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9789867415455
蟻垤
季羨林
貓頭鷹
2005年6月03日
133.00  元
HK$ 119.7  





ISBN:9789867415455
  • 叢書系列:經典文學系列
  • 規格:精裝 / 368頁 / 15 x 21 x 5.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經典文學系列


  • 文學小說 > > 外國詩

















      如果你曾為峇里島的舞劇、吳哥窟的浮雕、爪哇島的皮影戲深深吸引,你一定要認識啟發這些偉大藝術的文學作品──印度史詩。

      《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在古代印度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傳。兩大史詩不但對印度社會思想產生深刻影響,也流傳到亞洲各國如印尼、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啟發無數精粹的音樂、戲劇、舞蹈、雕刻與繪畫作品,可說是亞洲文化的遠古源頭之一。中國的佛教思想,甚至《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也是受到兩大史詩影響的產物。

      《羅摩衍那》的成書年代與《摩訶婆羅多》相當,約有兩萬四千頌(約相當於八十萬字),以國王羅摩與王妃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為主線,描寫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鬥爭。貪念與無私、情慾與貞潔、背叛與忠誠的衝突,藉由戲劇化的情節和美麗的愛情故事一代代流傳至今。本書收錄的是全書七篇中的〈森林篇〉,羅摩與悉多原本在森林中過著流放生活,魔王羅波那受到鼓動而用妖術劫走了悉多、羅摩四處奔波以營救愛妻的故事。

      《羅摩衍那》的文體風格開始講究詞藻修飾與精心雕鏤,是古典梵語詩歌最直接的先驅,因此印度傳統將《摩訶婆羅多》稱為「歷史傳說」,而將《羅摩衍那》稱為「最初的詩」,傳說中的作者蟻垤也成了「最初的詩人」。

      這部史詩很早就開始傳到亞洲各國,在印度國外的影響遠遠超過《摩訶婆羅多》。中國古代的漢譯佛經曾多次提及,在傣族、藏族、蒙古族、新疆地區也都流傳有改寫本。現代已有不少學者認為《西遊記》孫悟空的形象,與《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有關。

      閱讀《伊利亞特》及《奧德賽》可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源頭;閱讀《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我們對自身所處東方世界的璀璨多元,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作者簡介

      蟻垤,相傳是史詩《羅摩衍那》的作者,但歷史真實性難以考證,因為兩大史詩都是漫長歷史累積的產物,由歷代宮廷歌手和民間吟遊詩人不斷加工擴充,直至最後定型。因此,有可能是史詩原始形式的作者,也可能是形成過程中虛構的作者。

    譯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生,大陸知名的梵文、巴利文專家與文學翻譯家。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畢業後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印歐語文,於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是國際公認真正通曉東西方古典文化底蘊的稀世大學者。歷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等。文革期間都在被批鬥與隔離的日子中度過,他卻利用剩餘時間,以五年寒暑偷偷譯完這部蜚聲世界文壇的史詩巨作全本,也是世上迄今除英譯本之外,僅有的《羅摩衍那》外文全譯本。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校訂序�黃寶生

      《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雙峰並峙,合稱為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的成書年代約在西元前三、四世紀至西元二世紀之間,基本上與《摩訶婆羅多》同時。《羅摩衍那》的作者蟻垤與《摩訶婆羅多》的作者毗耶娑一樣,也是傳說中的人物。因為這兩大史詩都是漫長的歷史積累的產物,由歷代宮廷歌手和民間吟遊詩人不斷加工和擴充,直至最後定型。現在標明的作者已經籠罩在神話傳說的迷霧中,其歷史真實性難以考證,他們有可能是這兩大史詩原始形式的作者,也有可能是在這兩大史詩形成過程中虛構的作者。

      《羅摩衍那》書名的意思是「羅摩的遊行」或「羅摩傳」。全書約有兩萬四千頌(精校本為近兩萬頌,每頌一般為三十二個音節),共分七篇:〈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鬥篇〉和〈後篇〉。它以羅摩和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描寫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鬥爭。

