一般讀者,相信對海運十分熟稔的人,也可以在本書中發現許多新的趣味,閱讀此書的確能帶給人無窮的樂趣。

  最後,期盼國內出版社能夠繼續耕耘海事圖書的園地,介紹更多、更好的相關書籍給國內讀者,藉此引領一般大眾對海洋文化的認識與關注。博古才能通今,好的海事書籍能夠讓我們對台灣與海洋做更深刻的省思,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刻,讓下一代航向更光明的未來。

從世界名船認識廣闊的海洋文化   張達禮

  台灣四面環海,其海洋學術與文化勢必與國際接軌。世界海洋文化中,歐美國家人民對船的喜愛及對海洋的響往所形成的優雅特質文化,非常值得我國人去瞭解與體會。對想要閱讀歐語文系書籍的國人而言,由於語文不同,往往會有障礙隔閡。但是,在我們看過本書德文版的譯文後,覺得語文障礙頓時消失,為此,我們要感謝商周出版社編輯群的用心與努力,讓我們能輕易的體會歐洲海洋文化。本書原作者對世界知名船的資料蒐集非常完整,對各名船軼事情節的描述非常細膩,確實是一位具有文學素養的超級船迷。商周出版社編輯群之德文功力非常深厚,譯文流暢平實,讀來津津有味,令人感動。個人覺得,本書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好書。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人類雖然聚居於陸地,但自有史以來,海洋是陸地防衛的屏障,也是人們的活動空間,其有取之不竭的資源,及最廣闊、方便、廉價的運輸通道。世界商品的貿易運輸,以重量計,海運約占百分之九十五,船舶是海運的最主要運輸工具,在世界貿易發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回顧一九五○年代到一九七○年代,貿易成長急速增大,經濟成長亦步亦趨;經歷一九七三及一九七九年兩次能源危機,世界經濟與貿易成長同步趨緩;隨後,世界經濟復甦,貿易隨之又急遽增長,於二○○○年後,經濟與貿易成長又同步趨緩,顯見世界經濟成長與貿易發展是互為因果的。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資料,以一九五○年的世界經濟成長率及貿易量為統計基數,半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成長擴張六倍,世界貿易擴張十七倍,亦即世界貿易的擴張更甚於經濟成長的擴張,幾達三倍之多,五十餘年來,船舶對世界貿易與經濟成長貢獻顯著。

  全球商用貨船的數量不斷增加,其噸位隨需求與科技進步而日漸增大,甚至大到無法停靠現有的碼頭,而必須停泊外海再行駁運貨物者。世界船舶雖然不斷增多且增大,但對大多數沒有機會接觸海洋的現代人而言,對船舶的印象與瞭解,遠不如其對在陸地上行駛的汽車、火車,及在空中飛航的飛機印象深刻。然而當我們翻閱世界的歷史時,我們可以發現,船與人類息息相關,船的歷史幾乎就是人類的歷史,船象徵著人類進步,也承載著人類的夢想,因此,船應該成為人類感性世界的一部分,本書的出版,確能填補多數現代人沒有機會認識船舶的缺憾。

  本書為世界名船事典,搜羅了近三百艘歷史上的知名船舶,從現實或傳說到想像;從航行在河流、海洋到天空,類型包括帆船、商船、郵輪(定期客輪)、軍艦、潛艇、太空船等,無所不包;故事涵蓋了探險、諜報、叛亂、戰爭、愛情、災難等人生悲歡。本書結構以船名的首字母順序排列,從A到Z,詳盡介紹各船的特徵與事蹟、航海趣事,與相關名人軼事等。作者企圖藉由本書說明船在變化莫測的海洋上,除了促進商業往來、運輸發展,促成經濟文化交流與捍衛國家領土外,船也象徵著安全、啟程、勇氣、慾望、瘋狂,對災難的恐懼,以及對環境的保護。本書喚醒人類記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過往船舶,同時也為讀者勾勒出冒險犯難多彩多姿的航海史。

  本書原作者為德國人,對我國古代與近代名船的敘述較少,商周出版社編輯特選我國名船十餘艘編入本書,分別為中國龍舟、徐福船隊、漢朝第一大樓船豫章號、隋軍大艦五牙艦、水車式千里船車輪舟、宋代航海大客船神舟、晉伐吳的第一戰艦連舫號、鏡花緣之船、鄭和船隊之寶船、鄭成功船艦、中山艦、江亞輪、致遠艦、太平輪等,內容非常豐富。感謝商周出版社編輯群為發揚海洋文化、宣揚世界名船事蹟,及涵養讀者們海闊天空胸襟所作的貢獻,謹此為序。

帶著勇氣航向未知的彼岸  趙修武

  二○○五年夏天的一個午後,普仁崗研究室中響起了陣陣劃破平時寧靜的電話鈴聲,在電話那端傳來似乎從未謀面的陌生聲調,一個令人無法拒絕的提議接著出現,這便是這篇序言誕生的由來。一群似乎具有阿Q精神的文學人勇敢的挑戰了這一個充滿速食文化的出版時代,無悔的以他們對於語言文字的熱誠,嘗試翻譯德文船舶科普書籍以饗華文大眾。然而他們請求舉手之勞協助的權利,在這個滿佈荊棘的現實社會,好像很難引起共鳴。如此豪邁的舉動對於曾經是造船人的我,在船過水無痕的內心深處,立即激起一種既欽佩又慚愧的複雜情緒。基於教學與研究工作壓力的猶豫,也在那一刻被這股真誠的執著所淹沒,在當時便已逐漸踏入這一件偉大工程的征途。

  似乎沒有一項交通工具像船舶一樣,自遠古起就見證著人類文明的進展,與人們的重要時刻緊緊相繫。本書的出版,對於船舶與西方(中國)歷史的愛恨情仇有著詳細的著墨。不同於傳統編年的撰述,書中的每一艘船就是一個人物主角,也可能是一個人生舞台,在不然就是一段冒險故事,總歸都是一段歷史過程。雖然文中段段皆可獨立閱讀,卻又彼此相互關連,確切刻畫出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時刻與其時代背景。

  其實本書重點不在教導船舶技術知識,反而是借用書中文字的魔力,藉由主角船舶的出現,娓娓道來像舉凡宗教、文化、經濟、政治、民族與科技間的相互影響。在現今具備虛擬文化特質的網路時代中,這本書的內容,提供了許多科學技術與文化經濟相互衝擊的具體題材,吾人經由不同領域與學科的出發,反省先人的經驗與教訓,激盪我們下一代社會中堅份子的思維,以前人航向未知大海彼岸的勇氣,提供闖蕩下一世紀未知挑戰的能力。然而閱讀譯稿的快樂似乎總無法與時間競技,若無出版團隊的耐心與毅力,缺少學生楊潔的協助,可能審訂工作難以在今日完成。最後要感謝出版團隊的堅持,才有這本好書誕生的可能。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