      阿逾陀城十車王有三個王后,生了四個兒子──羅摩、婆羅多、羅什曼那和設睹盧祗那。羅摩長大後,幫助眾友仙人降魔,並隨眾友仙人到彌提羅國參加大祭。彌提羅國王遮那竭有個女兒,名叫悉多。遮那竭允言:誰能拉開他家祖傳的神弓,便能娶悉多為妻。羅摩不僅拉開弓,而且把弓都拉斷了,贏得了悉多。(〈童年篇〉)

      十車王年邁體衰,決定立羅摩為太子,以繼承王位。這時,二王后吉迦伊在一個駝背侍女的煽惑下,利用國王從前曾許諾賜給她兩個恩惠,要挾國王,提出一要流放羅摩十四年,二要立她自己生的兒子婆羅多為太子。十車王悲痛欲絕,但為了信守諾言,只得同意。羅摩為了使父親不失信義,甘願流放。悉多為了夫妻之情,羅什曼那為了兄弟之誼,也甘願跟隨羅摩流放。他們三人在臣民的憂傷中離開都城,前往山林。不久,十車王抑鬱而死。當時,婆羅多正在舅舅家,不知道這裏發生的事。他被召回舉行父葬和繼承王位。婆羅多明瞭真相後,痛斥母親吉迦伊。舉行完父親葬禮,他親自去尋找羅摩,要求羅摩回去繼承王位。但羅摩堅決不肯,一定要等十四年流放期滿後再回去。婆羅多沒有辦法,只好帶回羅摩的一雙鞋子,算是羅摩的象徵,供在國王寶座上,代羅摩攝政。(〈阿逾陀篇〉)

      羅摩、悉多和羅什曼那在森林中到處漫遊,過著艱辛的流放生活。羅摩擔負起保護林中修道仙人免遭羅剎侵害的職責。十年後,他們來到又一座森林。楞伽城十首魔王羅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向羅摩和羅什曼那求愛未遂,想要一口吞吃悉多,被羅什曼那割掉鼻子和耳朵。為了報仇,她先鼓動哥哥伽羅進攻羅摩。羅摩擊潰羅剎大軍,殺死伽羅。然後,她又慫恿哥哥羅波那劫掠悉多。羅波那施用妖術,派遣一個羅剎化為金鹿引誘羅摩追趕不止,而他就乘機劫走了悉多。羅摩和羅什曼那四處尋找悉多,遇見為救悉多而受重創的金翅鳥王,得知悉多已被羅波那劫往楞伽城。後來,他們又遇見一個無頭怪,他勸他們去找猴王須羯哩婆。(〈森林篇〉)

      羅摩和羅什曼那終於找到流亡的猴王須羯哩婆。他們幫助猴王殺死猴王的哥哥波林,重新登上猴國王位。然後,猴王召集全國的猴子幫助尋找悉多。群猴知道了悉多被劫往楞伽島,但隔著大海,無法渡過。(〈猴國篇〉)

      神猴哈奴曼神通廣大,變幻無窮。他搖身變成巨猴,縱身一跳,越過波濤洶湧的大海。到了楞伽島,他又變成一隻貓,鑽進羅波那宮殿。他來到後宮,在後花園找到了悉多。他親眼目睹羅波那威逼利誘悉多,但悉多對羅摩忠貞不渝,寧死不從魔王。哈奴曼把羅摩的信物戒指交給悉多,悉多也將自己的信物寶石托哈奴曼帶給羅摩。(〈美妙篇〉)

      在工巧大神的兒子那羅幫助下,羅摩、羅什曼那和猴軍架橋渡海,與羅波那展開一場大戰。戰鬥激烈,羅摩和羅什曼那受重傷。哈奴曼托來北方神山,找到仙草,治癒羅摩和羅什曼那。最後,羅摩殺死羅波那,救出悉多。羅摩見到悉多,懷疑她的貞操。悉多傷心落淚,願投火自明。火神從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證明了她的貞操。這時,十四年流放期滿,羅摩一行乘飛車回國。婆羅多欣然讓位,羅摩登基。(〈戰鬥篇〉)

      阿逾陀在羅摩治理下,出現太平盛世。忽然一天密探報告羅摩:民間流傳說悉多曾在魔王宮中居住,算不得貞女。為了不違民意,羅摩忍痛派羅什曼那把懷孕在身的悉多丟棄在恒河岸邊。悉多得到蟻垤仙人的救護,住在淨修林裏,並生下一對雙生子。蟻垤仙人作了長詩《羅摩衍那》,並教會這兩個孩子誦唱。羅摩舉行馬祭時,蟻垤仙人讓這兩個孩子當場誦唱這部長詩。羅摩聽到最後,明白這兩個孩子就是自己的兒子。於是,蟻垤仙人把悉多帶來,為她的貞節辯護。可是羅摩仍說無法取信於民。悉多便向大地母親求證,說如果自己貞潔無瑕,請大地母親收容她。頓時大地開裂,她縱身投進了大地母親的懷抱。後來,羅摩將王國交給自己的雙生子分治,與弟弟們一起拋棄凡體,升入天國。(〈後篇〉)

      在《羅摩衍那》這部史詩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人物:羅摩為了恪守孝道而自願流放,為了維護王族的尊嚴和人間的正義而消滅邪惡的魔王羅波那,為了取信於民而遺棄愛妻悉多,是理想的兒子和君主;羅什曼那和婆羅多恪守悌道,是理想的弟弟;悉多恪守婦道,是理想的妻子。他們之間的關係符合封建倫理道德規範,類似中國古代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長幼有序」。羅摩故事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悉多成了封建貞節觀念的無辜犧牲品。

      同時,史詩中描寫的羅摩與羅波那之間的鬥爭,也代表新興的封建主與落後的奴隸主之間的鬥爭。羅摩的阿逾陀城屬於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城市文明,而羅波那的楞伽城帶有濃厚的游牧部落文明色彩。羅摩是剎帝利,而羅波那含有婆羅門血統。在印度列國紛爭時代,婆羅門努力維護以奴隸制為基礎的種姓制,以保持自己在吠陀時代後期形成的至高無上的特權地位,而剎帝利努力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封建王權。《羅摩衍那》的成書年代正處在印度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時期。隨著封建制日益取得優勢,羅摩的形象也日益被神化。這在《羅摩衍那》作品本身中就有反映。在一般認為屬於原始部分的第二至第六篇中,羅摩基本上是個人間英雄形象,而在屬於晚出部分的第一和第七篇中,羅摩被寫成大神毗濕奴的化身。從此,羅摩成了印度教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羅摩衍那》的故事情節比較集中緊湊,雖然也插入不少神話傳說,但除第一篇和第七篇外,不像《摩訶婆羅多》那樣枝蔓龐雜。主要人物性格豐滿,隨著矛盾的展開而變化發展。全書注重風景描寫,而且做到情景交融。它不像《摩訶婆羅多》那樣大多採取純客觀的態度描寫景物,而是通過史詩人物的眼睛描寫,這樣就更富有感情色彩。《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一樣,主要採用簡單易記的「阿奴濕圖樸」詩律(即「輸洛迦」詩體),文體風格總的來說明白曉暢,但已開始出現講究藻飾和精心雕鏤的傾向。由此,《羅摩衍那》成為古典梵語詩歌最直接的先導。因而,印度傳統將《摩訶婆羅多》稱為「歷史傳說」,而將《羅摩衍那》稱為「最初的詩」,並將傳說中的作者蟻垤稱為「最初的詩人」。

      《羅摩衍那》誕生後,與《摩訶婆羅多》一樣,在印度各地廣為流傳。許多古典梵語戲劇和敘事詩都取材於它,其中著名的有跋娑的戲劇《雕像》和《灌頂》、薄婆菩提的戲劇《大雄傳》和《後羅摩傳》、迦梨陀娑的敘事詩《羅怙世系》等。由於羅摩故事在印度深入人心,佛教和耆那教也利用羅摩故事宣傳自己的教義。印度中世紀方言文學興起後,各地都有《羅摩衍那》的方言譯本或改寫本,其中特別著名的是北印度印地語詩人杜勒西達斯改寫的《羅摩功行之湖》和南印度泰米爾語詩人甘班改寫的《甘班羅摩衍那》。在印度莫臥兒帝國阿克巴大帝在位期間,《羅摩衍那》還被譯成波斯語。

      《羅摩衍那》在印度國外的影響遠遠超過《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或羅摩的故事從很早開始就傳到亞洲各國。中古和近古時期陸續在東南亞出現的《羅摩衍那》改寫本有:古爪哇文《羅摩衍那》、柬埔寨文《羅摩的光榮》、泰文《拉瑪堅》、馬來文《吉祥羅摩傳》、老撾文《可愛的羅什,可愛的羅摩》和緬甸文《羅摩故事》等。在近代,《羅摩衍那》陸續被譯成西方語言,如高雷西奧(G. Gorresio)的義大利文譯本(一八五四∼一八五八)、富歇(M. H. Fauche)的法文譯本(一八五四∼一八五八)、魯塞爾的法文譯本(一九○三∼一九○九)、格里菲斯(R. T. H. Griffith)的英文譯本(一八七○∼一八七四)、杜德(M. N. Dutt)的英文譯本(一八九二∼一八九四)等。

      在中國古代漢譯佛經中,曾多次提到《羅摩衍那》(當時譯作《羅摩延書》或《邏摩衍拿書》)。而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雜寶藏經》中的〈十奢王緣〉和三國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第五卷第四十六個故事則比較完整地介紹了《羅摩衍那》的主要故事情節。在中國傣族地區流傳的史詩《蘭嘎西賀》和《蘭嘎雙賀》是《羅摩衍那》的改寫本。在藏族地區,雄巴.曲旺紮巴(一四○四∼一四六九)的《羅摩衍那頌贊》也是根據《羅摩衍那》進行再創作的。在敦煌石窟文獻中,還保留有古藏文《羅摩衍那》故事殘卷。《羅摩衍那》的故事也通過藏族傳至蒙古族。在蒙古語文獻中,有多種《羅摩衍那》的故事梗概。在新疆發現的古代語言殘卷中,也有古和闐語和焉耆語的《羅摩衍那》故事。另外,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頗多相似之處,現代有不少學者認為孫悟空形象中含有哈奴曼「血緣」。在二十世紀六○年代,中國出版了兩種根據《羅摩衍那》英語縮寫本翻譯的漢譯本,即《臘瑪延那》(孫用譯,一九六二)和《羅摩衍那的故事》(馮金辛等譯,一九六二),而終於在八○年代,出版了季羨林先生根據梵文原著翻譯的《羅摩衍那》漢語全譯本(一九八○∼一九八四)。

      這次出版〈羅摩衍那──森林篇〉,我受季羨林先生委託,對譯文做了一次文字訂正工作,並為方便讀者閱讀,增添了一些注釋。讀者若想更深入瞭解《羅摩衍那》,除閱讀《羅摩衍那》全譯本外,還可閱讀季羨林先生的《羅摩衍那初探》(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一九七九)一書和《印度古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中的《羅摩衍那》一章。

      如果我們能對印度兩大史詩、古希臘兩大史詩、中國少數民族史詩和世界其他各民族史詩進行綜合的和比較的研究,必將加深對人類古代文化的理解,也有助於世界史詩理論的提高和完善。

      黃寶生 一九四二年生,北京大學東語系梵文、巴利文專業畢業,曾師事本書譯者季羨林,同為中國大陸梵文學界傑出學者。一九六五年開始,投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一九九八年任該所所長至今,其他經歷包括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印度文學研究會會長等。主要著作有:《印度古代文學》、《印度古典詩學》、《印度哲學》(合譯)等書。






    其 他 著 作